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由中文播客界翹楚“隨機波動”策劃出品的主題藝術書。
紡織品的格紋、屏幕像素的方格、城市規(guī)劃的網(wǎng)格……“格”,生活中常見的單位,雖不起眼卻包羅萬象。我們創(chuàng)造格子、受制于格子,又跳脫出格子。它承載了時間的痕跡與個體的經(jīng)驗,也孕育著未知與想象。以“格”為主題,本書集結了汪民安、林棹、遼京等數(shù)十位知名作者的力作,并收錄德國思想家韓炳哲、意大利作家費蘭特的相關作品,以及達米恩·赫斯特、路易絲·布爾喬亞、艾格尼絲·馬丁、我是白等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的創(chuàng)作。評論、小說、詩歌、漫畫等多種體裁交織,文本和圖像相間,展現(xiàn)出“格”不斷生長的可能性。書中話題從奇珍格、浮世繪,延伸至智能手機、AI算法,再到疫年記事、女性寫作,涵蓋當代人關切的各種議題,提供了觀看世界與自我的全新視角。這是一次穿梭在格與格之間的歷險,一場審美與智識的旅程。
1、 “隨機波動”策劃出品,在飄浮不定的年代用紙質書記錄在場,守護暗夜里的光亮。
中文播客界翹楚 “隨機波動”積淀兩年的誠心之作,用一本風格迥異的出版物開啟一場全新的冒險——走出互聯(lián)網(wǎng)與音頻波形,與傳統(tǒng)的紙質書形式緊緊擁抱,以實體的存在留存共同的記憶。它是一次探索,一種在場,一個承諾,是對混亂世界里你我彼此陪伴的見證。
2、 數(shù)十位知名作者圍繞“格”的主題創(chuàng)作,由“格”生發(fā)出無限可能,以全新目光看待我們身處的世界。
本書圍繞“格子”的主題,邀請眾多知名作者進行創(chuàng)作,包括學者汪民安、作家林棹、小說家遼京等,并收錄德國思想家韓炳哲、意大利作家費蘭特的相關作品。全書多種文體交織,既有對東西方藝術史的回溯,也有對個人與時代際遇的記錄、對科技的暢想,涵蓋當代人關切的各種議題。
3、 收錄達米恩·赫斯特、路易絲·布爾喬亞、艾格尼絲·馬丁等頂尖藝術家作品,超過100張精美正版圖片。
從“格”出發(fā),圖像與文本共同編織,展現(xiàn)出“格”的無數(shù)種形態(tài)與無限創(chuàng)造力。收錄達米恩·赫斯特、路易絲·布爾喬亞、艾格尼絲·馬丁、李松鼠、田克、我是白等國內外藝術家、攝影師、漫畫家作品,盡享視覺盛宴。四種高級內文紙,高清四色印刷+三種特殊專色,還原細膩色彩,完美呈現(xiàn)藝術之美。
4、 別具一“格”的裝幀設計,展開一場書與“格”的邂逅。
裝幀設計由知名視覺設計事務所STUDIO DPi操刀,突破常規(guī)設計理念。拆解這本書的構成元素,拍攝樣書封扉、勒口、書口、書脊,重新制作外封,呈現(xiàn)其在“書”之“格”中的切面,用紙張的質感紋理還原紙質書的純粹,講述書本身的故事。大開本典雅裝幀,燙黑+UV工藝,封面手工特裝,裸脊鎖線。獨特插頁手工粘貼,讓文本與圖像彼此相映。版式設計簡約清新,呼應“格”的概念而不拘于網(wǎng)格。色彩、光影、紋理交織,書與“格”相碰撞,呈現(xiàn)出一種生長的姿態(tài)。
卷首語
這是一本難以定義的出版物。它并非搭好結構再填充內容的系統(tǒng)工程,而是從一個想法到另一個想法的未知旅程。最初我們想為它賦予一個主題,既具體又抽象,既近又遠,于是我們選擇了“格子”;后來我們想要跟朋友們一起創(chuàng)作這個主題,于是有了現(xiàn)在的作者陣容 ;再后來,我們希望它是一本“好看”的雜志,不僅有文字輸出,也有視覺傳達,于是找到了有經(jīng)驗的視覺總監(jiān)和設計團隊。
當然,隨著我們對它的想象的不斷延伸和升級,實現(xiàn)這種想象也變得越來越困難。于是這本出版物,也不可避免是一種想象與現(xiàn)實之間的“中間物”,是嘗試和妥協(xié)的記錄,是兩年的時間和其中數(shù)不清的艱難時刻,是一連串沒有答案的疑問 :它足夠重要嗎?足夠誠懇嗎?足夠合格嗎?在兩年之后,我們都被迫變成了完全不同的人,我們以及我們的聽眾和讀者,還需要這樣一本雜志嗎?
