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拉丁歐洲:走過沒有圍墻的藝術(shù)館
2013年春天,肉松和骨干攜手開始了超過一個月的拉丁歐洲之旅。在始于意大利米蘭終于法國巴黎的旅途中,他們一路尋找,從文藝復(fù)興一直看到印象派,互相用自己喜愛的事物來感染對方,肉松對藝術(shù)之美逐漸開竅,骨干也初嘗足球的魅力,這段交織于現(xiàn)實與歷史之中的歐洲之旅就像是一堂開放的藝術(shù)史課,充滿遺憾與驚喜。
拉丁歐洲:走過沒有圍墻的藝術(shù)館》講的是學(xué)習(xí)經(jīng)濟、熱愛足球、美食的肉松與他的妻子熱愛美術(shù)、鐘情藝術(shù)、建筑的骨干在2013年循著文藝復(fù)興的印跡,探尋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國美景的故事。雖然這些地方?jīng)]有廣袤的草原,也沒有荒蠻的沙漠,更沒有驚險的山巒,但是卻有人類文明的寶藏,以及悠久的歷史、璀璨的文化和傳統(tǒng)的習(xí)俗,而這些是一種近乎完美的旅行體驗的必備要素?赐赀@本書讀者可能很快就有想去旅行的沖動,而這本書又會提供給讀者非常經(jīng)典的路線指引以及介紹。
序
《三聯(lián)生活周刊》副主編,《新知》雜志主編 苗煒 出行前翻閱攻略已是習(xí)以為常的事,通過旅行者的筆記,我看到了布塔尼亞的海神雕塑,也看到了陶米納爾的懸崖劇場。網(wǎng)絡(luò)上五花八門的旅行攻略里充滿了溫暖的細節(jié)——有人會對著自己旅館中的床鋪照相,有人會記述自己搭乘公交車時遇上的麻煩……這些看似無足輕重的細節(jié)讓人體會到旅行者的用心,他們事無巨細的描述讓我們看到,旅途中,很多人會變得細膩,會注意到陽臺上的一束花,會留意飯館里的桌布。他們的分享還在鼓勵讀者:出去轉(zhuǎn)轉(zhuǎn)吧,去看看這個世界。 人們總有自己的渠道認知世界,比如這本游記的作者,肉松先生,他是個球迷。觀看尤文圖斯的一場比賽時,萌生了去歐洲旅行的念頭。我也是通過足球感知這個世界的,走出國門之前,通過電視中的足球比賽,知道了巴西和阿根廷的關(guān)系,也知道了英格蘭北部有哪幾個重要城市。這本游記的另一位作者,肉松的太太骨干,原本是學(xué)藝術(shù)的,那她肯定是通過藝術(shù)認知歐洲的。除了體育和藝術(shù),還有一個重要渠道是這樣對歐洲進行標識的——博洛尼亞的肉醬、西西里島的墨魚和海膽面條、塞維利亞的TAPAS、馬德里的火腿餐廳、布列塔尼的牡蠣和海鹽……美食也是一個渠道,旅行不僅打開我們的視覺、聽覺和觸覺,也打開我們的味覺和嗅覺。 這些渠道會相互交叉,讓我們對走過的城市、看到的景點留下豐富斑駁的印象。巴塞羅那 Montsio 街上,有個著名的四只貓咖啡館,不斷有游客在門口停下來,打量拉蒙?卡薩斯(Ramon Casas)的招貼畫。1899 年,17 歲的畢加索在這家咖啡館里舉辦了他的第一次展覽,這里的客人包括建筑師高迪。高迪給巴塞羅那留下好幾處堪稱“奇境”的建筑。而等我們到了巴黎,在蒙馬特高地看到黑貓酒館(Le Chat Noir)的招貼畫,又會想起拉蒙?卡薩斯曾經(jīng)在黑貓酒館廝混,巴塞羅那的四只貓,是他對黑貓酒館的“致敬”。 