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譯者長期專注于俄羅斯文學領(lǐng)域的翻譯工作,本文集挑選了其中十部在世界范圍內(nèi)較有影響力和傳播度的俄羅斯文學作品的譯本予以出版。這些作品的原著者涉及俄羅斯經(jīng)典及現(xiàn)當代作家,體裁包括小說、散文等,涵蓋了譯者翻譯生涯的大部分優(yōu)秀譯著。王士燮文集包括:《葉夫根尼·奧涅金》《死魂靈》《青年近衛(wèi)軍》《帶星星的火車票》《普希金傳》《梅花鹿》《散文的詩意》等經(jīng)典譯作。本書是一部愛國主義的英雄史詩。小說分兩部:第一部描寫1942年7月德寇進逼克拉斯諾頓城和當?shù)鼐用癯吠藭r的情景;第二部描寫州委書記普羅慶柯和區(qū)委書記劉季柯夫領(lǐng)導下的“青年近衛(wèi)軍”對敵人展開的一系列斗爭。
本書內(nèi)容以真實歷史事件為背景。1943年2月15日,蘇聯(lián)紅軍從德軍蹄下解放煤礦城市克拉斯諾頓時,在礦井中發(fā)現(xiàn)了許多年輕人的尸體。他們都是當?shù)氐墓睬鄨F員,在德軍占領(lǐng)克拉斯諾頓的兩年中秘密組織了“青年近衛(wèi)軍”,與德軍和判徒開展了英勇頑強的斗爭,最后由于叛徒出賣,其中的許多人不幸遇難。法捷耶夫被小英雄們的事跡深深感動,于是創(chuàng)作了長篇小說《青年近衛(wèi)軍》。小說人物形象鮮明,情節(jié)跌宕起伏,是定格蘇聯(lián)人民保家衛(wèi)國的一幅壯麗歷史畫卷。
本書是蘇聯(lián)文學史上的重要作家法捷耶夫的重要代表作,在思想和藝術(shù)兩方面都堪稱蘇聯(lián)文學的里程碑式作品,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成為幾代中國讀者的共同閱讀記憶。
和其他的譯本相比較,王士燮先生的這個譯本不追求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以能夠表達作者原意為主旨,無論是從理解深度上,還是從語言風格上,王士燮先生的譯本都被公認為我國已有的五種譯本中較好的譯本。
在整個中國翻譯界,黑
龍江的文學翻譯是一個獨
特的景觀。大批俄語文學
翻譯家在此誕生,得以培
養(yǎng),其人數(shù)之多,翻譯作
品之繁盛,都蔚為大觀。
雖然由于地理位置特殊,
有些成就很大的翻譯家在
國內(nèi)的名氣未必高揚,但
細察他們的成就,卻令人
感嘆不已。
黑龍江俄語翻譯人才的
成長,離不開一所學校。
1944年,周恩來同志提出
了為新中國準備外語干部
的要求,積極主張加強外
語人才的培養(yǎng)工作。中央
決定將中央軍委俄文學校
擴建為包括俄文系和英文
系的延安外國語學校。
1946年初,黨中央從培養(yǎng)
俄文軍事翻譯的實際需要
出發(fā),決定把延安外國語
學校遷至哈爾濱復校。
1946年11月7日,東北民
主聯(lián)軍總司令部附設(shè)外國
語學校正式成立。學校是
軍事干校性質(zhì),專門培養(yǎng)
軍政翻譯。1948年底,東
北全境解放,東北民主聯(lián)
軍總司令部附設(shè)外國語學
校改歸東北局和東北人民
政府領(lǐng)導,改名為哈爾濱
外國語專門學校,成為當
時培養(yǎng)革命俄文干部的主
要陣地。1953年,我國大
專院校進行調(diào)整,哈爾濱
外國語專門學校改名為哈
爾濱外國語專科學校,歸
高等教育部領(lǐng)導。1956年
,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
更名為哈爾濱外國語學院
,這所學校也就是現(xiàn)黑龍
江大學的前身。許多著名
的翻譯家就畢業(yè)于原來的
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
如趙洵、李錫胤、郝建恒
、徐昌漢、王士燮、姜長
斌、高文風、刁紹華、張
會森、王育倫、孫維韜、
王忠亮、趙慧晨、甘雨澤
、黃樹南、宋嗣喜、金亞
娜等。
王士燮先生從1955年起
就開始從事翻譯工作,經(jīng)
驗豐富,治學嚴謹,成果
顯著。王士燮先生曾先后
參加一系列重大翻譯項目
,是翻譯蘇聯(lián)科學院編《
俄語語法》(共3卷)的骨
干學者。在20世紀60年代
,翻譯出版了阿克肖諾夫
的《帶星星的火車票》,
反響很好,這使其深受鼓
舞,決心在翻譯事業(yè)上下
一番功夫。早在1963年9
月,他就譯出了普希金的
