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分為伊斯蘭教以前的時代、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fā)政府、伍麥葉帝國和阿拔斯帝國、阿拉伯人在歐洲:西班牙和西西里島、中世紀時期最后的穆斯林國家、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和獨立等六編,用52章的篇幅介紹了有關阿拉伯半島的土著居民和所有說阿拉伯語的民族的歷史,記錄了伍麥葉王朝(661750)和阿巴斯王朝(7501258)兩個阿拉伯中央帝國的興衰始末,講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時期的故事,還有它對歐洲文藝復興所做的巨大貢獻。
全書始終保持大局觀,注重把握歷史的全景式畫面;同時又以流暢的筆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精彩紛呈的具體描述,并不時表現(xiàn)出詼諧、生動的語言風格。這些細節(jié)性的內(nèi)容為我們打開了阿拉伯文化寶藏的探索之門。
菲利浦·希提所寫的這部《阿拉伯通史》,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鴻篇巨著。此次第十版的再次問世,將受到作者的眾多推崇者、阿拉伯和穆斯林世界的師生們的歡迎。
在進入21世紀的第二年里,對于歐洲和美國使用英語的大眾來說,重新出版這部巨著,可謂正當其時。隨著蘇聯(lián)的解體和冷戰(zhàn)的結(jié)束,西方關注的焦點愈來愈集中到伊斯蘭問題上,各種各樣的文明沖突論大行其道。在許多歐洲國家和北美地區(qū),穆斯林少數(shù)民族和阿拉伯后裔的人口數(shù)量在增長。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西方對阿拉伯和伊斯蘭國家石油的依賴將繼續(xù)下去。近年來,在穆斯林世界或阿拉伯國家所發(fā)生的一系列地區(qū)性沖突,招致了西方大規(guī)模的軍事干預,其中包括黎巴嫩、波斯尼亞、索馬里、伊拉克、科索沃和阿富汗。雖然以色列與約旦和埃及之間簽訂了和平協(xié)議,馬德里中東和會在國際社會的幫助下也得以召開,但是巴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在宗教圣地的暴力對抗卻依然有增無減。
在紐約和華盛頓發(fā)生的9·11恐怖事件,促使美國放手發(fā)動一場全球性的反對恐怖主義的戰(zhàn)爭。不論看法是否正確,有很多人將這場戰(zhàn)爭視為完全針對穆斯林和阿拉伯文化的一種舉動。同時,當前西方公眾對阿拉伯及伊斯蘭歷史和文明普遍缺乏足夠的了解,尚停留在一個很低的認識水準。事實表明,人們的偏見完全來自西方視覺傳媒日復一日所造成的影響而且這一切竟然來源于那些居于西方主流地位的專家學者以及一些政府高層官員,這些人常常信口開河,任意發(fā)表不負責任的反對伊斯蘭和阿拉伯世界的言論。總之,在西方世界,尤其是它的領袖美國,此前從未有過如此之大的精神需求渴求閱讀一本介紹阿拉伯人和伊斯蘭民族情況的權威性學術專著,且要求作者不帶任何情緒或偏見,而只是如實地講述阿拉伯和伊斯蘭世界的歷史。在我能夠想到的那些自己所熟知的眾多相關著作中,沒有其他哪本書比希提所寫的這部《阿拉伯通史》更堪當此任了,可以由其來完成這項對西方大眾進行啟蒙教化的緊迫任務。
最初是由丹尼爾·麥克米倫先生于1927年委托希提撰寫這部歷史專著的,后者筆耕十年之久,最終得以完成這項任務。1937年,《阿拉伯通史》初版一經(jīng)問世,就獲得學術界褒獎,這是作者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貝魯特美國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多年從事教學與研究工作的成果。1937年以來,本書先后九次再版,最后的第十版是在1970年。在這期間,《阿拉伯通史》曾先后被譯成阿拉伯語、西班牙語、烏爾都語(巴基斯坦國語)、意大利語、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和波蘭語。
