樣稿:
上篇一、1872年德文版序言
共產主義者同盟這個在當時條件下自然只能是秘密團體的國際工人組織,1847年11月在倫敦舉行的代表大會上委托我們兩人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詳細的理論和實踐的黨綱。結果就產生了這個《宣言》,《宣言》原稿在二月革命前幾星期送到倫敦付印。
【論斷】《宣言》是共產主義者同盟準備公布的黨綱。
1872年德文版序言是在《宣言》正式發(fā)表24年后,由馬克思恩格斯為《宣言》新的德文版合作撰寫的第一篇序言。序言開首的這段文字簡述了《宣言》產生的由來和背景。從直接緣由看,《宣言》是馬克思恩格斯受共產主義者同盟這一國際工人組織委托而撰寫的綱領性文件,從更開闊的歷史背景看,則是無產階級成長成熟、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矛盾不斷發(fā)展的產物。
資本的形成和增殖以對剩余價值的無償占有為條件,資產階級靠剝削雇傭勞動而積聚財富,因而無產階級從它來到世間的第一天起便與資產階級處于矛盾對立之中。這種矛盾對立到十九世紀中葉日趨尖銳,其突出表現(xiàn)是工人運動的興起,先后爆發(fā)了法國里昂工人起義、英國工人發(fā)起的持續(xù)十余年的憲章運動以及德國西里西亞紡織工人的武裝起義。工人在反抗資本剝削和壓迫的過程中,建立了一系列工人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的前身正義者同盟便是其中之一。正義者同盟是一個由德國工人和手工業(yè)者組成的德國政治流亡者秘密革命組織,后來也有其他國家的人加入,發(fā)展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工人組織。在實際斗爭中,同盟的領導者逐漸認識到,原先信奉的理論及傳統(tǒng)活動方式存在很大的局限性,需要有新的、正確的理論來指導同盟開展工作,因此他們邀請正致力于研究科學社會主義理論的馬克思恩格斯加入正義者同盟,協(xié)助同盟進行改組。1847年6月,同盟在倫敦召開代表大會,恩格斯受邀參加了大會,并為會議起草了供討論的綱領性文件《共產主義信條草案》。根據恩格斯的提議,同盟改名為共產主義者同盟,用“全世界無產者,聯(lián)合起來”這一口號取代正義者同盟原來“人人皆兄弟”的口號。這次會議實質上是共產主義者同盟的第一次代表大會。
1847年11月,同盟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馬克思恩格斯出席了會議。會前,恩格斯受托,以《共產主義信條草案》為基礎,起草了新的綱領草案《共產主義原理》。共產主義者同盟第二次會議通過了這一草案,并委托馬克思恩格斯再起草一個“準備公布的詳細的”綱領。他們遂在《共產主義原理》基礎上,寫就了這份綱領,這就是于1848年2月問世的《共產黨宣言》!缎浴烦蔀楣伯a主義者同盟的行動綱領,也是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黨的綱領。
文中提到的“二月革命”,是指1848年2月爆發(fā)的法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二月革命推翻了“七月王朝”,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的臨時政府,宣布成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這次革命在歐洲1848-1849年革命中產生了重要影響。
不管最近25年來的情況發(fā)生了多大的變化,這個《宣言》中所闡述的一般原理整個說來直到現(xiàn)在還是完全正確的。
【論斷】《宣言》的一般原理至今還是完全正確的。
這是時隔25年后馬克思恩格斯對《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基本判斷!缎浴氛牟⑽闯霈F(xiàn)“一般原理”這一概念,那么本篇序言中所說的一般原理指的是什么呢?恩格斯在“1883年德文版序言”和“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使用過兩個概念,“《宣言》的基本思想”和“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這兩個概念與“一般原理”在內涵上非常接近,或許可以通過恩格斯在兩處對《宣言》“基本思想”的概括去理解本篇序言所說的一般原理之所指。前一篇序言指出:“貫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歷史時代的經濟生產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的基礎;因此(從原始土地公有制解體以來)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社會發(fā)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tǒng)治階級和統(tǒng)治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而這個斗爭現(xiàn)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斗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后一篇序言寫道,構成《宣言》核心的基本思想是:“每一歷史時代主要的經濟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以及必然由此產生的社會結構,是該時代政治的和精神的歷史所賴以確立的基礎,并且只有從這一基礎出發(fā),這一歷史才能得到說明;因此人類的全部歷史(從土地公有的原始氏族社會解體以來)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即剝削階級和被剝削階級之間、統(tǒng)治階級和被壓迫階級之間斗爭的歷史;這個階級斗爭的歷史包括有一系列發(fā)展階段,現(xiàn)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一勞永逸地擺脫一切剝削、壓迫以及階級差別和階級斗爭,就不能使自己從進行剝削和統(tǒng)治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的奴役下解放出來!
