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為《徐遲文集》第九卷《江南小鎮(zhèn)》上冊。
《江南小鎮(zhèn)》在1993年由作家出版社初版時,徐遲稱之為自傳體長篇小說,實際上它是一部不折不扣的自傳或回憶錄,只是未徹底完成。它本著盧梭《懺悔錄》那樣無所隱藏、無所粉飾的真實精神,誠實坦率地回憶了自己前半生的生命歷程(全書終止于1962年他48歲)。
全書共分為六章,以每八年為分水嶺:第一部寫了1914—1922的八年,他的家鄉(xiāng)南潯,他的父親毀家辦學,他的童年;第二部寫了1923—1930的八年,父親病故后他艱辛而孜孜求學的少年時光;第三部1931—1938的八年,九一八事變后他如何一腔熱血,終于報國無門,轉(zhuǎn)而讀大學,接觸到西方文學和音樂,寫詩,戀愛,結(jié)識戴望舒、鷗外鷗等詩人,找到最心愛的女子結(jié)婚,直至抗戰(zhàn)爆發(fā),是他純情浪漫的一段青春歲月;第四部1938—1946的八年,是全書篇幅最長的一部,也可以說,抗戰(zhàn)的八年是徐遲一生中最重要的八年,經(jīng)歷太多,值得書寫的太多。在香港結(jié)識喬冠華以及馮亦代、袁水拍等文化界人士,在重慶更是極為活躍,在周恩來因病住院時日日陪護,抗戰(zhàn)勝利毛澤東到重慶時被個別接見,與當時在重慶的文學藝術家們?nèi)粘O嗵帯?/p>
第五部1947—1954他人生的第五個八年,初版的《江南小鎮(zhèn)》只寫到1949年,后面的五年,直至第六部1955—1962的八年,是他在生命的最后幾年里續(xù)寫的,“在共和國最初的歲月里”,他如何積極投身于那“火熱的生活”。但是晚年的徐遲,在回憶那逝去的火熱時光時,也不免充滿了迷惘。因為他對當年有了不同的新認識,這需要他進行某種自我否定,這種痛苦的迷惘,使他終于沒有完成全部的自傳。
徐遲以及他這一代作家,是幾乎整個20世紀中國社會歷史的見證人和參與者。戰(zhàn)爭、革命、和平、建設、動蕩、浩劫、反思、改革開放……《江南小鎮(zhèn)》雖然沒有寫完徐遲的一生,但內(nèi)容足夠厚重,足以反應中國最苦難的半個世紀中,一個知識分子不平凡的波折命運。
編輯薦語:一部師法于盧梭《懺悔錄》式的回憶錄。評論家唐曉渡:徐遲先生的創(chuàng)作跨躍不同的時代,前后綿延達六十多年,且涉獵多個領域,毫不夸張地說,其作品不僅是一部連續(xù)的的個人心靈史,而且是一部打開的精神現(xiàn)象學,并由此折射著現(xiàn)當代包括文學史在內(nèi)的歷史進程,以及轉(zhuǎn)型期一代知識分子曲折的心路歷程;反過來,這些作品又為我們塑造了一個作為精神-語言存在的徐遲,一個飽經(jīng)滄桑而又始終敞向未來,敏感、好奇、博學、多思、豐富而純粹的徐遲,一個似乎永遠激情充沛,且不失赤子之心的徐遲。這樣的徐遲不會隨著他肉體的消亡而消亡,恰恰相反,其中蘊含的生命和存在的秘密,正如他筆下曾經(jīng)感動了一代人的“哥德巴赫猜想”一樣,值得我們反復重新認知、品味。
徐遲(1914—1996),原名徐商壽,著名詩人、散文家、報告文學家和評論家。20世紀30年代開始寫詩?箲(zhàn)爆發(fā)后,曾與戴望舒、葉君健合編《中國作家》(英文版),協(xié)助郭沫若編輯《中原》(月刊)。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人民中國》編輯、《詩刊》副主編、《外國文學研究》主編。朝鮮戰(zhàn)爭中,曾奔赴前方采訪,寫出許多戰(zhàn)地通訊和特寫。五六十年代,寫了許多反映國家基礎建設工程的紀實文學。新時期,曾任中國作協(xié)理事、湖北省文聯(lián)副主席。