在每個新的版本中,作者都會搜集來自阿拉伯國家的權威專家們的數(shù)十篇相關評論文章,其中包括作者的同事和助手對內(nèi)容提出的糾正、建議和批評意見。由于此書是作者在教學課程內(nèi)容的基礎上完成的,因此,作者歷屆學生在討論課上的發(fā)言,幫助他進一步豐富、完善了通史的內(nèi)容。與此同時,對新的各種語言的出版物,凡是涉及與《阿拉伯通史》有關的話題,以及最新出版的有關阿拉伯中世紀時期的歷史教科書,他一向給予關注。此外,作者每年至少外出旅行一次,訪問或重訪通史所涉及的各個阿拉伯國家,與數(shù)不勝數(shù)的阿拉伯學者、教師和學生就書中的內(nèi)容展開討論。如此說來,《阿拉伯通史》實質(zhì)上就是一部在幾十年的時間里不時地更新、發(fā)展其內(nèi)容的著作,它經(jīng)歷了一個不斷地積累和收獲的過程,是一部獨具特色的講述有關阿拉伯和伊斯蘭的史實并對其進行深入探索的集思廣益之作。
《阿拉伯通史》以其洋洋灑灑達700頁之多的文字篇幅(這里指原書篇幅),完成了一個全面、扎實的基礎性知識工程,這對了解阿拉伯世界其后的發(fā)展是不可或缺的。它以伊斯蘭教產(chǎn)生之前的公元世紀之初為開端起初的主要角色是異教徒和猶太基督徒(阿拉伯人在信仰伊斯蘭教之前也曾經(jīng)是基督教徒)直到16世紀初奧斯曼土耳其人征服阿拉伯世界,在全書總共六個部分中,有五個部分是講述這一時期的歷史。全書最后的第六部分則是一種粗線條式的概括,從奧斯曼帝國征服阿拉伯世界時期政治、社會和文化的發(fā)展開始,至第十版問世的1970年收尾。作者用了50頁的文字對這一歷史時期的阿拉伯世界做了一番鳥瞰式的瀏覽,盡管作者將第六部分寫得很精彩,頗有啟迪之功效,但這部通史的精華還是在前五部分。
這部通史的主要內(nèi)容結(jié)構(gòu)中,包括了講述阿拉伯人的祖先,阿拉伯人的先知穆罕默德的出現(xiàn)和伊斯蘭教的興起,以及早期的哈里發(fā)制度。然后,通史追溯了伊斯蘭教勢力在幾十年的時間里迅速擴張的過程:他們穿過北非,進入伊比利亞半島,跨越比利牛斯山脈,再北上至西部法蘭西的普瓦蒂埃,北部到達拜占廷帝國的安納托利亞(即小亞細亞半島),向東則進入中國的西部地區(qū)。通史記錄了伍麥葉王朝(公元661750年)和阿拔斯王朝(公元7501258年)這兩個阿拉伯中央帝國的興衰始末,二者曾分別定都于大馬士革和巴格達,后者直到被蒙古的旭烈兀率領的鐵騎攻陷后而遭到毀壞。通史講述了阿拉伯文明全盛時期的故事,還有它對歐洲文藝復興所做的巨大貢獻。統(tǒng)一的阿拉伯帝國被割據(jù)勢力搞得四分五裂,繼之而來的就是分別在埃及、西班牙和其他地方出現(xiàn)的一些阿拉伯小王朝;非阿拉伯的穆斯林人物滲透到阿拉伯都市社會的精英階層之中,他們當中有波斯人、突厥人、柏柏爾人和麥木魯克人(現(xiàn)通譯為馬穆魯克人),這種狀況所造成的后果就是阿拉伯歷史的支離破碎。
這部通史十分關注東西方之間那種綿延不斷的文化交融過程,它表現(xiàn)在哲學、自然科學、貿(mào)易、藝術和建筑等各個領域。甚至在雙方軍事對抗時期,東西方之間的這種交流也沒有中止過,比如在十字軍戰(zhàn)爭時期(公元10971291年)和基督教爭奪西班牙時期(公元10851492年)。作者同樣也重視猶太人、阿拉伯基督徒和非阿拉伯穆斯林對阿拉伯穆斯林文明所做的杰出貢獻。通史全書從不忌憚采用秉筆直書的史家筆法,作者以清醒的眼光看待伊斯蘭教派的分裂現(xiàn)象,認真審視導致阿拉伯帝國衰落腐敗的其他各種內(nèi)在因素。全書始終保持大局觀,注重把握歷史的全景式畫面;同時又以流暢的筆觸,為我們提供了很多精彩紛呈的具體描述,并不時表現(xiàn)出詼諧、生動的語言風格。這些細節(jié)性的內(nèi)容包括大量直接引用的原文詩歌、游記、演講和法令條文。作者在講述阿拉伯人在政治、王朝和軍事等方面的文治武功的同時,也沒有讓他們在社會、經(jīng)濟、行政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業(yè)績黯然失色。全書總共52章,其中只有20個章節(jié)不涉及后一類的內(nèi)容。
全書附有約70幅插圖,其內(nèi)容包括建筑、錢幣、人物畫像和手工藝品;還有21幅地圖和25個歷代王朝一覽表。在正文的邊緣附上相應的小標題,以便讀者參考。書中提供了2000多個腳注,這些大都來源于中世紀時期重要的歷史文獻資料(這成為這部高水平專著的一個重要標志);同時本書也有一些引自西方學術界在東方學領域中的最佳研究成果。此外,本書還有一項浩大的學術工程長達64頁的地名、人名索引及其對應的阿拉伯語名稱,這就為讀者探尋阿拉伯文化寶藏提供了一個難能可貴的向?qū)А?/p>
