本書遵循固體廢物產生、收運、貯存、利用、處理和處置的全過程管理原則,全面講述固體廢物資源化和處理處置的新理論、新技術和管理體系。本書共分9章,內容包括固體廢物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管理,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征及采樣方法,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tǒng),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分選及脫水處理技術,危險廢物的固化/穩(wěn)定化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的生物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熱化學處理技術,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書中還配有大量例題和習題。
本書充分體現(xiàn)基礎理論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特點,既可供高等院校環(huán)境專業(yè)師生教學使用,也可供相關科研、工程和管理人員作為專業(yè)參考資料和培訓教材。
1固體廢物的環(huán)境問題及其管理001
1.1固體廢物的定義及鑒別001
1.1.1固體廢物的定義001
1.1.2固體廢物的鑒別002
1.1.3固體廢物的二重性003
1.2固體廢物的分類003
1.2.1生活垃圾003
1.2.2工業(yè)固體廢物005
1.2.3危險廢物006
1.2.4農業(yè)固體廢物008
1.2.5其他廢物009
1.3固體廢物的污染特點及其環(huán)境影響009
1.3.1固體廢物對環(huán)境潛在污染的特點009
1.3.2固體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010
1.3.3固體廢物對人體健康的影響012
1.4我國固體廢物的產生和管理現(xiàn)狀013
1.4.1我國固體廢物管理的歷史及發(fā)展013
1.4.2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的產生和管理現(xiàn)狀013
1.4.3我國工業(yè)固體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xiàn)狀016
1.4.4我國危險廢物的產生及處理現(xiàn)狀017
1.5固體廢物的管理原則018
1.5.1“三化”基本原則018
1.5.2全過程管理原則019
1.5.3循環(huán)經濟理念下的固體廢物管理原則020
1.5.4面向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固體廢物管理原則022
1.5.5“無廢城市”管理理念023
1.6我國固體廢物管理體系024
1.6.1固體廢物管理的法律法規(guī)024
1.6.2固體廢物環(huán)境管理制度026
1.6.3固體廢物管理的系統(tǒng)029
1.7我國固體廢物環(huán)境管理標準體系029
1.7.1固體廢物分類標準030
1.7.2固體廢物鑒別方法標準030
1.7.3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031
1.7.4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法規(guī)標準032
討論題033
2固體廢物的產生、特征及采樣方法034
2.1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034
2.1.1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及預測034
2.1.2工業(yè)固體廢物產生量及預測038
2.2固體廢物的物理及化學特性039
2.2.1固體廢物的物理特性039
2.2.2固體廢物的化學特性042
2.2.3危險廢物特性及鑒別試驗方法047
2.2.4危險廢物判定規(guī)則054
2.3固體廢物的采樣方法054
2.3.1采樣統(tǒng)計方法055
2.3.2單一隨機采樣法057
2.3.3分層隨機采樣法057
2.3.4系統(tǒng)隨機采樣法057
2.3.5階段式采樣法058
2.3.6權威性采樣法058
2.3.7混合采樣法058
2.3.8不同廢物貯存形態(tài)的取樣方法059
2.3.9我國生活垃圾采樣標準060
2.3.10我國用于鑒別固體廢物危險特性的采樣方法062
討論題063
3固體廢物的收集、運輸及轉運系統(tǒng)065
3.1固體廢物的收集方式與生活垃圾分類收集066
3.1.1收集方式066
3.1.2國外生活垃圾分類收集概況066
3.1.3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的發(fā)展歷程067
3.1.4我國生活垃圾分類收集現(xiàn)狀及發(fā)展趨勢068
3.2固體廢物收運系統(tǒng)及其分析方法071
3.2.1廢物收運系統(tǒng)分類071
3.2.2拖曳容器系統(tǒng)分析方法073
3.2.3固定容器系統(tǒng)分析方法076
3.3固體廢物收集路線及規(guī)劃設計080
3.3.1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規(guī)劃081
3.3.2固體廢物收集路線的設計081
3.4固體廢物的運輸086
