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針對河流強非平衡態(tài)演變過程,建立河床演變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的理論體系,提出考慮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特征的河床演變定性與定量研究方法,包括河床演變階段模型、滯后響應模型與沖淤重心聚類識別的機器學習方法,將建立的理論與方法應用于國內外受到不同自然與人類擾動的河流,包括受“清水沖刷”影響的長江宜昌至城陵磯河段和黃河下游河段、受20世紀最大規(guī);鹕奖l(fā)和來沙激增影響的美國圖特河、受上游水沙和下游水庫運用協(xié)同作用的三門峽庫區(qū)與回水區(qū)河道、受上游水沙與下游河口延伸和改道共同影響的黃河口河道等,較好地模擬單一與復雜擾動下河道強非平衡態(tài)的長時空演變過程,揭示國內外山區(qū)、平原和河口河道的時空演變規(guī)律。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2004.09-2008.07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河流系本科生
2010.09-2011.04 英國諾丁漢大學,聯(lián)合培養(yǎng)博士生
2008.09-2013.07 清華大學,水利系博士研究生2013.11-2015.11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師資博士后
2015.11-2017.11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講師
2017.11-2023.11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
2023.11至今 武漢大學水利水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水力學及河流動力學;河床演變1.不同尺度水沙動力學機制及過程模擬,教育部高等學校科技進步二等獎,2014年,排名第8;
2.全國水庫淤損情勢與泥沙調控技術,中國大壩工程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2023年,排名第6;1. 英國諾丁漢大學寧波分校 客座教授
2. 國際水文科學協(xié)會中國陸地侵蝕分會 青年委員
3. Frontiers in Environment Science Review Editor
目錄
第1章 緒論1
1.1 河流的自動調整作用與平衡態(tài)1
1.2 河床演變的不同時空尺度 3
1.3 河床演變的滯后響應現(xiàn)象與特征 5
1.3.1 非平衡態(tài)河床演變的調整過程與速率 5
1.3.2 河床演變的滯后響應與累積影響8
1.4 河床演變的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現(xiàn)象11
1.4.1 溯源沖淤主導下河床演變的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 11
1.4.2 沿程沖淤主導下河床演變的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 15
1.5 本書的主要內容 17
第2章 河床演變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的理論基礎 19
2.1 河床演變滯后響應的理論基礎:變率原理 19
2.2 河床演變特征量變化的顯式方程 20
2.2.1 基于水沙運動方程推導的河床高程級數(shù)解 20
2.2.2 其他河床演變顯式公式的推導 22
2.3 滯后響應模型調整速率參數(shù)的影響因素 24
2.4 變率原理的適用性與局限性 26
2.5 河床演變時空聯(lián)系的理論基礎:空間代替時間 27
2.6 本章小結 29
第3章 河床演變時間滯后與空間聯(lián)動的研究方法 30
3.1 河床演變階段模型 30