徐遲在報告文學領域作出了突出貢獻,代表作有《哥德巴赫猜想》《地質(zhì)之光》《祁連山下》《生命之樹常綠》等。其中,《哥德巴赫猜想》與《地質(zhì)之光》獲中國優(yōu)秀報告文學獎。2002年創(chuàng)立“徐遲報告文學獎”,作為中國報告文學學會的學會獎,專門用于關注和獎勵中國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優(yōu)秀作家作品。
第一部(1914—1922)
第一章
1.水晶晶的家鄉(xiāng);2.在一個英國商人眼中的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絲市;3.江南小鎮(zhèn)的三座圓穹形石橋;4.徐一冰創(chuàng)辦中國體操學校;5.我的誕生;徐一冰出賣家產(chǎn),創(chuàng)辦貧兒院。
第二章
6.慈蔭庵里的貧兒院:概況與院圖;7.辦院五年;8.貧兒院宣講團到震澤;沈蟄安先生在平望的講演;9.父親的五言古詩《自述四十五韻戊午年作》;10.體操學校遷到南;我六歲上學;大姐嫁到蘇州;11.徐一冰病逝,終年四十一歲。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一個八年。
第二部(1923—1930)
第三章
12.家遷入洗粉兜二十號;父親身后料理;13.小屋中的生活;14.絲業(yè)小學;反抗屠鳳臺;15.小學畢業(yè)后進入精勤學塾;16.“五卅”運動;南潯中學建校與我之考入中學;17.讀初中三年級和出任全鎮(zhèn)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
第四章
18.姐夫在國外重婚;大姐自殺未遂;19.考入光華中學;陪大姐見英國女人;體校停辦;見徐志摩,聽他談徐悲鴻的油畫;20.入持志中學;學游泳;21.入東吳附中,學習有進步;22.大姐與李大深結(jié)婚;二姐大學畢業(yè),三姐執(zhí)教于天津南開中學;23.東吳一中畢業(yè)班之春游杭州西湖;楊公素失蹤。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二個八年。
第三部(193l—1938) 第一部(1914—1922)
第一章
1.水晶晶的家鄉(xiāng);2.在一個英國商人眼中的十九世紀中葉的中國絲市;3.江南小鎮(zhèn)的三座圓穹形石橋;4.徐一冰創(chuàng)辦中國體操學校;5.我的誕生;徐一冰出賣家產(chǎn),創(chuàng)辦貧兒院。
第二章
6.慈蔭庵里的貧兒院:概況與院圖;7.辦院五年;8.貧兒院宣講團到震澤;沈蟄安先生在平望的講演;9.父親的五言古詩《自述四十五韻戊午年作》;10.體操學校遷到南潯;我六歲上學;大姐嫁到蘇州;11.徐一冰病逝,終年四十一歲。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一個八年。
第二部(1923—1930)
第三章
