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現今許多科普著作都是以介紹科學知識為主的,《學做科學家:學會科學思維》是以介紹科學思維方法為主。這種從原始、簡單的實際出發(fā),以通俗易懂、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方式介紹科學家們是如何發(fā)現、思考和解決問題,能非常好地提升青少年讀者的興趣,并且能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思維方式。
《學做科學家:學會科學思維》適合作為廣大青少年的課外首選讀物。
高布錫,1937年6月生于河北新河,1959年由南京大學天文系畢業(yè),中國科學院測量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教授,知名天文學專家;曾任中科院動力大地測量開發(fā)實驗室主任,湖北省天文學會理事長現為武漢科學家科普報告團成員。其長期從事天體測量與天文地球動力學的觀測與理論研究,在光學天體測量、地球自轉變化、天文氣候變遷理論、月球形狀以及潮汐摩擦等研究方向上,發(fā)表學術論文30多篇。多次獲得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二、三等獎。著有《天文地球動力學原理》《絢麗多彩的宇宙》等書,并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青少年科普活動,社會影響較大,受到了廣大青少年的好評。
第一章 古代學者已經知道大地是球形的——科學與迷信的早期斗爭
第二章 歷經兩千多年的幾何原本——科學的公理體系
第三章 萬有引力定律的提出與證明——定律的發(fā)現與驗證
第四章 原子論的提出與推論——觀察、歸納、演繹與實驗
第五章 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重要但不精確的科學理論
第六章 遺傳基因與DNA——假說如何成為定律
第七章 魏格納的大陸漂移學說——需要豐富想象力的地學
第八章 神奇的麥克斯韋方程式——科學理論體系的完善
第九章 新概念下的量子力學——粒子的二重性
第十章 相對論的提出與證明——空間和時間的相對性
第十一章 宇宙之謎——難以解決的三大科學問題(一)
第十二章 基本粒子之謎——難以解決的三大科學問題(二)
第十三章 生命之謎——難以解決的三大科學問題(三)
第十四章 巧奪天工的技術創(chuàng)新
思考題及參考答案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01~2013年)
編后話——寄希望于有志青年
參考文獻
《學做科學家:學會科學思維》:
到1684年,引力問題已經在許多學者的熱烈議論之中,虎克、哈雷、惠更斯、雷恩(Wren)等學者都指出按照開普勒第三定律(行星軌道長半徑的立方與周期的平方之比是個常數),引力應該是與距離的平方成反比的,然而他們都解釋不了為什么行星的軌道是個橢圓。哈雷在沒有希望的情況下去劍橋學院找牛頓,哈雷發(fā)現早在兩年前牛頓已經解決了這個問題,但是手稿已經遺失。牛頓答應重新寫一遍。1685年,牛頓用數學分析的方法,從開普勒行星運行三定律直接導出了萬有引力定律,反過來,用萬有引力定律也可以導出開普勒行星運行三定律。這樣,不但從數值上,而且從嚴格的科學推理上,給開普勒三定律以完美的解釋。連牛頓都沒有想到竟有如此美妙的結果,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還順帶解答了許多過去難以解釋的問題,我們不妨羅列如下:
。1)萬有引力定律很自然地解釋了為什么天體都是圓球形的,同時也解答了長期以來質疑“地動說”的一個難題:“既然地球是在運動,為什么空氣和鳥兒不落在后面呢?”原來是強大的地球引力使得空氣和鳥兒跟隨地球一起運動。牛頓更進一步推論說,由于地球的自轉,地球應該是個赤道部分略為突起的橢球形。這在100多年后,被精密的大地測量所證實。
。2)牛頓正確地解釋了潮汐的原因,是由于月亮和太陽對地球表面上海水的引力,在地球表面不同的位置略有不同而引起的,牛頓還解釋了大潮和小潮的成因,奠定了潮汐理論的基礎。
(3)利用萬有引力定律可以精確地計算和預報天體的精確位置。恰巧1682年一個巨大的彗星出現在星空,哈雷認為這就是在1066年被薩克遜人認為是災禍將臨的那個彗星,因此哈雷預報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再現星空,后被證實。這顆彗星被命名為哈雷彗星。牛頓還給出了“攝動”的概念。勒威耶根據天王星的攝動,預報了海王星的位置,1846年柏林天文臺發(fā)現了海王星,更進一步證實了萬有引力定律的正確性。
1687年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一書出版,牛頓仿效歐幾里得,從最基本的定義和公理出發(fā),構造了一個標準的公理化體系。不過這里的公理是力學三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定義的是位置、速度、加速度、力、質量、動量、能量、角速度、力矩和轉動慣量等概念。在第一篇中,牛頓詳細考察了各種運動形式與力的關系,他所說的力,主要是指重力(引力)、摩擦力、阻力等。而運動則包括落體、拋體、球體滾動、單擺與復擺、流體、行星自轉與公轉、甚至章動等。牛頓用統(tǒng)一的力學原理去解釋從地面物體到天體的所有運動和現象。牛頓利用數學,特別是自己發(fā)明的微積分來嚴格地證明一個接一個的定理,而所有這些定理都是來自現實世界的。牛頓在第二篇中討論了各種形式的阻力對運動的影響,討論了流體運動的問題,以及地面上的各種力與運動的情況。在第三篇中用已證明的命題推算了行星、彗星、月球和海洋的運動。最后表述了牛頓對于宇宙間萬事萬物的根本看法,表達了他對于上帝的存在和本質的見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