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掌故日歷》即將開啟5.0時代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
伴隨新年腳步,由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仲富蘭主編的《民俗掌故日歷5.0版(2023)》來到了您的案頭。
新年新世界,日歷也不例外。從2019年的版到如今的5.0版,年復一年,我們一直致力于推陳出新。
這是一部日歷書,可以查詢?nèi)掌凇?65天,標識了每天的公歷農(nóng)歷日期、天干地支、節(jié)氣、生肖等,可知寒暑,記錄了各種節(jié)日、紀念日,如中國農(nóng)民豐收日世界邏輯日世界詩歌日等,可謂一應俱全。
這是一部民俗掌故日歷,可以深入了解中國民俗文化。民俗學前輩楊蔭深先生為后世留下的《事物掌故叢談》,涉及歲時令節(jié)、神仙鬼怪、衣冠服飾、飲料食品、居住交通、游戲娛樂、花草竹木等,揭示了我們的民俗文化源頭。
365天,天天有相應民俗。讀者可以通過編寫的簡潔文字,每天了解一個民俗掌故的來龍去脈、慶祝方式、注意事項等。古代掌故與當下風俗,一脈相承,卻也充滿演變。歷史與現(xiàn)實,常常就是這樣奇妙。
如花朝節(jié),江南一帶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jié)等。配上宋代戴復古《花朝侄孫子固家小集》詩:今朝當社日,明日是花朝。佳節(jié)唯宜飲,東池適見招。綠深楊柳重,紅透海棠嬌。自笑鬢邊雪,多年不肯消。詩文相應,揭示出燦爛的詩句背后的民俗文化元素,讀起來就很有趣味。
又如瓷器,由長石、高嶺土、石英等為原料燒制而成的器具,搭配唐代陸龜蒙《秘色越器》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在陸龜蒙筆下,這般精美絕倫的越窯秘色瓷已無法用普通語言來描述,只能用巧奪天工的千峰翠色來形容。
再以餃子為例,古稱角兒,據(jù)說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醫(yī)圣張仲景首創(chuàng)。后來用薺菜包餃子成為百姓新年食物,搭配清代何耳《水餃》詩: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是上春三五日,盤餐到處定居先。詩文相得益彰。
這也是一部漫畫書,圖文結(jié)合,相得益彰,可以日賞一畫。畫家潘方爾先生以豁達幽默的心態(tài)笑對生活,結(jié)合民俗主題,用一幅幅情趣盎然的漫畫來表達日常感悟。這些畫風獨特的漫畫,觸動人們的心靈,常常會讓讀者心領(lǐng)神會,報以會心一笑。
這還是一冊記事本。空白之處,可用于個人記事。點點滴滴,可以匯聚成一年的成長記錄。
這更是一部充滿詩與遠方的日歷,可以日誦一詩。與前幾版不同,這個版本匯集了與民俗相關(guān)的詩詞,也包括一些膾炙人口的民歌與兒歌。通過這些詩詞,讀者可以如臨其境,與古代詩人心氣相契,進一步深入了解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從而知道民俗從何處來,又向何處去。
兔飛猛進,讓我們共同走向這充滿詩情畫意的新的一年!