12.家遷入洗粉兜二十號;父親身后料理;13.小屋中的生活;14.絲業(yè)小學;反抗屠鳳臺;15.小學畢業(yè)后進入精勤學塾;16.“五卅”運動;南潯中學建校與我之考入中學;17.讀初中三年級和出任全鎮(zhèn)學生聯(lián)合會主席。
第四章
18.姐夫在國外重婚;大姐自殺未遂;19.考入光華中學;陪大姐見英國女人;體校停辦;見徐志摩,聽他談徐悲鴻的油畫;20.入持志中學;學游泳;21.入東吳附中,學習有進步;22.大姐與李大深結(jié)婚;二姐大學畢業(yè),三姐執(zhí)教于天津南開中學;23.東吳一中畢業(yè)班之春游杭州西湖;楊公素失蹤。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二個八年。
第三部(193l—1938)
第五章
24.“九一八”事變,政府不抵抗,學生請愿;25.抗日英雄馬占山的江橋之戰(zhàn);26.黑龍江省城失守;上海成立援馬團;27.我參加援馬團,經(jīng)無錫、常州、鎮(zhèn)江到南京;28.過長江到浦口;29.到北平,學溜冰;到天津看三姐;援馬團分裂,30.欲去山海關被阻。
第六章
31.入燕大借讀;32.與沈淑賢通信,未名湖畔相見;寫第一首小詩《小月亮》,發(fā)表第一篇意識流小說《開演以前》;33.失學;在小鎮(zhèn)學詩;與桂麗慧戀愛,并干了兩件蠢事;34.施蟄存在退稿信上附言鼓勵;開始發(fā)表了幾首詩;考上燕京大學三年級;35.入燕大英文系;“九一八”紀念會上聽鄭振鐸講話;36.在《現(xiàn)代》發(fā)表《圣達飛之旅程》、在《國聞周報》發(fā)表《二婦人》;37.結(jié)識嚴文莊;初次接觸現(xiàn)代派文學;38.聽韓德爾《彌賽亞》后南下。
第七章
39.一個家鄉(xiāng)的婚禮;40.回東吳,發(fā)表意象派論文和意象派詩;41.在《矛盾》發(fā)表詩和介紹土耳其詩人希克曼的長文;42.東吳大學的半年,輟學;43.在馬家港高小教書;44.二十歲生日,收到王岫云贈煙;45.單戀屠敏和,失望后離潯去廣州;46.與鷗外鷗相識;去香港,見三姐,仍回南潯。
第八章
47.與黃晉元合演一場戲;在《新小說》發(fā)表關于沙弗文章;48.追求屠敏和失敗后,追求胡文琴,也失敗了,在創(chuàng)作上卻大有豐收;49.與陳松泛舟、戀愛、訂婚;50.陳松家史;51.阿美之求愛與不就;52.陳松母親之多次自殺;53.陳松母女與父親的決裂;54.《歌劇素描》完成,聽梅百器指揮貝多芬第九交響樂;55.在莫干山第一次懸崖勒馬。
第九章
56.到上海債券核銷處當辦事員;57.譯海明威《永別了,戰(zhàn)爭》;出版《二十歲人》及《歌劇素描》;58.結(jié)識戴望舒,他與路易士和我辦《新詩》月刊;59.沈旭春的插曲;60.三七年元旦與陳松結(jié)婚;61.婚后生活;編《明麗之歌》,想要到北平去;然而盧溝橋的炮聲響起來了;62.陳松懷孕;“八一三”抗戰(zhàn)開始;陳松仍回家鄉(xiāng);63.《辛報》發(fā)表《三大都會的毀滅》;64.上海的戰(zhàn)事。
第十章
65.接陳松回上海;66.日軍金山衛(wèi)登陸;小鎮(zhèn)淪陷;67.張星堂先生說浩劫;陳松母親死訊;三七元旦倉皇逃出滬西越界筑路區(qū);68.完成中篇小說《武裝的農(nóng)村》之出版;主編《純文藝》旬刊四期;69.陳松母親與長女徐律之交接替換;70.兵荒馬亂,舉家離滬赴港。以上是我一生的第三個八年。
第四部(1938—1946)
