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中醫(yī)火神派探討》之第二版,全書共分6個章節(jié),主要對鄭欽安的學術思想進行了深入探討,歸納了火神派的主要學術觀點。具體內容包括火神派源流概述、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火神派研究的現(xiàn)代意義、附子用法綜述等。該書可供各大專院校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張存悌,1947年生。1982年畢業(yè)于遼寧中醫(yī)藥大學.曾任該校附屬三院內科主任,在美國行醫(yī)二年。學者型中醫(yī),治病以救人,著書以濟世。擅用經方治療疑難雜病,患者多有口碑。近年鉆研火神派頗多創(chuàng)建,著有本書和《中醫(yī)火神派醫(yī)案全解》。另外著有《欣賞中醫(yī)》、《品讀名醫(yī)
第一章 火神派源流概述
第一節(jié) 火神派釋義
一、火神派的學術思想
二、火神派的宗師和傳人
三、火神派的著作
第二節(jié) 火神派的歷史淵源
一、理論淵源
二、時代背景
三、地域因素
四、歷代醫(yī)家的影響
第三節(jié) 關于火神派的評價和發(fā)掘
第二章 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
第一節(jié) 陰陽為綱,判分萬病
一、陰陽為綱,判分萬病
二、陰陽兩綱,各有實據 第一章 火神派源流概述
第一節(jié) 火神派釋義
一、火神派的學術思想
二、火神派的宗師和傳人
三、火神派的著作
第二節(jié) 火神派的歷史淵源
一、理論淵源
二、時代背景
三、地域因素
四、歷代醫(yī)家的影響
第三節(jié) 關于火神派的評價和發(fā)掘
第二章 鄭欽安學術思想探討
第一節(jié) 陰陽為綱,判分萬病
一、陰陽為綱,判分萬病
二、陰陽兩綱,各有實據
三、陰陽辨訣的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節(jié) 注重陽氣,腎陽為本
一、陽統(tǒng)乎陰,陽主陰從
二、腎陽為本,人身賴之
三、前人有關重陽觀點
四、雖重陽氣,亦論陰虛
第三節(jié) 首重扶陽,擅用姜附
一、首重扶陽,元氣為本
二、擅用姜附,獨樹一幟
三、陽藥運行,須知反應
四、常用扶陽方藥舉隅
五、經方法度與經典火神派
六、堅持辨證,絕非濫用
第四節(jié) 詳辨陰證,多有創(chuàng)見
一、詳辨陰證,揭示“真機”
二、真氣上浮,須識陰火
三、虛陽外越,多有創(chuàng)見
四、陽虛欲脫,當識危候
第五節(jié) 失血諸癥,多屬陽虛
一、陽虛居多,十居八九
二、陽虛失血,陰象為據
三、月經諸癥,須識陽虛
四、針砭時弊,駁斥舊說
五、醫(yī)案例舉
第六節(jié) 勘破陰霾,獨辨陰火
一、辨認陰火,必現(xiàn)陰象
二、不囿市習,創(chuàng)立新說
三、內傷發(fā)熱,獨具只眼
四、醫(yī)案例舉
第七節(jié) 陰盛陽衰的病勢觀
第八節(jié) 火神派是第八個醫(yī)學流派
一、火神派學術思想總結
二、火神派與傷寒派的對比
三、火神派與溫補派的對比
四、火神派是第八個醫(yī)學流派
五、有關火神派爭議的看法
附:鄭欽安醫(yī)論選讀
一、真陽論
二、元陰元陽論
三、論陽虛
四、論陰虛
五、論附子
六、論四逆湯(一)
七、論四逆湯(二)
八、失血破疑說
九、益火之源以消陰翳辨解
十、辨認陰盛陽衰及陽脫病情
十一、鄭欽安論醫(yī)箴言
第三章 火神派研究的現(xiàn)代意義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代疾病的基本態(tài)勢
第二節(jié) 導致陰盛陽衰態(tài)勢的原因
一、傷于寒者仍多
二、中醫(yī)西化的影響
三、濫用苦寒
四、不求經旨,不辨陰陽
五、過度勞倦,煩勞傷陽
六、房勞傷腎
七、睡眠不足,陽氣受損
八、濫用抗生素、激素
九、慢性病多發(fā),陽虛者居多
第三節(jié) 發(fā)揚火神派的其他理由
一、中醫(yī)治療急癥的需要
二、治病層面問題的思考
第四章 火神派醫(yī)家介紹
第一節(jié) 吳佩衡
一、精辨寒熱,十六字訣
二、推重陽氣,擅用附子
三、從陰證論治出血和麻疹
四、崇尚經方,擅用峻藥
五、常用方藥經驗
第二節(jié) 范中林
一、病有萬端,但扶真元
二、善用姜附,經驗嫻熟
三、重視舌診,辨識陰證
四、“口內少實火”論
五、陰證失血,不避辛熱
六、常用方藥經驗
第三節(jié) 祝味菊
一、治人為本,扶陽為重
二、擅用附子,配伍獨特
三、擅治傷寒,獨樹一幟
附:關于祝味菊是否火神派的爭議
第四節(jié) 唐步祺
一、服膺鄭氏,闡釋其說
二、常用方藥經驗
第五節(jié) 盧崇漢
一、扶陽理念
二、常用方藥經驗
第六節(jié) 李可
一、推重陽氣,立命之本
二、善辨陰證,多有卓見
三、重用附子,擅治危癥
四、減毒措施,萬無一失
五、常用方藥經驗
第七節(jié) 補曉嵐
一、扶陽固正,擅用姜附
二、補一大藥,獨具特色
附:其他擅用附子醫(yī)家
第五章 附子用法綜述
第一節(jié) 古代醫(yī)家論述
一、仲景為擅用附子第一人
二、附子配伍的發(fā)展
三、歷代醫(yī)家論附子
第二節(jié) 應用指征
第三節(jié) 劑量與煎法
一、劑量
二、煎法
第四節(jié) 關于毒性問題
一、古人早有認識
二、怎樣避免附子中毒
三、附子“五禁”和藥后“三問”
四、附子中毒解救方法
五、半夏、附子同用的問題
第五節(jié) 近現(xiàn)代醫(yī)家應用經驗
第六章 編著者體會和驗案
第一節(jié) 體會
一、理論適用,臨床有效
二、附子運用的三A原則
三、先要打好傷寒基礎
四、不要偏執(zhí)僵化
第二節(jié) 治驗病例
一、頭面五官病癥
二、心肺諸癥
三、脘腹雜病
四、腸道疾患
五、血證
六、其他雜癥
參考文獻
后記
再版附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