按照慣例,一本正經(jīng)MOOK(雜志書)的卷首語中,少不了一個莊重的故事 :某時的我們在某地反復商討,決定創(chuàng)立一本MOOK。但事實上,有關“為什么”的細節(jié)和時間節(jié)點,既不可考,也不再重要。種種初衷和緣由仿佛斷線的串珠,散落在過去幾年毫無章法和秩序的日常中。它們也隨生活的偏移不斷浮動 :從最初的雄心壯志(我們想在飄浮不定的年代擁有屬于自己的實在物,我們想跳出舒適圈,用全新的方式策劃一本風格迥異的出版物),到想放棄時的自我安慰(堅持就是勝利!這本MOOK是對韌性的考驗!這是我們成為長期主義者的第一步!)。再到如今,支撐我們完成它的原因大概是 :這本出版物是某種“在場”,某種共同的記憶,某種即將交付的承諾。既是我們仨對彼此的承諾,也是我們對作者和合作伙伴的承諾,更是我們對聽眾和讀者的承諾。世界這般混亂,還好我們彼此為伴。
“一切都是那樣新鮮,一切都是那樣困難!边@是在被寫卷首語的任務縈繞數(shù)日后某天清晨建國夢到的一句開頭。我們曾以為寫這一篇短文將是這本MOOK的最后一份工作,其實它不過是環(huán)環(huán)相套的許許多多圓環(huán)之一。在這一環(huán)之前,我們面對的是作者、攝影、視覺、設計師、律師等眾多伙伴,此后我們要面對的是出版流程和它的讀者。我們將永遠棲居在與《格》 有關的
鏈條之上,直到這世界上的最后一頁紙消散在風中。
兩年時間過去,種下的皆生長,遙望的已迫近。感謝曾與我們一同想象和期盼《格》 的所有人,你們的名字、想法、文稿、影像也許未出現(xiàn)在書頁中,但你們的信任、熱情與鼓勵讓我們在陰霾最沉重的時刻還記得陽光的樣子,也使我們慢慢相信,多一點點完成就少一點點欠缺,多一點點光亮就少一點點暗夜。
隨機波動是由三位女性媒體人張之琪、傅適野、冷建國發(fā)起的一檔泛文化類播客節(jié)目,《新周刊》2020年度新媒體,《出色WSJ.》2022年度出色創(chuàng)作者,《南方人物周刊》2022魅力人物。隨機波動目前全平臺總訂閱量超過100萬,在泛?型播客app?宇宙上訂閱量常年位居前三。
001 卷首語 隨機波動
011 何謂“格子” 汪民安
Ⅰ
023 棋類、博弈和人工智能 李喆
035 格中風景 林棹
057 VAR、視覺叢林與游戲的人 胡亮宇
073 網(wǎng)格城市 郭博雅
097 網(wǎng)的文化史 盛文強
Ⅱ
109 一路摩滅為襤褸 蕾克
125 從東方到東方: 萬曼的掛毯立體而自由,就像他的人生 聶小依
Ⅲ
143 智能手機 韓炳哲
165 痛苦和筆 埃萊娜·費蘭特
183 詩歌 藍藍
199 格子桌布與枝形吊燈 遼京
211 如何剪輯我和我媽的這場格斗 馬鯊鯊
050 好奇柜 達米恩·赫斯特
064 跳著生活
088 城市隔離 李松鼠 田克
116 被遺忘的頌歌 路易絲·布爾喬亞
136 背向世界而畫 艾格尼絲·馬丁
157 像素 李松鼠
186 生命如行李 李松鼠 田克
216 指令 我是白
何謂“格子” 撰文/汪民安
