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開宏觀之窗(第3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是《金融海嘯與我何干》、《看不懂的中國經濟》作者韓秀云的又一部經濟知識普及作品,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身處現(xiàn)代社會,如果你不懂宏觀經濟知識,看不懂匯率、利率、稅率的變化,不知道GDP、消費物價指數(shù)與通貨膨脹率,就無法投資理財,無法選擇職業(yè),無法經營好企業(yè),甚至無法調控好一個城市乃至國家的經濟發(fā)展。作者認為,每個人、企業(yè)和國家都必須掌握一定的宏觀經濟知識,了解一些經濟規(guī)律,學會一些經濟指標,進而可以自主判斷出股市、商品市場、匯市、房地?市場的變化,順應經濟的大勢,減少風險,保護環(huán)境,讓生活更美好。
《推開宏觀之窗(第3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共23章,結合中國的國情、經濟的發(fā)展、政府的政策和人民的生活,將宏觀經濟學的知識生動淺顯地展示給讀者。作者旨在通過這《推開宏觀之窗(第3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為讀者打開通向宏觀經濟知識的一扇窗戶,學習一些必備的宏觀經濟知識。
《推開宏觀之窗(第3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榮獲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如果你對宏觀經濟不甚了解,但對企業(yè)和個人財富保值、增值的需求卻又日益旺盛,那么《推開宏觀之窗》這《推開宏觀之窗(第3版):一本人人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將用最淺顯的方式,把您引入一個精彩而生動的宏觀經濟世界。&一本上至企業(yè)家和政府官員,下至職業(yè)經理人和普通百姓都能看得懂用得上的宏觀經濟啟蒙讀物。
韓秀云,就職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授宏觀經濟學課程。1978~1982年就讀于南開大學經濟系,獲經濟學學士學位。1982~1984年就讀于南開大學經濟研究所,師從古書堂、蔡孝箴教授,獲經濟學碩士學位。1984年底至1991年底任教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1987年獲得清華大學教學工作優(yōu)秀獎。1991年底至1993年公派德國科隆大學經濟系做訪問學者;1993~1995年在德國慕尼黑國防大學經濟管理系攻讀博士學位。1995年回到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的MBA、企業(yè)總裁、政府官員已逾萬名。
主要研究領域在宏觀經濟分析、西方經濟學、金融以及產業(yè)經濟趨勢研究等方面。在《光明日報》、《經濟日報》、《清華大學學報》、《南開經濟研究》等國家級和省部級學術刊物上發(fā)表學術論文數(shù)十篇。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省級課題6項。兼任清華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清華大學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央電視臺財經評論員,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顧問及經濟頻道首席顧問、《經濟日報》總編室經濟顧問。
個人學術專著有:《宏觀經濟分析》、《推開宏觀之窗》、《宏觀經濟學教程》、《名家論壇》之《宏觀經濟》24?電視講座光盤、《經濟評書》166集、《身邊的經濟學》兩集電視講座光盤、《看不懂的中國經濟》、《金融海嘯與我何干》。
第一章 推開宏觀之窗
第二章 聽宏觀經濟的故事
第三章 一國經濟是怎樣平衡的
第四章 GDP就是國內生產總值
第五章 經濟增長與和諧發(fā)展
第六章 市場失靈
第七章 政府扮演的經濟角色
第八章 財政財政有財方能行政
第九章 財政赤字和國債
第十章 社會保障體系與&"三農&"問題
第十一章 銀行是如何創(chuàng)造貨幣供給的
第十二章 信用是經濟運行的基石
第十三章 中央銀行起什么作用
第十四章 央行治理經濟的思路是什么
第十五章 貨幣政策的三大法寶
第十六章 金融市場為我們提供了什么
第十七章 從宏觀視角看股市
第十八章 股市泡沫是怎樣產生的
第十九章 金融風暴是如何形成的
第二十章 匯率是宏觀中的宏觀
第二十一章 宏觀經濟政策如何出臺
第二十二章 我國經濟中的難點問題
第二十三章 懂宏觀多機遇少風險
第十六章 金融市場為我們提供了什么
什么是金融市場?它起什么作用?在前幾章我們談到過貨幣、信用、銀行,由貨幣產生了信用,在信用的基礎上出現(xiàn)了銀行,銀行又在更大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了信用,由此形成了資金的融通,即金融。為這些金融活動提供的場所,就叫金融市場。
怎樣理解這些抽象的概念呢?還是讓我們舉幾個形象的例子吧。前面已經談了這么多經濟學理論知識了,你是否相信我也具備一個企業(yè)家的才能?你是否愿意給我投資?我想辦一個公司,把我的宏觀經濟講座制作成光盤,向社會傳播宏觀經濟知識,讓更多的人來了解宏觀經濟,知道該怎樣規(guī)避投資風險、金融風險,怎樣找到投資機會,怎樣理財,怎樣去炒股、買樓等。是否有人愿意給我投資?我的公司規(guī)模不大,所需要的資金也不多,有50萬元就夠了。我答應一年內還你本金,并付給你15%的利息,比存銀行合算多了。你肯借錢給我嗎?事實上,在我講過課的那些總裁班上,很多企業(yè)家表示愿意投資。問他們?yōu)槭裁矗麄冋f是基于對我的信任,對我人格、對我講課能力的信任,同時看好這個項目的市場前景。當然也有人不愿意借錢給我,因為感到不放心,沒把握,他們更愿意把錢存在銀行里。
