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按照教育部最新的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要求,結合國家示范院校專業(yè)建設項目成果,在開展多年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基礎上,由經(jīng)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與企業(yè)技術人員共同編寫而成。全書分為6個單元,以射頻通信系統(tǒng)為主線逐步講解通信系統(tǒng)內(nèi)收發(fā)模塊電路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主要包括射頻技術的基本知識,高頻選頻放大器,LC正弦波振蕩器、晶體振蕩器及其改進電路,鎖相環(huán)路技術,線性頻率變換電路和非線性頻率變換電路等。每個單元后設置實用案例電路分析、電路仿真演示、模塊電路實驗項目等,內(nèi)容緊扣職業(yè)崗位技能需求,通俗易懂,資源豐富,易于安排教學。
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動畫、Multisim 12仿真演示電路及習題參考答案,詳見前言。
單元1 射頻通信電路的基本概念(1)
教學導航(1)
1.1 射頻電路的基本特點(2)
1.2 射頻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3)
1.3 信號與頻譜(5)
1.4 波段的劃分(10)
1.5 電波傳播與天線(11)
知識梳理與總結(13) 單元1 射頻通信電路的基本概念(1)
教學導航(1)
1.1 射頻電路的基本特點(2)
1.2 射頻通信系統(tǒng)的組成(3)
1.3 信號與頻譜(5)
1.4 波段的劃分(10)
1.5 電波傳播與天線(11)
知識梳理與總結(13)
思考與練習1(13)
仿真演示1 方波信號的頻譜(14)
實驗1 信號的時頻特性測量(14)
單元2 高頻選頻放大器(17)
教學導航(17)
2.1 選頻與濾波(18)
2.1.1 LC選頻電路(18)
2.1.2 濾波電路(20)
2.2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23)
2.2.1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的主要技術指標(23)
2.2.2 單調諧小信號放大器電路與工作原理(24)
2.3 高頻功率放大器(26)
2.3.1 丙類諧振功率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7)
2.3.2 輸出功率與效率的計算(29)
2.3.3 匹配濾波電路(30)
案例分析1 高頻小信號放大器(33)
案例分析2 諧振功率放大器(34)
知識梳理與總結(34)
思考與練習2(35)
仿真演示2 小信號諧振放大電路(36)
仿真演示3 高頻功率放大電路(37)
實驗2 高頻小信號調諧放大器(38)
單元3 正弦波振蕩器(41)
教學導航(41)
3.1 反饋型振蕩器的基本工作原理(42)
3.1.1 反饋式正弦波振蕩器的振蕩條件(42)
3.1.2 振蕩器的性能指標(44)
3.2 LC正弦波振蕩器(44)
3.2.1 電容三點式振蕩器(47)
3.2.2 改進電容三點式振蕩器(48)
3.3 晶體振蕩器(50)
案例分析3 電容三點式振蕩器(55)
知識梳理與總結(56)
思考與練習3(57)
仿真演示4 電容三點式振蕩器(58)
仿真演示5 石英晶體振蕩器(59)
實驗3 振蕩器性能測試(60)
單元4 鎖相環(huán)與頻率合成器(63)
教學導航(63)
4.1 反饋控制電路(64)
4.2 鎖相環(huán)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特性(64)
4.2.1 鑒相器的基本特性(65)
4.2.2 環(huán)路濾波器的基本特性(68)
4.2.3 壓控振蕩器的基本特性(70)
4.2.4 鎖相環(huán)路的工作原理和基本特性(71)
4.3 數(shù)字頻率合成器(72)
4.3.1 直接式頻率合成器(72)
4.3.2 吞脈沖式頻率合成器(73)
4.3.3 典型鎖相環(huán)集成電路(74)
案例分析4 鎖相頻率合成器(79)
知識梳理與總結(80)
思考與練習2(81)
仿真演示6 模擬乘法器鑒相器基本特性測試電路(81)
實驗4 數(shù)字頻率合成器電路的特性測試(83)
單元5 振幅調制、檢波與混頻(86)
教學導航(86)
5.1 頻率變換的概念(87)
5.1.1 頻率變換電路的一般模型(87)
5.1.2 非線性器件在頻譜搬移中的作用(87)
5.2 頻譜搬移電路的實現(xiàn)原理(88)
5.2.1 模擬乘法器實現(xiàn)頻譜搬移的原理(89)
5.2.2 其他非線性器件實現(xiàn)頻譜搬移的原理(90)
5.3 振幅調制與解調(91)
5.3.1 振幅調制(92)
5.3.2 檢波電路(101)
5.4 混頻電路(106)
5.4.1 混頻原理(106)
5.4.2 混頻器的性能指標(108)
5.4.3 混頻干擾和失真(108)
案例分析5 調幅電路(109)
案例分析6 檢波電路(110)
案例分析7 混頻電路(111)
知識梳理與總結(113)
思考與練習5(113)
仿真演示7 模擬乘法器實現(xiàn)AM調制(114)
仿真演示8 模擬乘法器實現(xiàn)DSB轉換(115)
仿真演示9 二極管包絡檢波電路(116)
仿真演示10 模擬乘法器實現(xiàn)同步檢波電路(117)