一個對象物在如下兩種情況下會遮蔽我們的目光:它要么是黑暗的,要么是混沌的。而黑夜就是黑暗混沌的完整語義。對于黑色,我們乞憐于光;對于混沌,我們乞憐于格子。我們只有借助光才獲得可見性,只有借助格子才獲得方位感和安全感。我們通過格子自我擺置、自我定位和自我認知。這也是混沌暗黑大地上注定要完成的格子和光的游戲。文明就來自格子的確立。農(nóng)耕文明是格子的第一次大規(guī)模伸張。人們在大地上劃分出各種各樣的格子:在平坦的大地上劃分農(nóng)田,在山腰劃出梯田, 在草原上劃出牧區(qū),這都是格子。后來人們干脆在一個地方建立密集的格子區(qū)域,這就是城市,城市是格子的瘋狂套環(huán)和疊加,是格子的大全,格子是城市的根基。只有大海和沙漠中沒有格子,那里只有輪船劃過的迅疾消失的波浪和云煙一般起伏的模糊飛沙。森林的情況復雜一些,它由無數(shù)樹干編織成了錯綜復雜的令人目眩的格子,但是,樹的混雜的地底根莖和地面蓬勃叢生的雜草卻攪亂和吞沒了這些樹干組成的格子。這些格子有時還被狂躁疾風臨時性地摧毀。在樹林中,每一個格子的架構也伴隨著它的毀滅。這是植物的盲目無序的編織。而動物的活動只有線,只有逃逸線、生成線和戰(zhàn)爭線,它們被偶然的食物和出其不意的敵人引導來畫線, 它們不為自己畫出一個封閉穩(wěn)定的格子。只有人會情不自禁地創(chuàng)造各種各樣的格子,即便是那些游牧民,在奔突的間隙也會臨時性地畫出自己的格子。
人最初創(chuàng)造的就是這樣的地理格子,后來是制度的格子和精神的格子。人是格子的動物。人正是憑借這種種格子將自己從自然的混沌統(tǒng)治下擺脫出來。如果說,格子就是對抗混沌的話,那么, 哲學、科學和藝術都是一種格物,都是對混沌的穿透,都是目標不同的格式技術。就像德勒茲說的那樣,它們穿透混沌來分別創(chuàng)造概念、創(chuàng)造功能、創(chuàng)造情感。人們試圖在漫無邊際的混沌的天穹下?lián)纹鹨话延陚。這就是哲學家、 科學家和藝術家的工作: 明晰的阿波羅總是試圖穿透和平衡狂亂的狄俄尼索斯。
人們不僅按照格式的方式來思考、認知和創(chuàng)造, 而且建立了各種各樣的道德格子,或者說,任何一種道德都是以格子的形式展示了自己的邊界、禁區(qū)和法則。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劃定不同的有時嚴酷有時松動的道德格子。人們還通過格子來生活和治理。韋伯發(fā)現(xiàn)的現(xiàn)代科層制就是一個格子的連環(huán)鎖鏈,人們被嚴格地限定在一個格子中,他只能在格子中行動并按格子的要求行動,他沒有超越格子的額外的視野和能力。而格子總是歸屬于更高的格子,每個格子都無條件地服從于和受制于另外的格子?茖又剖枪芾淼母袷交芾淼臋C器。管理者置身在格子中,他在狹隘的格子中來完成他的管理功能。他像一部大機器中的一個配件一樣來發(fā)揮功能。他被高度地規(guī)范化和標準化,他在獲得效率的同時也被抹去了個性和激情,這個格式化管理的悲劇在納粹大屠殺中達到了極限,它成為一個殺人不眨眼的機器,它冷漠地生產(chǎn)尸體。這是管理的格子。而福柯看到的則是被管理者的格子。每個被管理者都置身于格子中。他們不僅受限于空間的格子,還受限于時間的格子,F(xiàn)代人被嚴格限定在時空編織的格子中,他一生都置身于這樣的格柵之中。人們在這樣無處不在的遍布在社會肌理之中的格子中被來回擺置。這樣的格子是監(jiān)獄的起源,也是監(jiān)獄的溫和版本。規(guī)訓社會本質上就是一個格柵社會, 就是一個遍布各種監(jiān)獄島嶼的社會。沒有格柵就難以規(guī)訓和治理。
