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到底相信什么》是對美國宗教主流發(fā)展趨勢的一個令人震驚的寫照。全書分四個部分,分別從信教人群、宗教信仰及實踐、宗教信仰的形式以及宗教與人們的社會生活四個角度分析問卷調(diào)查的結(jié)果,客觀地剖析了美國人宗教信仰的穩(wěn)定性和差異性。
羅德尼·斯塔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博士),貝勒大學社會科學教授、宗教研究所的主任之一。他的近期研究成果有《發(fā)現(xiàn)上帝——偉大宗教的源頭與信仰的發(fā)展》(2007)、《上帝之城——基督教成為城市運動并征服羅馬的真實故事》(2006)和《理性的勝利——基督教與西方文明》(2005)。
引言 美國人的信仰——穩(wěn)定性與多樣性
第一部分 宗教集會
第1章 去教堂——標簽的重要性
第2章 教會的發(fā)展——教會成員人數(shù)上的競爭
第3章 嚴格的教會——受歡迎的原因
第4章 “分散型”教會——傳統(tǒng)宗教集會并沒有消失
第5章 超大教會——信眾群體的超大型化
第二部分 信仰與實踐
第6章 宗教經(jīng)歷——上帝要我去教堂
第7章 性別——女性更有信仰,更易于祈禱
第8章 天堂——我們都會去
第9章 上帝——愛、憤怒和責任
第10章 罪惡——龍卷風是因罪惡而起的嗎?
第11章 精神信仰——宗教信仰與精神信仰并不相互排斥
第12章 給予——富人、窮人和寡婦的銅板 引言 美國人的信仰——穩(wěn)定性與多樣性
第一部分 宗教集會
第1章 去教堂——標簽的重要性
第2章 教會的發(fā)展——教會成員人數(shù)上的競爭
第3章 嚴格的教會——受歡迎的原因
第4章 “分散型”教會——傳統(tǒng)宗教集會并沒有消失
第5章 超大教會——信眾群體的超大型化
第二部分 信仰與實踐
第6章 宗教經(jīng)歷——上帝要我去教堂
第7章 性別——女性更有信仰,更易于祈禱
第8章 天堂——我們都會去
第9章 上帝——愛、憤怒和責任
第10章 罪惡——龍卷風是因罪惡而起的嗎?
第11章 精神信仰——宗教信仰與精神信仰并不相互排斥
第12章 給予——富人、窮人和寡婦的銅板
第13章 性格——我們做好了接受上帝的思想準備嗎?
第三部分 無神論與無宗教
第14章 無神論——從未發(fā)生過的無神革命
第15章 盲從——誰相信大腳怪?
第16章 新時代的信奉者——受過良好教育且無前宗教信仰的精英
第17章 無宗教者——他們只是不參加教堂活動,但并不是無神論者
第四部分 公共場所
第18章 信仰與政治——福音派信徒是否秘密計劃控制美國政府?
第19章 耶穌,圣誕快樂——可以在公共場所放置宗教符號
第20章 舉止粗魯——在公共場所談論信仰
第21章 宗教媒體的消費-《達芬奇密碼》效應
第22章 公眾參與——作為社會資本的信仰
第23章 上大學、找工作——父母帶孩子去教堂的結(jié)果
結(jié)語 貝勒宗教研究所
注釋
致謝
貝勒大學常年參與高校間的體育競技活動,還是強大的十二大聯(lián)盟中的一員,人們最近才意識到它主要是所不錯的本科學校。該校建立研究生部和研究所只是近些年的事情。貝勒大學最初是作為一所基督教學校為人所知的,因此,它在宗教研究方面有著良好的資源。在貝勒宗教研究所(ISR,Institute for Studies of Religion)的支持下,這些努力很快有了成果。最后這一章將對近年來的一些進展作一小結(jié)。
2004年春天,貝勒大學成立了一個促進宗教事業(yè)發(fā)展的研究所,分別從賓夕法尼亞大學和華盛頓大學請來了拜倫·約翰遜和羅德尼·斯塔克教授攜手出任系主任。第一年,約翰遜和斯塔克共用一個小小的辦公室,廳的另一端是秘書辦公室,連一扇窗戶都沒有。那時他們沒有任何資金支持。到了第四年,研究所籌集到的研究經(jīng)費超過800萬美元,有11位行政人員和5位專聘博士后,學校提供的其他大量經(jīng)費用在了以下幾個大的研究項目上。
中國計劃
該計劃由約翰·鄧普敦基金會贊助,提供為期三年173萬美元的經(jīng)費,旨在培訓中國學者以價值觀和精神信仰為重點進行實證性社會調(diào)查。目前有三位中國來的學者在貝勒大學參與該項目;探索研究方法的工作室分別在美國的貝勒大學和中國成立;為在中國開展的小范圍調(diào)查提供支持;北京大學與貝勒宗教研究所合作,成立了致力于宗教研究的研究所;從一個中國的調(diào)查公司——零點調(diào)查咨詢集團——購買了對中國成年人(7500位受訪者)的一項全國性調(diào)查所得出的數(shù)據(jù)。另外,貝勒宗教研究所支持建立了一份網(wǎng)上報紙,用于以中文發(fā)表中國學者的研究成果。
貝勒大學社會學教授卡森·門肯博士是中國計劃的負責人(他同時也是貝勒宗教研究所的研究主任)。由普渡大學的楊鳳崗(音譯),凱尼恩學院的孫曉東(音譯)和貝勒宗教研究所的第一位博士后、現(xiàn)任北京大學社會學助理教授的盧云峰(音譯)輔助門肯實施中國計劃。
支持社會行為計劃
許多與貝勒宗教研究所關系密切的學者,包括約翰遜、斯塔克、克里斯朵夫·貝德爾和宋俊昌,都曾從事過犯罪學研究——一種專門研究為什么人們會犯罪或行為出軌的社會科學。四位學者都認為,僅僅關注這一點是不夠的,因此他們決定逆犯罪學的研究方法而行之。犯罪學關心的問題是:為什么有些人不會犯罪?但沒有人問過,人們做“好”事的原因是什么。不僅是為什么人們不登門人戶,而是為什么有些人會歸還別人丟失的錢包,為什么有人做慈善事業(yè),為什么他們自愿像“大哥”或“大姐”那樣去幫助別人。我們將把重點放在宗教對支持社會行為的影響上。美國司法部少年司法與犯罪預防辦公室為該計劃出資40萬美元。這個項目最終將以一系列出版物結(jié)項,檢驗宗教對自我控制和改過的影響。另外一些研究則將用縱向數(shù)據(jù)確認宗教信仰對青少年所起到的保護作用的持續(xù)效果。
貝勒宗教調(diào)查
直到2018年,貝勒宗教研究所都將會每兩年開展一次大型的美國宗教調(diào)查。第一次調(diào)查開展于2005年,第二次開展于2007年。田野調(diào)查由蓋洛普組織完成,并由約翰·鄧普頓基金會提供71.6萬美元的調(diào)查經(jīng)費。隨后,貝勒大學批準了另外的五次調(diào)查。與前兩次不同,將要開展的這些調(diào)查可能不會在美國全國人口中抽取樣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