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緒論
1.1 引言
1.2 納米技術的產(chǎn)生
1.3 “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
1.4 納米技術的挑戰(zhàn)
1.5 本書概況
參考文獻
2 固態(tài)表面的物理化學
2.1 引言
2.2 表面能
2.3 化學勢與表面曲率
2.4 靜電穩(wěn)定化
2.4.1 表面電荷密度
2.4.2 固態(tài)表面附近電勢
2.4.3 范德瓦耳斯吸引勢
1 緒論
1.1 引言
1.2 納米技術的產(chǎn)生
1.3 “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
1.4 納米技術的挑戰(zhàn)
1.5 本書概況
參考文獻
2 固態(tài)表面的物理化學
2.1 引言
2.2 表面能
2.3 化學勢與表面曲率
2.4 靜電穩(wěn)定化
2.4.1 表面電荷密度
2.4.2 固態(tài)表面附近電勢
2.4.3 范德瓦耳斯吸引勢
2.4.4 兩粒子間相互作用:DLVO理論
2.5 空間穩(wěn)定化
2.5.1 溶劑和聚合物
2.5.2 聚合物層間相互作用
2.5.3 空間和靜電復合相互作用
2.6 總結
參考文獻
3 零維納米結構:納米粒子
3.1 引言
3.2 均勻成核形成納米粒子
3.2.1 均勻成核基礎
3.2.2 晶核的后續(xù)生長
3.2.2.1 擴散控制的生長
3.2.2.2 表面過程控制的生長
……
4 一維納米結構:納米線和納米棒
5 二維納米結構:薄膜
6 特殊納粹材料
7 物理法制備納米結構
8 納米材料的表征和性能
9 納米材料的應用
附錄
索引
中文版后記
作者和譯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