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以人因工程在設計類專業(yè)領域的原理和應用為主要內(nèi)容,共 8 章。第 1 章主要介紹人因工程的科學緣起,讓讀者對人因工程的概念、內(nèi)涵、外延、歷史沿革等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第 2~7 章從人體、知覺、心理、人機交互等角度介紹在工業(yè)設計、產(chǎn)品設計、數(shù)字媒體藝術(shù)設計、服裝設計、環(huán)境設計等領域人因工程的原理與應用;第 8 章是人因工程應用的設計專題,包括視覺信息設計、智能裝備計、功能服裝設計、游戲交互敘事設計、數(shù)字化文博展示設計等新興設計方向的應用研究。 本書可作為高等學校工業(yè)設計、產(chǎn)品設計、數(shù)字媒體藝術(shù)、服裝設計、環(huán)境設計等專業(yè)人因工程課程的教材,也可供設計學類、工程類相關領域的學者、研究者、愛好者參考使用。
湯曉穎,教授,廣東工業(yè)大學藝術(shù)設計學院副院長,長期從事數(shù)字媒體藝術(shù)設計教學與研究工作,編寫教材近10種,所著動畫、漫畫等作品多次在核心期刊發(fā)表或被收錄,并多次獲國家獎項。
目錄
第1章 科學的緣起:人因工程概述 1
1.1 人因工程學科的命名與定義 1
1.1.1 學科命名的起源與發(fā)展 1
1.1.2 人因工程的定義與范疇 2
1.2 人因工程的起源與發(fā)展 5
1.2.1 人因問題的歷史進程:從工具時代進入信息時代 5
1.2.2 人因工程學科體系的沿革:人體科學的滲透交叉 8
1.2.3 人因工程的未來:智能、生態(tài)、大數(shù)據(jù) 9
1.3 人因工程的研究內(nèi)容與方法 12
1.3.1 以人為中心的多學科交叉融合 12
1.3.2 人因工程的研究方法 16
1.3.3 人因工程的應用領域:產(chǎn)業(yè)-管理-設計 17
1.4 人因工程與設計的關系:有源的設計 18
1.4.1 現(xiàn)代設計方法的科學源起 18
1.4.2 現(xiàn)代社會的工作與生活:衣食住行的設計 21
1.4.3 新傳媒生態(tài)下的用戶體驗與設計 23
第2章 人體測量學與設計 29
2.1 人體測量學基礎知識 29
2.1.1 人體測量學概述 29
2.1.2 人體測量基本術(shù)語 31
2.1.3 人體測量的方法 33
2.1.4 常用人體尺寸數(shù)據(jù) 34
2.1.5 人體尺寸數(shù)據(jù)差異 38
2.1.6 我國成年人活動范圍 40
2.2 人體尺寸統(tǒng)計特征與應用方法 46
2.2.1 正態(tài)分布、均值和標準差 46
2.2.2 人體尺寸數(shù)據(jù)百分位、百分位數(shù) 47
2.2.3 人體尺寸應用原則和方法 49
2.2.4 常用人體尺寸及應用 49
2.3 基于人體尺寸的產(chǎn)品設計 56
2.3.1 產(chǎn)品設計中人體尺寸應用方法 56
2.3.2 基于人體測量學的辦公座椅設計 58
2.4 人體靜態(tài)尺寸測量實驗及應用 60
第3章 知覺與設計 62
3.1 視覺 62
3.1.1 眼睛(視覺)的生理基礎 62
3.1.2 視覺信息加工 67
3.1.3 視覺信息設計 72
3.2 聽覺 76
3.2.1 聽覺的生理基礎 76
3.2.2 聽覺信息加工 79
3.2.3 噪聲及聽覺設計 83
3.3 觸覺 86
3.3.1 觸覺的生理基礎 86
3.3.2 觸覺信息加工 88
3.3.3 基于觸覺的設計 90
3.4 味覺與嗅覺 93
3.4.1 味覺與嗅覺的生理基礎 93
3.4.2 味覺與嗅覺的信息加工 93
3.4.3 基于味覺與嗅覺的設計 96
第4章 心理認知與設計 99
4.1 心智與設計 99
4.1.1 行為與腦神經(jīng)網(wǎng)絡 100
4.1.2 信息加工與設計 104
4.1.3 決策與設計 105
4.2 行為特征與設計 106
