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專門探討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四國交通路線的學術專著。全書以國別為劃分依據,以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四國為研究范圍,以《左傳》中戰(zhàn)爭、盟會等空間移動記載為核心,兼及巡狩、遣使、出奔、遷徙、婚姻、喪祭等內容,結合相關文獻材料和考古出土報告,以及衛(wèi)星地圖等數位資料,逐一分析齊、衡、晉、秦四國的交通路線,還原了春秋時期中國北方的主要道路交通網絡。了解先秦時期交通樣貌,對把握秦漢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助于我們深化對中國歷史的整體認識。
本書賣點
1.題材新穎。本書為專門探討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四國交通路線的專著,市面上關于這方面的圖書較少。目前古代交通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秦漢以降,春秋時期的研究相對匱乏,特別是以往研究多集中陸路忽視水路,本書對涉及黃河津渡的交通路線也做了精細梳理。
2.小切口,大問題。以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四國交通路線為切入點,引出當時列國間的戰(zhàn)爭、盟會等重要活動,包括大家熟悉的圍魏救趙退避三舍等等。
3.資料豐富,研究扎實。本書以《左傳》記載為核心,結合相關文獻材料、考古出土報告、衛(wèi)星地圖等數位資料,逐一分析并還原了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四國的主要交通路線。
4.思想性和學術性兼?zhèn)洹?/strong>交通是歷史研究的樞紐問題之一。古代交通路線往往具有傳承性與延續(xù)性,不少秦漢道路是在先秦交通基礎上發(fā)展而成。還原先秦時期交通樣貌,對把握秦漢以降交通具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助于我們豐富和深化對中國歷史的整體認識。
5.圖文并茂。除文字考辨和敘述,作者還自繪數十張交通路線圖,清晰直觀而讓讀者一目了然。
編輯推薦
目前古代交通研究成果多集中在秦漢以降,春秋時期的研究相對匱乏,尤其缺少像《春秋時期齊、衛(wèi)、晉、秦交通路線考論》這樣兼具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的專著。交通是歷史研究的樞紐問題之一,還原和還原先秦時期交通路線,對把握中國交通史全貌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同時也有助于我們深化對中國歷史的整體認識。
序
2016年9月,徐鼎鼎同學進入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班,爾後邀請後學指導其碩士論文。是時後學正籌備開展《左傳》交通路綫研究項目,鼎鼎同學與另外二名同學參與其中。鼎鼎同學勤勉努力、認真嚴謹,因此後學放心將研究齊、衛(wèi)、晉、秦四國交通路綫之任務委請鼎鼎同學協(xié)助。鼎鼎同學甄選并閱讀大量文獻,2017年始撰初稿。2019年6月鼎鼎同學以《〈左傳〉齊、衛(wèi)、晉、秦交通路綫》爲題,高分通過碩士論文口試,并獲得委員一致讚賞。同年8月鼎鼎同學考取香港中文大學,師從潘銘基教授攻讀博士學位。鼎鼎同學博士論文《〈史記〉〈漢書〉戰(zhàn)爭路綫比較研究》,以秦二世末年至漢武帝時期爲範圍,從地理交通角度切入,比對《史記》與《漢書》互見資料之差異,對秦末漢初交通情況亦有深入認識。
古代交通路綫往往有傳承性與延續(xù)性,不少秦漢道路是在先秦交通基礎上發(fā)展而成。對秦漢交通之了解與掌握,有助於還原先秦時期交通樣貌。鼎鼎同學撰寫博士論文之際,希望將春秋齊、衛(wèi)、晉、秦四國交通路綫補充修改後出版,後學對鼎鼎同學積極進取、精益求精之態(tài)度深感欣慰。鼎鼎同學於2022年7月完成博士論文答辯,隨後整理與修訂書稿。她反覆校對內容,核查引文與注釋頁碼,重新繪製全書附圖,并增補撰寫博論期間之發(fā)現。後學亦將近年對衛(wèi)國西向、北向路綫之觀點與其分享,協(xié)助她完善這二條路綫之構成。鼎鼎同學處事細緻認真,經她半年有餘之努力,欣聞本書即將出版,故而寫作此序。
目前古代交通研究成果多集中於秦漢以降,春秋時期之研究相對匱乏,尤其缺少兼具全面性與系統(tǒng)性之專著。鼎鼎同學廣泛吸取前人成果,以《左傳》戰(zhàn)爭、會盟、巡狩、遣使、出奔、遷徙、婚姻、喪祭等涉及空間移動之記載爲論述核心,查閱大量文獻深入分析,力圖還原春秋交通路綫之概貌,其佳處體現於三方面:
其一,春秋時期距今遙遠,不少地名已難確定今址,或意見紛陳而莫衷一是。鼎鼎同學廣泛搜集眾說,結合傳世文獻與考古成果,將單一地名之考證與該國整體交通網絡佈局結合,往往能釐清正誤而修訂舊說,得出較可信之結論。
其二,交通路綫往往受地形地貌制約,如論述秦、晉、衛(wèi)之交通路綫,不可避免須考慮黃河津渡之分佈。尤其晉國乃表裏山河,太行山脈、呂梁山脈與河水、汾水、少水等川流皆影響道路建設。在探究交通路綫過程中,鼎鼎同學以傳世方志文獻爲基礎,吸收前人現有研究且結合現代衛(wèi)星地圖,所擬交通路綫凡須渡黃河者,必依循文獻可考津渡,穿越山嶺亦多沿可查之古道,其結論也更具參考價值。
其三,論證交通路綫若缺少地圖,常令讀者如墮五里霧中。鼎鼎同學雖未有地理學相關專業(yè)背景,但透過自學地圖繪製,爲本書每一章節(jié)附上交通路綫圖,所論四國各有一幅交通總圖,清晰直觀而讓讀者一目了然。
春秋時期交通路綫研究相對冷門,希冀本書之出版,無論對《左傳》學或史地交通研究,能有添磚加瓦、彌補空缺之作用。鼎鼎同學如今已獲博士學位,不日將入職高校,開啓另一段教研生涯。後學忝爲鼎鼎同學碩士論文指導老師,期許鼎鼎同學繼續(xù)貢獻更多優(yōu)異成果。
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黃聖松
2023年3月6日撰於成大中文系館
徐鼎鼎,女,浙江杭州人,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博士,現任教于浙江農林大學文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為先秦兩漢文學及文獻學,在《南方文壇》《貴州社會科學》《思與言》等期刊及研討會上發(fā)表論文十余篇,出版專著《認知與情懷》《古典新探》。
緒論
第三節(jié) 研究范圍與方法
第二節(jié) 齊都臨淄西南向路線
第三節(jié) 齊都臨淄西向、北向、東向路線
第四節(jié) 小結
- 衛(wèi)國交通路線考論
- 衛(wèi)國遷都路線
第二節(jié) 衛(wèi)都帝丘北向路線
第三節(jié) 衛(wèi)都帝丘東向路線
第四節(jié) 衛(wèi)都帝丘西向與南向路線
第五節(jié) 小結
- 晉國交通路線考論(上)
- 晉國都城考
- 晉都新田北向路線
第三節(jié) 晉都新田東北向路線
第二節(jié) 晉都新田西南向路線
第三節(jié) 小結
第五章秦國交通路線考論
第二節(jié) 秦都雍東北向路線
結論
引用書目
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