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獵鷹與鷹獵(中華冰雪文化圖典) 讀者對象:對獵鷹與鷹獵習俗感興趣的讀者
在亞洲中部的廣大土地上,居住著一個古老的民族——哈薩克族。他們過著游牧生活,性格豪爽、熱情好客。草原上的哈薩克人,既是畜牧業(yè)的行家,也是捕獵能手。他們傳統(tǒng)的捕獵武器,除獵狗外,主要是獵鷹。每個哈薩克人都是狩獵高手。每當冬季出獵,剽悍的哈薩克獵手,身跨天山駿馬,手托兇猛的獵鷹,在獵犬的前呼后擁下,放馬奔馳于山林草上,每次行獵,必會有所收獲。而所得之物,不論是黃羊、狐貍,還是野雞、野兔,都要歸功于靈巧勇猛的獵鷹。他們打獵不用現(xiàn)代化的武器,而是用傳統(tǒng)的武器——金雕。于是這個神奇的部落就有了一個神奇的名稱“獵鷹部落”。金雕是地球上最大最兇悍的一種鷹。在中國元代,強悍的哈薩克獵人就馴養(yǎng)金雕來捕殺野狼。金雕所向無敵的獵殺能力使其成為哈薩克牧民崇拜的圖騰,但要讓桀驁不馴的金雕成為人類的摯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至今在草原上仍然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一匹好馬難換一只好雕。 早在4000年前,哈薩克的族祖先就有養(yǎng)鷹馴鷹的習慣,公元前500年傳到了亞洲其他地方。哈薩克人用網(wǎng)、套等工具將山鷹捕獲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蒙住鷹頭,使它看不見東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扯動這根吊著的木棍,使鷹無法穩(wěn)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xù)數(shù)晝夜,鷹被弄得神魂顛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這時,要往鷹頭上澆涼水,使其蘇醒,然后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約半月之后,鷹逐漸得以馴化,再開始喂食。 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饑餓許久的獵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吃飽。這樣反復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 鷹,是一種猛禽,讓它聽從獵手的指揮,必須有一套馴服的辦法。牧民們用網(wǎng)、套等工具將山鷹捕獲后,首先要做一皮面罩蒙住鷹頭,使它看不見東西,然后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木棍上,來回扯動這根吊著的木棍,使鷹無法穩(wěn)定地站立。就這樣連續(xù)數(shù)晝夜,鷹被弄得神魂顛倒,精疲力竭而摔倒在地。這時,要往鷹頭上澆涼水,使其蘇醒,然后給它飲點鹽水或茶水,但不喂食物。約半月之后,鷹逐漸得以馴化,再開始喂食。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肉放在手臂的皮套上,讓鷹前來啄食,饑餓許久的獵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把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吃飽。這樣反復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至此,室內(nèi)調(diào)馴結束,再到室外。室外調(diào)馴,要先把鷹尾的1 6 根羽毛用線縫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只能在小范圍內(nèi)活動。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或捆著肉的狐貍皮作獵物,讓它由空中俯沖叼食。這樣馴練一段時間,再拆去尾部的線,但要在腿上拴一根長繩,像放風箏似地讓它去捕獲獵物,待熟練后,可將手中的繩子松開,但不能取掉。因為它一旦要飛跑,繩子還吊在空中,獵手騎馬容易追到。正式放鷹捕獵時,鷹食適中,才能發(fā)揮它的最佳捕獵功能。 在哈薩克族的傳說里,鷹是唯一能直視太陽而不被灼傷的神鳥,他們相信,不論捕食或飛行,鷹永遠是藍天中終極的獵手。如今,在新疆的哈薩克牧民中還保留著馴雕的傳統(tǒng)。一頭好的獵鷹,需要訓鷹人投入全部心血,去精心地喂養(yǎng)和悉心地關照。 