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質能源(中國輕工業(yè)“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教育部高等學校輕工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十四五”規(guī)劃教材)
定 價:50 元
- 作者:諶凡更
- 出版時間:2024/12/1
- ISBN:9787518447565
- 出 版 社: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TK6
- 頁碼:240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
該教材從能源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視角出發(fā),介紹生物質能資源的生產、轉化和利用原理和工藝,簡要地描述了各種生物質能轉換技術的過程和裝備,比較了各種技術的優(yōu)缺點,重點介紹了幾種適合我國國情的生物質能源技術如沼氣、燃料乙醇技術。本教材希望能從原理和工
程兩方面介紹生物質能的轉化與利用。生物質能源的科學體系已經基本建立,具有相對的穩(wěn)定性。所以,我們將重點集中于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輔以該領域近期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實例。以原理為主,兼顧技術和工程。
本書主要包括以下內容:一、緒論;二、生物質的燃燒技術;三、生物質固態(tài)成型燃料;四、生物質氣化;五、生物質裂解和液化反應;六、生物柴油;七、沼氣技術;八、生物乙醇和丁醇技術;九、生物質制氫。選擇這樣的排列順序,是因為其中的能量轉化技術依次
對應于物理轉化、化學轉化和生物轉化
諶凡更,男,生于1965年8月,湖南省溆浦縣人,中共黨員,華南理工大學輕工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1986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化學系,1997年在南京林業(yè)大學林產化學加工專業(yè)獲博士學位,現(xiàn)從事植物生物質基能源、材料及化學品領域的科研和教學工作。
目錄
1 緒 論
1.1 能源利用技術演變
1.1.1 能源的基本概念
1.1.2 能源利用演化史
1.1.3 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
1.1.4可再生能源在中國
1.2 生物質和生物質能源
1.2.1 生物質的基本概念
1.2.2 生物質的分類
1.2.3 生物質能源及其特點
1.2.4 生物質能源與低碳經濟
1.3 生物質能源發(fā)展演變
1.4 我國的生物質資源
1.5 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yè)現(xiàn)狀和前景
1.5.1 我國生物質能源產業(yè)政策
1.5.2 我國生物質能產業(yè)化進程及前景
參考文獻
2 生物質的直接燃燒技術
2.1 生物質燃料組成及特性
2.2 生物質燃料的燃燒過程
2.2.1 生物質燃燒特性
2.2.2 工藝條件對燃燒性能的影響
2.3 生物質的爐灶燃燒技術
2.4 生物質的鍋爐燃燒技術
2.4.1 層狀燃燒
2.4.2 懸浮燃燒
2.4.3 流化床燃燒
2.5 生物質鍋爐的結渣及其抑制
2.5.1 結渣的原因及過程
2.5.2 影響鍋爐結渣的因素
2.5.3 鍋爐結渣的抑制
2.6 生物質發(fā)電與熱電聯(lián)產技術
2.6.1 生物質發(fā)電技術
2.6.2 生物質熱電聯(lián)產技術
參考文獻
3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
3.1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發(fā)展概況
3.1.1 技術演進
3.1.2 市場發(fā)展
3.2 生物質壓縮成型原理
3.2.1 生物質材料成型的基本條件
3.2.2 生物質的壓縮成型機理
3.2.3 生物質壓縮成型過程
3.3 生物質壓縮成型工藝
3.3.1 預處理
3.3.2 造粒工藝條件
3.3.3 壓塊工藝條件
3.3.4 附聚
3.3.5 生物炭
3.3.6 后處理
3.4 生物質壓縮成型設備