如果能在一本游記中,看到作者用多種途徑認知世界,展開旅行,讀者會得到更多的滿足感。在這本游記的開篇部分,作者如數(shù)家珍般地介紹伯納烏球場、諾坎普球場時,他的妻子也說出了她心目中的圣地,盧浮宮,普拉多,奧塞,烏菲茲、博蓋塞,當然還有圣母百花教堂,圣彼得教堂。夫妻兩個制定各自的線路圖,他們各有偏好,又不抗拒美食。這段輕松的開篇還展現(xiàn)游記所要求的另一種底蘊——幽默感。出門在外,總有種種不如意,有計劃之外的突發(fā)事件,沒有幽默感,旅行就會缺少潤滑劑。 旅行是我們認識世界、完善自我的重要手段,而藝術(shù)、體育、美食這些認識世界的途徑,在我們呆在家里的時候,依然會拓展,這些枝蔓在旅行中會得到最好的滋潤,繼而在心中繼續(xù)延伸他的脈絡(luò)。我們閱讀旅行攻略,閱讀游記,是給這些枝蔓澆水,緩解其饑渴,有一天,他們會忍不住提醒你,又該出去走走了。你就會收拾行囊。
肉松,學(xué)經(jīng)濟的,前媒體從業(yè)者,巨蟹男,熱愛足球與美食,屬于那種出行之前百爪撓心,踏上行程便歸心似箭的鐘擺型旅者。他計劃的拉丁歐洲之旅由那些傳奇的足球場和美味的餐廳組成,從米蘭圣西羅、都靈阿爾皮、羅馬奧林匹克、巴塞羅那諾坎普、馬德里伯納烏到倫敦的溫布利大球場……
骨干,學(xué)美術(shù)的,插畫繪本作者,巨蟹女,鐘情藝術(shù)與建筑,屬于那種出行之前一步三顧,踏上旅程便樂而忘返的火箭型旅者。她期望的歐洲之旅一路是無窮無盡的博物館和大教堂,從佛羅倫薩的烏菲茲、羅馬的玻格塞和梵蒂岡博物館、馬德里普拉多博物館、巴塞羅那圣家族大教堂到巴黎盧浮宮和奧賽博物館……
序
前言:小旅行,間隔月 一、不如,去旅個游吧 二、兩張歐洲線路圖 三、意大利人也過勞動節(jié) 四、地球的珠寶盒 五、胖子之都 六、文藝復(fù)興起源于此 七、在烏菲茲看文藝復(fù)興 八、最美的意大利小城 九、掉在地上的一小塊天 十、當一個城市變成一塊琥珀 十一、羅馬露天博物館 十二、為了博蓋塞狂奔 十三、梵蒂岡馬拉松 十四、羅馬假日癥候群 十五、人人都愛意大利 十六、Hola,西班牙 十七、在普拉多窺見西班牙 十八、究竟是清真寺還是大教堂 十九、斗牛士與弗拉明戈 二十、阿爾罕布拉宮的回憶 二十一、市井巴塞羅那 二十二、高迪的房子 二十三、驚為天作的圣家族大教堂 二十四、西班牙是個例外 二十五、雙面大巴黎 二十六、盧浮宮一日跑 二十七、印象派印象 二十八、歐洲冠軍之夜 尾聲:回歸與重啟
飛機落地,英俊的意大利海關(guān)入境官員漫不經(jīng)心地在我們的護照上敲了個章,米蘭到了。
我們選擇的是伊蒂哈德航空公司前往米蘭的航班,需要在阿布扎比轉(zhuǎn)機換乘。一路都很順利,如果說我能提供什么建議的話,那就是:如果你也是一個輕度強迫癥患者,一定記得最后臨走關(guān)門之前有事沒事摁一下馬桶,否則你可能就會像我一樣,在從北京去米蘭的整個路上,都在馬不停蹄地回想離家前最后一次上廁所后到底有沒有沖馬桶。 之所以選擇米蘭作為此次歐洲之行的第一站,主要的考慮因素是交通。米蘭馬爾彭薩機場是歐洲三大機場之一,米蘭中央火車站也是意大利最大的交通樞紐,從這個車站出發(fā),你幾乎可以到達意大利的所有主要大城市。