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微生物生理學》是對《微生物生理學》(李季倫編,1993)的修訂再版,由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山西大學和沈陽農(nóng)業(yè)大學的教師共同協(xié)作編寫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微生物生理學》盡可能地參考了國內(nèi)外科學研究的最新進展,汲取國內(nèi)外教材的精華,結合編者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力求全面系統(tǒng)地闡述微生物生命活動的規(guī)律及其研究方法!镀胀ǜ叩冉逃"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微生物生理學》共分為13章,內(nèi)容主要包括:微生物細胞結構的特點,微生物的營養(yǎng)需求、吸收營養(yǎng)的機制和細胞分泌特征,微生物細胞的合成代謝、分解代謝、次生代謝及其代謝調控機制,微生物的生長、分化及其對環(huán)境脅迫的應激反應,寄主與寄生微生物的關系等。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規(guī)劃教材:微生物生理學》可供理、工、農(nóng)、醫(yī)類及師范院校生物學專業(yè)本科生、研究生學習使用,也可作為微生物學及其相關領域研究人員的參考書。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第2章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3
第1節(jié)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及其研究方法 3
1.1 微生物細胞的化學組成 3
1.2 分析細胞組成的研究方法 4
1.3 細胞結構的研究方法 5
第2節(jié) 微生物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7
2.1 微生物的細胞表面 7
2.2 原生質膜及內(nèi)膜系統(tǒng) 21
2.3 微生物細胞核的結構與功能 31
2.4 核蛋白體 38
2.5 附屬器官 39
2.6 特殊內(nèi)含體及其儲存物質顆粒 53
思考題 56
主要參考文獻 56
第3章 微生物的營養(yǎng) 58
第1節(jié) 微生物的營養(yǎng)物質 58
1.1 碳源 58
1.2 氮源 59
1.3 生長因子 60
1.4 礦質元素 61
1.5 水 62
1.6 氧 63
第2節(jié) 微生物的營養(yǎng)類型 64
2.1 光能無機營養(yǎng)型 64
2.2 光能有機營養(yǎng)型 65
2.3 化能無機營養(yǎng)型 66
2.4 化能有機營養(yǎng)型 66
第3節(jié) 微生物對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67
3.1 微生物對小分子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67
3.2 微生物對大分子營養(yǎng)物質的吸收 74
第4節(jié) 微生物的蛋白質分泌 75
4.1 原核微生物中的蛋白質分泌 75
4.2 真核微生物的蛋白質分泌 77
思考題 78
主要參考文獻 78
第4章 微生物代謝概論及研究方法 80
第1節(jié) 微生物代謝的相關概念及特點 80
1.1 微生物代謝的相關概念 80
1.2 微生物代謝的特點 81
第2節(jié) 微生物代謝的研究方法 81
2.1 營養(yǎng)平衡法 82
2.2 酶的抑制劑法 82
2.3 營養(yǎng)缺陷型法 82
2.4 同位素示蹤法 82
2.5 瓦氏呼吸計法 84
2.6 核磁共振波譜法 84
2.7 DNA測序和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DNA序列分析 85
2.8 基因置換 86
2.9 基因列陣 86
2.10 雙向聚丙烯酰胺凝膠電泳 87
思考題 90
主要參考文獻 90
第5章 微生物的產(chǎn)能代謝 91
第1節(jié) 生物能學基本原理 92
1.1 功和能 92
1.2 熱力學定律 92
1.3 自由能和平衡常數(shù) 93
1.4 ATP在代謝中的作用 93
1.5 氧化還原反應、電子載體和電子傳遞系統(tǒng) 94