3.4.1車輛運輸086
3.4.2船舶運輸087
3.4.3管道運輸087
3.4.4危險廢物運輸的特殊要求089
3.5固體廢物轉運系統(tǒng)089
3.5.1垃圾轉運的必要性089
3.5.2轉運站分類090
3.5.3不同類型轉運站介紹091
3.5.4轉運站選址095
3.5.5轉運站配置要求096
3.5.6轉運站環(huán)境保護與勞動安全衛(wèi)生098
3.5.7轉運站工藝設計098
3.6固體廢物收運系統(tǒng)的優(yōu)化099
討論題101
4固體廢物的壓實、破碎、分選及脫水處理技術103
4.1概述103
4.2固體廢物的壓實技術103
4.2.1壓實原理103
4.2.2壓實機械105
4.2.3壓實器的選擇106
4.2.4填埋場的壓實107
4.3固體廢物的破碎技術107
4.3.1概述107
4.3.2破碎機械109
4.3.3特殊破碎技術111
4.4固體廢物的分選技術113
4.4.1分選的定義及評價指標113
4.4.2篩分114
4.4.3重力分選116
4.4.4磁選技術120
4.4.5浮選技術122
4.4.6半濕式破碎分選技術123
4.4.7淋洗技術124
4.5固體廢物的脫水技術125
4.5.1固體廢物的含水率及水的分布形態(tài)125
4.5.2高含水固體廢物濃縮技術127
4.5.3高含水固體廢物調質技術129
4.5.4高含水固體廢物機械脫水技術130
討論題135
5危險廢物固化穩(wěn)定化處理技術136
5.1概述136
5.1.1固化穩(wěn)定化的定義136
5.1.2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的特點及其應用136
5.1.3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對不同危險廢物的適應性138
5.2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所涉及的基本原理139
5.2.1化學反應原理139
5.2.2包容原理140
5.2.3吸附原理140
5.2.4氧化還原解毒原理140
5.2.5超臨界流體原理142
5.3水泥固化技術143
5.3.1基本理論143
5.3.2水泥固化的影響因素145
5.3.3水泥固化工藝介紹146
5.3.4水泥固化技術的應用147
5.4塑性材料包容技術148
5.4.1熱固性塑料包容148
5.4.2熱塑性材料包容148
5.5熔融固化技術150
5.5.1定義及其技術種類150
5.5.2原位熔融固化技術150
5.5.3異位熔融固化技術152
5.6高溫燒結技術155
5.6.1燒結原理155
5.6.2影響燒結的因素156
5.6.3燒結窯爐類型156
5.6.4燒結技術156
5.6.5燒結中的重金屬行為157
5.7地質聚合物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157
5.7.1概述157
5.7.2地質聚合物合成原理158
5.7.3地質聚合物主要特點159
5.7.4影響地質聚合物性能的因素160
5.7.5地質聚合物固化穩(wěn)定化技術的應用161
5.8化學穩(wěn)定化處理技術162
5.8.1概述162
5.8.2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的基本原理163
5.8.3氫氧化物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165
5.8.4硫化物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166
5.8.5硅酸鹽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167
5.8.6碳酸鹽化學穩(wěn)定化和加速碳酸化技術168
5.8.7磷酸鹽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170
5.8.8共沉淀穩(wěn)定化技術171
5.8.9無機及有機螯合物化學穩(wěn)定化技術172
5.9固化穩(wěn)定化產物性能的評價方法173
5.9.1概述173
5.9.2固化穩(wěn)定化處理效果的評價指標174
5.9.3固體廢物的浸出機理175
5.9.4浸出率的定義及浸出試驗177
5.9.5國內外固體廢物標準浸出毒性方法及其應用179
討論題182
6固體廢物生物處理技術184
6.1概述184
6.1.1固體廢物的生物處理184
6.1.2有機廢物生物處理過程的基本原理185
6.2固體廢物生物處理的典型技術187
6.2.1固體廢物的堆肥化技術187
6.2.2固體廢物的厭氧消化技術189
6.2.3固體廢物的其他生物處理技術190
6.3堆肥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分析192
6.3.1堆肥化原理192
6.3.2堆肥化過程溫度變化規(guī)律194
6.3.3堆肥化生物動力學基礎195
6.3.4堆肥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196
6.4堆肥化工藝204
6.4.1概述204
6.4.2典型堆肥工藝204
6.4.3典型的機械堆肥工藝流程206
6.5堆肥產品及其腐熟度評價207
6.5.1堆肥產品的質量要求和標準207
6.5.2堆肥產品腐熟度評價方法208
6.5.3堆肥的功效及其利用212
6.5.4堆肥產品中重金屬的影響及其控制213
6.6厭氧消化原理及其影響因素214
6.6.1厭氧消化產沼的機理及途徑214
6.6.2厭氧消化產沼的生物化學過程216
6.6.3厭氧消化的影響因素及其控制217
6.7厭氧消化處理工藝219