米蘭也是歐洲空氣污染最為嚴重的城市之一,即使是從霧霾漫天的北京前往米蘭,你也能夠平滑地適應(yīng)當?shù)乜諝,一點也用不著擔(dān)心“醉氧”。 (米蘭中央火車站本身也是一座值得觀賞的建筑) 除了交通便利之外,米蘭其實并不是一個適合觀光的城市,因為它太過于現(xiàn)代和全球化。我個人有一條判斷歐洲城市面貌的簡單法則:看看這個地方在第一、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的遭遇。意大利之所以歷史古跡保護得這么好,除了意大利人的傳統(tǒng)保護意識之外,也跟這個國家在近現(xiàn)代極少成為戰(zhàn)場有關(guān),用不著我說,大家都知道意大利人在戰(zhàn)場上能屈能伸的風(fēng)格,即使是意大利作為軸心國之一被深深卷入的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無論是盟軍還是德國人,在這塊土地上作戰(zhàn)的時候都還算是手下留情,當然這一切更離不開軍隊中那些專門負責(zé)保護文物的古跡軍官和意大利人,有本名叫《維納斯修復(fù)者》的非虛構(gòu)佳作描述了這一過程。 而米蘭卻是個例外。自古以來,米蘭都是來自北方的鄰國試圖侵略意大利時首先搶奪的戰(zhàn)略重地,15世紀它被法國占領(lǐng),16世紀被西班牙奪走,18世紀奧利地成為實際統(tǒng)治者。二戰(zhàn)期間,這里因為是部分墨索里尼傀儡政權(quán)和駐意大利德軍的總部,加上又是北部的工業(yè)中心,因此成了意大利少有的幾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遭遇過地毯式轟炸的城市,甚至在1943年意大利宣布投降盟軍之后仍然不斷被轟炸,許多歷史建筑被夷為平地。二戰(zhàn)后重建后的米蘭是意大利的金融和工業(yè)中心,被人們稱為時尚之都的全球大都市,但這個半新不舊的意大利北部城市也因此失去了不少意大利本土風(fēng)情和特色。我們的計劃是在米蘭待上相對閑適的一兩天,倒倒時差,然后再前往下一個目的地。至于米蘭城,這里最不可錯過、也不太可能錯過的景點就是城市中心的米蘭大教堂。 在國內(nèi)網(wǎng)站流行的一份建筑風(fēng)格普及版介紹中,哥特式建筑被簡略概括為“當你看到一座建筑又瘦又高又尖還有很多刺時,那就叫做哥特式風(fēng)格”,米蘭大教堂就是這么一座典型的又高又瘦還帶刺的哥特式建筑。實際上,它是全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也是世界五大教堂之一,總面積11700平方米,能容納35000人。 可能在意大利整整走過一圈你才會意識到,其實在意大利,“純正”的哥特式建筑十分罕見,性格細膩而又開朗的意大利人從來沒有真正心儀于沉悶黑暗的哥特美學(xué),他們的教堂大都不強調(diào)高度與垂直感,而注重比例協(xié)調(diào)與美感。在12世紀時,“哥特”是意大利人口中的一個貶義詞,跟“野蠻”是同義詞。 米蘭大教堂算是個例外,它全部由白色大理石建成,135個白色巨塔像密林一樣刺向天空,其中最高的塔高達105米,馬克.吐溫比喻它是“大理石寫成的詩”,但也有人覺得它像只刺猬,抽象藝術(shù)家則恰如其分將其外形簡化為一組向上的箭頭。 