那么,最后我是否去找過這些承諾給我投資的學員們籌資呢?告訴你,沒有。我如果真的想辦一個企業(yè),我也不會找大家借錢。為什么??因為我只需要50萬元資金,找大家借錢的成本太高,還把我自己的信譽押進去了。我的工作是教書育人,不是做買賣。如果我真去辦企業(yè),應該使我的籌資成本最低才合適。所以,我決定不找大家借錢。那我找誰借錢更合算呢?想來想去,我決定去找銀行借錢。于是我就來到銀行,準備多借一點,先借500萬元吧。銀行經理聽了我的介紹,看了我的項目評估報告,對我的信譽和實力了解之后,愿意借錢給我經營,當然要履行正規(guī)的貸款原則和法律程序。銀行相信我,是看好我的項目。這時候,我從銀行借錢,我的融資成本是不是相對低呢?我不必付給銀行更高的利息,只要貸款到期,能夠還本付息就行。你看,從銀行借錢我獲得資本的成本是不是少一些?這就是現(xiàn)代社會銀行業(yè)如此發(fā)達的原因,因為它使融資者獲得資本的成本降低了。
銀行之所以愿意貸款給我,是因為它相信我的信譽,它相信我到時一定能夠還本付息給它。就這樣,我得到了500萬元銀行貸款的承諾,利率也很便宜。但是,我想了想,最終還是沒要這筆貸款。為什么呢?因為我在想,找銀行貸款還不是最經濟的,對我來說也不是負擔最輕的。不管我的企業(yè)經營得如何,是盈是虧,銀行都坐地收銀,風險全由我一個人承擔,我的負擔太重,這包括?的心理負擔、利息負擔,而且我要兌現(xiàn)所有承諾。
所以,我要繼續(xù)尋找更合適的借錢途徑。于是,我找到了股市,這不是一條更經濟更合適的融資途徑嗎?我經營一個企業(yè),達到了一定的規(guī)模,我們做好了一個特別詳細的公司上市申請報告,說明公司的市場前景、經營狀況、利潤狀況、融資用途等,并找到相關券商的支持和協(xié)助,再到證監(jiān)會去申請,爭取到上市公司的資格,然后到股市上去融資。我發(fā)行的股票面值是每股1元錢,計劃發(fā)行5000萬股。通過股市去融資,一旦發(fā)行成功,就可以融到數(shù)以千萬計的資金。
所以,我們可以有三種融資方式:
第一,靠友情,靠原始的信任。大家雖然熱情支持我,但我的融資成本相對也高,還有信息不對稱,以及高額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等問題。
第二,找銀行融資。雖然我沒直接找你借錢,其實你已經間接把錢借給我了,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因為你把錢存在銀行了。這里我要說的是,你不該借給我錢,因為你監(jiān)督債務人的成本太高了。如果你有100萬元,都借給自己的100個熟人,你就得監(jiān)督這100個人,你忙得過來嗎?你的監(jiān)督成本不是太高了嗎?你把錢存入銀行,銀行作為中介幫你往外貸款,我可能不還錢給你,但是銀行保證會把錢還你。所以你的效率、你的收益、你的資金安全,都由銀行來幫你完成了。
銀行創(chuàng)造了資金的流動性,它可以貸出很多筆資金,只要滾動著向前走,即使有少數(shù)貸款收不回來,但多數(shù)貸款都可以還上。只要有資金不斷流入,銀行就能向前發(fā)展。當一些企業(yè)效益不好、出現(xiàn)問題的時候,銀行會凍結并會收回它們的貸款。這樣,銀行實際創(chuàng)造了一種流動性,可以把資金從夕陽產業(yè)轉向朝陽產業(yè),通過銀行這只手,使資金流向有利潤、有前途的行業(yè),從而使得經濟在良性循環(huán)的軌道上發(fā)展。
第三,到股市融資。這樣我的資金成本才最低,除了上市費用和以后給股東的分紅外,關鍵是我不必歸還本金。所以,如果我找銀行借錢,叫做間接融資;如果我到證券市場去發(fā)行股票,叫做直接融資。這是兩種不同的融資形式,一種融資形式有銀行作為中介,是間接融資,如果我的經營出現(xiàn)問題,儲戶的錢銀行一定會替我還上;但是到了股市就是直接融資,一個企業(yè)經營出了問題,投資者要風險共擔的。你是自愿來買我的股票的,我們共擔風險,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你看,你不愿意借錢給我,你把錢存入銀行,銀行卻替你把錢借給我;如果你既不借錢給我,也不去銀行存錢,結果你買了股票,也許你不知道,你買的可能正是我發(fā)行的股票。前者是間接融資,后者是直接融資,這是兩條不同的融資渠道,結果也是不同的。
所以,如果我有能力的話,我應該如何去籌資,才能做到成本最低、負擔最小呢?應該去銀行,去債券市場,去股市選擇最優(yōu)路徑。這不僅是我要思考的問題,而且是每個讀者都需要思考的問題。
上面講的籌資故事當然是虛構的,然而它又是現(xiàn)實的一個抽象。這樣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只是故事的主人公不同而已。重要的是我們認識到,金融機構之所以發(fā)展得如此之快,第一是它使獲得資金的成本最小,第二是它監(jiān)督債務人的成本最小,第三是它分攤風險。比如一個銀行貸款100筆,如果有90筆可以收回來,有10筆收不回來,這個銀行不僅能照樣運轉,甚至還能賺錢。但是,如果你自己借出去一筆錢收不回來,那你就百分之百地損失了。因為你沒長火眼金睛,很難分辨出誰不能還錢,這不是你的專長。但是,當你進入股市的時候,你就要注意了,這是一個直接的融資形式,賺和賠都是你個人的事,你要對自己負責。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基金等專業(yè)機構才應運而生,它們可以幫你挑股票,幫你理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