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米歇爾一出生便不斷被涂上層層文明的脂粉,他從小受到嚴苛的宗教教育,為人嚴肅古板、不懂生活、沒有情趣,只能在各種書籍中度過他的青年時代。后來,米歇爾奉父命娶了賢淑溫柔的妻子瑪絲琳,但他并不愛她;楹螅麄兊椒侵薅让墼,正趕上他大病一場,經(jīng)過妻子悉心照顧,他的身體很快恢復。在那里,他在滿懷激情地投入到大自然之中、恢復強壯肌體的同時,精神也日漸墮落。他一改過去的生活方式,無視任何道德,追求刺激的生活方式。面對這種情況,妻子很是擔心,不久便病倒了,然而這位背德丈夫卻不顧妻子的病情,放蕩行為毫無收斂,最終妻子病重而死。
所謂背德者,便是不愿流俗者。他明白世俗的幸福標準,明白眾人遵循的規(guī)范,他可以輕而易舉地做到,但他不愿意,他的內(nèi)心在抗議,他的肉體在拒絕,他下定決心背道而行,成為異數(shù)也在所不惜。
我給予本書以應有的價值。這是一個盡含苦澀渣滓的果 實,宛似荒漠中的藥西瓜。藥西瓜生長在石灰質(zhì)地帶,吃了 非但不解渴,口里還會感到火燒火燎,然而在金色的沙上卻 不乏瑰麗之態(tài)。
我若是把主人公當作典范,那就得承認很不成功;即使 少數(shù)幾個人對米歇爾的這段經(jīng)歷感興趣,也無非是疾惡如 仇,要大義凜然地譴責他。我把瑪絲琳寫得那么賢淑并非徒 勞;讀者不會原諒米歇爾把自己看得比她還重。
我若是把本書當作對米歇爾的起訴狀,同樣也不會成 功; 因為,誰對主人公產(chǎn)生義憤也不肯歸功于我。這種義 憤,似乎是違背我的意志而產(chǎn)生的,而且來自米歇爾及我本 人;只要稍有可能,人們還會把我同他混為一談。
本書既不是起訴狀,也不是辯護詞,我避免下斷語。如 今公眾不再寬恕作者描述完情節(jié)而不表明贊成還是反對;不 僅如此,甚至在故事進行之中,人們就希望作者表明態(tài)度,
希望他明確表示贊成阿爾賽斯特還是菲蘭特 ,贊成哈姆雷 特還是奧菲莉亞,贊成浮士德還是瑪格麗特,贊成亞當還是耶和華。我并不斷言中立性(險些說出模糊性)是一位巨匠的可靠標志;但是我相信,不少巨匠十分討厭……下結論,準確地提出一個問題,也并不意味著推定它早已解決了。
我在此使用問題一詞也是違心的。老實說,藝術上無問題可言,藝術作品也不足以解決問題。
如果把問題理解為悲劇,那么我要說,本書敘 述的悲劇,雖然在主人公的靈魂中進行,也還是太普通,不 能限定在他個人的經(jīng)歷中。我無意標榜自己發(fā)明了這個問 題,它在成書之前就已存在;不管米歇爾告捷還是敗績,這個問題依然存在,作者也不擬以勝敗為定論。
如果幾位明公只肯把這出悲劇視為一個怪現(xiàn)象的筆錄, 把主人公視為病人;如果他們未曾看出主人公身上具有某 些懇切的思想與非常普遍的意義,那么不能怪這些思想或 這出悲劇,而應當怪作者,我是說應當怪作者的笨拙,盡 管作者在本書中投進了全部熱情、全部淚水和全部心血。 然而,一部作品的實際意義和一朝一夕的公眾對它的興趣, 這兩件事畢竟大相徑庭。寧可拿著好貨而無人問津,也不屑于嘩眾取寵,圖一時之快;我以為這樣考慮算不上自命 不凡。眼下,我什么也不想證明,只求認真繪制,并為這一幅 畫配好光亮色彩。
安德烈?紀德(1869?1951)是法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也是法國乃至整個現(xiàn)代西方文學史、思想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因其內(nèi)容廣博和藝術意味深長的作品??這些作品以對真理的大無畏的熱愛,以銳敏的心理洞察力表現(xiàn)了人類的問題與處境而榮獲1947年度諾貝爾文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