從恩格斯的概述可以看出,《宣言》的基本思想或一般原理亦即唯物史觀及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觀點。馬克思恩格斯在序言中肯定《宣言》中這些原理的正確性,表明他們依然堅持《宣言》分析問題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并且認為這些原理也應成為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基本遵循。需要注意的是,馬克思恩格斯只是說《宣言》的一般原理是完全正確的,這不意味著其中的每一個分析或結論都是完全正確的,恰恰相反,他們在下一句緊接著就指出,對《宣言》一般原理的實際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只有將這兩層意思統(tǒng)一起來,才能準確理解馬克思恩格斯所說的“完全正確”的涵義。
這些原理的實際運用,正如《宣言》中所說的,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所以第二章末尾提出的那些革命措施根本沒有特別的意義。如果是在今天,這一段在許多方面都會有不同的寫法了。由于最近25年來大工業(yè)有了巨大發(fā)展而工人階級的政黨組織也跟著發(fā)展起來,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實際經驗而后來尤其是有了無產階級第一次掌握政權達兩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實際經驗,所以這個綱領現(xiàn)在有些地方已經過時了。特別是公社已經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保ㄒ姟斗ㄌm西內戰(zhàn)。國際工人協(xié)會總委員會宣言》德文版第19頁,那里把這個思想發(fā)揮得更加完備。)其次,很明顯,對于社會主義文獻所作的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因為這一批判只包括到1847年為止;同樣也很明顯,關于共產黨人對待各種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的論述(第四章)雖然在原則上今天還是正確的,但是就其實際運用來說今天畢竟已經過時,因為政治形勢已經完全改變,當時所列舉的那些黨派大部分已被歷史的發(fā)展徹底掃除了。
【論斷】《宣言》一般原理的運用“隨時隨地都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
這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宣言》提出的一般原理的又一基本判斷,即要根據不同時期、不同地域的具體情況看待和運用《宣言》中的一般原理。那么,《宣言》中哪些內容“要以當時的歷史條件為轉移的”呢?序言在后續(xù)論述中列舉了三個方面:一是《宣言》第二章提出的無產階級掌握政權后,為“對所有權和資產階級生產關系實行強制性的干預”而必須采取的十條措施,在經過二月革命、特別是巴黎公社以后,其中有些地方被革命實踐證明“已經過時了”。巴黎公社的實踐證明,“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掌握現(xiàn)成的國家機器,并運用它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在《宣言》的十條措施中并未包含這一重要內容;二是《宣言》第三章對各種社會主義文獻的批判,只是針對到1847年為止的社會主義思潮,它們中有些已偃旗息鼓,而且此后還出現(xiàn)了其他形態(tài)的社會主義思潮,因而這種批判“在今天看來是不完全的”;三是《宣言》第四章提出的關于共產黨人對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因為這些黨派中的大部分隨著政治形勢的變化,已被歷史的發(fā)展徹底掃除了,所以雖然聯(lián)合和支持各黨派展開反對資本主義的斗爭這一原則是正確的,但《宣言》關于這些黨派的論述也“已經過時”。
由此可見,《宣言》所提出的思想可以分為兩個層次,其一是它的“一般原理”,在馬克思恩格斯看來,這些原理經過時間的洗禮,直到現(xiàn)在依然是完全正確的,應該堅持;其二是從一般原理出發(fā)得出的某些具體結論,或針對某一特定時期的歷史現(xiàn)象所作出的分析,它們具有一定的時空局限性,在運用時要根據歷史條件的變化做具體分析,不可機械照搬。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對待自己理論的科學態(tài)度。
但是《宣言》是一個歷史文件,我們已沒有權利來加以修改。下次再版時也許能加上一篇論述1847年到現(xiàn)在這段時期的導言。這次再版太倉促了,我們來不及做這件工作。
【論斷】我們沒有權利對《宣言》加以修改。
在這段話中馬克思恩格斯表明了對《宣言》這一“歷史文件”的基本態(tài)度。上一段馬克思恩格斯闡釋了他們對《宣言》中提出的一般原理及實際運用的基本態(tài)度,這一段他們進而表達了對《宣言》本身的態(tài)度。盡管經過二十多年時間,歷史條件發(fā)生了一系列變化,工人運動實踐為科學社會主義理論提供了許多新的思想資源,馬克思恩格斯也已認識到,《宣言》中的某些具體結論和對特定歷史現(xiàn)象的分析已不合時宜,但他們選擇了一種尊重歷史的態(tài)度,認為自己已沒有權利對《宣言》加以修改!缎浴芬院笠圆煌Z言文字在世界各國出版發(fā)行,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寫了兩篇序言,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單獨為《宣言》不同語言版本寫了五篇序言。最后一篇序言寫于1893年,與第一篇序言相距21年時間,但馬克思恩格斯始終堅持這種尊重歷史的科學態(tài)度,只是通過序言對《宣言》作必要的說明、補充或引申,而從未對《宣言》實質內容進行修改。?