。滋m大教堂,馬克.吐溫稱為一首大理石寫成的詩) 除了擁有最多的尖塔,米蘭大教堂據(jù)說也是擁有雕塑最多的教堂。在大教堂內(nèi)外的6千多個雕塑中,給我以最深印象的莫過于南耳堂中的一尊圣巴塞洛繆(St .Bartholomew)雕像。圣巴塞洛繆是傳說中遭剝皮而殉教的耶穌十二弟子之一,他面容安詳平和,身上卻筋骨畢露,手上還拿著一張疊好的人皮,似乎隨時可以披掛上身。 從外形上看,哥特式教堂那種拼命向上生長的結(jié)構(gòu)最長于營造通向天國的感受,即便是我們這種沒有任何宗教信仰的人,在走進大教堂里時也能感受到這座建筑對于我們精神的暗暗逼迫,更不用想古代人會如何懾服于它的宏大與精美。一定是一種極其強大的信念,才讓人們前后花了五六百年才建立起這座宏偉的建筑,就算你不認同這種信念本身,也無法不對這種信念肅然起敬。 米蘭在基督教發(fā)展歷史上是一個地位十分重要的地方。公元313年,羅馬帝國皇帝君士坦丁正是在米蘭宣布皈依基督教,并且在這里頒發(fā)了寬容基督教的詔書《米蘭赦令》,承認了基督教的合法地位。這份赦令至今仍然以拉丁文刻寫在米蘭大教堂的銅門上,從這里開始,整個歐洲開始皈依基督教。 等我們屏息靜氣地從米蘭大教堂走出來,情緒還沒有從宗教所帶來的敬畏之心中徹底平復(fù),教堂前廣場上洶涌的人流一下子將我們帶回喧囂的現(xiàn)實世界,我們隨著人流來到了文藝復(fù)興百貨和維多利奧.埃瑪努埃爾二世長廊,滿眼都是那些全球化的品牌,跟全世界任何一個大都市也沒什么分別,于是我們離開商業(yè)街,步行前往離大教堂不遠的斯福扎古堡。 。ㄋ垢T疟,它屬于曾經(jīng)統(tǒng)治米蘭的斯福扎家族) 興建于14世紀的斯福扎古堡屬于曾經(jīng)統(tǒng)治米蘭的斯福扎家族,它的兩座圓形古堡看起來簡直就是國際象棋里那個城堡棋子的放大版。這座古堡一直是意大利北部的戰(zhàn)略重地,如今這里被改造成了博物館,也經(jīng)常舉行一些米蘭城的公共活動,上次我來米蘭的時候這里在舉行米蘭電影節(jié),這次來的時候工人們又在為周末的一個農(nóng)業(yè)展做著準備。 文藝復(fù)興巨匠達.芬奇在斯福扎古堡待過不少時間,他曾經(jīng)參與過這間古堡的設(shè)計和施工。跟人們想象中的一代宗師地位不一樣,達.芬奇當年在文藝復(fù)興的起源地佛羅倫薩時經(jīng)常陷入孤立,尤其是不受統(tǒng)治佛羅倫薩的美蒂奇家族青睞。有一次教皇召集托斯卡納地區(qū)最好的畫家去梵蒂岡作畫,達.芬奇甚至都不在邀請之列。這件事嚴重地傷害了驕傲的達.芬奇,苦澀的他決定投奔米蘭的斯福扎家族。在給米蘭大公的自薦信里,達.芬奇主要列舉了自己作為建筑師和軍事工程師的才能,比如建橋梁、造大炮和戰(zhàn)車等等,只在信的末尾才提了一句,“他還能畫畫和雕刻”。 我們穿行在古意昂然的斯福扎古堡,想象著古代的歐洲士兵們?nèi)绾卧谶@座城堡內(nèi)外進行著殘酷的冷兵器攻防戰(zhàn)。在現(xiàn)在已經(jīng)干涸的護城河里,還殘留著一堆堆人頭大小的石球,這些石球應(yīng)該就是達.芬奇設(shè)計的投石機所使用的彈藥,早已經(jīng)失去了當初的功用,只剩許多野貓愜意地棲居這些石球的縫隙之間。 在米蘭,甚至在整個意大利,達.