3.1.1 CEM30
3.1.2 河床演變階段模型的建立 33
3.2 河床演變的滯后響應模型 35
3.3 識別河床演變沖淤重心的聚類機器學習方法 37
3.3.1 沖淤重心的定義與研究意義 37
3.3.2 沖淤速率等級劃分 39
3.3.3 沖淤重心聚類識別 40
3.4 本章小結 42
第4章 三峽大壩下游宜昌—城陵磯河段的時空演變與滯后響應43
4.1 宜昌—城陵磯河段概況與水沙條件 43
4.1.1 研究區(qū)域概況 43
4.1.2 水沙條件變化 45
4.2 宜昌—城陵磯河段沖淤演變特征 49
4.2.1 河槽形態(tài)參數(shù)計算方法 49
4.2.2 河槽縱向及橫向變化 49
4.2.3 河槽沖淤調整 51
4.3 宜昌—城陵磯河段沖淤的滯后響應模型計算 53
4.3.1 累計沖刷量的滯后響應模型計算方法 53
4.3.2 累計沖刷量變化過程模擬 54
4.3.3 前期水沙條件對累計沖刷量的影響56
4.4 宜昌—城陵磯河段沖刷重心的時空遷移規(guī)律 58
4.4.1 沖淤速率時空分布矩陣 58
4.4.2 沖刷重心的時空分布 61
4.4.3 沖刷重心的遷移特性 63
4.4.4 沖刷重心下移與河床粗化的數(shù)值模擬 65
4.5 本章小結 74
第5章 三門峽庫區(qū)沖淤與潼關高程的時空滯后響應 75
5.1 研究背景 75
5.2 三門峽水庫運用與入庫水沙條件 77
5.2.1 三門峽水庫概況 77
5.2.2 庫水位變化 77
5.2.3 入庫水沙條件 80
5.3 三門峽庫區(qū)及回水區(qū)的沖淤與滯后響應 82
5.3.1 庫區(qū)河道縱向沖淤變化 82
5.3.2 庫區(qū)河道橫向及斷面形態(tài)變化 85
5.3.3 庫區(qū)及回水區(qū)的沖淤變化與時空聯(lián)系 87
5.4 河床演變階段模型在三門峽庫區(qū)及回水區(qū)的應用 88
5.4.1 庫區(qū)及渭河下游河道的演變特征 88
5.4.2 河床演變階段模型的應用結果 90
5.5 汛期與非汛期沖淤重心的變化規(guī)律 93
5.5.1 三門峽水庫季節(jié)性沖淤重心的調整 93
5.5.2 沖淤重心的影響因素 97
5.6 庫區(qū)淤積量與潼關高程的滯后響應模型與模擬 102
5.6.1 庫區(qū)累計淤積量的滯后響應模型計算方法與模擬 102
5.6.2 潼關高程的滯后響應模型計算方法與模擬 105
5.7 “318 控制運用”對潼關高程與庫區(qū)沖淤的影響分析 106
5.8
本章小結 111
第6章 小浪底水庫的水沙異步運動與時空沖淤 113
6.1 小浪底水庫概況 113
6.2 水庫運用與出入庫水沙條件 114
6.3 場次洪水的水沙異步特征 118
6.4 小浪底水庫沖淤演變與特征量計算 125
6.5 小浪底水庫排沙比的影響因素與計算方法 127
6.5.1 小浪底水庫洪水排沙比的影響因素 127
6.5.2 考慮洪水滯留時間的排沙比計算方法 130
6.5.3 考慮多因素的洪水排沙比計算方法 131
6.6 本章小結 133
第7章 黃河下游河道時空沖淤與滯后響應 134
7.1 黃河下游河道概況與來水來沙條件 134
7.1.1 黃河下游河道概況 134
7.1.2 來水來沙條件變化 136
7.2 黃河下游河道時空沖淤規(guī)律 139
7.2.1 黃河下游河道沖淤與水庫運用的聯(lián)系 139
7.2.2 沖刷發(fā)展的時空滯后 141
7.3 黃河下游河道沖刷重心的時空變化 144
7.4 黃河下游河道沖淤量隨時間變化過程的模擬 146
7.4.1 河床沖淤量隨時間變化的公式推導 146
7.4.2 河床沖淤量隨時間調整過程的模擬 148
7.5 黃河下游河道沖淤量隨空間變化過程的模擬 149
7.5.1 河床沖淤量隨空間變化的公式推導 149
7.5.2 河床沖淤量隨空間調整過程的模擬 151
7.6 本章小結 152
第8章 美國圖特爾河北汊河床時空演變與滯后響應154
8.1 圖特爾河北汊地理特征與水沙條件 154
8.1.1 研究區(qū)域 154
8.1.2 水沙條件 156
8.2 圖特爾河北汊的時空沖淤演變 157
8.3 河床演變階段模型的應用 162
8.4 本章小結 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