上篇二:1882年俄文版序言
巴枯寧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俄文第一版,60年代初由《鐘聲》印刷所出版。當時西方只能認為這件事(《宣言》譯成俄文出版)是著作界的一件奇聞。這種看法今天是不可能有了。
【論斷】對《宣言》新俄文版的問世,人們的反應已大不相同。
本篇序言的撰寫時間離《宣言》的第一個俄文本問世已經過去了十多年。巴枯寧是俄國無政府主義思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他翻譯了《宣言》的第一個俄文全譯本,這個譯本出版于1869年。馬克思恩格斯為之作序的《宣言》第二個俄文本,是由俄國著名共產主義者普列漢諾夫翻譯的,于1882年出版。在這一時期內,歐洲無產階級運動呈不斷擴大之勢,俄國在歐洲革命運動中的地位和作用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本序言開篇的這段文字,通過描述人們對《宣言》兩個俄文本出版的不同感覺或反應,第一個譯本出版時被視為一件“奇聞”,如今對這個譯本的問世人們已不可能再有這種看法,來反映包括俄國在內的歐洲無產階級革命形勢的變化,并據此分析俄國未來發(fā)展的可能性。
當時(1847年12月),卷入無產階級運動的地區(qū)是多么狹小,這從《宣言》最后一章《共產黨人對各國各種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中可以看得很清楚。在這一章里,正好沒有說到俄國和美國。那時,俄國是歐洲全部反動勢力的最后一支龐大后備軍;美國正通過移民吸收歐洲無產階級的過剩力量。這兩個國家,都向歐洲提供原料,同時又都是歐洲工業(yè)品的銷售市場。所以,這兩個國家不管怎樣當時都是歐洲現(xiàn)存秩序的支柱。
【論斷】撰寫《宣言》時卷入無產階級運動的地區(qū)非常狹小。
這段文字描述了《宣言》撰寫年代歐洲無產階級運動的狀況。首先是運動波及的地區(qū)很有限,一個有說服力的例子,是《宣言》第四章在闡述共產黨人對反對黨派的態(tài)度時,只提到了法國、瑞士、波蘭和德國。其次,美國和俄國這兩個疆域遼闊的國家沒有發(fā)生值得關注的無產階級運動,因而未進入《宣言》的分析視野;相反,這兩個國家在當時是歐洲現(xiàn)存秩序即資本主義制度的支柱,為歐洲資本主義國家提供原料及銷售市場。這種狀況與馬克思恩格斯撰寫本序言時的情況形成很大反差。
今天,情況完全不同了!正是歐洲移民,使北美能夠進行大規(guī)模的農業(yè)生產,這種農業(yè)生產的競爭震撼著歐洲大小土地所有制的根基。此外,這種移民還使美國能夠以巨大的力量和規(guī)模開發(fā)其豐富的工業(yè)資源,以至于很快就會摧毀西歐特別是英國迄今為止的工業(yè)壟斷地位。這兩種情況反過來對美國本身也起著革命作用。作為整個政治制度基礎的農場主的中小土地所有制,正逐漸被大農場的競爭所征服;同時,在各工業(yè)區(qū),人數眾多的無產階級和神話般的資本積聚第一次發(fā)展起來了。
【論斷】美國的情況在25年里發(fā)生了巨大變化。
這段文字論述了美國所發(fā)生的巨大變化。十九世紀60年代,美國通過南北戰(zhàn)爭廢除南方的奴隸制,為資本主義的發(fā)展掃清了道路,但與歐洲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大批歐洲移民的到來,對美國的資本主義發(fā)展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到馬克思恩格斯寫這篇序言時,美國的大規(guī)模農業(yè)已震撼到歐洲的土地所有制,美國的工業(yè)開發(fā)已摧毀了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英國的壟斷地位;同時,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美國本土的無產階級也迅速成長起來,反對資本主義的陣營和力量大大增強了。這就是本段文字開頭所言“今天,情況完全不同了”的主要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