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史話》是呂思勉為大眾所寫的一本歷史科普讀物。作者從“宦官”“外戚”“黃巾”和“后漢的地理”等方面寫起,還原史實真相,對董卓的擾亂朝綱、曹操的崛起、司馬氏的興盛衰亡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同時還為一些被文學丑化的人物“辯誣平反”。語言通俗生動,既糾正了人們對三國歷史的認識偏差,又引起了讀者的閱讀興趣。
出版說明
《三國史話》是呂思勉寫給大眾的一本歷史科普讀物。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現(xiàn)代四大史家。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曾在蘇州東吳大學、常州府中學堂等多所大中學校任教。早年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26 年后擔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51 年,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白話本國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代文學》《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
20 世紀 30 年代,楊寬約請自己的老師呂思勉寫一本歷史類通俗讀物,便有了《三國史話》的寫作和出版。
呂思勉為了糾正人們對三國歷史的錯誤觀念和認知,將自己的研究心得,用通俗的語言講述出來,從文學和史學的角度,對董卓的擾亂朝綱、曹操的崛起、赤壁之戰(zhàn)的真相、司馬氏的興亡等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并為曹操、魏延等被文學丑化的人物辯誣平反。
《三國史話》總計 20 篇。前 16 篇,最初以單篇的形式連續(xù)刊登在上海科學書店的《知識與趣味》上,1943年 1 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初版發(fā)行,1946 年 12 月印行了第二版。后 4 篇中的《孫吳為什么要建都南京》(原題 為《南京為什么成為六朝朱明的舊都》)初刊于 1946 年的《正言報》,《司馬懿如何人》《司馬氏之興亡》《晉代豪門斗富》分別初刊于 1947 年《現(xiàn)實:新聞周報》的第一期、第二期、第十一期。
本次出版前 16 篇以開明書店 1946 年 12 月再版為底本,封面亦參考該版,后 4 篇則以最初發(fā)表的《正言報》和《現(xiàn)實:新聞周報》為底本。在保留當時語言文字習慣的基礎上,對文字、標點等進行了錯訛訂正和現(xiàn)代規(guī) 范處理,同時以頁下注的形式對生僻字詞進行注音和解釋,以幫助讀者更好理解。
華文出版社編輯部
2024 年 7 月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與陳垣、陳寅恪、錢穆并稱為“現(xiàn)代四大史家”。呂思勉畢生致力于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曾在蘇州東吳大學、常州府中學堂等多所大中學校任教。早年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26 年后擔任上海光華大學教授、歷史系主任。1951 年,任華東師范大學教授。主要著作有《白話本國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宋代文學》《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等。
楔子1
宦官 5
外戚 16
黃巾 26
歷史和文學 37
后漢的地理 40
董卓的擾亂 48
曹操是怎樣強起來的 61
曹孟德移駕幸許都 77
袁紹和曹操的戰(zhàn)爭 85
赤壁之戰(zhàn)的真相 99
劉備取益州和孫權取荊州 113
替魏武帝辨誣 129
從曹操到司馬懿 141
替魏延辨誣 149
姜維和鐘會 160
孫吳為什么要建都南京 169
司馬懿如何人 173
司馬氏之興亡 180
晉代豪門斗富 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