第十一章
71.乘船到達香港;新結(jié)識馮亦代等;進入《星報》,翻譯外國新聞社電訊;72.兼《立報》同樣工作,感到國際風云變幻莫測;而后進陶記公司工作,方知愛國華僑遍布全球;73.又結(jié)識袁水拍;一遷彌敦道,再遷波斯富街;過年;74.三九年三月,《時事晚報》創(chuàng)刊;在中華閣仔茶座上結(jié)識喬木;75.喬木關于英蘇談判的社論;76.喬木關于西班牙內(nèi)戰(zhàn)和法國大革命的社論。
第十二章
77.香港文壇的盛況空前,文協(xié)工作大有開展;戴望舒主編《星座》、詩刊《頂點》和對外刊物《中國作家》;78.當時時局概況;79.木屋;沈仲章和漢代木簡;80.陳松回上海;是日第二次歐戰(zhàn)爆發(fā);81.時局和別離引起我的苦悶;82.喬木在銀行聯(lián)誼社演講:作波蘭戰(zhàn)敗的分析。
第十三章
83.我和沈仲章作了長夜之談;還同去一山頂射墅,望星空;并在深水灣海水中,深夜游泳。84.次晚再登山頂;再回木屋,有樊籠之感;85.又作大帽山和新娘潭之游;86.戴愛蓮到港,和葉淺予結(jié)合;籌備出版同人刊物,定名《耕耘》,由郁風任主編;87.和袁水拍在植物公園中發(fā)生了爭論;88.喬木述評中說,蘇芬戰(zhàn)爭是一段“報復的歷史”。
第十四章
89.一個小公務員之死;90.應邀到袁水拍家赴宴;91.在宴席上的談話;92.一句話點破了我的迷津;93.我開始學習恩格斯的兩本經(jīng)典著作;和從戰(zhàn)地服務團來港的沈振黃結(jié)識,并商定同行,到桂南前線去訪問。
第十五章
94.鯊魚涌的一段插曲;95.由淡水到惠陽、老隆,而韶關,參加第五戰(zhàn)區(qū)長官司令部的一個出征前的誓師酒會;96.在韶關;97.到桂林;《救亡日報》;結(jié)識詩人韓北屏,共同合作,開朗誦會;98.昆侖關戰(zhàn)役打響,我軍失利;99.我隨韓北屏到柳州;到一山洞中和參謀部人員談話,次日到四塘最前線和一位師長談話;回柳州后,聞桂南大捷,實是一個謊報軍情的新聞。
第十六章
100.回到桂林,夏衍接到港電,要我回去,為我買好飛機票;101.我上了飛機;機上所見的云海風光,飛到香港;102.我的一生飛行的經(jīng)歷;103.我被接納到一個讀書會里去,開始學習新哲學及《資本論》;104.喬木在讀書會上談論了蘇芬戰(zhàn)爭的結(jié)束;從東線到西線的歐洲戰(zhàn)局展望。105.姚錦新鋼琴獨奏會,引起的一場音樂路線的辯論。
第十七章
106.北歐戰(zhàn)事、荷比盧戰(zhàn)事,接連地發(fā)生,盟軍節(jié)節(jié)敗退;107.英軍被迫撤出敦克爾克;德軍進攻了法國;巴黎投降;108.香港文協(xié)分會隆重紀念魯迅先生誕生六十周年大會;109.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副廠長來港招聘;丁聰、張光宇和我都應了聘;于是陳松又回滬,我起程赴渝,途經(jīng)桂林;110.到達重慶中國電影制片廠,患上疥癬,一二月后始愈;看了一些戲;111.除夕之夜,我朗誦《持久、冷靜、堅強》;遷入張家花園文協(xié)總會;里面住著史東山、葛一虹、艾青、郁文哉、盛家倫、舒繡文、鄭君里和葉以群等文藝家。
第十八章