馴化雛鷹(當然也有馴化成年鷹)前,要先給鷹喂好吃的,讓它盡快長出虛膘,等虛膘變成了肌肉鷹才會有力量。馴鷹先要給鷹拉膘,不但不給進食,還要給它洗胃。洗完胃再給鷹用熱水洗澡,讓它出汗。用一個皮眼罩去蒙住鷹頭,使它看不見東西,再用皮絆拴住鷹腳。晚上就把它放在一根橫吊在空中的粗繩子或木棍上,馴鷹人來回扯動這根吊著的繩子,使鷹無法站穩(wěn)和睡覺。連續(xù)數(shù)晝夜,鷹會被弄得神魂顛倒,疲乏到極點而摔倒在地。這叫“熬鷹”。 此時要往鷹頭上澆涼水,使其蘇醒,然后給它飲點茶水或鹽水,但不喂食物。 約半月之后,等鷹餓得只剩骨頭,一點精神都沒有的時候,鷹就逐漸得到了馴化。此后再開始喂食。 喂食也有一套方法,馴鷹人把兔子、鴿子等動物肉放在手臂的皮護套上,讓鷹過來啄食。 餓久的小鷹,見了肉便不顧一切地撲過來,馴鷹人則一次次把和鷹的距離拉遠,而且每次都不給它吃飽。 這樣反復進行,直到鷹能飛起來啄到馴鷹人手臂上的肉為止。等小鷹消除了對人的恐懼和敵意后,室內(nèi)的調(diào)馴也就結束了。 室外調(diào)馴,要先把鷹尾十六根用以調(diào)節(jié)飛翔的尾毛用線纏起來,讓它無法高飛,只能在小范圍內(nèi)活動。馴鷹人用拴在草地上的活兔,鴿子或捆著肉的狐貍皮作獵物,摘掉眼罩讓它從空中練習俯沖叼食。 馴練一段時間后,再逐漸拆開獵鷹尾毛的纏線,但有的還要在其腿上拴一根長繩,捕到獵物后還不讓它吃,反復多次,到最后才讓它吃。待熟練后,就可將手中的繩子松開,但還不能取掉。 馴鷹人還要不斷對著獵鷹說話,讓自己的聲音印在它的腦子里,等它長大后,獵鷹也就能識別出并只聽主人的命令了。 等獵鷹成年后,馴鷹人就會給它識別它所要捕獵的獸皮,讓它熟悉獵物的氣息。 培育一頭好的獵鷹的過程需要花三至四年的時間。 等正式放鷹捕獵時,不能喂飽獵鷹,“飽鷹不捕獵”的。還有就是不見獵物,不能揭眼罩,更不可解開腳絆,這就是所謂俗稱的“不見兔子不撒鷹”。一只好的獵鷹,據(jù)說一年可以捕獲到數(shù)百只獵物。在蒙古人征服中亞時就有“一匹好馬也難換一只好鷹”的說法中可見其之身價。 因為訓練鷹的習俗是口頭流傳下來的,沒有任何文字記載。在哈薩克族民間只流傳了幾千年的口頭馴鷹絕學。 獵鷹不僅是迅猛、強悍的象征,也是馴養(yǎng)鷹者一種身份的象征。草原上的哈薩克人,既是畜牧業(yè)的行家,也是捕獵能手。他們傳統(tǒng)的捕獵武器,除獵狗外,主要是獵鷹。獵鷹的殺手锏是獵爪。獵鷹的每只腳上有利爪四支。每只長達20厘米。它們?nèi)缤笆滓话沅h利。獵鷹在抓取獵物時,腿部具有一種特殊的鎖定機制,可以防止腳爪的滑脫。它的作用如同一對鏈式的鎖扣,當腳爪抓住物體后,肌腱會使腳爪鎖定,這樣獵鷹就能抓起超過自身體重10倍的獵物。獵鷹的利爪令所有的動物膽寒。獵鷹的體形雖然不是最大的,但戰(zhàn)斗力絕對首屈一指。野生的鷹未必會主動攻擊狼。但新疆的哈薩克人素來訓練鷹在草原上長途追擊野狼造就是一種傳統(tǒng)。經(jīng)過訓練的鷹,可以在草原上長距離地追逐狼,等狼疲憊不堪時,一爪抓住其脖頸,一爪抓住其眼睛,使狼喪失反抗的能力。鷹生活在草原、荒漠、河谷,特別是高山針葉林中,最高達到海拔4000米以上。發(fā)現(xiàn)目標后,常以速度為每小時200至300公里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天而降,并在最后一剎那嘎然止住扇動的翅膀,然后牢牢地抓住獵物的頭部,將利爪戳進獵物的頭骨,使其立即喪失性命。它捕食的獵物有數(shù)十種之多,如雁鴨類、雉雞類、松鼠、狍子、鹿、山羊、狐貍、旱獺、野兔等等,有時也吃鼠類等小型獸類。 鷹可分為俗稱老鷹的鷹,還有俗稱為鷂子的隼(sun)。鷹用來捉狐兔又被稱之為大鷹或者大雕,而隼因常用來捕雀又稱小鷹。據(jù)說歐洲人所養(yǎng)的大多也是隼,不過現(xiàn)在獵隼的數(shù)量已經(jīng)極為稀少,自然也是身價。生活在大草原上放牧的哈薩克人,也曾是捕獵的能手。鷹獵可是新疆哈薩克等民族獨特的狩獵方式。每到冬季出獵時,強悍的哈薩克獵手,騎著矯健的天馬,手舉著兇猛的獵鷹。在獵犬的伴隨下,奔馳于山林草原中!敖鸬窠荻v,秋深,翅勁,野狐、勁狼、黃羊之屬遇之,無得脫者!辈徽撌且半u,野兔,黃羊還是狐貍,一般每次出獵都會有所收獲。其中首功都要歸之于勇猛靈巧的獵鷹。在伊犁的哈薩克草原上,自然也有著許多的馴鷹能手,一般的馴鷹人所養(yǎng)的“哈什赫鷹”,可以擒獲到兔子和野雞等獵物。馴養(yǎng)一只珍貴的“勃爾古特鷹”,其可以擒獲到狐貍,黃羊。狼甚至是小熊。黑色的獵鷹們都被帶上了皮制的眼罩子。兩個利爪間也被用皮繩絆拴系著。為我們演示的馴鷹人右手帶上了厚厚的長手套,皮手套甚至護住了半個胳膊。抓住皮繩,解下了獵鷹的眼罩,獵鷹就精神抖擻地站在了他的右小臂上。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