《葉夫根尼·奧涅金》初稿
,“文革”開始后譯稿擱置。
1970年,王士燮先生在插
隊的時候,于農(nóng)忙之余又
對初譯稿進行了逐字逐句
的推敲,最后定稿是在
1979年,1981年12月由黑
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該
書于1991年由浙江文藝出
版社推出修訂版,其最顯
著的藝術(shù)特色便是它的抒
情性,作品中始終貫穿著
詩人自己的形象,貫穿著
作者的聲音。這種特點集
中體現(xiàn)在作品中27處之多
的“抒情插筆”,其中,有作
者對人物的貶褒,有對事
件和場面的評論,有對往
事的追憶;有的嚴肅莊重
、富于哲理,有的尖銳激
烈、鋒芒畢露,有的詼諧
幽默、妙趣橫生,有的畫
龍點睛、入木三分;有些“
插筆”與人物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
息息相關(guān)、絲絲入扣,有
些“插筆”看似與人物或事件
無關(guān),其實并未離題。正
是這些多角度多層次的“抒
情插筆”,擴大了作品的容
量,深化了作品的內(nèi)涵,
加強了作品的感染力。和
其他的譯本相比較,王士
燮先生的譯本不追求詩歌
形式上的相似,而是以能
夠表達作者原意為主旨,
無論是從理解深度上,還
是從語言風格上,王士燮
先生的譯本都被公認為我
國已有的五種譯本中較好
的譯本,在1987年的“蘇聯(lián)
詩歌翻譯座談會”上博得好
評!短K聯(lián)文學》雜志中
報道此次座談會的文章將
王士燮先生列為我國蘇聯(lián)
詩歌翻譯的第三代譯者,
名列第二。王士燮先生翻
譯的多部文學經(jīng)典作品在
國內(nèi)影響深遠,為俄語文
學翻譯領(lǐng)域?qū)W者提供了重
要參考和借鑒。
王士燮先生還從事翻譯
理論研究,不斷總結(jié)自己
多年來的翻譯經(jīng)驗,已發(fā)
表論文《從翻譯標準到翻
譯學》、《文學翻譯的特
殊要求》和《談譯者風格
》等。
本文集收錄了王士燮先
生一生翻譯的多部成果,
包括《葉夫根尼·奧涅金》
《死魂靈》《煙》《青年
近衛(wèi)軍》《散文的詩意—
—巴烏斯托夫斯基散文集
》《梅花鹿——普里希文
散文集》《普希金傳》等
,旨在全方位展示王士燮
先生在俄羅斯文學翻譯領(lǐng)
域的深厚積淀和學養(yǎng),進
一步服務(wù)于中俄合作領(lǐng)域
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為
我國文藝作品繁榮發(fā)展、
中俄文化交流以及“一帶一
路”建設(shè)貢獻積極力量。同
時,本文集中的翻譯作品
,為國內(nèi)語言學工作者以
及渴望提升俄羅斯文化積
淀的專業(yè)讀者提供了全面
豐富的文獻資料,為加強
中俄文化交流、促進中俄
關(guān)系的健康發(fā)展提供了重
要支撐,具有良好的社會
效益和學術(shù)價值。
王士燮(1932-2015),吉林蛟河人,俄蘇文學翻譯家。1953年畢業(yè)于哈爾濱外國語?茖W校,同年留校任教。曾任黑龍江大學俄語系研究員、黑龍江省翻譯工作者協(xié)會理事等職。1963年首部譯著《帶星星的火車票》出版,之后五十余年筆耕不輟。主要譯著有《普希金詩選》《苦難歷程》《死魂靈》《煙》等。
第一部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部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第二十八章
第二十九章
第三十章
第三十一章
第三十二章
第三十三章
第三十四章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六章
第三十七章
第三十八章
第三十九章
第四十章
第四十一章
第四十二章
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四章
第四十五章
第四十六章
第四十七章
第四十八章
第四十九章
第五十章
第五十一章
第五十二章
第五十三章
第五十四章
第五十五章
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七章
第五十八章
第五十九章
第六十章
第六十一章
第六十二章
第六十三章
第六十四章
第六十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