格子不僅可以用來治理,它在另一個意義上還是歸屬。人們也把格子當作一個私人領域,一個不容外人進入的領地,一個自我定位的安全場所。這甚至可能是格子的起源之一。當盧梭說一個人開始在一個地塊上畫上幾道線,將它封閉起來并宣稱是他的專有領地的時候,也就是說,當大地被人為劃分成格子的時候,當人類展開了這場格子游戲的時候,私有制就開始產(chǎn)生了——這種帶有疆界的格子總是和私人相關。人們試圖將自己作為這個格子內的單一主人。人們占據(jù)這個格子的時候也從屬和依附于它,他們依附于這個格子的時候也借助這個格子給自己定位。他們試圖在這個格子中尋求財物、安全和平靜。
這樣,人們既用格子(格式)來思考,在混沌中尋求明晰,也要求擁有和占據(jù)一個所屬格子來尋求安全;人們按照道德格子來生活和交往,也用格子來管理,通過理性和充滿秩序感的格子來提高效率;最終,格子是人們的認知、定居和行動的規(guī)范;蛟S,我們可以從格子的角度來寫一部文化的歷史:人們先是借助格子擺脫了混沌、獲得知識; 后來人們借助格子建立了家庭、城邦和國家;最后, 人們在家庭和國家內將格子進行無以復加的細微編織,從而確立現(xiàn)代社會的框架和范式——在某種意義上,我們的文化就是在不斷地編織格子和完善格子的過程中搭建起來的。這樣的搭建就是從地理格子到思想格子到制度格子的反復疊加:這就是格子的層層套疊。
如今,格子無處不在,格子高度細化,格子嚴絲合縫,格子如影隨形。我們最新、最普遍的格子類型是在格子中設置格子。格子中的格子。一座城市被分割成很多區(qū)域,這些區(qū)域被分割成很多街區(qū),這個街區(qū)又被分割為很多樓群,每個樓群都被分割為不同的單元,每個單元最后被分割為不同的格子。這是格子的終端,也是終極性的最具可見性的格式:辦公大樓中的格子。每個人都被一個透明玻璃格子包圍起來。在這個一模一樣的格子中, 他只需要一臺穩(wěn)定的電腦,他和這臺電腦形成一個緊密的裝置。而這為這種微觀格子的誕生創(chuàng)造了最根本的條件,就像要求多個身體協(xié)作的流水線一定會抵制格子一樣。電腦創(chuàng)造了我們這個時代最新、最微觀和最令人恐怖的格子景觀:格子中的人近在咫尺又遠在天涯。每個人都被隔離成一個單獨的孤立個體。這個格子大小一樣,模式一樣,工作機器一樣,桌椅一樣。它們被整齊劃一地部署在一個或空曠或促狹的空間中。這個格子中的人被格式化為同質性之物。無數(shù)人早晨奔赴的終點和晚上離開的起點就是這樣一個細小的格子。這個格子和他的居所形成了他的生活路線的兩端。他的白晝就在這細微的格子之間日復一日地流淌。馬爾庫塞的單面人在這里找到了最清晰、最生動和最具體的形象。
我們創(chuàng)造了格子,我們也通過格子創(chuàng)造了自己,最終,我們成為這樣一種格子的產(chǎn)品:我們束縛于這個格子。這就是格子的悖論:當我們借助格子思考的時候,我們會陷入不思的狀態(tài);我們借助這個格子尋求安全的時候,我們會陷入不安的狀態(tài);我們借助這個格子管理的時候,我們會陷入無能的狀態(tài)。這就是韋伯指出的這個格式化的資本主義鐵籠的效應:這個鐵籠中的人既沒有心肝,也沒有靈魂。這個籠子如此地頑固,如此地緊密,以至于尼采說,現(xiàn)代人猶如關在籠子里面的家畜,即便偶爾泛起了野性沖動也不再狂暴地撕咬欄桿,而是拼命地撕咬自己。他們不再向外進行能量的狂暴傾瀉,而是培育和發(fā)展自己軟弱的內心深度:內疚。這是一種心靈的自我折磨和自我拷打。這是格子的自我加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