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H型鋼軋制質量出發(fā),針對H型鋼軋制過程中存在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采用數(shù)值模擬和實驗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H型鋼的軋制變形過程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提出了控制H型鋼軋制質量的實際措施。本書注重解決生產(chǎn)實際問題,具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實用價值。
本書可供與H型鋼軋制技術相關的生產(chǎn)、科研、設計、管理以及教學人員參考、使用。
1 H型鋼發(fā)展綜述
1.1 H型鋼的發(fā)展簡介
1.1.1 國外H型鋼發(fā)展狀況
1.1.2 國內H型鋼發(fā)展狀況
1.2 H型鋼分類、特點和應用
1.2.1 H型鋼分類
1.2.2 H型鋼的特點
1.2.3 H型鋼應用領域
1.3 H型鋼軋制技術與軋制理論
1.3.1 H型鋼軋制技術
1.3.2 H型鋼軋制理論
1.4 H型鋼的軋制缺陷
2 H型鋼腹板和翼緣均勻延伸研究
2.1 概述
2.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1 H型鋼發(fā)展綜述
1.1 H型鋼的發(fā)展簡介
1.1.1 國外H型鋼發(fā)展狀況
1.1.2 國內H型鋼發(fā)展狀況
1.2 H型鋼分類、特點和應用
1.2.1 H型鋼分類
1.2.2 H型鋼的特點
1.2.3 H型鋼應用領域
1.3 H型鋼軋制技術與軋制理論
1.3.1 H型鋼軋制技術
1.3.2 H型鋼軋制理論
1.4 H型鋼的軋制缺陷
2 H型鋼腹板和翼緣均勻延伸研究
2.1 概述
2.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2.2.1 創(chuàng)建實體模型
2.2.2 單元的設置
2.2.3 網(wǎng)格劃分
2.2.4 約束的處理
2.2.5 熱交換邊界條件
2.2.6 摩擦模型的建立
2.2.7 求解控制
2.3 腹板和翼緣均勻延伸的影響因素分析
2.3.1 確定腹板和翼緣壓下量的傳統(tǒng)方法
2.3.2 腹板和翼緣的金屬流動
2.4 H型鋼均勻延伸軋制實驗
2.4.1 實驗內容和實驗條件
2.4.2 實驗設備
2.4.3 軋制實驗方案與結果
3 H型鋼端部舌形控制
3.1 端部形狀分析
3.2 端部應力分析
3.2.1 整體等效應力分析
3.2.2 軋制方向應力分析
3.3 端部應變分析
3.4 端部金屬流動分析
3.5 端部舌頭成因分析
3.6 H型鋼軋制規(guī)程的優(yōu)化模擬
3.6.1 優(yōu)化思路設計
3.6.2 軋制規(guī)程的優(yōu)化與模擬
3.6.3 優(yōu)化后的模擬結果
3.6.4 有限元法準確性驗證
4 H型鋼殘余應力及應變控制研究
4.1 殘余應力及其危害
4.1.1 殘余應力及其產(chǎn)生形式
4.1.2 殘余應力的危害以及消除
4.1.3 H型鋼殘余應力的產(chǎn)生
4.1.4 H型鋼殘余應力的研究
4.2 開坯過程有限模擬元分析
4.2.1 軋制速度對殘余應變的影響
4.2.2 開坯溫度殘余應變的影響
4.2.3 初始晶粒尺寸對殘余應變的影響
4.3 H型鋼萬能軋制過程殘余應力分析
4.3.1 萬能軋制過程模型的建立
4.3.2 萬能軋制過程殘余應力分析
4.4 金相觀測結果及分析
5 H型鋼軋制工藝參數(shù)對其組織性能的影響
5.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5.1.1 有限元幾何模型的建立
5.1.2 運動邊界條件設置
5.1.3 摩擦邊界條件設置
5.1.4 熱邊界條件設置
5.1.5 再結晶模型設置
5.2 模擬結果分析
5.2.1 變形程度不同時的模擬結果
5.2.2 軋制速度不同時的模擬結果
5.2.3 軋制過程中微觀結構的模擬
5.3 H型鋼金相組織分析
5.3.1 H型鋼的實驗研究
5.3.2 實驗結果及分析
5.4 力學性能測試實驗
5.4.1 拉伸試樣的制備
5.4.2 拉伸實驗及其數(shù)據(jù)
6 H型鋼軋后控制冷卻
6.1 控制冷卻方法
6.1.1 控制冷卻對H型鋼組織與性能的影響
6.1.2 控制冷卻的過程
6.1.3 控制冷卻的幾種方式
6.1.4 控制冷卻的應用
6.2 傳熱模型分析
6.2.1 簡化模型的假設
6.2.2 有限元模型建立
6.3 H型鋼軋后自然空冷計算結果
6.3.1 自然空冷溫度場結果及分析
6.3.2 自然空冷應力場結果及分析
6.4 H型鋼有限元溫度場模擬結果及分析
6.4.1 一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4.2 二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4.3 三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4.4 四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5 H型鋼有限元應力場模擬結果及分析
6.5.1 一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5.2 二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5.3 三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5.4 四號方案結果及分析
6.6 方案對比與總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