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緣政治學(國際關系的地理學第2版)》是一本最好的地緣政治學專著。地緣政治學是關于世界主要地區(qū)政治地理變動的事實知識,包括它們在歷史上以及當前的相互關系,它是一種全景式的世界觀察。在索爾·伯納德·科恩的地緣政治學中,均衡,而不是轉變,才是治國策略的一目的。最深刻的是,科恩暗示,在全球化的時代,戰(zhàn)略與經(jīng)濟相互依賴程度的增長為已經(jīng)是(或者可能成為)大國沖突地帶的地緣政治區(qū)或破碎地帶提供了一個機會,使后者成為潛在的一體化區(qū)或門戶區(qū)。為此,將需要具有想象力的外交方式。索爾·伯納德·科恩深邃的地緣政治智慧為其學說提供了堅固的知識基礎。
索爾·伯納德·科恩(Saul Betnard Cohen),美國政治地理學家、美國地理學家協(xié)會(Association ofAmetican Geographers)前主席、克拉克大學地理研究所前所長,現(xiàn)為紐約市立大學名譽教授。
索爾·伯納德·科恩的研究領域極為廣泛,涉及世界政治學、低烈度沖突、國際關系和國際安全等,曾著有《分化世界的地理和政治學》(1964年)、《被分割的耶路撒冷》(1980年)、《以色列邊界問題的地緣政治學》(1986年)、《世界體系的地緣政治學》(2002年)等12部著作。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地緣政治學概覽
定義
現(xiàn)代地緣政治學的幾個階段
結論
第三章 地緣政治結構與理論
結構
民族國家的擴散
地緣政治學與一般體系
均衡、動蕩和世界秩序
第四章 冷戰(zhàn)及其后果
第一階段:1945—1956
第二階段:1957—1979
第三階段:1980—1989
蘇聯(lián)超級大國的崩潰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地緣政治學概覽
定義
現(xiàn)代地緣政治學的幾個階段
結論
第三章 地緣政治結構與理論
結構
民族國家的擴散
地緣政治學與一般體系
均衡、動蕩和世界秩序
第四章 冷戰(zhàn)及其后果
第一階段:1945—1956
第二階段:1957—1979
第三階段:1980—1989
蘇聯(lián)超級大國的崩潰
向21世紀過渡
第五章 北美洲及中部美洲
美國
加拿大
墨西哥
中部美洲
結論
第六章 南美洲
美國—南美洲關系
地理環(huán)境
地緣政治特征
地緣政治排斥力與吸引力
南美洲地緣政治獨立的前景
結論
第七章 瀕海歐洲與馬格里布
地緣政治特征
歐洲一體化
移民模式
歐盟內部的東西相融
國家擴散
馬格里布:瀕海歐洲的戰(zhàn)略附加
結論
第八章 俄羅斯與歐亞大陸匯合區(qū)
變化中的國家領土
蘇聯(lián)的解體
地緣政治特征
歐亞大陸匯合區(qū)
東歐
外高加索和中亞
蒙古
結論
第九章 東亞地緣戰(zhàn)略轄區(qū)
中國
東亞邊圍帶
結論
第十章 亞太沿岸地區(qū)
地區(qū)演進
政治上的穩(wěn)定與不穩(wěn)定
地緣政治特征
結論
第十一章 南亞
地區(qū)地緣政治概述
地緣政治特征
對國家和地區(qū)統(tǒng)一的挑戰(zhàn)
結論
第十二章 中東破碎地帶
現(xiàn)代殖民滲透
大國競爭:冷戰(zhàn)時期
地理環(huán)境
地緣政治特征
重大沖突
石油、管道路線與政治
結論
第十三章 撒哈拉以南非洲破碎地帶
殖民與帝國背景
后殖民政治框架
地理背景
地緣政治特征
地區(qū)性權力中心的前景
壓縮區(qū)
結論
第十四章跋
描繪未來
參考書目
索引
譯者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