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和再傳弟子編撰完成的語錄體著作,記錄的是孔子和弟子們的對話或言論。由于以記言為主,故稱語!墩撜Z》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兩千多年來一直指導(dǎo)著中國人如何塑造君子人格,如何教育子弟,如何與人交往,如何從政,如何治國安邦等,是中國人心中的“圣經(jīng)”。
郭慶祥先生根據(jù)平生的豐富閱歷,參考古本注解,對《論語》一書進行詳細的解讀。每章都設(shè)有講評。作者用散文般的語言,結(jié)合現(xiàn)實事例,闡述《論語》章句的真意。全書文意明了,事例得當(dāng),見解獨到,可使讀者從《論語》中獲得益處。
《論語》是儒家學(xué)派的經(jīng)典著作之一,記錄了孔子和其的弟子言行,集中反應(yīng)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是中國人心中的圣經(jīng)。
郭慶祥,世界華人藝術(shù)家名人協(xié)會副主席,中華國學(xué)會主席,國學(xué)家,歷任中學(xué)教師、生產(chǎn)隊長、中型工業(yè)企業(yè)廠長、商業(yè)公司總經(jīng)理、文化公司總經(jīng)理、音像公司總經(jīng)理、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編輯部主任、中國少年兒童音像出版社社長等職,人生經(jīng)歷豐富。從1986年起發(fā)表散文、雜文、小說,曾獲“首屆全國中老年散文詩歌創(chuàng)作大賽”一等獎;1993年起出版《世界名人語典》《生財之道》《中國名校名師精講系列叢書》;與人合編有《學(xué)校愛國主義教育全書》《教育小百科詞典》等大型叢書,被國家教委圖書館工作委員會列為裝備用書。策劃、編輯的作品五次獲團中央“五個一工程”獎,八次獲部級獎,多次被中宣部等五部委推薦為全國優(yōu)秀音像、電子讀物。年過花甲,又著“郭慶祥國學(xué)經(jīng)典系列”叢書,已出版《中華經(jīng)典與智慧》《〈大學(xué)〉人生大學(xué)問》《〈中庸〉人生大智慧》《人生大道:老子詳解》《人能弘道:論語詳解》,正在出版《孟子詳解》等書。
序:《論語》安身立命的人生寶典
讀《論語》孟子法
論語卷一
學(xué)而第一
為政第二
論語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論語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論語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論語卷五
序:《論語》安身立命的人生寶典
讀《論語》孟子法
論語卷一
學(xué)而第一
為政第二
論語卷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論語卷三
公冶長第五
雍也第六
論語卷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論語卷五
子罕第九
鄉(xiāng)黨第十
論語卷六
先進第十一
顏淵第十二
論語卷七
子路第十三
憲問第十四
論語卷八
衛(wèi)靈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論語卷九
陽貨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論語卷十
子張第十九
堯曰第二十
13.23
【原文】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今譯】孔子說:“君子與人和睦但不盲目附和,小人盲目附和而不保持和睦!
【歷代引論】《朱注》朱子曰:“和者,無乖戾之心。同者,有阿比之意!
尹氏曰:“君子尚義,故有不同。小人尚利,安得而和?”
楊注:“和”與“同”是春秋時代的兩個常用的術(shù)語。《左傳》昭公二十年所載晏子對齊景公批評梁丘據(jù),說:“君臣亦然。君所謂可,而有否焉,臣獻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謂否,而有可焉,臣獻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無爭心!薄秶Z·鄭語》史伯說:“以他平他謂之和!标套雍褪凡脑挾冀庹f得非常深刻!昂汀比缥逦兜恼{(diào)和,八音的和諧,一定要有水、火、醬、醋各種不同的材料才能調(diào)和滋味;一定要有高下、長短、疾徐各種不同的聲調(diào)才能使樂曲和諧。
“同”就不如此,若小人附和國君,就是同而不和。用晏子的話說:“今據(jù)不然。君所謂可,據(jù)亦曰可;君所謂否,據(jù)亦曰否;若以水濟水,誰能食之?若琴瑟之專一,誰能聽之?‘同’之不可也如是!
【注釋】
和:和睦,和諧。同:盲目附和。
【講評】
這章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與“君子群而不黨”、“君子周而不比”基本相同。即保持個體的獨立性和特殊性,才會有人際之間的和諧統(tǒng)一。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一個音符演奏不出美妙動聽的音樂,一種材料做不出豐盛的宴席。和,是多樣性有差異的統(tǒng)一。
其實,孔子追求的“和諧”,是上層社會對于下層人民的和諧,也就是要求下層人民和上層統(tǒng)治階級保持和諧。
“和諧”社會,是《禮記·禮運》中的“小康”社會,而不是《禮記·禮運》中的“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古代追求人人平等“尚同”的是墨子,而孔子追求的是有禮制的“和諧”。
《論語·憲問》
【原文】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
【今譯】有人問:“以德報怨,怎么樣?”孔子說:“那用什么回報恩德呢?以直抱怨,以德報德!本褪菓(yīng)該用公正回報怨恨,用恩德回報恩德。
【注釋】
以直報怨:指以公正、正直抱怨。
【講評】
在日常生活中,是以德報怨,還是以怨報怨,爭論不休。有人說“冤冤相報何時了”,不如以德報怨。還有人說:“別人打你的左臉,你再伸出你的右臉!弊x《論語》,孔子給了一個明確的答案。顯然,孔子不同意以德報怨。
孔子長期奔波于諸侯各國,接觸了形形色色的人物,看到了人生百態(tài),他深深了解到人心善惡不一,人群魚龍混雜,天下并不太平,社會并不美好。如對任何人都“以德報怨”是愚蠢的,是行不通的,是善惡不分的,是對好人不公的,是不能夠助長正氣的,是對社會不利的,甚至是不負責(zé)任的。善,要肯定,要發(fā)揚光大;惡,要批判,使它無處藏身!所以,孔子主張“以直報怨”。
孔子的“以直報怨”,指的是心里不隱藏怨恨,就是心里有怨氣就以公正、正直報怨,怨氣消了就不要再抱怨了。這是一般正常人能夠做的!耙缘聢笤埂保呱辛,不是人人能做到的,行不通!
余以為,是“以怨報怨”,“以直報怨”還是“以德報怨”要分事、分人對待。
孔子主張的“以直報怨”,就是要以正直、公平、等量、適中的手段來回應(yīng)怨恨。一個人整了別人,傷害了別人,犯了錯誤甚至嚴(yán)重的錯誤之后,給別人造成了傷害、損失、痛苦,就理應(yīng)受到正直、公平、相應(yīng)的懲罰。人們不能無原則地、盲目地對他們寬容、諒解、包容;對其錯誤的包容,在某些意義上就是對其放縱和支持。而對于有意傷害你,并造成大的損失的,要以直報怨。對于喪盡天良的壞人,要以牙還牙,絕不能讓壞人利用好人的善良和忠恕,達到不可告人的目的,達到破壞社會秩序的目的。儒家學(xué)說的哲學(xué)思想,不是書呆子式的,是善惡分明的思想文化。
有人說,國與國之間只有永遠的利益,沒有永遠的朋友。有些小國自私自利,不負責(zé)任,不認錯,甚至亡我之心不死,對這些小國就不能“以德報怨”,而應(yīng)該以“以直抱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