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眾多的名勝古跡中,遍布著流傳久遠的楹聯(lián)匾額、摩崖碑刻,其中不乏古人題字,我們習(xí)慣于按照當(dāng)前的文字系統(tǒng)進行辨識和解讀,若有不符,便妄加揣測,或者武斷地認為古人寫錯字,或者以為這樣寫大有深意。有些導(dǎo)游還信口雌黃,誤導(dǎo)游客,以訛傳訛,積非成是。鑒于此,《錯字的尖叫(細數(shù)那些被誤解的錯字)》從文字學(xué)和書法的角度探根求源,以期還歷史以真相,還古人以公道。
《錯字的尖叫(細數(shù)那些被誤解的錯字)》由楊立新編著。
楊立新,男,安徽宿州人,博士,F(xiàn)為人民日報社總編室一讀室主任,主任編輯。先后獲得中國人民大學(xué)新聞學(xué)院博士學(xué)位和首都師范大學(xué)中國書法文化研究院博士學(xué)位,分別師從方漢奇先生、歐陽中石和劉守安先生,主要從事中國文化、中國書法和新聞學(xué)的研究以及書畫創(chuàng)作、書畫文物鑒定等。
錯字辯誣篇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戲說孔府楹聯(lián)斯文何在?
亂解“蘇堤春曉”令人噴飯
磐陀石下文字辯
聰明泉咋把人整糊涂?
孔子墓前鬧文字笑話
云居寺“怪字”難倒專家
山海關(guān)人為啥字爭論不休?
書院怎成了沒文化的地方?
怪哉!兩名校學(xué)生不識校名校訓(xùn)
康熙為何寫三點水的“焦”?
蔣介石:“烈”字少一點,烈士少一點?
李敖少見多怪糾“錯字”
錯字平反篇 錯字辯誣篇
不識廬山真面目
戲說孔府楹聯(lián)斯文何在?
亂解“蘇堤春曉”令人噴飯
磐陀石下文字辯
聰明泉咋把人整糊涂?
孔子墓前鬧文字笑話
云居寺“怪字”難倒專家
山海關(guān)人為啥字爭論不休?
書院怎成了沒文化的地方?
怪哉!兩名校學(xué)生不識校名校訓(xùn)
康熙為何寫三點水的“焦”?
蔣介石:“烈”字少一點,烈士少一點?
李敖少見多怪糾“錯字”
錯字平反篇
玉字澄清萬里埃
武夷山的文字冤案
真娘為何成了“假娘”?
歐陽修:“文章太守”咋成“風(fēng)流太守”?
“峰”字暗藏康熙尋父秘密?
“碑”字少一撇是林則徐自寓丟“烏紗”?
郭沫若50年后的文字公案
為“出現(xiàn)最多的錯字”平反
“天下第一錯字”原是謬說
揚州個園里的怪字
西遞“錯字聯(lián)”本無錯誤
被誤讀的平遙古縣衙
宜昌要給大書法家米芾改“錯字”?
錯字解謎篇
亂花漸欲迷人眼
趵突泉的500年難解之謎
試解“碧山吟社”之謎
再探頤和園“復(fù)殿留景”背后秘密
神秘大佛的神秘文字
聚訟紛紜的比干墓碑
“徐園”中藏有一只虎?
紹興沈園“井”中探秘
濟南名士軒上的“三點”謎團
長壽石讓人過一年小一歲?
白馬寺解“文字禪”
登華山想起了孔乙己
曹操唯一傳世書法竟有錯字?
錯字辨惑篇
山重水復(fù)疑無路
棲霞寺的文字之爭
李白遍地被“壯觀”
乾隆去“巫”為哪般?
李鴻章:錯字暗藏“中國夢”?
張謇為何寫三條腿的“焉”?
風(fēng)雨滄桑話“國”字
辨“善”
古人為何愛“缺德”?
古人為何喜“少慧”?