希提生于1886年,為黎巴嫩基督教馬龍派的后裔,其出生地是距離首都貝魯特約5公里的一個叫謝穆蘭的山村,從這里可以俯瞰貝魯特。希提畢業(yè)于貝魯特美國大學并取得學士學位,之后又在紐約哥倫比亞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27年,受丹尼爾·麥克米倫之托開始撰寫這部《阿拉伯通史》,此時希提正在美國新澤西的普林斯頓大學擔任講授閃族文學的助理教授。后來,他升任閃族文學專業(yè)的教授和東方語言文學系主任,直到1954年退休。他還是巴西圣保羅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的客座教授。1940年,作為一個出生在國外而對美國民主有杰出貢獻的美籍公民,希提的名字被鐫刻在紐約世界博覽會大廈內(nèi)。1966年,他被普林斯頓大學授予文學博士學位。1978年,在普林斯頓去世。
接受約請來寫這篇前言,這對我來說是一件十分榮幸的事情。處在當前這個多事之秋,讓我們對希提的這部《阿拉伯通史》得以重印有所企盼,期待此書能有助于搭建溝通西方與阿拉伯世界的橋梁,而這一宏愿曾經(jīng)是這位來自阿拉伯世界的杰出歷史學家和一流的美國學者畢生的追求。
瓦利德·卡里迪
于美國馬薩諸塞州坎布里奇市
(注:作者為美國藝術與科學學會會員、哈佛大學中東研究中心原高級研究人員。本書新收錄的2002年修訂版前言及第十版序言、第一版序言均為馬志學先生所譯。)
第一編 伊斯蘭教以前的時代
第一章 作為閃族的阿拉伯人:閃族的搖籃阿拉比亞 - 3
第二章 阿拉伯半島 - 12
第三章 貝杜因人的生活 - 20
第四章 早期的國際關系 - 26
第五章 賽伯伊和南阿拉比亞其他的國家 - 43
第六章 奈伯特王國和阿拉比亞北部、中部其他小王國 - 59
第七章 伊斯蘭教興起前夕的希賈茲 - 77
第二編 伊斯蘭教的興起和哈里發(fā)政府
第八章 先知穆罕默德 - 99
第九章 《古蘭經(jīng)》 - 110
第十章 伊斯蘭教服從真主的意志的宗教 - 115
第十一章 征服、擴張和殖民的時期 - 125
第十二章 敘利亞的征服 - 132
第十三章 伊拉克和波斯的征服 - 142
第十四章 埃及、的黎波里和伯爾克的征服 - 146
第十五章 新領土的管理 - 154
第十六章 阿里和穆阿威葉爭奪哈里發(fā)的職位 - 162
第三編 伍麥葉帝國和阿拔斯帝國
第十七章 伍麥葉哈里發(fā)帝國:穆阿威葉建立王朝 - 173
第十八章 與拜占廷的敵對關系 - 181
第十九章 伍麥葉王朝勢力的頂點 - 187
第二十章 伍麥葉王朝的行政和社會情況 - 206
第二十一章 伍麥葉人時代的文化生活 - 219
第二十二章 伍麥葉王朝的傾覆 - 255
第二十三章 阿拔斯王朝的建立 - 262
第二十四章 阿拔斯王朝的全盛時代 - 270
第二十五章 阿拔斯政府 - 288
第二十六章 阿拔斯王朝的社會 - 301
第二十七章 科學和文學的進步 - 328
第二十八章 教育 - 370
第二十九章 美術的發(fā)展 - 378
第三十章 穆斯林的各教派 - 390
第三十一章 哈里發(fā)帝國的分割:西方小國的出現(xiàn) - 410
第三十二章 各式各樣的東方小王朝 - 420
第三十三章 阿拔斯哈里發(fā)帝國的崩潰 - 441
第四編 阿拉伯人在歐洲:西班牙和西西里島
第三十四章 西班牙的征服 - 449
第三十五章 伍麥葉王朝在西班牙的王國 - 460
第三十六章 內(nèi)亂 - 466
第三十七章 科爾多瓦的伍麥葉哈里發(fā)王國 - 473
第三十八章 政治的、經(jīng)濟的、教育的制度 - 479
第三十九章 小國的出現(xiàn)和格拉納達的陷落 - 489
第四十章 智力的貢獻 - 507
第四十一章 藝術和建筑學 - 538
第四十二章 在西西里島 - 549
第五編 中世紀時期最后的穆斯林國家
第四十三章 埃及的十葉派哈里發(fā)王朝:法帖梅王朝 - 563
第四十四章 法帖梅王朝時代埃及的生活 - 570
第四十五章 東方和西方的軍事接觸:十字軍戰(zhàn)役 - 578
第四十六章 文化上的接觸 - 602
第四十七章 麥木魯克王朝阿拉伯世界中世紀最后的王朝 - 613
第四十八章 智力的和藝術的活動 - 624
第四十九章 麥木魯克王朝的終局 - 634
第六編 奧斯曼帝國的統(tǒng)治和獨立
第五十章 作為土耳其行省的阿拉伯國家 - 647
第五十一章 埃及和阿拉伯人的新月 - 658
第五十二章 改變著的場面:西方的沖擊 - 680
新版后記 - 691
索引 - 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