芬奇保存至今的完整畫作都極其少見,雕塑更只有無法完全確信的一座。那幅著名的壁畫《最后的晚餐》倒是在米蘭,不過這幅壁畫在圣瑪利亞感恩修道院,游客參觀需要提前預(yù)約,我們出發(fā)前在網(wǎng)上看了一眼,預(yù)約期已經(jīng)排到半年之后了,因此我們的目標只剩下藏有不少達.芬奇設(shè)計手稿和圖紙的達.芬奇科技博物館。 可能是因為時差還沒倒過來的緣故,第二天我們起得很晚,上午吃完早餐在酒店附近逛了逛,在路邊咖啡店休息了一會兒,喝了杯Espresso,正準備乘坐地鐵前往達芬奇科技博物館,卻看到工作人員開始封閉地鐵入口,朝地鐵外趕人,才剛過中午,這是出了什么事嗎,難道是遭遇到了傳說中的恐怖襲擊? 一番搜尋之后,我終于找到一個略懂英語的地鐵工作人員,至少他聽得懂我說的“Why”。這位大叔攥著我手臂,指著我手表日歷上的“1”字跟我比劃了一陣,半天我才反應(yīng)過來,他說的是“Labour Day”,今天是五一勞動節(jié)! 原來意大利人是過五一勞動節(jié)的,此前我在網(wǎng)絡(luò)上看到的大量網(wǎng)上信息都說意大利人不過五一勞動節(jié),但血淋淋的事實卻告訴我們:意大利人是過五一勞動節(jié)的,至少他們下午開始過。我們無奈地從地鐵走了出來,商店也一家家開始關(guān)門,看來達芬奇科技博物館也泡湯了,沒有了公共交通,出租車也幾乎見不著,我們只能步行走回酒店。 走回到米蘭大教堂附近時,我們碰上了一個身材高大的中國游客,他一看到我們就急切無比地迎了上來,臉上滿是他鄉(xiāng)遇故人的激動,我估摸著他是碰到了什么難處,果然,他開口就是一嘴字正腔圓的京片子:“哥們兒,你知道這地兒哪有中餐吃嗎?可饞死我了”。 我告訴他,米蘭有條叫做Paulo Sarpi的華人街,街上還有幾家勉強能吃的中餐館,但當時已經(jīng)接近飯點,我看他一副已經(jīng)撐不到那里的樣子,于是給他指了指附近一個導(dǎo)游經(jīng)常帶著中國旅游團過去的華人餐館,名字里大約有個“翠”或者“珍”。我本人對這些海外的華人餐館沒有好感,里面的菜都是一些你在中國幾乎從來沒有見到過的中餐菜式,比如作為一個長沙人從來沒見過的的著名湘菜“左宗棠雞”,以及在北京多年也沒嘗過的“北京酸辣湯”,前菜干脆就是名字都不掩飾的越南春卷和日本壽司船。 為了拯救這有點失敗的一天,我決定找到一頓足以彌補心靈創(chuàng)傷的意式大餐,下一站,我們將前往永遠不會讓人失望的威尼斯。 四、地球的珠寶盒 威尼斯是那種你無論此前聽說過多少次,想象過多少次,真正身臨其境時,仍然會忍不住發(fā)出驚嘆的城市。從米蘭的中央火車站到威尼斯的桑塔露琪亞車站(Santa Lucia)只有兩個半小時路程,你甚至都來不及做好充分的心理準備,窗外灰暗單調(diào)的意大利北部城市風(fēng)光就已經(jīng)切換成為湛藍色的亞得里亞海,然后就是威尼斯那難以言喻的色彩組合。 我記得我第一次到威尼斯時是一個陽光明媚的九月下午,從列車走下來時,讓人睜不開眼睛的強烈陽光和威尼斯主島上那些五顏六色的房子沖擊著我的眼球,我就像一個驟然恢復(fù)視覺的盲人一樣對眼前的景象有些接受無能:這個地方漂亮得也太蠻不講理了。 威尼斯是一個人們從大海中生生創(chuàng)造出來的城市。