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198 元
叢書名:"海上絲綢之路"可再生能源研究及大數據建設
- 作者:張韌 等
- 出版時間:2023/10/1
- ISBN:9787121451898
- 出 版 社:電子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K203;X43
- 頁碼:404
- 紙張:
- 版次:01
- 開本:16開
本書針對“一帶一路”倡議的全新機遇、發(fā)展內涵、面臨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以及現實存在的案例樣本不充分、評估信息不完備、決策知識不確定等問題,引入動態(tài)貝葉斯網絡、直覺模糊集、群決策、信息流等方法和技術途徑,構建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指標體系和數學模型,圍繞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海域熱帶氣旋、大風、大浪、低能見度等極端天氣及海平面上升等的影響與危害,開展針對地理環(huán)境特征、氣候變化情景、氣象水文要素等孕險環(huán)境,以及島嶼、海峽、港口等承險對象的風險評估與應急管理研究。本書可供大氣、海洋、環(huán)境生態(tài)、交通、自然資源、防災減災、應急管理等科研人員及相關院校師生參考。
【張韌】國防科技大學氣象海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海洋環(huán)境軍隊重點實驗室主任、海軍海洋水文環(huán)境數值模擬研究中心主任;軍隊院校育材獎"金獎”獲得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會評專家、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專家、軍隊科學技術獎評委、科技部重大研發(fā)計劃評審專家,國家軍民融合海洋重大專項輔助決策系統(tǒng)專家組長。
第1章 緒論
1.1 “一帶一路”倡議與構想
1.2 機遇、風險與挑戰(zhàn)
1.2.1 機遇
1.2.2 風險
1.2.3 挑戰(zhàn)
1.3 國內外研究概況
1.3.1 國外研究概況
1.3.2 國內研究概況
1.3.3 問題與困難
參考文獻
第2章 風險分析與應急管理
2.1 風險定義與分類
2.1.1 風險概述
2.1.2 風險定義
2.1.3 風險分類
2.2 風險分析、辨識與評估
2.2.1 風險分析
2.2.2 風險辨識
2.2.3 風險評估
2.3 風險控制與風險決策
2.3.1 風險規(guī)避與風險控制含義
2.3.2 風險應對措施
2.3.3 風險規(guī)避與風險控制原則
2.3.4 風險決策
2.4 突發(fā)事件風險辨識與應急管理
2.4.1 突發(fā)事件定義
2.4.2 突發(fā)事件風險
2.4.3 突發(fā)事件風險辨識
2.4.4 突發(fā)事件風險管理
2.5 突發(fā)事件應急響應
2.5.1 應急響應主體任務
2.5.2 應急響應體系
2.6 應急預案制作
2.6.1 應急預案制作原則
2.6.2 應急預案制作規(guī)范
2.7 應急救援機構與應急救援程序
2.7.1 救援機構
2.7.2 應急救援程序
參考文獻
第3章 海上絲綢之路自然環(huán)境特征
3.1 地理環(huán)境特征
3.1.1 地形地貌特征
3.1.2 海峽地理環(huán)境特征
3.1.3 群島地理環(huán)境特征
3.1.4 海灣地理環(huán)境特征
3.2 氣候特征
3.2.1 基本氣候特征
3.2.2 海面風場時空特征
3.2.3 熱帶氣旋時空特征
3.3 海洋水文特征
3.3.1 海溫氣候態(tài)特征
3.3.2 海浪氣候態(tài)特征
3.3.3 海流氣候態(tài)特征
3.3.4 海平面高度特征
3.4 海洋資源分布
3.4.1 南海海洋資源分布
3.4.2 印度洋海洋資源分布
參考文獻
第4章 海上絲綢之路自然風險概念模型與評價指標
4.1 風險機理與風險識別
4.1.1 風險機理
4.1.2 風險識別
4.1.3 孕險環(huán)境與致險因子
4.2 自然風險概念模型
4.3 自然風險評價指標
4.4 自然風險評估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
4.4.1 地理信息系統(tǒng)及其產品概述
4.4.2 基于C#/ArcEngine的自然風險評估地理信息系統(tǒng)平臺
