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慢熱地活著》里,作者田禾通過漫無目的地行走去解讀自己。有時,只是停下來聞植物的味道,然后轉(zhuǎn)身走開;有時,隨便搭上一列最快開動的火車;有時,又像最真誠的朋友,聽自己懺悔傲慢和無知。
卸下向世界對抗的戾氣,去擁有不再需要對別人察言觀色的從容和無需聲張的厚實。不做遙不可及的夢,避開無事時過分熱絡(luò)的人際,使得生活少些負擔(dān)和承諾。
何必要用一個模子去度量生活的價值?
《就這樣慢熱地活著》 生命的真意在從容過程中! 也許你慢下來的時候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聽到別人聽不到的。 擠不進的世界暫時別擠,不需要盯著別人的腳步,迷失了自己的節(jié)奏! 從現(xiàn)在起,謹慎地選擇我的生活,不再輕易讓自己迷失在各種誘惑里,不再回頭關(guān)心過去的種種是非。 何必要用一個模子去度量生活的價值?其他推薦: 《練習(xí)一個人:當(dāng)我開始愛自己》--呈現(xiàn)自由美好生活的最高可能性:《分開旅行》之后,陶立夏送給自己一年的自由 《時光深處 你我安好》--你要做一個不動聲色的大人了。不準情緒化,不準偷偷想念,不準回頭看。 《綿綿-我只是不想和大多數(shù)一樣》--其實我們都一樣。一樣全力以赴追逐夢想,一樣在迷茫中成長,一樣受傷也偽裝堅強。 《為奴十二年》--2014年第86屆奧斯卡最佳影片,一段美國最無法回避的真實歷史。
田禾:獨立作家。鄂西南土家族。現(xiàn)居杭州。新浪微博:@田禾田禾
序:就這樣慢熱地活著
Part One 不想隨便以一種基調(diào)定格人生
哪個才是本來的自己
每走一步路都受時間所控
火車、人以及開往遠方的路途
離開舊有群體,我們獨自流浪
行走及其所遇到的,略顯蒼涼
他們習(xí)慣愛上戴著光環(huán)的人
用一種隱秘而自我的方式洗心
苦旅之中,觀者與被觀之物皆有靈性
種一片沒有煩惱的人生花園
去仰光,奔向更開闊的人生
Part Two 像呼吸一樣,順從自己的節(jié)奏
序:就這樣慢熱地活著
Part One 不想隨便以一種基調(diào)定格人生
哪個才是本來的自己
每走一步路都受時間所控
火車、人以及開往遠方的路途
離開舊有群體,我們獨自流浪
行走及其所遇到的,略顯蒼涼
他們習(xí)慣愛上戴著光環(huán)的人
用一種隱秘而自我的方式洗心
苦旅之中,觀者與被觀之物皆有靈性
種一片沒有煩惱的人生花園
去仰光,奔向更開闊的人生
Part Two 像呼吸一樣,順從自己的節(jié)奏
趁我還不夠老
就著微弱的光去嘗試
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獨特的舞步
有時,我喜歡前方充滿未知
那些遙遠的故事,總是講不完
在最得意時摔倒,對太陽失望
那顆要出行的種子再次發(fā)芽
日落之后,我的天空染上色彩
年輕的人們都向往遠方
暗藏在心底很深的秘密
唯一的限制,只是你的想象力
在路上時,他們是另一張面孔
沒有余力之時,專注一個方向
身處黑暗中,也熟悉陽光
能讓自己平息的,永遠是覺醒
Part Three 大多數(shù)人走在易放棄的路上
懷著一顆質(zhì)樸純真之心
我們都難得逃開世俗欲念
山和人都有巔峰與低谷
音樂是力量,茶是禪
大多數(shù)人走在易放棄的路上
植物知道歲月的答案
哪個才是本來的自己
不想淪為蕓蕓眾生的人只需做一件事,便是對自己不再懶散;他應(yīng)聽從他良知的呼喚:“成為你自己!”
——尼采
生命總是被束縛著。
我們每個人每一次看似不經(jīng)意的出行,并不具備真正意義上的單獨存在,都是各種因緣聚合而成。可能它讓你在心里做了很久的掙扎、籌備、抉擇,以及內(nèi)心故事或情緒經(jīng)驗的累積,導(dǎo)致的出逃之念達到?jīng)_動極限時,又契合了個人時間、物質(zhì)上的充裕等等條件才能達成。
所謂的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其實是一段很長很長的心理蛻變之史。
我不是一個特別會表達的人,或者說是不太習(xí)慣用語言去訴說自己。當(dāng)我身處繁華都市鋼筋混凝土叢林之中,在各種陌生人群和機動車之間穿梭時,身體里無時無刻不在誕生出無法預(yù)知的出逃閃念。那是對現(xiàn)有生活狀態(tài)和身心的極度厭倦。
誰不想豐滿地活著?