想說“第一”不容易
“瑯琊”變身幾不識
從“廈”字看古今人的不同心理
后記
在陜西西安東郊的瀘河、灞河之間,有我國第一 座史前遺址博物館——半 坡遺址博物館。半坡遺址是我國黃河流域比較典型的 母系氏族公社的村落遺址, 1957年半坡博物館在半坡遺址上建成,1958年4月正 式對外開放。
沿著青石臺階拾級而上,只見遺址大門的門頭上 有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 坡遺趾”四個遒勁有力的大字。然而,令人奇怪的是 ,不知什么緣故,郭老卻 將“遺址”寫成了“遺趾”。
按照“半坡遺址導(dǎo)游詞”的說法,“半坡遺趾” 的“趾”為錯字,并給出 了兩種解釋:“有人認為這是郭老一時喝多了手下之 誤;但更多的人則認為郭 老之所以這樣寫是有其用意的,它意味著我們的祖先 從遠古一步步地走向了 現(xiàn)代! 另據(jù)半坡遺址博物館副館長何周德介紹,“半坡 遺趾”是郭老1957年11 月在建館期間參觀時所題!1958年開館時,展示大 廳就用郭老的‘半坡遺趾’ 的題字,一直用到現(xiàn)在!焙沃艿路Q,當(dāng)時郭老的題 字經(jīng)放大后做成水泥質(zhì)地 裝在了大廳的門頭上(見下圖)。2003年展廳翻修時 ,又被整塊切割下來, 并于2006年新大廳建好后原樣鑲嵌上去。
作為著名歷史學(xué)家、古文字學(xué)泰斗的郭沫若何以 犯下如此低級的錯誤? 50多年過去了,盡管人們猜測質(zhì)疑不斷,但這個題字 還是從開館一直使用至今。
2011年7月30日,《華商報》一篇題為《半坡遺 趾?半坡遺址?哪個對?》 的文章打破了半個世紀的沉寂,將已故多年的郭沫若 重新推向輿論的風(fēng)口浪尖。
文章最后向讀者提出:“請你說說看,是郭沫若先生 題字寫錯了,還是別有用 意?”從而掀起了長達數(shù)月之久的一場全民大討論。
在“郭老為啥用‘趾’至今還是謎”的小標(biāo)題下 ,《華商報》的文章稱: “無論是查閱《新華字典》,還是查《辭!罚贾 有‘遺址’之說,并沒有 ‘遺趾’的詞條。為什么郭老用‘趾’而不是‘址’ ?是不是郭老一時的筆誤? 甚至有人認為這是郭老喝多了手下之誤! 對此,半坡遺址博物館副館長何周德辯稱,郭老 用“趾”應(yīng)該是有他的用 意的,至于用意何在,現(xiàn)在還沒有相關(guān)的史料說明。
何周德同時提供了郭沫若 在1959年7月6日給半坡遺址博物館寫的另外一幅字, 其中就有“今來半坡 觀先民遺趾”之句,依然用的是“趾”而非“址”, 故斷言:“時隔兩年還是 用同一個字,說明這就不是郭老一時的筆誤了! 另據(jù)從事語文教學(xué)多年的陳漢民老師的觀點,郭 老用“趾”并沒有錯。他 所以用“趾”而不用“址”,其一是有蹤跡之意,認 為遺址是遺存下來的一鱗 半爪而不是全貌。其二是“趾”通“址”,《文選》 中潘岳的《西征賦》有“擢 百尋之層觀,今數(shù)仞之余趾”之句。
對此,網(wǎng)友“雪擁藍關(guān)”在《別再為尊者諱了》 這篇措辭激烈的博文中, 反駁何周德副館長的觀點,認為“這結(jié)論不但不能服 人,而相反恰恰說明是他 (郭沫若)寫了錯別字,只能說明他寫這個錯別字已 經(jīng)成了習(xí)慣,無人提醒他, 再過10年他還會這么寫!”同時還批評陳漢民的辯護 過于臆測。
應(yīng)該說,何周德副館長提 供的證據(jù)還是有說服力的,但 認為郭老用“趾”有其用意, 則又失之于主觀臆測。而“雪 擁藍關(guān)”認為郭老寫“遺趾” 已成習(xí)慣,也就是說他根本不 知道“遺址”的正確寫法,則 又過于絕對。右圖是郭沫若在 五十年代題寫的“周口店遺 址”,就沒有用“遺趾”,顯 然郭老是很清楚“遺址”的寫 法的。
P88-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