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電子技術 ![]()
本書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的特點編寫而成。全書共有11個模塊,內容包括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模擬集成電路基礎、數(shù)字電路基礎、邏輯門電路及其應用、組合邏輯電路、時序邏輯電路、數(shù)/模轉換器和模/數(shù)轉換器、555定時器、電子技術仿真軟件簡介和電子技術實驗。另外,依據(jù)各知識點并結合實際應用,書中設有大量的例題和習題,以供讀者思考和練習。
本書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可作為高等職業(yè)院校電子電工類專業(yè)或相近專業(yè)的教材,也可供相關專業(yè)工程技術人員參考。
高等職業(yè)教育以培養(yǎng)生產、建設、服務、管理第一線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為主要任務,在建設人力資源強國和高等教育強國的偉大進程中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加快高等職業(yè)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的步伐、全面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就必須對課程體系等進行深入探索。在課程體系建設過程中,教材無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電子技術”是高等職業(yè)院校電子信息大類相關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這門課對于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為了適應電子信息大類相關專業(yè)對“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需求,我們將模擬電子技術和數(shù)字電子技術有機結合。這種合二為一的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系統(tǒng)性和連貫性地學習這門課程。
本書具有以下特點:
(1) 根據(jù)高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規(guī)律和特點,以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思維、工作方法及實踐能力為目的,合理構建專業(yè)知識的結構,將“實用、夠用、好用”的教學理念貫穿于全書。
(2) 書中語言準確、簡練、深入淺出,突出重點知識,將問題分析化繁為簡,易于理解。
(3) 與電子裝聯(lián)職業(yè)技能等級的考試內容、電子產品設計賽項的比賽標準緊密結合,并依據(jù)電子產品設計各環(huán)節(jié)由小到大、由簡到繁的學習規(guī)律,本書構建了11個模塊。本書將各模塊中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融合,旨在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提升學生的實際應用水平,培養(yǎng)學生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應用的設計與操作能力,真正體現(xiàn)教、學、仿、做一體化的理念。
(4) 本書增加了新技術、新標準,既介紹了實際電路的設計與仿真,又重點突出了應用性分析與設計、芯片的外圍電路介紹及其實際應用,緊跟行業(yè)發(fā)展。
為更好地配合教學改革,我們在編寫本書的同時還制作了配套的電子教案、視頻資源、習題等電子教學資源,讀者可通過登錄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官方網站獲取相關資源。
本書是在總結湖南郵電職業(yè)技術學院電子技術教學組多年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編寫完成的。其中,模塊1由周子杰編寫,模塊2由張效民編寫,模塊3、4由周小莉編寫,模塊5由唐琪琪編寫,模塊6、7由吳泳編寫,模塊8、9由孔凡鳳編寫,模塊10由郭金宇編寫,模塊11由李聰編寫。與本書相關的學習通網站視頻資源由汪英制作。本書由吳泳和孔凡鳳擔任主編,吳泳負責全書的組織和統(tǒng)稿工作。
本書得到了許多老師的關注和支持,特別是得到了兄弟院校的認可,在此,對一直關心和使用本書的老師、學生及兄弟院校表示衷心的感謝,希望大家多提寶貴意見,使本書更加適合高職教育教學改革的需要,方便教師教學、利于學生學習。本書在編寫過程中還參考了一些文獻,在此一并表達深深的謝意。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有不妥之處,敬請讀者指正。
編 者
2023年2月
模塊一 半導體二極管及其應用 1
任務1 半導體基礎 1
1.1.1 半導體的特性及應用 1