112.我聽張仃說家史;又結(jié)識了馬思聰,聽他指揮的中華交響樂團,聽他的小提琴演奏;新四軍事變后,多數(shù)人離開重慶;113.我也飛回了香港,陳松母女來歸,緊接著馬思聰夫婦飛港;馬思聰兩個獨奏會取得轟動一時的成功;114.希特勒終于進攻了蘇聯(lián),分三路進軍,一直打到莫斯科城下,遇到了蘇聯(lián)紅軍的主力軍,115.從戴望舒的日記中看到我那時的生活;我在這年的魯迅紀念會上朗誦了《鑄劍》;116.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日軍進攻香港;117.一次日軍炮轟羅便臣道,我們正在那里,馬家夫婦為我們舉辦一次炮火底下的小提琴鋼琴合奏會,以安慰惶恐不安的陳松;以后一起躲到堅道的天主教堂里。
第十九章
118.圣誕前夜,馬思聰和意大利管風琴師合奏了舒勃特的《圣母頌》;已知次日英軍要向日本投降;119.香港淪陷,疏散回鄉(xiāng)開始,我到“興亞機關”的難民疏散處看了看;居然也有人要向我提供“機會”;120.次日我一家子加入了葉淺予組織的老弱病殘者的逃難行列,錢能欣同行,坐船到澳門,出拱北關,經(jīng)右岐、江門,到棠下,才出了淪陷區(qū);121.到了白土落難,錢用得精光了,竟然行不得也哥哥矣;122.一位同行的老先生早已料到會有這種可能,這時拿出錢來給我們雇船、買菜,上路;到了肇慶,才找到了關系;專員來宴請和發(fā)救濟金;123.到了桂林,韓北屏來接我,但我還是決定去重慶。
第二十章
124.到了重慶,去看望了郭老,他給了我油印的《屈原》劇本;我讀后很激動地寫了一封信給他,幾天后,他在《新華日報》上公開了我的信,并寫有長信答復了我;125.因避開敵機轟炸,我住到歌樂山鄉(xiāng)下的蒙子樹,當起專業(yè)作家來了,我寫出了一部關于詩的理論書;126.書名叫作《詩的誕生,一個美學的嘗試》,里面談到詩的元素和憲章;127.那時我得到通知,讓我每天早上到歌樂山中央醫(yī)院去看望一位因病住院的領導同志,去了方才知道是周副主席;128.我在蒙子樹試譯了荷馬的史詩《依利阿德》等;辦起了美學出版社;129.因為不能以賣文為生,年底還回到城里。
第二十一章
130.第二次大戰(zhàn)轉(zhuǎn)折點到來;反攻節(jié)節(jié)勝利;131.歌劇《秋子》上演,寫了劇評,歌劇學校通過葉淺予來聘請了我;132.去北碚歌劇學校;金山來,同游北溫泉,并研究劇本《家》;133.謝景蘭來歌劇學校執(zhí)教,我與王泊生在校務會議上爭論,憤而離校;134.重慶市的圖像和我們的主要活動地點;135.郭老創(chuàng)辦《中原》雜志。
第二十二章
136.《中原》的第一次編委會;137.接受墨西哥大使館中文秘書聘任;使館生活;138.《中原》創(chuàng)刊上的郭老發(fā)刊辭,139.泰戈爾的《藝術之意義》譯文;140.喬木有了伴侶;曾經(jīng)有過這樣純潔的心靈;141.北非之戰(zhàn)結(jié)束,前面便是歐洲了,還有一個太平洋。
第二十三章
142.作為抒情詩人的袁水拍;143.作家兼任廠長的馮亦代;144.瓦葉閣下從印度帶回來的書;145.《形勢比人還強》和《人創(chuàng)造了形勢》,日本的海軍終于出動了;146.日軍掃蕩了河南和湖南;喬木突然病危,進醫(yī)院用手術搶救;147.日軍進攻廣西、貴州,馬凡陀《山歌》大量出籠;148.陳圣德到渝,我離開了墨使館。
第二十四章
