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電影色彩美學》是作者主持的2019年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后期資助項目的重要成果。該書全面解讀了電影色彩基本原理、色彩構成節(jié)奏、色彩的性格特點、電影用色的客觀遵循法則、電影作品中的經(jīng)典用色與配色、創(chuàng)作者的習慣性用色,構建起了獨屬于電影的用色體系,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對電影創(chuàng)作實踐極具指導意義。本書特點:1.從繪畫與設計學入門,建立獨屬電影本身的用色規(guī)范與用色體系;2.由淺入深,剖析從單一色彩到色彩組合(套色、冷暖色系、無色系和彩色系等)在電影中的運用規(guī)律和方式;3.以經(jīng)典電影為案例,圖文并茂,解讀詳盡直觀;4.著作上半部分側重理論研究,后半部分側重運用分析。
唐晉:男,漢族,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yè)于四川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執(zhí)教于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廣播電視編導專業(yè),長期教授《影視美術基礎》《影視照明技術》《紀錄片專題創(chuàng)作》《劇情片創(chuàng)作》等課程。著有《影視造型》和參編專業(yè)書籍兩部;主持省社科后期資助項目1項;主持其它省級科研項目3項;在各級核心期刊發(fā)表學術論文十余篇。所創(chuàng)作5集系列紀錄片《苗語》獲第五屆(2019年)高校影視學會民族專業(yè)委員會二等獎、紀錄片《禾苗的苗》獲第八屆學院獎二等獎、系列紀錄片《問道川劇》和系列紀錄片《苗語》入圍第九屆(2019年)中國紀錄片學院獎、長篇紀錄片《村逝》被中國國家圖書館和中國民族博物館共同典藏;所指導學生團隊創(chuàng)作的紀錄片《竹海造紙人·家》獲第25屆金雞百花電影節(jié)微電影展映單元及第五屆際大學生微電影盛典一等獎、紀錄片《竹海造紙人·家》和紀錄片《川劇人生》獲全國專業(yè)碩士十年展映一等獎、紀錄片《阿稱貢村行記》獲教 育 部全國行走的思政課微電影大賽一等獎、紀錄片《消失的摩梭之搬家》獲第四屆西津渡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銀山獎并入圍第十二屆半島國際紀錄片電影節(jié)。
第一章
電影色彩學基本原理
一、色與光 002
二、色彩屬性 005
三、色彩的心理效應 010
第二章
色彩的構成節(jié)奏
一、空間中的色彩構成 023
二、時間中的色彩構成 030
第三章
電影色彩的性格特點
一、藍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39
二、紅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43
三、黑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51
四、白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59
五、綠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63
六、黃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68
七、灰色的性格特點及其在電影作品中的應用 071
第四章
電影用色的客觀遵循法則
一、中西方不同時代的服飾色彩 077
二、中國不同時期的道具色彩 101
三、中國不同民族的代表色 105
四、不同國族的代表色 118
第五章
電影作品中的經(jīng)典用色與配色
一、偏執(zhí),成功與毀滅的同行者:電影《爆裂鼓手》和《蚱蜢》中的黃色運用 132
二、為了忘卻的記念:電影《愛樂之城》中藍色籠罩下的夢想與遠逝的愛情 141
三、孤獨的靈魂和優(yōu)美的愛情幻想曲:電影《水形物語》中的綠色運用 151
四、失意的人生和遲鈍的心靈:電影《藩籬》中的褐色運用 160
五、時代的挽歌和人生的輪回:電影《醉鄉(xiāng)民謠》中的藍灰色運用 168
六、無限循環(huán)的內(nèi)心纏斗及精神絞殺:電影《摩天輪》中的冷暖色調(diào)運用 176
七、成長,需要直面絕境的勇氣:電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的用色分析 185
八、殘酷真實與荒誕乖謬:電影《布達佩斯大飯店》中的色彩運用 194
九、純潔與邪惡的對抗交織:電影《黑天鵝》中的黑色與白色運用 202
十、無聲的邂逅與有聲的重逢:電影《藝術家》中的無色系運用 213
第六章
電影創(chuàng)作者的習慣性用色
一、蒂姆·波頓:封閉的童年和色彩斑斕的內(nèi)心世界 224
二、昆汀·塔倫蒂諾:黃、紅對比的反傳統(tǒng)暴力美學 230
三、奉俊昊:重灰色與黃綠色建構的現(xiàn)實及人性世界 236
四、北野武:深藍與淺藍鑄就的雙面性 251
五、呂克·貝松:紅、藍、白建構的暴力與愛戀 260
參考文獻269
后記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