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有六個章節(jié),按照德勒茲從空間→時間→電影敘事三個方向的路徑來評析小津的電影哲學意義。第一章主要是對德勒茲影像理論的綜述。第二章將小津電影的風格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模仿期、形成期和最后的特定風格期。第三章主要是德勒茲評述小津的電影空間。第四章是從時間的角度評述小津電影,以及探討時間與運動的關系。第六章是對關于德勒茲對小津電影批評的評價。
吉爾•德勒茲哲學理論中的“權利”、“生命”、“流變”等概念,是對二十世紀結構主義與現(xiàn)象學的回應。在其兩本巨著《電影Ⅰ:運動—影像》和《電影Ⅱ:時間—影像》中,涉獵大量經(jīng)典電影,不僅區(qū)分了經(jīng)典電影與現(xiàn)代電影的內(nèi)在差別,還前瞻性地預言了現(xiàn)代電影新的發(fā)展之路。兩書尤為關注小津安二郎的電影,個中原因應是小津電影中出現(xiàn)的“非理性剪輯”。
本書以德勒茲的電影哲學作為理論基礎來論述小津安二郎的電影,探討小津電影中具備的現(xiàn)代電影所具有的哲學意義。以小津的電影為研究對象,主要評述德勒茲理論中對小津電影的“時間”、“空間”以及“敘事”三個層面的問題。
馬騰,四川師范大學影視與傳媒學院專職科研教師,四川大學藝術學理論專業(yè)研究生畢業(yè),獲藝術學博士學位。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與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后。
緒 論 1
一、德勒茲電影哲學論形成背景 6
二、德勒茲的小津電影批評的意義與價值 11
三、文獻綜述 14
四、整體思路與結構 19
第一章 從“運動—影像”到“時間—影像”:
吉爾•德勒茲電影哲學論 25
一、 電影的哲學與哲學的電影 28
二、影像中時間的表達 31
三、“時間—影像”的電影實踐 37
第二章 小津安二郎電影風格概述 43
一、萌發(fā):模仿的試練 46
二、求變:現(xiàn)實的回應 55
三、逆反:特殊的反戰(zhàn)情懷 63
四、非凡:固守的風貌 74
第三章 純視聽情境:德勒茲對小津電影空間的評析 81
一、“感官機能”的危機與斷裂 84
二、任意空間與空無空間 91
三、畫內(nèi)與畫外 108
四、靜物—影像 120
第四章 純粹遺忘:德勒茲對小津電影時間的評析 127
一、時間的雙重面貌 130
二、東方視角中時間的輪回 136
三、冗逝時間:剪輯的“郁滯” 138
四、頓挫的畫面間隙 150
第五章 憐憫與凝思:德勒茲對小津電影敘事的評析 155
一、反電影:反思維無力的意識控制 157
二、黑澤明的大形式、溝口健二的小形式 163
三、“枕—鏡頭”:匿名的非人稱視角 170
四、回歸默片:劇情的省略與人物關系的疏離 175
第六章 關于德勒茲對小津電影批評的評價 183
一、理論與批評的錯置 187
二、材料范圍的局限 190
三、小津電影與德勒茲影像理論的共性與差異 194
四、小津電影風格對電影創(chuàng)作的影響 204
余 論 217
一、電影時空從感知到創(chuàng)造 219
二、虛實相生的美學境界 223
三、兩種不同的生命形態(tài) 225
參考文獻 228
附 錄 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