1500多年前,深受匈奴人和哥特人滋擾之苦的威尼斯人把數(shù)十萬根木樁打入了30米深的淤泥之中,在瀉湖中建造了這個由117個島嶼、200多條運河和400多座橋梁組成的城市。從一開始,人們就在懷疑這座建立在木樁之上的城市能存在多久,但這些木樁的堅固程度遠遠超過人們的想象。 水還成為了這座城市天然的防御堡壘,作為文藝復(fù)興時期唯一的一座沒有城墻的城市,威尼斯富庶卻免于被侵擾,十五世紀黑死病泛濫之后威尼斯一度成為了意大利人口最多的城市,F(xiàn)在,威尼斯本地居民只有6萬余人,任何一天來到威尼斯的游客數(shù)量都遠遠超過這個數(shù)字。據(jù)威尼斯市政府統(tǒng)計,每年有超過2000萬游客來到威尼斯,但其中只有300萬人會在威尼斯過夜,游客們在威尼斯的平均停留時間不到180分鐘——除了威尼斯房價高昂之外,我想這些人中間一定也有像我一樣難以忍受威尼斯美景密集程度的人,在這兒待上一兩天,眼睛都沒功夫能休息一會兒。 不斷上升的瀉湖水位讓威尼斯面臨可能在未來幾十年內(nèi)毀滅的風(fēng)險,威尼斯人一直在尋找挽救這座城市的方案,在少有大型建筑工程的歐洲,隨處可見巨型吊車的威尼斯看起來像個發(fā)展中國家的新興城市。預(yù)計耗資超過20億歐元的阻擋洪水工程對深陷債務(wù)危機的意大利政府是一個沉重的負擔(dān),但威尼斯人認為,無論花多少錢都值得,用他們的話來說,威尼斯就是“世界文明的珠寶盒”。 這次我們到達威尼斯的時候是一個陰天,陰沉的天氣減緩了威尼斯風(fēng)光對我們眼球的沖擊。按照計劃,我們準備在威尼斯待上兩天。雖然感覺就像活在畫中,但是威尼斯主島上的旅館卻并不舒適,上一次我住在威尼斯主島時,我感覺我住進了一個每天收費超過100歐元的水牢,于是這次我們選擇了住在外島的小城梅斯特雷(Mestre)。 梅斯特雷距威尼斯大約有十分鐘的車程,公共大巴不斷往威尼斯主島上運送著游客。這里的中國人很多,你甚至可以這里的超市買到老干媽、浪味仙和《知音》雜志。如果你想住得更好,也可以選擇威尼斯最大的外島麗多(Lido),這個島上有不少設(shè)施現(xiàn)代的高檔旅館,除了在每年一度的威尼斯電影節(jié)期間之外,價格都還不算離譜。 五月初的海風(fēng)仍然有些寒冷,我們乘著水上大巴來到了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對于一個地方并不算大的城市,圣馬可廣場的排場對于威尼斯來說顯得有些夸張。它是一個面積上萬平米的“L”型廣場,大部分游客都從東南側(cè)靠近大運河瀉湖的小廣場進入,圣馬可飛獅和威尼斯守護神圣狄奧多雕像分立小廣場兩側(cè),東頭是圣馬可教堂和四四方方的鐘樓,西頭是總督府,南側(cè)是圣馬可圖書館,這座擁有上下兩層古典廊柱的建筑與北側(cè)的建筑一同營造出強烈的縱深效果。 。ㄍ崴故ヱR可廣場,全世界的游客從四面八方來到這個“歐洲最美的客廳”。) 拿破侖將圣馬可廣場稱為“歐洲最美的客廳”,幾乎任何時刻廣場上都人山人海,就算是那些在廣場周圍咖啡館小憩的旅客也難以真正氣定神閑,無數(shù)相機和手機鏡頭無時無刻不在從各個角度掃射著,沒準說話間,哪張有你倩影的照片就成為了Facebook或者Instagram上萬人傳閱的熱圖,所以無論是游客還是侍者,總有一種不自覺進入表演狀態(tài)的感覺。 