4.5 自然風險分析
4.5.1 自然風險特征
4.5.2 指標體系
4.5.3 仿真實驗
4.5.4 風險分析
參考文獻
第5章 海上絲綢之路自然風險評估
5.1 概述
5.2 自然風險分析
5.2.1 基本內容
5.2.2 方法和途徑
5.3 自然風險評價指標定義與計算
5.4 自然風險評估模型
5.5 孕險環(huán)境和致險因子
5.5.1 孕險環(huán)境敏感性
5.5.2 致險因子危險性
5.6 承險體的脆弱性和易損性
5.6.1 承險體
5.6.2 脆弱性和易損性的評估
5.6.3 脆弱性和易損性的評價指標融合與區(qū)劃
5.7 自然風險區(qū)劃
5.7.1 單因子風險區(qū)劃
5.7.2 綜合因子風險區(qū)劃
參考文獻
第6章 全球氣候變化與海上絲綢之路自然風險響應
6.1 氣候風險區(qū)劃
6.1.1 數據來源及處理
6.1.2 自然風險評估要素風險等級劃分
6.2 氣候變化情景與自然風險響應
6.2.1 RCP2.6情景下的自然風險預估
6.2.2 RCP8.5情景下的自然風險預估
6.2.3 海洋環(huán)境對氣候變化的響應風險
6.3 氣候變化情景風險分析
6.3.1 貝葉斯網絡方法
6.3.2 貝葉斯網絡建模
6.3.3 氣候變化情景推理
6.3.4 氣候變化風險區(qū)劃
6.4 基于信息流的氣候預報因子辨識
6.4.1 信息流原理與基本思想
6.4.2 信息流標準化改進算法
6.4.3 模型應用與實驗仿真
6.4.4 基于信息流因果關聯篩選氣候預報因子
6.4.5 生成西北太平洋熱帶氣旋的主要氣候預報因子
參考文獻
第7章 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自然風險評估
7.1 環(huán)境特征分析
7.1.1 指標選取和數據來源
7.1.2 指標分析
7.2 數據離散化——指標等級劃分
7.2.1 自適應高斯云變換
7.2.2 指標等級劃分
7.3 近岸海域自然風險評估
7.3.1 貝葉斯網絡結構構建
7.3.2 貝葉斯網絡參數學習
7.3.3 加權推理
7.4 遠海海域自然風險評估
7.4.1 網絡結構
7.4.2 參數學習
7.4.3 推理計算
7.5 海域自然風險動態(tài)評估與預測
7.5.1 動態(tài)貝葉斯網絡原理
7.5.2 動態(tài)貝葉斯網絡構建
7.5.3 基于動態(tài)貝葉斯網絡的風險評估建模
7.5.4 海域自然風險動態(tài)預測
7.6 北極東北航道海峽自然風險評估
7.6.1 研究數據
7.6.2 北極關鍵海域自然風險評估實驗
7.7 極端天氣的極值影響和風險評估
7.7.1 數據資料
7.7.2 極值理論
7.7.3 海平面上升的風險評估建模
7.7.4 極端高水位事件的風險評估(以寧波為例)
參考文獻
第8章 海上絲綢之路航線規(guī)劃
8.1 直覺模糊集理論
8.2 直覺模糊集的集成方式
8.2.1 信息集成算子
8.2.2 直覺模糊集成算子
8.2.3 直覺模糊混合集成算子
8.3 直覺模糊集決策場理論
8.3.1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決策場模型
8.3.2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群決策問題
8.4 基于直覺模糊集的航線優(yōu)選
8.4.1 認知不完備情景下的直覺模糊集敏感性航線優(yōu)選
8.4.2 基于直覺模糊集航線多備選集的決策實驗
8.4.3 基于直覺模糊集航線多備選集的群決策實驗
參考文獻
第9章 海上絲綢之路航道風險與應急管理
9.1 南海-印度洋海域及其海峽水道風險評估
9.2 南海-印度洋海域海盜襲擊風險評估
9.2.1 南海-印度洋海域海盜襲擊概況
9.2.2 南海-印度洋海域海盜襲擊風險評估
9.3 南海-印度洋海域綜合風險評估與應急響應
9.3.1 綜合風險評估方法
9.3.2 考慮單承險體的南海-印度洋海域綜合風險評估
9.3.3 南海-印度洋海域綜合風險等級評估
9.3.4 風險監(jiān)控與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響應
9.4 海上突發(fā)事件應急預案編制
9.4.1 應急預案基本概念與核心要素
9.4.2 應急預案基本結構
9.4.3 應急預案編制過程
9.5 應急救援航跡規(guī)劃
9.5.1 航跡規(guī)劃概述
9.5.2 GIS柵格數據最優(yōu)路徑原理
9.5.3 基于GIS應急救援航跡規(guī)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