《民俗掌故日歷5.0版(2023)》序
詩詞里的中國民俗
仲富蘭
上海市民俗文化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
《民俗掌故日歷》主編
上海辭書出版社從2018年起,連續(xù)出版《民俗掌故日歷》,如今已是第五個年頭的版本了。我忝列主編,又是這本日歷的個讀者。手捧本書,心熱眼熱,平添了一番親切的感慨。這幾年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城市生病,屢受重創(chuàng),圖書市場也顯低靡。上海辭書出版社始終以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為己任,堅持出精品好書。本書的畫者、文字作者和編輯團隊吃苦耐勞、默默奉獻、堅持不懈,乃有呈現(xiàn)于我們面前的《民俗掌故日歷5.0版(2023)》的終問世,充分展現(xiàn)了新時代出版人的使命擔當和文化情懷。對此,我是非常感佩的。
日歷書的特點,是年年出版,但又須年年有新意,這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這第五版《民俗掌故日歷》是在前四版基礎(chǔ)上,又作了很大調(diào)整和創(chuàng)新。除了全新版式,的特色莫過于增加了對傳統(tǒng)詩詞的承載,所列詞目都與相應的詩詞匹配。2023年是俗稱的兔年,除每周附上一幅兔年漫畫外,主要的內(nèi)容以學載詩,主要從《詩經(jīng)》、唐詩、宋詞、童謠、民歌中選取,其中不乏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辛棄疾、楊萬里等經(jīng)典名作。詩之情感厚實為一方面,詩里包含的知識容量同樣重要。配詩原則以詞目和詩詞必須相吻合,以古代詩詞為主;近現(xiàn)代詩必須是名家名篇;童謠、民歌大多也是古代的,并注明了朝代。
如花朝節(jié),江南一帶以農(nóng)歷二月十二為百花生日,簡稱花朝,俗稱花神節(jié)百花生日花神生日挑菜節(jié)等。江南之外的地域,日期也因地而異,節(jié)日活動除踏青賞花外,還有撲蝶、拜花神、做花糕、行花令、釀制百花酒、祝神廟會、種花挑菜、曬種祈豐、裝獅花、放花神燈等。此外,配上宋代戴復古《花朝侄孫子固家小集》詩:今朝當社日,明日是花朝。佳節(jié)唯宜飲,東池適見招。綠深楊柳重,紅透海棠嬌。自笑鬢邊雪,多年不肯消。詩文相應,揭示出燦爛的詩句背后的民俗文化元素,讀起來就很有趣味。還有盂蘭盆會,夏歷七月十五日,佛教節(jié)日,搭配宋代宋伯仁《觀寺中盂蘭盆會有嘆》詩:欣欣來認祖先名,梵杵丁東月二更。滿地紙錢香篆冷,更無真哭兩三聲。詩人以精細的筆墨形象地描摹盂蘭盆會盛況,讓人如身臨其境。
又如瓷器,由長石、高嶺土、石英等為原料燒制而成的器具,搭配唐代陸龜蒙《秘色越器》詩: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遺杯。在陸龜蒙筆下,這般精美絕倫的越窯秘色瓷已無法用普通語言來描述,只能用巧奪天工的千峰翠色來形容。再以餃子為例,古稱角兒,據(jù)說餃子起源于東漢時期,為醫(yī)圣張仲景首創(chuàng)。后來用薺菜包餃子成為百姓新年食物,搭配清代何耳《水餃》詩:略同湯餅賽新年,薺菜中含著齒鮮。是上春三五日,盤餐到處定居先。詩文相得益彰。
其他如十二生肖、民俗活動、衣冠服飾、婚喪嫁娶乃至花草樹木不同的風物與名物,配上了古詩,加上闡釋,也令日歷的內(nèi)容生色不少。讀者從中細細體會詩詞的精神氣質(zhì),感受其語言和境界,融會貫通,古為今用,傳承中國文化精神和文脈,功莫大焉。
傳統(tǒng)日歷結(jié)合古代詩詞意境,表達當代人的生活感受,似乎在形成一股大潮。國潮興起,已成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復興的標志。這本歷書的作者與漫畫家觀察細微,宅心仁厚,字里行間仿佛有一種憂濟在元元的遙遠感嘆。這樣的作品是帶著重量的,也是帶著溫度的。
這一版不僅延續(xù)了前幾版取材廣泛的特色,還新增了節(jié)日及紀念日,如國際和平日、世界邏輯日、全國愛肝日、國際幸福日、世界詩歌日、世界阿爾茨海默病日等。有的題材是前人從未或無法涉及的,如許多與天文、氣象有關(guān)的知識。這就增強了日歷與當代生活的同步性,在表現(xiàn)這些新紀念日時,同時也傳達了當代的環(huán)保意識、核武威懾下的和平呼吁以及對人類在宇宙中的定位思考與人文關(guān)懷。這樣,從題材到思想,皆有別于前人之作,對開拓傳統(tǒng)歷書的表現(xiàn)范圍起到了推動作用。
紅帖朝來滿路飛,千門爆竹報春歸。按照吳地舊俗,新年時以紅紙書名帖通謁,派遣仆人爭相投送至鄰居親友處,名為飛帖。宋代王安石《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新年爆竹響個不停,提醒人們春天來了。寺廟外人山人海,人們爭相去求拜,希望新的一年平安順遂。我相信,這部民俗掌故日歷好比一本本紅帖, 一年之中的過年、守歲、賀春、宴飲,各種節(jié)日與節(jié)氣的主題,以及詠物、詠史、愛情、從軍、讀書、懷古、邊塞等,與中國古代詩詞內(nèi)容的深度對接,給人以信心:我們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詩心不老春常在,佳句妙詞伴君行!
