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機化學與分析化學實驗》(第二版)是根據大學化學實驗的教學基本要求,并結合多年實驗教學改革成果編撰成的一本大學化學實驗教材,本著“加強基本操作訓練,加強基礎實驗,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化學、化工、材料領域的復合型應用技術人才”的原則,把無機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實驗結合起來編寫而成。
全書內容共分 6章:第1章緒論,介紹大學化學實驗的目的、要求等;第2章化學實驗室基本知識,介紹實驗室安全規(guī)則、廢物的處理、實驗室常用儀器及基本操作、實驗數據的表達與處理等;第3章無機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共18個實驗;第4章分析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共19個實驗,每個實驗包括實驗目的、實驗原理、實驗用品、實驗內容、思考題等內容;第5章綜合、研究性實驗部分,共20個實驗,包括綜合性實驗、設計性實驗和研究性實驗;第6章是附錄。本書在編寫過程中,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也注重博采眾長和化學學科發(fā)展的前瞻性。
本書可作為化學、化工、材料、生物以及環(huán)境工程等相關專業(yè)實驗課程的教材,也可作為從事同領域科學研究人員的實用參考書。
李巧玲,中北大學化學學科的帶頭人,現任化學系主任。
主要教學經歷:自1986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基礎化學的教學工作,主講了本科生的無機化學、無機及分析化學、分析化學課程,主講了碩士研究生的無機化學中的近代物理方法、固體化學及應用、聚合物阻燃理論,博士研究生的現代儀器分析、現代化學基礎等多門本科及研究生專業(yè)基礎課程。負責主講的無機化學課程,2005年被評為山西省精品課程。主持的教學改革項目,2008年獲山西省教學成果二等獎。主要科學研究、實踐經歷:目前主持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國家留學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學基金、山西省留學基金、山西省攻關項目、兵器工業(yè)創(chuàng)新基金等項目多項。在高效阻燃材料的合成化學和納米功能材料的軟化學制備的研究領域已取得了出色的研究成果,發(fā)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被SCI收錄80余篇。獲國家發(fā)明專利3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獎2項,獲國際先進水平的省部級鑒定5項。2005年被評為山西省優(yōu)秀青年學術帶頭人。2007年獲第五屆山西省青年科技獎,青年科研專家稱號。2010年入選山西省“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333人才工程”省級人選。目前培養(yǎng)碩士研究生15名,博士研究生4名。《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中北大學學報》《新技術新工藝》編委,國家自然基金同行評議專家。
第1章緒論1
1.1化學實驗室學生守則1
1.2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的目的1
1.3大學化學實驗課程的要求2
1.3.1實驗前的預習2
1.3.2學習方法2
1.3.3實驗過程與記錄2
1.3.4實驗報告3
第2章化學實驗室基本知識7
2.1實驗室安全知識7
2.1.1實驗室安全規(guī)則7
2.1.2消防知識8
2.1.3三廢處理8
2.2實驗室常用玻璃儀器9
2.3試劑規(guī)格與存放12
2.3.1化學試劑的規(guī)格12
2.3.2取用試劑時的注意事項12
2.3.3化學試劑的存放13
2.4試紙與濾紙13
2.4.1用試紙檢驗溶液的酸堿性13
2.4.2用試紙檢驗氣體14
2.4.3濾紙14
2.5實驗室常用溶劑——純水15
2.5.1蒸餾水15
2.5.2電滲析水15
2.5.3去離子水15
2.6儀器的洗滌與干燥16
2.6.1玻璃儀器的洗滌16
2.6.2儀器的干燥19
2.6.3干燥器的使用19
2.7試劑的取用和配制20
2.7.1固體試劑的取用20
2.7.2液體試劑的取用20
2.7.3試劑的配制21
2.8加熱與冷卻21
2.8.1加熱裝置21
2.8.2加熱操作22
2.8.3冷卻方法23
2.9稱量儀器及其使用24
2.9.1臺式天平24
2.9.2分析天平24
2.9.3電子天平29
2.9.4稱量方法31
2.10常見儀器的用法32
2.10.1722型分光光度計的使用32
2.10.2pHS3C型精密pH計的使用33
2.10.3比重計的使用38
2.11化學實驗中的誤差與數據處理38