6.7.1低固體厭氧消化技術219
6.7.2高固體厭氧消化技術220
6.7.3典型厭氧消化處理技術和工藝222
6.8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及其性能評價223
6.8.1厭氧消化反應器種類223
6.8.2厭氧消化反應器性能評價指標225
6.8.3不同消化反應器的比較225
6.9有機廢物單相厭氧消化處理系統(tǒng)226
6.9.1一階段完全混合濕式處理系統(tǒng)226
6.9.2一階段干式處理系統(tǒng)228
6.10有機廢物兩相厭氧消化處理系統(tǒng)231
6.10.1無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處理工藝231
6.10.2有微生物滯留的兩階段“濕-濕”處理工藝233
6.10.3兩階段厭氧消化工藝水解段的影響因素及控制234
6.10.4有機垃圾水解液氣化技術及其影響因素236
6.11序批式處理系統(tǒng)238
討論題239
7固體廢物熱化學處理技術242
7.1固體廢物熱解處理技術242
7.1.1概述242
7.1.2熱解原理及其影響因素243
7.1.3熱解工藝類型及其在固體廢物處理中的應用245
7.2固體廢物熔融處理技術251
7.2.1概述251
7.2.2廢物熔融技術工藝過程251
7.2.3燃料熱源熔融技術252
7.2.4電熱源熔融技術254
7.2.5高溫等離子體熔融技術256
7.3污泥熱干化處理技術259
7.3.1概述259
7.3.2污泥干化特性及影響因素260
7.3.3污泥干化工藝262
7.3.4污泥熱干化設備264
7.3.5污泥干化工藝中的安全問題273
討論題275
8固體廢物焚燒處理技術276
8.1焚燒技術及其發(fā)展276
8.1.1焚燒技術的定義及特點276
8.1.2焚燒技術的歷史及發(fā)展277
8.1.3固體廢物焚燒廠選址279
8.2固體廢物的焚燒特性及原理280
8.2.1固體廢物的三組分280
8.2.2固體廢物的熱值280
8.2.3固體廢物焚燒和燃燒的關系281
8.2.4固體廢物焚燒的原理281
8.3焚燒效果的評價及影響因素283
8.3.1焚燒效果的評價指標283
8.3.2影響焚燒效果的主要因素285
8.4焚燒主要參數及熱平衡計算286
8.4.1焚燒空氣量及煙氣量286
8.4.2焚燒煙氣溫度290
8.4.3焚燒系統(tǒng)熱平衡計算290
8.5典型焚燒系統(tǒng)及工作原理294
8.5.1機械爐床式焚燒爐294
8.5.2旋轉窯式焚燒爐299
8.5.3流化床式焚燒爐302
8.5.4模組式固定床焚燒爐(控氣式焚燒爐)304
8.6焚燒煙氣污染物及其控制306
8.6.1焚燒煙氣組成及其控制標準306
8.6.2粒狀污染物控制技術308
8.6.3氮氧化物控制技術308
8.6.4酸性氣體控制技術310
8.6.5重金屬控制技術313
8.6.6二英和呋喃控制技術315
8.7焚燒灰渣及其處理處置318
8.7.1焚燒產生灰渣的種類318
8.7.2焚燒灰渣的收集及輸送319
8.7.3焚燒灰渣的處理處置及再利用319
8.8垃圾焚燒系統(tǒng)信息化320
8.8.1信息化在垃圾焚燒廠的應用320
8.8.2垃圾焚燒廠的信息化系統(tǒng)構架321
8.8.3生活垃圾焚燒煙氣排放連續(xù)監(jiān)測系統(tǒng)322
討論題323
9固體廢物填埋處置技術325
9.1填埋處置技術及其發(fā)展325
9.1.1固體廢物處置的定義325
9.1.2固體廢物最終處置原則326
9.1.3填埋處置的歷史與發(fā)展326
9.1.4填埋處置的目的及特點328
9.1.5生物反應器填埋場及其發(fā)展329
9.2填埋處置技術分類331
9.2.1惰性填埋法3319.2.2生活垃圾衛(wèi)生填埋法332
9.2.3一般工業(yè)固體廢物貯存和填埋場335
9.2.4危險廢物安全填埋法336
9.3填埋場總體規(guī)劃及場址選擇339
9.3.1填埋場總體規(guī)劃339
9.3.2填埋場選址的依據、原則和要求340
9.3.3填埋場選址步驟342
9.3.4填埋場庫容和規(guī)模的確定342
9.4填埋場防滲系統(tǒng)343
9.4.1填埋場防滲技術類型343
9.4.2國內外填埋場防滲層典型結構344
9.4.3填埋場防滲層鋪裝及質量控制346
9.5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系統(tǒng)348
9.5.1地表水控制系統(tǒng)構成及要求349
9.5.2地表水排洪系統(tǒng)設計350
9.5.3地下水控制系統(tǒng)353
9.6填埋氣體的產生、遷移及控制354
9.6.1廢物穩(wěn)定化基本原理354
9.6.2填埋氣體的組成特性356
9.6.3填埋氣體產生量計算358
9.6.4填埋場氣體的遷移361
9.6.5填埋氣體收集系統(tǒng)364
9.6.6填埋氣體處理和利用367
9.7填埋場滲濾液的產生及控制368
9.7.1滲濾液產生量計算368
9.7.2滲濾液水質特性370
9.7.3滲濾液調節(jié)池373
9.7.4滲濾液處理技術373
9.7.5填埋場中水及污染物的遷移375
9.8填埋場封場及運行管理378
9.8.1填埋場終場覆蓋與場址修復378
9.8.2填埋場環(huán)境保護措施380
9.8.3填埋場環(huán)境監(jiān)測381
9.8.4填埋場信息化管理382
討論題382
附錄384
附錄1單位換算384
附錄2典型難溶化合物的溶度積384
附錄3填埋場中12種微量氣體組分的物理特性參數386
附錄4在298K時各主要物質的生成熱386
附錄5各種氣體的平均定壓比熱容387
參考文獻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