149.我到英國新聞處工作,結(jié)識金知溫(金近);150.我母親逝世的噩耗傳來之后,我三姐來到重慶;151.三姐進了陶行知的育才學校執(zhí)教;152.不僅希特勒戰(zhàn)栗在兩大風暴之間,三天海戰(zhàn)擊沉日艦五十艘;我弟弟飛來重慶;153.血庫兇案,李慶杰慘遭謀害;魯迅祭辰,柳亞子賦《古風》詩;154.陪都各界人士,為羅曼?羅蘭舉行了盛大的追悼會。
第二十五章
155.歐洲的城市一個個地解放,日本的城市一個個地燃燒;156.購一草堂以從事寫作;羅斯福逝世;157.柏林解放;158.胡宗南進攻爺臺山;內(nèi)戰(zhàn)再起;159.七道閃電七響巨雷,日本投降,抗戰(zhàn)勝利;160.《狂歡之夜》。
第二十六章
161.《怨》;162.毛澤東主席飛抵重慶;發(fā)表《頌歌》;去紅巖見到毛主席,并得到他的題字;163.發(fā)表《在泥沼中》一文。164.先送妻女返回上海,自己卻又回到墨西哥大使館;165.西安之旅以后,飛回上海;166.一家團圓,國事惆悵,吳江查戶口,陶老夫子去世。
第二十七章
167.《田園將蕪胡不歸》;168.為潯中復校而奔走;169.去馬斯南路請示;170.回到故鄉(xiāng)辦學校,請愛爾蘭人講演;171.止弟結(jié)婚,三姐去解放區(qū);潯中增設附;172.我當時的一些教育思想。以上就是我的一生的第四個八年。
四 南潯是一個巨富之鎮(zhèn)。有不少人認為它可不算小鎮(zhèn),它是中國罕見的一個富鎮(zhèn)。孫中山就職臨時大總統(tǒng)的第二天,就曾正式宣布南潯升級為市。那時人口五萬。鎮(zhèn)上慶祝了三天,但后來卻并沒有成立市的建制。
在這熙熙攘攘的小鎮(zhèn)上,有著號稱“四象”的四個大家族,以及類如寧國公、榮國公那樣的八家公爵似的,號稱“八牯!钡拇蟾恢畱簦约皳碛谐錆M了民間嘲諷意味的,號稱“六十四只老黃狗”的這么多的豪門、財主。
其中尚非首富卻最有勢力的是張家。以絲業(yè)鹽運業(yè)起家的張家,在清代后期已在上海設有運通公司。巴黎和紐約都有他家的分公司。孫中山接受過張家一次三萬兩白銀的捐款,是在紐約付給他的革命經(jīng)費。就這樣張靜江取得了信任,當上了國民黨財政部長。之后,他動用黨費基金,在上海開辦了中國的第一家證券物品交易所。蔣介石曾在里面混過一口飯吃,因此在一九二六年,他讓張靜江做了國民黨政府代理主席,而后誓師北伐。那時有一張團體照片,所有國民黨政府文武官員都站著照相,包括蔣介石都站著,獨有張靜江卻坐在椅子上,因為他是一個殘疾人,跛了一腿,不能站立。張家后來大搞建設了,但搞不過蔣、宋、孔、陳這些家伙。他出走到了美國,在紐約的摩天樓里設置佛堂,吃素念佛。而后,他病死于巴黎。
這張家經(jīng)營了國營和民營的工礦、電氣、交通、運輸、食鹽等事業(yè),還創(chuàng)建了莫干山的避暑勝地。他家在東柵,有一大片的房屋。一座靜綠山莊,有些亭臺樓閣還略帶西式。有一大片草地和網(wǎng)球場的園林,后來是我許多年的鄰居了。我家坐落在靜綠山莊的后門,我家后門對著他家后門。不過我們是赤貧之家,似乎是不配寫在一起的。
我家本也是書香門第。我是出生在一個近代概念的教育實業(yè)家的家庭里。原先我們還比較殷實富足。我曾祖父徐延祺曾在紫禁城內(nèi)、太和殿旁的軍機處行走,在總理衙門擔任過相當于內(nèi)閣中書之職,專司向皇上條陳有關外交政策奏章?墒蔷d延到我這一代,自我之出生,并且直接因為我之出生,使得我家發(fā)生了一場毀滅性的巨大災變,以至于傾家蕩產(chǎn),從此便一無所有了。這場災變,容我細細道來。