1.1.2 半導體的導電機理 2
1.1.3 雜質半導體 2
1.1.4 PN結 3
任務2 二極管的認識與測試 5
1.2.1 初識二極管 5
1.2.2 普通二極管的開關等效電路 7
1.2.3 特殊二極管 10
任務3 二極管的實用電路 11
1.3.1 整流電路 11
1.3.2 硅穩(wěn)壓管穩(wěn)壓電路 12
1.3.3 限幅電路 14
1.3.4 鉗位電路 14
任務4 二極管的選擇和測試 15
1.4.1 二極管的選擇 15
1.4.2 二極管的識別與簡單測試 16
模塊小結 16
過關訓練 17
模塊二 三極管及其放大電路 18
任務1 三極管的認識與測試 18
2.1.1 三極管概述 18
2.1.2 三極管的工作狀態(tài) 20
2.1.3 三極管的放大原理 21
2.1.4 三極管共發(fā)射極電路的特性曲線 23
2.1.5 三極管的選擇 25
2.1.6 場效應管 27
任務2 認識放大電路 33
2.2.1 放大器的組成電路 33
2.2.2 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34
任務3 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的分析及計算 36
2.3.1 共發(fā)射極放大電路的靜態(tài)分析 36
2.3.2 放大電路的動態(tài)圖解分析 38
2.3.3 放大電路的偏置電路 41
2.3.4 放大器的主要性能指標 43
2.3.5 微變等效電路法 45
任務4 放大電路的級聯(lián) 48
任務5 低頻功率放大電路 51
任務6 帶負反饋的放大電路 58
2.6.1 反饋的基本概念 58
2.6.2 負反饋放大電路的分析方法 60
2.6.3 負反饋對放大電路性能的影響 65
模塊小結 67
過關訓練 68
模塊三 模擬集成電路基礎 71
任務1 集成運算放大器概述 71
3.1.1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基本組成 71
3.1.2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主要參數(shù) 72
3.1.3 集成運算放大器的簡化電路模型及傳輸特性 72
3.1.4 理想集成運算放大器 74
任務2 基本線性運放電路 74
3.2.1 反相比例電路 74
3.2.2 同相比例電路 76
3.2.3 混合加減電路 77
3.2.4 微分電路 78
3.2.5 積分電路 79
任務三 集成運放的其他應用 79
3.3.1 單限比較器 79
3.3.2 遲滯比較器 80
3.3.3 取樣-保持電路 80
模塊小結 81
過關訓練 82
模塊四 數(shù)字電路基礎 83
任務1 數(shù)制與編碼 83
4.1.1 數(shù)制 83
4.1.2 二進制數(shù)與十進制數(shù)之間的轉換 85
4.1.3 二進制數(shù)的四則運算 87
4.1.4 二-十進制編碼 88
任務2 邏輯函數(shù)基礎 89
4.2.1 基本邏輯運算 89
4.2.2 邏輯代數(shù)的基本定律 92
任務3 邏輯函數(shù)的卡諾圖化簡 94
4.3.1 邏輯函數(shù)的最小項表達式 94
4.3.2 邏輯函數(shù)的卡諾圖表示法 96
4.3.3 卡諾圖化簡邏輯函數(shù) 98
模塊小結 102
過關訓練 103
模塊五 邏輯門電路及其應用 104
任務1 二極管、三極管的開關特性 104
5.1.1 二極管的開關特性 104
5.1.2 三極管的開關特性 105
任務2 分立元件門電路 106
5.2.1 二極管“與門” 106
5.2.2 二極管“或門” 107
5.2.3 三極管“非門” 108
任務3 集成邏輯門電路及其應用 109
5.3.1 TTL集成門電路及其應用 109
5.3.2 MOS集成門電路 116
5.3.3 集成電路芯片簡介 119
5.3.4 TTL集成電路使用規(guī)則 120
任務4 集成邏輯門的使用 120
5.4.1 集成電路的認識 120
5.4.2 集成邏輯門電路的使用 124
模塊小結 127
過關訓練 127
模塊六 組合邏輯電路 130
任務1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30
6.1.1 組合邏輯電路的基本概念 130
6.1.2 組合邏輯電路的分析 131
任務2 加法器 132
6.2.1 半加器 132
6.2.2 全加器 133
6.2.3 多位加法器 134
任務3 編碼器 134
6.3.1 二進制編碼器 134
6.3.2 優(yōu)先編碼器 135
任務4 譯碼器 136
6.4.1 二進制譯碼器 136
6.4.2 非二進制譯碼器 139
6.4.3 顯示譯碼器 139
任務5 數(shù)據(jù)選擇器和數(shù)據(jù)分配器 141
6.5.1 數(shù)據(jù)選擇器 141
6.5.2 數(shù)據(jù)分配器 143
6.5.3 數(shù)值比較器 143
任務6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 144
6.6.1 使用小規(guī)模集成門電路設計 144
6.6.2 使用中規(guī)模集成芯片設計 145
模塊小結 147
過關訓練 147
模塊七 時序邏輯電路 150
任務1 觸發(fā)器 150