第2節(jié) 能量來自有機物 98
2.1 大分子的降解 98
2.2 二糖的分解 102
2.3 單糖的降解 102
2.4 不完全氧化 112
2.5 無氧呼吸 113
2.6 發(fā)酵 118
2.7 其他單糖的分解 127
2.8 烴的分解 129
2.9 芳香族化合物的分解 129
2.10 二碳化合物及一碳化合物的分解 131
2.11 脂肪和脂肪酸的分解 134
2.12 含氮化合物的分解 138
2.13 內(nèi)源性儲藏物的分解 142
第3節(jié) 能量來自無機物 145
3.1 氫細菌的產(chǎn)能代謝 146
3.2 硫細菌的產(chǎn)能代謝 146
3.3 鐵氧化細菌的產(chǎn)能代謝 147
3.4 亞硝化細菌和硝化細菌的產(chǎn)能代謝 148
第4節(jié) 能量來自可見光 149
4.1 產(chǎn)氧光合作用 149
4.2 不產(chǎn)氧光合作用 151
4.3 視紫紅質為基礎的光合作用 153
思考題 154
主要參考文獻 154
第6章 微生物的合成代謝 155
第1節(jié) ATP的利用 156
1.1 生物合成消耗能量 156
1.2 維持能量 156
1.3 消耗于溶質攝取的能量 157
1.4 產(chǎn)生熱 157
1.5 消耗于運動的能量 157
1.6 ATP庫 157
第2節(jié) 二氧化碳的固定 157
2.1 自養(yǎng)型CO2固定 157
2.2 異養(yǎng)型CO2固定 161
第3節(jié) 一碳、二碳化合物的同化 162
3.1 一碳化合物的同化 162
3.2 二碳化合物的同化 164
第4節(jié) 糖類的合成 165
4.1 單糖的合成 165
4.2 糖核苷酸的合成及其相互轉化 166
4.3 多糖的合成 167
4.4 細菌細胞壁的合成 169
4.5 磷壁酸的生物合成 172
4.6 脂多糖的生物合成 173
第5節(jié) 脂類的合成 177
5.1 臘肪酸的合成 177
5.2 脂肪(甘油三酯)和磷脂的合成 184
第6節(jié) 與吡咯環(huán)相關的化合物的合成 185
6.1 血紅素的合成 185
6.2 維生素B12的合成 185
6.3 靈菌紅素的合成 187
6.4 細菌葉綠素的合成 187
6.5 藻膽色素的合成 189
6.6 聚乙烯基吡咯烷酮簡介 190
第7節(jié) 萜烯及其相關化合物的合成 190
7.1 糖基載體脂的合成 191
7.2 β-胡蘿卜素的合成 191
7.3 赤霉素的合成 191
7.4 甾醇的合成 191
7.5 麥角甾醇的生產(chǎn) 193
第8節(jié) 生物固氮 194
8.1 生物固氮的概念及意義 194
8.2 固氮微生物的種類 194
8.3 生物固氮作用 196
8.4 固氮酶的結構及功能 196
8.5 固氮產(chǎn)物(氨)的同化 201
第9節(jié) 氨基酸的生物合成 202
9.1 氨的來源 202
9.2 同化型硝酸還原作用 202
9.3 硫的來源 203
9.4 氨基酸碳架的來源 203
9.5 氨基酸合成的途徑 204
思考題 214
主要參考文獻 215
第7章 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和加工:DNA、RNA和蛋白質 217
第1節(jié) DNA的復制 217
1.1 DNA的雙螺旋結構 217
1.2 DNA復制的特點 218
第2節(jié) RNA合成與加下 220
2.1 RNA轉錄 220
2.2 RNA聚合酶 221
2.3 轉錄起始 221
2.4 轉錄延伸 222
2.5 轉錄終止 223
2.6 轉錄的調節(jié)控制 223
2.7 RNA加工 224
第3節(jié) 蛋白質的合成及轉運 226
3.1 蛋白質合成的分子基礎 226
3.2 蛋白質翻譯的步驟 227
3.3 蛋白質折疊、降解及運輸 230
思考題 232
主要參考文獻 232
第8章 微生物的次級代謝 233
第1節(jié) 微生物次級代謝概述 233
1.1 微生物次級代謝的概念 233
1.2 微生物次級代謝的特點 233
1.3 次級代謝與初級代謝的關系 233
1.4 次級代謝的生理功能 234
1.5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類型 235
第2節(jié) 微生物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 236
2.1 與糖代謝相關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 236