我父親徐益彬,通常用“一冰”這個名字。他是與魯迅先生在同年誕生的,本世紀初他二十歲,考取秀才。但在狹義相對論發(fā)表的一九〇五年,那年他二十四歲,憤于中國人被譏為“東亞病夫”這一恥辱性稱號,出國留學于日本東京的大森體操學校。據(jù)說他追隨過孫中山,參加過同盟會。這一點我還有所保留。他肯定聽過孫先生的演講,但不一定參加組織。在日本,他接受過空想社會主義的思想。次年畢業(yè)回國,執(zhí)教于上海的中國公學、愛國女校、湖州旅滬公學、民立中學和上海女子中學。正是這年,愛因斯坦發(fā)表了他的E=mc2的有名公式。一九〇八年,他和他的朋友徐卓呆、王季魯創(chuàng)辦了中國體操學校于上海老西門。王季魯辦理校務,徐卓呆專司學科,我父親擔任校長并兼訓育。初時經(jīng)費奇窘,支持并非易事。大家埋頭苦干,頭兩年都不支薪水半文。但每期學生畢業(yè)出來,各學校都爭先聘請,到后來全國各地都有體操學校畢業(yè)生在當體育教師。后來,徐卓呆因事離滬,王季魯也無暇兼顧,校務就由徐一冰獨立支持。因這件事,他獲得了北洋政府頒發(fā)的一等文虎章和七等嘉禾章這兩枚勛章。大總統(tǒng)黎元洪還頒發(fā)給他一只“教思無窮”大匾額。我小時是看到過的?箲(zhàn)勝利后,我回家鄉(xiāng),還曾看到它高懸在百間樓下,徐家宗祠的正梁上。
我母親陶蓮雅,又名“憐亞”,是念過書的,有文化的。和父親結(jié)婚的頭十年中,她生育三次。第一次生下的是女的,第二次又是女的,第三次卻還是女的。辛亥革命那年父親正好在武昌,黃鶴樓下,練兵場旁,受命建一座體育場和一所體育館。根據(jù)他的一個學生回憶,建成后他曾騎馬馳奔在體育場上,還在體育館四周的回廊上躍馬小跑數(shù)匝,以檢驗建筑物是否堅固。然后他下馬將這體育館交給了留下來工作的體校學生管理。這地方現(xiàn)在是湖北省省體委所在地。他的孫子叫徐延,八十年代末在省體委體科所,當副所長。在辛亥革命發(fā)生,震驚全國時,我祖父聞訊,竟腦溢血發(fā)作,“驚遽而死”。中國體操學校也因這個革命大事,而停了幾天課,但隨即照常復課了。
一九一三年,因袁世凱謀圖不軌,發(fā)生了第二次革命。上海的討袁軍攻打江南制造局,久攻不下。我父親一時義憤填膺,曾率領六十名體校學生,勇猛向制造局進攻。他們銳不可當,已經(jīng)突入制造局的東柵。但那守將鄭汝成卻是一名戰(zhàn)略家。雙方激戰(zhàn)一夜,相持不下。最后打到天明還是沒有攻下來,幸無傷亡,學生軍撤回了學校。我的母親聽了一夜的槍炮聲,提心吊膽。終于放了心:校長回來了,安然無恙。
我誕生的那一年,是虎年的一九一四年。春天,我父親創(chuàng)辦了中國第一個現(xiàn)代的體育刊物《體育雜志》。經(jīng)過六十五年之后,到了一九八一年,浙江大學體育系重新發(fā)現(xiàn)了該刊物的兩期:創(chuàng)刊號和第二期。人們才知道了曾經(jīng)有過這么一個徐一冰,編輯過這么一種體育雜志。它二十四開本,鉛字排印,有銅版紙精印插頁。因它是道林紙印刷的,所以過了一個多甲子,紙張還完好如初呢。中有體育論文專著,有體育史和體育教授法,以及體育的游記資料、生理衛(wèi)生及譯文、小說、文苑雜談等等。這兩本刊物證明了并奠定了我父親是屬于我國第一代的,居于第一位的,現(xiàn)代體育家的身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