2.11.1準確度和精密度38
2.11.2數據記錄、有效數字及其運算法則39
2.11.3化學實驗中數據的表達方法41
第3章無機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43
3.1無機化合物的提純和制備的基本操作43
3.1.1蒸發(fā)(濃縮)、結晶和固體干燥43
3.1.2過濾操作44
3.2基礎實驗45
實驗一儀器的熟悉、洗滌和干燥45
實驗二簡單玻璃工操作46
實驗三粗食鹽的提純47
實驗四二氧化碳摩爾質量的測定49
實驗五摩爾氣體常數的測定50
實驗六硫代硫酸鈉的制備53
實驗七硫酸亞鐵銨的制備54
實驗八弱電解質的解離平衡56
實驗九配位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質59
實驗十鈷氨配合物的制備及分裂能的測定61
實驗十一沉淀反應63
實驗十二氧化還原反應與電化學65
實驗十三明礬的制備67
實驗十四主族元素(一)——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68
實驗十五主族元素(二)——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質71
實驗十六副族元素(一)——d區(qū)元素74
實驗十七副族元素(二)——ds區(qū)元素77
實驗十八綜合練習——設計性實驗81
第4章分析化學實驗(基礎訓練)部分82
4.1滴定分析基本操作訓練82
4.1.1滴定分析中的常用玻璃儀器82
4.1.2實驗室常用溶液的配制及濃度84
4.1.3滴定應掌握的實驗技術88
4.1.4移液管、吸量管與容量瓶的使用91
4.1.5分析化學實驗數據的記錄和處理93
4.2基礎實驗94
實驗一電子天平的操作及其稱量練習94
實驗二溶液的配制96
實驗三NaOH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98
實驗四草酸純度的測定99
實驗五鹽酸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00
實驗六堿灰中各組分與總堿度的測定101
實驗七EDTA的配制與自來水總硬度的測定104
實驗八重鉻酸鉀法測鐵鹽中鐵含量(氧化還原滴定法)106
實驗九硫代硫酸鈉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07
實驗十間接碘量法測銅鹽中的銅含量(氧化還原滴定法)109
實驗十一高錳酸鉀標準溶液的配制與標定110
實驗十二丁二酮肟鎳重量法測定鋼樣中鎳含量112
實驗十三普通碳素鋼中錳含量的測定(分光光度法)113
實驗十四電位滴定法測定醋酸的濃度及其解離常數114
實驗十五離子選擇性電極法測定水中微量氟116
實驗十六工業(yè)廢水中銅、鉻、鋅、鉛及鎳的測定117
實驗十七氣相色譜法測定苯的同系物120
實驗十八固體與液體有機化合物的紅外光譜定性分析121
實驗十九不同介質中苯、苯酚和苯胺的紫外光譜的測定123
第5章綜合、研究性實驗部分125
實驗一無機未知物的定性鑒定125
實驗二茶葉中微量元素的鑒定與定量測定126
實驗三三草酸合鐵(Ⅲ)酸鉀的合成和組成分析128
實驗四含鉻廢液的處理130
實驗五廢爛板液的綜合利用131
實驗六利用廢銅和工業(yè)硫酸制備五水硫酸銅134
實驗七氧化鎂的制備——利用工業(yè)廢渣制備氧化鎂136
實驗八配合物磁化率的測定138
實驗九化學反應熱效應的測定145
實驗十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147
實驗十一納米TiO2的低溫制備、表征及光催化活性檢測149
實驗十二高鹽廢水可溶性氯化物中氯含量的測定(莫爾法)151
實驗十三水樣中化學需氧量的測定(高錳酸鉀法)153
實驗十四工業(yè)廢水生化需氧量的測定155
實驗十五沉淀重量法測定鋇(微波干燥恒重法)156
實驗十六銨鹽中氮含量的測定(甲醛法)158
實驗十七食醋中醋酸含量的測定159
實驗十八蛋殼中鈣、鎂含量的測定160
實驗十九維生素C片中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直接碘量法)161
實驗二十含重金屬離子污水的凈化處理(方案設計與實驗)162
第6章附錄164
6.1原子量表(2013)164
6.2常用化合物分子量表166
6.3化學中與國際單位并用的一些單位167
6.4幾種常見酸堿的濃度和密度168
6.5常用基準物及其干燥條件168
6.6常見離子的鑒定方法169
6.7標準電極電勢表171
6.8弱電解質的解離常數(t=25℃)175
6.9溶度積常數(298.15K)176
6.10某些離子及化合物的顏色178
6.11某些氫氧化物沉淀和溶解時所需的pH180
6.12常用緩沖溶液的配制180
6.13標準緩沖溶液在不同溫度下的pH181
6.14定性分析試液的配制方法181
6.15常用酸堿的配制182
6.16常用指示劑及其配制183
6.17實驗室中一些試劑的配制185
6.18常用洗滌劑的配制186
6.19磁化率、反磁磁化率和結構改正數186
6.20水的物性數據187
參考文獻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