2022年5月6日于五角場凝風軒
編著者簡介
仲富蘭 主編
民俗學家、上海市民俗學會會長,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多年潛心研究中國民俗文化學、民俗傳播學,是中國民俗文化學科的開拓者和奠基人。承擔多項國家與上海市多項文創(chuàng)研究課題,已出版《上海六千年》《圖說中國人生禮儀》《中國民俗學通論》《水清土潤:江南民俗》《上海民俗:民俗文化視野下的上海日常生活》《民俗傳播學》《圖說中國百年社會生活變遷》等40 余部著作,部分論著被譯為英、俄、日、韓等國文字。
楊蔭深(1908-1989) 編著
中國古典文學史家、民俗學家。上海市第二至第六屆政協(xié)委員。曾任中國俗文學會顧問、上海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理事、顧問,上海辭書學會理事。歷任商務印書館、上海辭書出版社編審,《辭!肪幬嚷。民俗學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國游藝研究》、《中國民間文學概說》、《中國俗文學概論》、《日常事物掌故叢書》(1985年改稱《事物掌故叢談》)等。
潘方爾 繪畫、篆刻、書法
篆刻家、水墨漫畫家。14 歲受何樂之先生啟蒙,后拜著名文物鑒定家、篆刻名家王敦化先生為師,成為其關(guān)門弟子。在《西泠藝叢》《文化》《篆刻》等書刊中有文章作品及專題介紹。多次參加海內(nèi)外書法篆刻展并屢獲獎項,作品入藏海內(nèi)外相關(guān)機構(gòu)團體。著有《潘方爾印譜》等。連續(xù)5 年繪制上海辭書出版社《民俗掌
故日歷》,曾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署原動力中國原創(chuàng)動漫出版扶持計劃。
康 橋 文
上海市語文學會會員、上海翻譯家協(xié)會會員。1985 年起任教于上海大學文學院。曾出版專著、編著、譯著等幾十種。
趙澄襄 題簽、剪紙
筆名澄子、雅舍和風。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中華文化促進會剪紙藝委會副主任,廣東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汕頭畫院畫師。中國畫作品入選第八、第九、第十屆全國美展,獲文化部、省、市各級獎項及國際獎項。作品入藏中國美術(shù)館、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等海內(nèi)外相關(guān)機構(gòu)團體。出版有個人畫集、剪紙集、散文集十余種。
楊以磊 藏書票設計
旅美版畫家。浙江遂昌人。中國美術(shù)家協(xié)會藏書票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美術(shù)家協(xié)會會員。版畫及藏書票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及國際展覽并獲獎。出版有《楊以磊木版書票集》、《楊以磊中國民間玩具書票集》(日本吾八書房出版)。
張建松 攝影
新華社高級記者。入選新華社首批百名高層次人才支持計劃。中國2014年度海洋人物?破兆髌贰渡詈L矫負Q一個角度看地球》榮膺2021年度中
國好書;《接近天堂的地方新華社女記者238 天的南極、北極之旅》入選
2013 年國家新聞廣電出版總局(第十次)向全國青少年推薦百種優(yōu)秀圖書,獲上?破战逃齽(chuàng)新獎2015 年度科普成果獎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