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訓詁學與詞匯語義學論集》主要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基于訓詁學的漢語詞匯語義學的理論構建;另一部分則是中西方語義學的比較。具體內容包括古代訓詁與漢語詞匯語義研究,言內語境下的《毛傳》不等值訓釋分析,宋代墓志復音詞來源考察,語與閩語詞匯語義比較語料庫的建立,從應用語言學視角看俄羅斯語義學等。
序
論詞的語言意義的特性
論漢語復合詞的詞素意義
古代訓詁與漢語詞匯語義研究
言內語境下的《毛傳》不等值訓釋分析
現(xiàn)代漢語多義詞素研究中的幾個原則性問題
語素的語體差異對其構詞的影響
宋代墓志復音詞來源考察
“或”、“或者”的意義虛化過程及動因
吳語與閩語詞匯語義比較語料庫的建立
字與詞的跨越:從字意到詞義
從系統(tǒng)功能語法看《說文解字》潛在的范疇化過程:以概念整合理論為平臺的系?分析與計算描寫
淺談中西方多義詞理論的異同
從應用語言學視角看俄羅斯語義學
從動詞語義研究看西方語義學與俄羅斯語義學
從語義和句法的角度看英語的多詞動詞
唯有⑦,才是化學和物理研究的成果,這里給水下的定義是經過科學實驗、運用抽象思維概括出的概念定義,反映的是水的本質屬性。只有“水”作為化學或物理學的科學概念時,這種完全脫離感性的定義,才能存在?茖W概念是世界通用的,科學概念沒有下面我們將要講到的民族性。
如果我們再仔細考察①~⑤那些已經被凝結在“水”的詞義里的認識,就會發(fā)現(xiàn)它們都沒有經過邏輯推理,只是一種感知經驗。需要說明的是,這里的經驗不是個人的經驗,而是語言使用的群體通過交流,凝聚在詞義中的智慧。這種經驗屬于民族,屬于社會。經驗性才能說明詞義是主觀和客觀的統(tǒng)一,只有經驗性能夠解釋虛幻的詞——如鬼、神、魔等——的意義和非科學的詞——如人用大腦思維而漢語都用“心”表示思維——的意義的客觀性。闡明詞義的經驗性,才能真正建立起辯證唯物主義的語義觀。
三、民族性是詞匯意義不可或缺的特征
詞義的社會性和經驗性必然帶來的又一個特點是詞義具有顯著的民族性。民族性的主要表現(xiàn)首先是詞匯意義及其關系中反映出的歷史文化特性。由于詞義是經驗的,在詞義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中,勢必要受到使用它的民族條件的制約和影響,不同民族生存的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傳統(tǒng)、心理狀態(tài)以及民俗風情的不同,必然導致認識上的差異,這種差異反映到詞義上,造成了詞義的民族特點。如果我們把詞義和概念混淆,對詞義的民族性就會完全忽視。認知語義學在總結詞的意義關系時,將詞義的產生、發(fā)展中顯示出的相關關系,用“隱喻”和“轉喻”來解釋!半[喻”是指由于事物的像似性引起的聯(lián)想導致詞義的相關;“轉喻”是指由于事物的共現(xiàn)性引起的聯(lián)想導致詞義的相關,這是一種很符合事實的概括。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事物的像似性和共現(xiàn)性,不是純粹客觀事物的客觀關系,而是客觀事物在人的心理中的反映。因此,像似性與共現(xiàn)性必然帶有民族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