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華光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5版)》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前版榮獲200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
其特點如下:1.加強了信號與電子系統(tǒng)的基本知識;2.對每一問題的講述,先以概念引路,然后逐步展開分析與討論,例如器件的建模,由物理概念講述其參數(shù),從而得出電路模型;3.堅持以集成電路為主線,加強CMOS器件等新內容;4.加強SPICE程序對電子電路的仿真分析與設計。
內容包括:緒論、運算放大器、二極管及其基本電路、雙極結型三極管及放大電路基礎、場效應管放大電路、模擬集成電路、反饋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
《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5版)》可作為高等學校電氣信息類(含電氣類、電子類)等專業(yè)的“模擬電子技術基礎”課程的教材。
康華光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部分第5版)》是在第4版的基礎上修訂而成,在修訂過程中,參考了教育部組織編寫的《電子技術基礎(A)課程基本要求》,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全書共分11章,內容包括:運算放大器、二極管及其基本電路、雙極結型三極管及放大電路基礎、場效應管放大電路、模擬集成電路、反饋放大電路、功率放大電路、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直流穩(wěn)壓電源、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
康華光,1925年8月出生于湖南衡山,現(xiàn)為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長期從事電子技術教學與生物醫(yī)學工程研究?等A光教授1951年畢業(yè)于武漢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并留校任教。1953年院系調整到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工學院)工作至今。現(xiàn)任中國電子學會生物醫(yī)學電子學分會委員。曾任國家教委高校工科電工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兼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指導小組組長。由康華光主編的《電子技術基礎》(模擬、數(shù)字部分);第一、二、三、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982、1988、1999年)曾先后于1988、1992、1996、2002年榮獲四次國家級獎勵,含優(yōu)秀教材獎、優(yōu)秀教材特等獎、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主持研究的“優(yōu)化電子技術基礎課程建設”項目獲1989年國家級優(yōu)秀教學研究成果獎。在科研方面,康華光教授主要從事交叉學科的研究,如生物醫(yī)學信息的檢測與分析以及細胞電生理研究。建立了國內第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細胞信使實驗室。主持了多項國家級科研課題,開展國內、國際交流與合作,成績卓著。培養(yǎng)了博士、碩士生40余名。發(fā)表了多篇學術論文和專著《膜片鉗技術及其應用》(科學出版社,2002年)。
1 緒論2 運算放大器3 二極管及其基本電路4 雙極結型三極管及放大電路基礎5 場效應管放大電路6 模擬集成電路7 反饋放大電路8 功率放大電路9 信號處理與信號產生電路10 直流穩(wěn)壓電源11 電子電路的計算機輔助分析與設計附錄A PSPICE/SPICE軟件簡介附錄B 電路理論簡明復習附錄C 電阻的彩色編碼和標稱阻值參考文獻索引(漢英對照)部分習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