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場原本只是旅行中的過渡性空間,發(fā)生的不過是“出發(fā)”與“抵達”,但在阿蘭·德波頓的眼中,卻成為了一個綜合各種文化面貌的博物館。2009年夏天,阿蘭·德波頓獲邀擔任英國希斯羅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他可以結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訪談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安檢人員、飛行員、首席執(zhí)行官,乃至機場牧師;他還可以在出境大廳、入境大廳、機場限制區(qū)和機場酒店隨意進出,德波頓以他獨特的視角探索著機場這個熟悉又神秘的“非場所”,觀察著其中的奇妙與庸俗之處,以及旅客與員工的互動。一周后,根據(jù)他的所見所聞,以他融合了風趣和智慧的一貫筆觸,寫出了這部非凡的跨界文化創(chuàng)意之作,探討旅行、工作、人際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的本質。讓我們知道,待在機場里,可能比我們以為的更具啟發(fā)性。
全球矚目的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最具想像力的作品!倫敦希斯洛國際機場首度大曝光,引爆話題的跨界文化創(chuàng)意!2009年夏天,德波頓獲邀擔任倫敦國際機場的“首位駐站作家”,并被授予史無前例的無限制通行權;他結識來自全球各地的旅客,訪談行李搬運工、飛行員、高階主管,乃至機場牧師等人物,以他風趣和智慧的筆觸,寫出這部探討旅行、工作、人際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的非凡冥想之作。
一 進場二 出境大廳三 機場限制區(qū)四 入境大廳
阿蘭·德波頓(Alain deBotton),英倫才子型作家,生于1969年,畢業(yè)于劍橋大學,現(xiàn)住倫敦。著有小說《愛情筆記》(1993)、《愛上浪漫》(1994)、《親吻與述說》(1995)及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1997)、《哲學的慰藉》(2000)、《旅行的藝術》(2002)、《身份的焦慮》(2004)、《幸福的建筑》(2007)、《工作頌歌》(2009)、《機場一周:希思羅日記》(2009)。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幾種文字。
一 進場二 出境大廳三 機場限制區(qū)四 入境大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