2.2 與氨基酸代謝相關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 239
2.3 與脂肪代謝相關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 240
2.4 與萜烯和甾體化合物相關的次級代謝產(chǎn)物的合成 245
思考題 248
主要參考文獻 248
第9章 微生物的代謝調節(jié) 250
第1節(jié) 酶活性的調節(jié) 251
1.1 激活 251
1.2 抑制 252
1.3 酶活性調節(jié)的分子機制 255
第2節(jié) 酶合成的調節(jié) 257
2.1 酶合成的誘導 257
2.2 酶合成的阻遏 258
2.3 酶合成調節(jié)的遺傳機制 260
第3節(jié) 初級代謝的調節(jié) 276
3.1 產(chǎn)能代謝的調節(jié):能荷調節(jié) 276
3.2 核蛋白體合成的調節(jié) 278
第4節(jié) 次級代謝的調節(jié) 281
4.1 初級代謝對次級代謝的調節(jié) 281
4.2 次級代謝的反饋調節(jié) 283
4.3 次級代謝中的誘導作用 283
4.4 次級代謝的途徑特異性調控 285
4.5 次級代謝的全局調控 286
4.6 營養(yǎng)條件對次級代謝的調節(jié) 287
4.7 其他因素對次級代謝的調節(jié) 293
第5節(jié) 微生物代謝的人工控制 294
5.1 微生物代謝的遺傳控制 295
5.2 微生物發(fā)酵條件的控制 299
思考題 301
主要參考文獻 301
第10章 微生物的生長與環(huán)境條件 303
第1節(jié) 單細胞微生物的生長 304
1.1 細菌個體的生長 304
1.2 細菌群體的生長 308
1.3 酵母菌的生長 312
第2節(jié) 放線菌和絲狀真菌的生長 314
2.1 放線菌的生長 314
2.2 絲狀真菌的生長 315
第3節(jié) 微生物的培養(yǎng) 320
3.1 純菌株的獲得 320
3.2 微生物的培養(yǎng) 320
第4節(jié) 環(huán)境因素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324
4.1 物理因子 324
4.2 化學因子 330
思考題 334
主要參考文獻 334
第11章 微生物對環(huán)境脅迫的反應 335
第1節(jié) 微生物的趨向性 335
1.1 微生物的趨光性 336
1.2 微生物的趨化性 336
1.3 微生物的趨磁性 339
第2節(jié) 微生物對營養(yǎng)脅迫的反應 339
2.1 饑餓脅迫反應 339
2.2 嚴緊控制 340
第3節(jié) 微生物對溫度脅迫的反應 343
3.1 熱脅迫和熱休克反應 344
3.2 冷休克反應 347
第4節(jié) 微生物從有氧到厭氧的轉換和氧化應激 347
4.1 微生物從有氧到厭氧的轉換 347
4.2 氧化應激 351
第5節(jié) 滲透脅迫及滲透調節(jié) 355
5.1 高滲透壓 355
5.2 低滲透壓 356
5.3 滲透調節(jié) 357
第6節(jié) 微生物的耐酸性 359
第7節(jié) 微生物的抗藥性及對重金屬離子的抗性 361
7.1 微生物的抗藥性 361
7.2 微生物對重金屬離子毒害的抗性 363
思考題 367
主要參考文獻 367
第12章 微生物的分化與發(fā)育 370
第1節(jié) 營養(yǎng)體分化 371
1.1 節(jié)桿菌細胞形態(tài)的轉變 371
1.2 柄細菌的分化 372
1.3 絲狀藍細菌的形態(tài)分化 374
1.4 微生物營養(yǎng)細胞的多型性 380
第2節(jié) 孢子形成 382
2.1 細菌的芽孢 382
2.2 鏈霉菌的分生孢子 388
2.3 酵母菌的子囊孢子 393
2.4 擔子菌的擔孢子 400
第3節(jié) 多細胞結構與分化 403
3.1 黏細菌的分化 404
3.2 網(wǎng)柄黏菌的分化 409
思考題 415
主要參考文獻 415
第13章 寄主與寄生物之間的相互作用 417
第1節(jié) 寄主的防御體系 417
1.1 寄主的三道防御體系 417
1.2 近年發(fā)現(xiàn)的其他防御體系 418
第2節(jié) 微生物侵染機制 419
2.1 吸附和定殖 420
2.2 致病因子分泌系統(tǒng) 423
2.3 侵襲性的酶類 425
2.4 外毒素 426
2.5 群體數(shù)量感應 429
2.6 微進化 432
思考題 432
主要參考文獻 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