仿真演示11 模擬乘法器混頻電路實現(xiàn)(117)
實驗5 模擬乘法器調幅特性測試(118)
實驗6 包絡檢波器特性測試(120)
實驗7 混頻器電路特性測試(122)
單元6 頻率調制與解調(123)
教學導航(123)
6.1 調頻波的產(chǎn)生(125)
6.2 調頻電路的實現(xiàn)(129)
6.2.1 變?nèi)荻䴓O管直接調頻電路(130)
6.3 調頻波的解調(132)
6.3.1 鑒頻器的主要性能指標(132)
6.3.2 鑒頻方法與電路(133)
案例分析8 調頻對講機(137)
知識梳理與總結(138)
思考與練習3(138)
仿真演示12 變?nèi)荻䴓O管直接調頻電路(139)
仿真演示13 鎖相環(huán)路鑒頻電路(140)
實驗8 鑒頻器基本特性測試(141)
附錄A 自動搜臺調頻收音機應用實例(144)
附錄B 軟件無線電技術簡介(151)
參考文獻(157)
21世紀的特點是經(jīng)濟全球化,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高職教育迫切需要培養(yǎng)行業(yè)生產(chǎn)、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而射頻技術是多個行業(yè)的專業(yè)技術人員必備的崗位技能,為滿足企業(yè)日益增長的技能型人才需求,結合國家示范院校專業(yè)建設項目成果,在開展多年工學結合課程改革的基礎上重構了本課程內(nèi)容。
全書共分為6個單元:單元1介紹射頻技術的基本知識,包括射頻技術的特點、通信系統(tǒng)及基本概念、信號與頻譜、電波傳播與天線等;單元2介紹高頻選頻放大器,包括高頻小信號放大器和高頻功率放大器,以及相關的選頻電路和匹配濾波電路等;單元3介紹LC正弦波振蕩器、晶體振蕩器及其改進電路,包括研究振蕩器的起振、平衡條件及振蕩條件的判斷等;單元4介紹通信技術中廣泛使用的鎖相環(huán)路技術,包括鎖相原理、單元電路及數(shù)字頻率合成器等;單元5介紹線性頻率變換電路,包括調幅、檢波與混頻等;單元6介紹非線性頻率變換電路,包括調頻與鑒頻電路等。
本書由經(jīng)驗豐富的雙師型教師集思廣益,與企業(yè)技術人員共同編寫而成,其主要特點如下。
1.符合職業(yè)需求,內(nèi)容通俗易懂
射頻技術是一門數(shù)學分析煩瑣、概念抽象的專業(yè)課程,學生在學習時往往感到難以理解,按照高職教育要適用、夠用、實用的指導思想,本次編寫從分析職業(yè)崗位需求入手,突出課程內(nèi)容重點,化難為易、力求簡潔,強調原理框圖、物理概念的描述和模塊電路分析方法的掌握,淡化抽象理論講解和煩瑣的數(shù)學推導。
2.教學配套齊全,資源豐富
本課程的理論部分配有教學大綱、授課計劃、電子教案、多媒體課件、動畫、視頻和Multisim12仿真電路;實驗環(huán)節(jié)有與課程配套的射頻電路實驗箱、實驗電路板和整機零配件等,教學資源系統(tǒng)完善。
3.突出技能培養(yǎng),形象生動
教學更加突出技能訓練:配合電路仿真進行輔助教學;訓練學生能夠對通信系統(tǒng)中的主要模塊電路,如小信號諧振放大器、功率放大器、振蕩器、混頻器、調幅調頻電路及其解調電路進行調試和指標測試;對調頻收音機整機電路進行獨立設計、焊接、制作和調試,以加強對系統(tǒng)整體的認識和理解。
4.技術先進,與時俱進
由于射頻通信技術與實際應用結合緊密,所以有必要及時將專業(yè)前沿技術引入教學,并引入通信技術的新發(fā)展動向及新應用,緊跟專業(yè)發(fā)展形勢。
本課程建議學時為60學時,可根據(jù)具體教學環(huán)境及需要對內(nèi)容和課時進行適當調整。
參加本書編寫的有: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于寶明院長(統(tǒng)編全稿,主編);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丁寧老師(單元1、2、6,全部仿真);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湯滟老師(單元3、4、5),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高燕、顧斌、周波老師(實驗部分);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高燕老師(附錄A);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鄒傳琴老師(附錄B);南京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的袁迎春老師也為教材的單元5和6的編寫做了部分鋪墊工作。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了南京新聯(lián)電訊儀器有限公司高級工程師劉華強的指導,在此表示感謝!
為了方便教師教學,本書配有免費的電子教學課件、動畫、Multisim 12仿真演示電路和習題參考答案,請有此需要的教師登錄華信教育資源網(wǎng)(http://www.hxedu.com.cn)免費注冊后進行下載,有問題時請在網(wǎng)站留言或與電子工業(yè)出版社聯(lián)系(E-mail:hxedu@phei.com.cn)。
由于通信電子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和對課程教學改革的不斷改進,其內(nèi)涵和外延也在不斷變化,加上編者水平有限,書中難免存在不足和疏漏之處,希望同行專家和讀者能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