3.4.1 造粒機
3.4.2 活塞壓塊成型機
3.4.3 立方體壓塊機
3.4.4 輥壓機和壓片機
3.4.5 螺桿擠壓成型機
3.4.6 附聚成型機
3.5 生物質壓縮成型燃料的性能、產品標準和應用
3.5.1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的規(guī)格和主要性能
3.5.2 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產品標準
參考文獻
4 生物質氣化
4.1 生物質氣化原理
4.1.1 生物質氣化的概念
4.1.2 生物質氣化的基本反應
4.1.3 生物質氣化的能量變化
4.1.4 氣化介質
4.2 生物質氣化爐
4.2.1 固定床/移動床氣化爐
4.2.2 流化床氣化爐
4.2.3 攜帶床氣化爐
4.2.4 等離子體氣化爐
4.3 生物質氣化工藝
4.3.1 生物質氣化工藝流程
4.3.2 影響生物質氣化反應的因素
4.4 生物質燃氣的性質和提質升級
4.4.1生物質氣化氣的主要性質
4.4.2 生物質氣化氣的除雜質
4.5 生物質氣化產物的工業(yè)應用
參考文獻
5 生物質的熱解與液化
5.1熱解和液化反應的基本概念
5.1.1 生物質熱解
5.1.2 生物質液化
5.1.3 生物質熱解和液化比較
5.1.4 生物質熱解和液化產物
5.2 生物質熱解
5.2.1 慢速熱解
5.2.2 快速熱解
5.2.3 閃速熱解
5.3 生物質間接液化
5.3.1 費托反應機理
5.3.2 費托反應催化劑
5.3.3 費托合成反應器
5.4 生物質的直接液化
5.4.1 生物質直接液化分類和機理
5.4.2 生物質直接液化工藝
5.4.3 影響生物質直接液化行為的因素
5.4.4 生物質液化產物的性質
5.5 生物質熱解反應器
5.5.1 固定床反應器
5.5.2 鼓泡流化床反應器
5.5.3 循環(huán)流化床反應器
5.5.4 旋轉錐反應器
5.5.5 燒蝕熱解反應器
5.5.6 真空熱解?應器
5.5.7 螺旋反應器
5.6 生物質熱解和液化產物提質升級
5.6.1 生物炭的提質升級
5.6.2 生物油的提質升級
參考文獻
6 生物柴油
6.1 生物柴油的概念與性質
6.2 生物柴油原料
6.3 物理法制備生物柴油
6.3.1直接混合法
6.3.2 微乳液法
6.4 酯交換法制備生物柴油
6.4.1 酸堿催化
6.4.2 生物酶催化
6.4.3 超臨界酯交換
6.5 熱解法和催化裂化法
6.6 加氫脫氧法
6.6.1 反應機理和工藝
6.6.2加氫脫氧催化劑
參考文獻
7 沼氣生產技術
7.1 沼氣及其性質
7.1.1 物理性質
7.1.2 化學性質
7.2 沼氣技術研究歷史
7.3 生物質制沼氣的生化反應
7.3.1生物質發(fā)酵制沼氣的生物化學過程
7.3.2 沼氣發(fā)酵的有機物分解代謝過程
7.4 生物質制沼氣的工藝技術
7.4.1 小型沼氣池發(fā)酵工藝
7.4.2 大中型沼氣技術
7.5 沼氣工程設計
7.5.1小型戶用沼氣池的設計
7.5.2 大中型沼氣工程設計
7.5.3 沼氣發(fā)酵消化器設計
參考文獻
8 生物乙醇和丁醇燃料
8.1 乙醇和乙醇汽油
8.1.1 乙醇
8.1.2 燃料乙醇與乙醇汽油
8.2 發(fā)酵法制乙醇的原料
8.3 發(fā)酵法制乙醇的微生物反應
8.3.1 發(fā)酵法制乙醇的微生物
8.3.2 發(fā)酵法制乙醇的微生物反應原理
8.4 發(fā)酵法制乙醇工藝
8.4.1 糖類原料制乙醇的工藝
8.4.2 淀粉類原料制乙醇工藝
8.4.3 木質纖維原料制備乙醇的工藝
8.5 發(fā)酵法制丁醇的反應原理
8.5.1 丁醇的結構與性質
8.5.2 發(fā)酵法制丁醇的原料
8.5.3 發(fā)酵法制丁醇的微生物
8.5.4 發(fā)酵法制丁醇的發(fā)酵機制
8.6 發(fā)酵法制丁醇的工藝條件
8.6.1 原料預處理
8.6.2 產丁醇菌的耐受性
8.6.3 丁醇的分離提取和發(fā)酵工藝
8.7 秸稈生產生物乙醇和生物丁醇的技術展望
8.7.1 燃料乙醇和生物丁醇綜合技術難點
8.7.2 現(xiàn)有的技術條件和對該技術的展望
參考文獻
9 生物質制氫
9.1 氫能源的利用
9.2化石燃料制氫
9.2.1 煤氣化制氫
9.2.2 天然氣制氫
9.2.3 甲醇制氫
9.2.4 工業(yè)副產氫
9.2.5 電解水制氫
9.3生物質制氫技術
9.3.1化學法制氫
9.3.2生物法制氫
9.4氫氣的儲運技術
9.4.1氫氣儲存
9.4.2氫氣運輸形式及比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