7.1.1 基本RS觸發(fā)器 151
7.1.2 同步觸發(fā)器 153
7.1.3 邊沿觸發(fā)器 156
7.1.4 維持阻塞D觸發(fā)器 158
7.1.5 觸發(fā)器的相互轉換 159
任務2 時序邏輯電路 160
7.2.1 時序邏輯電路的分析方法 161
7.2.2 同步計數(shù)器 163
7.2.3 同步非二進制計數(shù)器 165
7.2.4 集成同步計數(shù)器 166
7.2.5 集成異步計數(shù)器 170
任務3 寄存器 173
7.3.1 寄存器的定義及分類 173
7.3.2 寄存器應用舉例 174
任務4 綜合應用舉例 176
7.4.1 簡單交通燈電路設計及調測 176
7.4.2 四人搶答器電路設計 179
模塊小結 180
過關訓練 180
模塊八 數(shù)/模轉換器和模/數(shù)轉換器 183
任務1 數(shù)/模(D/A)轉換器 183
8.1.1 數(shù)/模轉換器的基本概念 184
8.1.2 權電阻網絡D/A轉換器 184
8.1.3 倒T形電阻網絡D/A轉換器 185
8.1.4 D/A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86
任務2 模/數(shù)(A/D)轉換器 187
8.2.1 概述 187
8.2.2 分類及基本組成 187
8.2.3 并聯(lián)比較型A/D轉換器 189
8.2.4 逐次逼近型A/D轉換器 190
8.2.5 A/D轉換器的主要技術指標 192
模塊小結 192
過關訓練 192
模塊九 555定時器 194
任務1 555定時器定義及原理 194
9.1.1 555定時器定義 194
9.1.2 555定時器原理 194
任務2 555定時器應用 196
9.2.1 555定時器單穩(wěn)態(tài)觸發(fā)器 196
9.2.2 555定時器構成施密特觸發(fā)器 197
9.2.3 555定時器構成多諧振蕩器 197
9.2.4 555定時器構成占空比可調的多諧振蕩器 198
9.2.5 555定時器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實例 199
模塊小結 199
過關訓練 199
模塊十 電子技術仿真軟件簡介 201
任務1 Multisim 8簡介 201
10.1.1 Multisim 8的基本元素 201
10.1.2 Multisim 8主菜單 202
10.1.3 Multisim 8主工具欄 206
10.1.4 Multisim 8儀器工具欄 207
10.1.5 Multisim 8元器件庫工具欄 207
10.1.6 Multisim 8創(chuàng)建仿真電路 213
10.1.7 Multisim 8儀器儀表的使用 214
任務2 計數(shù)器及其仿真 218
10.2.1 概述 218
10.2.2 仿真內容及步驟 220
模塊小結 222
過關訓練 222
模塊十一 電子技術實驗 223
任務1 常用電子儀器的使用 223
11.1.1 實驗目的 223
11.1.2 實驗原理 223
11.1.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25
11.1.4 實驗內容 225
11.1.5 實驗總結 228
任務2 分壓式偏置放大電路測試 228
11.2.1 實驗目的 228
11.2.2 實驗原理 228
11.2.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30
11.2.4 實驗內容 230
11.2.5 實驗總結 233
任務3 TTL集電極開路門與三態(tài)輸出門的應用 233
11.3.1 實驗目的 233
11.3.2 實驗原理 233
11.3.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35
11.3.4 實驗內容 235
11.3.5 實驗總結 237
任務4 組合邏輯電路的設計與測試 237
11.4.1 實驗目的 237
11.4.2 實驗原理 237
11.4.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39
11.4.4 實驗內容 240
11.4.5 實驗總結 240
任務5 數(shù)據(jù)選擇器及其應用 240
11.5.1 實驗目的 240
11.5.2 實驗原理 240
11.5.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43
11.5.4 實驗內容 244
11.5.5 實驗總結 245
任務6 計數(shù)器及其應用 245
11.6.1 實驗目的 245
11.6.2 實驗原理 245
11.6.3 實驗設備與器件 248
11.6.4 實驗內容 249
11.6.5 實驗總結 250
任務7 手工焊接技術訓練 251
11.7.1 實驗目的 251
11.7.2 實驗原理 251
11.7.3 實驗設備、器件及材料 258
11.7.4 實驗內容 258
11.7.5 實驗總結 259
附錄 260
附錄1 常用邏輯符號新舊對照表 260
附錄2 電阻的標稱阻值和顏色編碼 262
參考文獻 264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