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承諾(朱永新教育訪談錄)》收錄了39篇訪談,朱永新先生作為身處高位的官員,對教育仍懷有如此激情,甚至是癡情。且如此深沉而質(zhì)樸,實為難能可貴,不能不令人感動。從某種意義上講,朱永新先生的人格魅力衍生了新教育的魅力。
朱永新,1958年8月生,江蘇大豐人,F(xiàn)為全國政協(xié)常委,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委員會常委,蘇州市副市長,蘇州大學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同濟大學等兼職教授,教育部心理學教學指導(dǎo)委員會委員,教育部教師教育專家委員會委員。著有《中華管理智慧》、《管理心理學》、《人力資源管理心理學》、《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等多部著作,并主持《教育科學精品教材譯叢》、《新教育文庫》、《教育在線文庫》等多種大型叢書的編纂工作。先后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委托研究項目等。
承諾是一種責任(代序言)戴著鐐銬,也要舞蹈一個官員兼學者的教育理想教育是一種理想一個理想主義者的言說方式用愛品味生命的美麗戴著鐐銬,也要舞蹈教育,需要來一場深刻變革讓教育決策更加科學讓人文自覺突破政策短視民辦教育改革的出路決策要傾聽民間的聲音教育改革的方向重建教育財政是唯一出路經(jīng)濟發(fā)展背后的教育轉(zhuǎn)制學校路在何方高等教育亟待新一輪改革教育公平未完成教育改革要用些猛藥重建教育改革的信心教育改革三大看點是理想者,更是行動者新教育實驗的意義、譜系與展望是理想者,更是行動者“新教育不是我一個人做的”新教育:孩子幸福快樂學習的“試驗田”前行、攀升與飛翔唯一不能放棄的就是新教育改變,從閱讀開始與人類最崇高的精神交流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閱讀史改變,從閱讀開始閱讀讓書香漫城經(jīng)典是文化的密碼讓閱讀成為生活方式最好的圖書給最美麗的童年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轉(zhuǎn)型期道德教育的新理念共筑“人格長城”教育科研是學校發(fā)展的第一生產(chǎn)力一所學校能給家長多少承諾澆花要澆根,教人要教心中國教育,從娃娃抓起不如從父母抓起父母應(yīng)該成為孩子的朋友把智者的聲音遠播,將弱者的聲音放大后 記
記者:近兩年您在教育界特別活躍,經(jīng)常到各地學校調(diào)研、演講,還主持著教育在線網(wǎng)站,并且不時有文章著述見諸報端,大家都想知道,您用什么時間當市長呢?朱永新:我曾說過:“每周的周一到周五,我為蘇州市打工。周六、周日,我得為自己的理想打工。”我的絕大部分精力毫無疑問在政府,我分管的工作不能說是完成得最出色的,但可以說是最出色的之一。無論是教育、文化、體育還是新聞出版,應(yīng)該說做得都是很棒的,積累了很多經(jīng)驗,出臺了很多在國內(nèi)有影響的條例、法規(guī)。我做了七年的市長,自己覺得問心無愧,對我們的城市我是盡心盡力的,并不像有些人講的,這個人不務(wù)正業(yè),市長不好好做去做學問。
記者:有這樣的說法嗎?朱永新:當然有。我這些年文章寫了不少,但他們不知道我每天早晨五點鐘起來,到九點上班我有三四個小時的時間,別人可能睡懶覺、搓麻將、喝酒,可我在看書,在思考問題。我想這是別人不知道的。
記者:聽許多校長談起您,就像談他們的老朋友。在您身上確實少見“官”氣,倒是彰顯出一種非常個性化的氣質(zhì)。您怎么評價這種個性?朱永新:我承認自己比較張揚,但也得承認,任何個性都有兩面性。外顯的個性使很多人容易跟我一見如故,大多數(shù)人喜歡這種率性、率真的風格,跟我相處不需要考慮什么話該說,什么話不該說,比較容易坦誠相見。我在和很多校長接觸時,常會單刀直入,直陳這個學校的缺點,當時他們可能比較難堪,但過后會理解。當然,也有人覺得我喜歡出風頭,說我搞“新教育實驗”就是標新立異,以此標榜自己。我倒不是很在乎,也很少考慮別人怎么說。我知道這種個性和中國傳統(tǒng)的謙謙君子的風格相去甚遠。
記者:但您的身份比較特殊,如果僅僅作為一個學者,您盡可以保持這種鮮明的個性,然而現(xiàn)在您還是位政府官員,您有沒有刻意地去改變什么?朱永新:我從未想過改變,因為人改變自己的性格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所謂個陛就是人的感情的自然流露、思想的自由表達,是一個人快樂的源泉。
有人開玩笑說:“您能夠在中國的官場上存活下來是個奇跡。”我想,一個重要原因,是我生存的這個環(huán)境比較寬松,我們蘇州的歷任市委書記、市長和我的同事們,對我都很理解和寬容,大家知道我是從大學里來的,相對來說,大學里的人總是比較率真、耿直、敢講話的。所以從這個意義上說,有好的生存環(huán)境非常重要,我有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生存。
P16-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