大部分時候,圣馬可教堂(Basilica di San Marco)門口都排著長隊,我們也加入了隊列,順便仔細觀察這座有些特別的教堂。光看圣馬可教堂名字里的“Basilica”,就知道這是一座平面格局呈希臘十字形的古羅馬教堂,教堂的正面布滿了繁復(fù)華麗的巴洛克風(fēng)格裝飾,而它的五座半球形圓頂又是典型的拜占庭風(fēng)格,據(jù)說仿自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xiàn)在的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圣索菲亞教堂。 圣馬可始建于公元829年,曾是中世紀最大的教堂,但那時的外觀和基本結(jié)構(gòu)完全不是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樣子。在威尼斯?康拇徊粩鄰氖澜绺鞯貛斫ú暮脱b飾品用以改造和完善圣馬可。第四次十字軍東征從圣馬可起航,威尼斯人洗劫君士坦丁堡之后帶回了大批戰(zhàn)利品,其中包括四座青銅馬像,如今復(fù)制品被裝飾在圣馬可的大玫瑰窗前,而真品藏于教堂內(nèi),它們的年紀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比圣馬可本身都古老得多。 在經(jīng)過大約二十分鐘等待后,我們進入了圣馬可教堂。不進入教堂內(nèi)部就不能體會“黃金教堂”之名。從墻壁延伸至連綿的穹頂,巨大的馬賽克鑲嵌畫撲面而來,表現(xiàn)的是各類宗教人物和布道故事,大多都是拜占庭風(fēng)格。鑲嵌畫在制作過程中必須考慮光的因素,設(shè)計者對光源和觀賞者的位置予以縝密考慮,有時為了達到某種效果,設(shè)計者甚至?xí)寕別鑲嵌塊稍許傾斜,以產(chǎn)生不同的反光和層次。重點是鑲嵌畫的背景以大片的金箔相襯,同時裝飾上貴重金屬和寶石,即便光線極其昏暗,整個教堂內(nèi)部也泛出夢幻般的金色柔光。 中世紀晚期,人們普遍認為明亮也是美的一部分,因此很多宗教畫作和泥金手抄本都用金色作為重要的裝飾色彩。富足的威尼斯人則把這座偉大的教堂填滿了閃亮的財寶。張嘴看久了,低頭緩口氣,地板也完全沒有讓你休息的意思,無窮變幻著的馬賽克和各色大理石圖案就像是打碎了一地的萬花筒。 走出圣馬可教堂,我們沿著廣場看看周圍的小店鋪一家家逛過去,這些小店有首飾、威尼斯特產(chǎn)的玻璃飾品、服裝店等等,也有咖啡館和餐廳。不管是賣什么,每一家店鋪的櫥窗設(shè)計都極盡心思,頗具藝術(shù)感,有一家陳設(shè)著古董級Olivetti打字機的商店直接就是一家Olivetti博物館。廣場南側(cè)有個不起眼的“弗洛里安咖啡館”(Caffe Florian),如果你是一個咖啡迷的話,可以來這里膜拜一下,因為這家開業(yè)于1645年的咖啡館據(jù)說是歐洲第一家咖啡館,歌德和拜倫都曾經(jīng)是它的常客,這里的格局和裝飾跟幾百年前都沒什么變化。 第二天,我們早早起床,天還沒太亮就坐船來到了主島。這一天的天氣更陰沉,時不時還會飄起一些毛毛細雨。我們穿上了防雨的外套,懶得撐傘,也懶得看地圖,繞開主路隨意從圣馬可廣場旁的一條小巷子走了進去,逢橋便過,有巷子就鉆。 (乘著貢多拉游運河幾乎是威尼斯的標志性體驗,不過,奧斯卡.王爾德曾經(jīng)嘲諷這種行為是“坐著棺材游下水道”。) 清晨的主島清靜了很多,穿梭在僻靜的小巷里,威尼斯的每一幢房子都經(jīng)過精心的修飾,在沒有成群游人的那些地方,石頭水井上鋪著爬藤,窗前擺著鮮艷的天竺葵,私家院子里是開爆了的繡球和瀑布般的紫藤。小廣場上碩大的海鷗爭搶海鮮攤主扔下的魚頭。美女坐在樹下的長凳上翻一頁書,情侶在不知名的雕塑前親吻。這一切都跟色彩飽滿的老墻,穆拉諾島上的琉璃,還有石雕鐵藝們的曲線雜糅在一起。一座威尼斯大學(xué)前的無名雕塑更讓我們驚艷不已,雕塑的頭已經(jīng)不知去向,手持書卷卻身披戰(zhàn)甲,不知道是有意還是無意,雕像下方的拱門上裝飾著另一個頭像,沉郁的面孔因此顯得更加意味深長。 臨近中午,我們又走回了圣馬可廣場,鐘樓前排起了長隊,天空仍舊陰沉,我們半心半意地加入了隊列。幾分鐘后我們登上了鐘樓,奇跡出現(xiàn)了,一線陽光從厚厚的云層中穿透過來,海面上云開霧散,陽光傾瀉,整個威尼斯盡收眼底,藍色的海面閃耀著金色的波光,紅色的屋頂密密麻麻星羅棋布,最吸引目光的是圣馬可教堂的五個半球形圓頂,風(fēng)吹雨打讓它的屋頂呈現(xiàn)出一種極其特別的藍色,就像老舊的牛仔褲泛白的水洗藍色。 一邊是圣馬可優(yōu)美的藍灰色穹頂,另一邊碼頭上繁忙的船只劃出金色波紋,骨干大喊:“君臨城”,還真有點像《冰與火之歌》里那個君臨城,但是仔細一想,除了臨海和人口密集這兩點相似之外,威尼斯比《冰與火之歌》里那座想象中的城池要富饒安定多了,畢竟是意大利曾經(jīng)最富裕的地方,到現(xiàn)在也仍然家底殷實。 (在圣馬可鐘樓頂俯瞰威尼斯全城,還真有點像《冰與火之歌》里的君臨城。) 看完威尼斯的全景,我們從電梯又回到了圣馬可廣場,頭上的陰云又開始積聚,看來剛才那一刻還真是老天給面子,我們心滿意足地坐上了水上大巴前往幾座外島。威尼斯的外島中,以出產(chǎn)玻璃而聞名的玻璃島(Muraro)和房屋五彩斑斕的彩色島(Buraro)我個人都不是太推薦,倒不是說這兩座島沒什么看頭,而是在剛剛經(jīng)過威尼斯主島那種大規(guī)模、高頻率的美感轟炸后,你很難再折服于有些類似但場面更小的景象。時間有限的話,我更傾向于去跟主島風(fēng)光差異比較大的麗多島看看,這里有寬闊的海灘,還是每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主辦場地。 入夜,我們找了家餐廳吃了一頓意式晚餐,餐后又要了一個威尼斯冰淇淋Gelato,坐在了大運河邊。停泊在海邊的貢多拉輕輕撞擊著木樁,夜晚的威尼斯又另有一種寧靜的美。接下來幾天的天氣預(yù)報仍然是雨,我們決定明天離開梅斯特雷,下一站往南走去往博洛尼亞。這次在威尼斯我們沒去任何博物館,光是威尼斯這座城市本身就已經(jīng)足夠我們倆應(yīng)接不暇,決定離開的時候,不舍中我也有種釋然:終于可以讓眼睛休息一會兒了。 。◤柠惗鄭u遙望威尼斯主島) 。惗鄭u擁有威尼斯所缺少的寧靜海灘,還是每年威尼斯電影節(jié)的主辦場地。) ……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