人需要提醒自己跳出固有姿態(tài)。巴喬曾是一名站在世界足球之巔的球員,當(dāng)他從綠茵場上走下來時,并沒有依賴名聲,而是悄悄遠離世界足壇,一反常態(tài)地在他的家鄉(xiāng)安靜地過著隱居生活,跳出人們對他的固有印象。
他說,那才是他本來的自己。
哪個才是本來的自己?
腦海中閃現(xiàn)著自己過去人生中,曾經(jīng)決絕地跳出固態(tài)的瞬間。
十五歲時,有了第一次離家出走。那年我上初二,長得瘦小而黝黑。暑假我常常獨自坐在山頭,埋頭不語,看著清江河里的船只。內(nèi)心里幻想著那些船能帶自己去遠方。每天重復(fù),再一頭扎進農(nóng)田里,汗流浹背,別人都夸我是村里最勤奮的孩子。
緣于貧困和封閉,每天被父母呵斥著到山上去做農(nóng)活。伴隨著身體上的勞累和心理上的絕望,有一天終于忍受不了了,決定離開。于是靠雙腳堅毅地從偏遠閉塞、沒有公路的小村莊走到清江邊,然后沿河坐船,花了三天時間才跑到從未去過的小縣城。以為那里是真正的彼岸。
那是十五年的空白成長里我第一次看到很多的汽車、樓房,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人群,也似乎是第一次坐船。在街道上,我忍受著一個孩子真正的慌張、饑餓以及新鮮好奇。
然而,身無分文且又年少無知的我在縣城汽車站茫然無措,最后只能選擇退縮返回。途中路過一家新華書店,衣衫襤褸的我跑進去瞎逛,發(fā)現(xiàn)有兩本書自己想要,又沒有錢買,于是將它們挾在衣服里試圖偷走,不料出門時被店員識破。
我瞬間嚇得呆若木雞、滿臉蒼白,然后在店員的大聲責(zé)罵中倉皇逃跑,結(jié)果被馬路上一輛三輪車撞倒在地,差點兒沒命。
這給我的人生上了很重要的一課,以致于長時間思索著貧窮、不勞而獲和代價。
后來,我扒上一輛巴士坐到了清江碼頭,對一位船長撒謊說錢包被偷了,欺騙著他的善良,請求他解救我。我也的確無路可走,只能撒謊。好心的船長將我收留。晚上他出去打牌,讓我獨自在他房間睡覺,我看到抽屜里有很多錢。某一瞬間,貧窮的心里又涌起過誘惑,但最終控制住了自己,沒有打破那個善舉。
這個細節(jié)我印象深刻,也慶幸那顆罪惡的種子終究沒有發(fā)芽。
次日他安排我免費坐船回家。多年以后,每當(dāng)我路過那個碼頭,總會想起曾幫助過我的好心船長,以及那個年少出逃而又未遂的故事。也許,那顆永遠渴望遠方的心正是從那里有了第一次起航。
十五歲出逃沒能成功,但人很難脫離欲念而存在。從少年時起,我就注定是一個無法安于現(xiàn)狀的人。每時都在為奔赴一個不一樣的自己而準備著,每時都有一顆渴望遠方的閃念之心。
十六歲時,我終于光明正大而徹底地離開了家。
那天,天不亮我就出發(fā),背著一個破背包,懷揣著父母四處奔走借來的學(xué)費和村里所有人滿滿的期望,去了一個對他們來說很遙遠的小城市繼續(xù)求學(xué)。母親送我走了很遠很遠的泥巴山路。分別時,她笨拙而又有序地從穿在最里層的衣服口袋里,扯出一疊經(jīng)過層層包裹的私房錢強塞在我手里。一直到車啟動,她都沒有說話,只是流著熱淚沿公路一直追趕著大巴車跑了很久很久……我看著她那時還算年輕的身影從車后窗慢慢變小。然后我又堅定地轉(zhuǎn)過頭,隨著大巴車一起走出了大山。
從此,我的生活軌跡發(fā)生了無法預(yù)知的變化。
一直到現(xiàn)在,這個畫面還時常浮現(xiàn)在腦海中。每當(dāng)我脆弱無助或遇到挫折時,總拿它來激勵自己內(nèi)心的那個勇者。而當(dāng)年那個年輕的母親,早已年過六旬。她常常默默地張望著村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