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深入群眾、深入基層、深入生活,以浙江風(fēng)物及共富發(fā)展為觀察對象,追求思想的精深,藝術(shù)的精湛,不作生硬的描摹,而是通過現(xiàn)實生動的案例、精彩的故事、樸實而又豐腴的文筆,挖掘浙江美好風(fēng)物,呈現(xiàn)和諧生態(tài),探尋文明基因,見證、書寫、賦能浙江的共富之路,反映浙江“共富”的基層實踐和“共富”的深層底色。
浙江大地有著豐富的人文底蘊、和諧的自然生態(tài)、美好的風(fēng)物特產(chǎn)。在浙江省高質(zhì)量發(fā)展建設(shè)“共同富!笔痉秴^(qū)的大背景下,這里涌現(xiàn)了一大批“共同富裕”的典型地域、典型人物,以及動人的發(fā)展故事。本書是關(guān)于“草木文化”的一本書,也是事關(guān)草木深情的一本書,它記錄了常山新昌的土地上,人們以草木產(chǎn)業(yè)來改變生活的動人故事。
說到草木,倒不知從何
說起。
傳統(tǒng)中國人居于草木之
間,愛講草木精神,以草木
之心喻托心靈。幾千年來,
草木與我們的生活、文化,
一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結(jié)。
中國山水畫,畫中屋舍
小小一處。居住于山野林泉
間,人覓得和自然相處的天
人合一的生存智慧。后來,
古代文人將山水搬入家中,
就有了園林。園林里,草木
與建筑共同構(gòu)建出獨有的空
間,四季流轉(zhuǎn),草木更迭,
人居于其中,感受時間的無
窮變幻。中國園林遂成為一
個獨特的精神空間。比園林
更小的,大約就是書案上陳
設(shè)的蒲石盆景了,一叢綠意
盎然的石菖蒲,配以山石,
便又形成一個微縮的精神空
間。
在文學(xué)上,人寄情于草
木,我們可以追溯至《詩經(jīng)
》。
《詩經(jīng)·小雅》中有一首
《采綠》:
終朝采綠,不盈一匊。
予發(fā)曲局,薄言歸沐。
終朝采藍,不盈一襜。
五日為期,六日不詹。
學(xué)者揚之水這樣解釋這
首詩:“《詩·小雅·采綠》
中的綠,是一種染草……綠
的莖葉中含有黃色素,用來
染黃,色極鮮好……綠的莖
葉纖薄,雖‘處處平澤溪澗
側(cè)皆有’,采滿一掬,也并
不是很容易。我既別無所思
,乃專意采集,然碌碌半日
,仍不免所得無幾,到底不
成染功!璋l(fā)曲局,薄言
歸沐!瘞浊o細細的綠草,
算是記下風(fēng)露中曾經(jīng)有過的
一點兒辛勞。”
人在田野中采擷染草,
在最初的“歌謠”里,由樸素
而婉轉(zhuǎn)的感嘆生出詩意的感
發(fā)與變幻。歌便成為詩。
《詩經(jīng)》中,除“終朝采
綠”,還有“采采卷耳”“參差
荇菜”,更有那我們在幼時
就朗朗上口的“投我以木瓜
,報之以瓊琚”“桃之天天,
灼灼其華”……有人統(tǒng)計過
,《詩經(jīng)》中寫到的草木約
有二百種。草木在此,起著
比興的作用。我們的祖先,
始終是婉約的,什么話,都
要找一個“由頭”來說。草木
,便成為借用最多的“由頭”
。以草木寓人、寓情、寓生
命,因而漸漸發(fā)展出經(jīng)典的
托物言志、寄情山水。
與草木相對,是明白草
木,也是明白自己。這一點
,我們中國古代的文人是最
自覺的。陶淵明借由武陵人
無意闖人桃花遍地的世外桃
源道出了中國文人的普遍理
想,林和靖借“梅妻鶴子”言
明自己跳脫世俗的清高意志
。
不過,我更感興趣的是
,在借草木而詠志的背后,
這些文人和草木更現(xiàn)實的關(guān)
系。林和靖植梅三百六十多
株,曾用梅樹結(jié)的梅子換錢
,以供日常之需。陶淵明在
南山下種植豆子,野草茂盛
豆苗卻稀疏。被貶至黃州的
蘇東坡,更是成為一個地道
的農(nóng)夫,在黃州城東郊的一
處山坡上種了十畝地。他和
其他的莊稼人一樣,頭戴斗
笠,身披蓑衣,手扶犁耙;
但不同的是,他一邊耕作,
一邊寫詩。
無論陶淵明、林和靖,
還是蘇東坡,他們與草木最
親近的時候,通常也是他們
人生歷程中最困難的時候,
但是借由豐盈草木,他們的
精神世界得以穿過失意,回
歸本真。如今,我們大部分
人雖沒有詩詞唱和的能力,
但愛草木的熱忱卻一如既往
。源遠流長的草木文化早已
融入我們的血脈,滋養(yǎng)著我
們的心靈。
在山嶺盤亙的常山新昌
,有一批與草木息息相關(guān)的
現(xiàn)代人。這里,人與草木相
依,山茶樹、香椿、月季、
絲瓜、高粱、茭白、筍……
草木成為這里的生活之源,
也為這里注人了新的生命力
!恫菽疽秽l(xiāng)》即借由這些
草木,寫下關(guān)于當(dāng)下的“草
木之詩”。
周華誠,1979年出生于浙江常山,作家,影像記錄者。浙江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杭州市作家協(xié)會理事。文創(chuàng)品牌“父親的水稻田”創(chuàng)始人。浙江省作協(xié)“新荷人才”實力作家。出版作品有:散文集《一飯一世界》《西湖時光:遇見24節(jié)氣》《下田:寫給城市的稻米書》等,中短篇小說集《我有一座城》《沒人知道你在尋找什么》,影像書《小世界》《愛比技巧更重要》等十余種,有作品被翻譯成韓文、英文、阿拉伯文。作品《父親的水稻田》入選黃山國際攝影節(jié)。新作品《草木滋味》《造物之美》由廣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推出。
序
油茶生活簡史 周華誠
筍書 紫含
洗澡的時候,吃一顆胡柚 王薇
三春不忘 松三
茭白 紫含
達塘桃花開 杜京
山里的大俠 周華誠
碗邊也落幾瓣桃花 周華誠
四月,去對塢村看兩棵香樟樹 何婉玲
從雨夜到山茶樹林 松三
郭塘花事 周華誠
番薯往事 吳卓平
晨曦里的達塘村 李英 馬躍真
絲瓜帖 松三
郭塘開滿幸; 李英 馬躍真
四月,去對塢村看花 何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