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儒家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是戰(zhàn)國時期孟子的言論匯編,記錄了孟子與其他諸家思想的爭辯,對弟子的言傳身教,游說諸侯等內(nèi)容,由孟子及其弟子(萬章等)共同編撰而成!睹献印酚涗浟嗣献拥闹螄枷、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和政治行動。宋朝的朱熹將《大學(xué)》、《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此次整理,即以朱熹的《孟子集注》為底本。
朱熹,朱熹字元晦,號晦庵,晚稱晦翁,又稱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滄洲病叟,謚文,又稱朱文公。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人。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是南宋著名的理學(xué)家、思想家、哲學(xué)家、教育家、詩人、閩學(xué)派的代表人物,尊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杰出的弘揚儒學(xué)的大師。一生著述甚豐,后人編其文集有《朱子大全》、《朱子語類》等,《宋名臣言行錄》是其史學(xué)的代表作。
前言/金良年
孟子序說/朱熹
卷第一
梁惠王上
卷第二
梁惠王下
卷第三
公孫丑上
卷第四
公孫丑下
卷第五
滕文公上
卷第六
滕文公下
卷第七 前言/金良年
孟子序說/朱熹
卷第一
梁惠王上
卷第二
梁惠王下
卷第三
公孫丑上
卷第四
公孫丑下
卷第五
滕文公上
卷第六
滕文公下
卷第七
離婁上
卷第八
離婁下
卷第九
萬章上
卷第十
萬章下
卷第十一
告子上
卷第十二
告子下
卷第十三
盡心上
卷第十四
盡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