4.2.1 基于人體動作與行為的設計 106
4.2.2 人體與氣候微環(huán)境 108
4.2.3 人的行為與環(huán)境空間設計 110
第5章 人體負荷 112
5.1 體力工作負荷 112
5.1.1 人體活動的力量與耐力 112
5.1.2 體力工作負荷及其測定 116
5.1.3 體力工作時的能量消耗 119
5.2 腦力工作負荷 122
5.2.1 腦力工作負荷的定義及影響 122
5.2.2 腦力負荷的測量方法 123
5.2.3 應激 127
5.3 基于人體負荷的體驗設計 128
5.3.1 基于身體負荷減少的體驗設計 128
5.3.2 基于認知負荷減少的體驗設計 131
第6章 人體生理學與服裝設計 134
6.1 人體皮膚 134
6.1.1 皮膚結(jié)構(gòu) 134
6.1.2 皮膚感覺 135
6.1.3 人體皮膚的變形 136
6.2 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 141
6.2.1 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系統(tǒng) 141
6.2.2 人體體溫調(diào)節(jié)過程 145
6.3 服裝的功能 146
6.4 服裝舒適性 147
6.4.1 服裝舒適性的定義 147
6.4.2 服裝舒適性的分類 147
6.5 服裝接觸舒適性 148
6.5.1 織物刺痛感和瘙癢感 148
6.5.2 服裝瞬間冷暖感 150
6.6 服裝壓力舒適性 152
6.6.1 服裝壓力的產(chǎn)生與壓力舒適性 152
6.6.2 服裝壓力與服裝舒適性的影響因素 153
6.6.3 舒適服裝壓力范圍 156
6.6.4 服裝壓力對人體的影響 157
6.6.5 基于壓力舒適性的服裝設計 160
6.7 服裝熱濕舒適性 164
6.7.1 人體-服裝-環(huán)境熱濕交換機理 164
6.7.2 服裝熱濕舒適性的影響因素 166
6.7.3 服裝熱濕舒適性設計 169
6.8 基于人體皮膚變形的實驗設計 172
第7章 人機交互與人機系統(tǒng) 174
7.1 人機交互 174
7.1.1 人機界面交互模型 174
7.1.2 人機信息交互方式 177
7.2 顯示裝置 182
7.2.1 顯示裝置的類型及特征 182
7.2.2 視覺顯示裝置 183
7.2.3 聽覺顯示裝置 186
7.3 操縱裝置 187
7.3.1 操縱裝置的類型及特征 187
7.3.2 操縱裝置與人因工程學設計原則 190
7.3.3 手動操縱裝置 193
7.3.4 腳動操縱裝置 197
7.4 無障礙設計 198
7.4.1 無障礙設計的背景 198
7.4.2 無障礙設計的原則 199
7.4.3 無障礙設計的應用 200
第8章 人因工程應用的設計專題 203
8.1 視覺信息設計 203
8.1.1 信息設計 203
8.1.2 界面設計 207
8.2 智能裝備設計 212
8.2.1 智能裝備設計的概念 212
8.2.2 智能裝備設計思路 213
8.2.3 可穿戴設備設計 217
8.2.4 智能家居設計 219
8.2.5 智能出行設計 221
8.3 功能服裝設計 223
8.3.1 功能服裝的概念和分類 223
8.3.2 功能服裝開發(fā)和設計思路 223
8.3.3 功能服裝設計案例—登山運動裝設計 225
8.3.4 功能服裝設計案例—醫(yī)用防護服設計 232
8.3.5 功能服裝設計案例—肢體殘障人群服裝設計 238
8.4 游戲交互敘事設計 243
8.4.1 敘事的全新關系:游戲交互 243
8.4.2 游戲的沉浸體驗與認知科學 246
8.4.3 游戲策劃與敘事設計 249
8.5 數(shù)字化文博展示設計 252
8.5.1 VR、AR科技介入文化傳播 252
8.5.2 數(shù)字博物館設計 255
8.5.3 數(shù)字文創(chuàng)產(chǎn)品設計 262
參考文獻 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