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醫(yī)大師臨床研究:李今庸讀古醫(yī)書札記》主要收錄了我國當代著名中醫(yī)學家、國醫(yī)大師李今庸教授歷年來在全國各地刊物上發(fā)表過的關(guān)于古典醫(yī)籍和古典文獻的考釋、考義、揭疑、析疑類文章。其涉及的典籍文獻有《黃帝內(nèi)經(jīng)》、《難經(jīng)》、《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甲乙經(jīng)》、《太素》、《傷寒論》、《金匱要略》、《馬王堆漢墓醫(yī)書》、《史記》等典籍和史書中的有關(guān)醫(yī)學資料。從內(nèi)容中能夠體會到作者在?睂W、訓詁學、音韻學、古文字學等多學科領(lǐng)域里的深厚淵源和研究功底。
《國醫(yī)大師臨床研究:李今庸讀古醫(yī)書札記》可作為從事中醫(yī)學及國學等研究者的重要參考用書和借鑒之用。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國醫(yī)大師臨床研究:李今庸讀古醫(yī)書札記》介紹了《黃帝內(nèi)經(jīng)》、《金匱藥略》、《千金翼方》等書的形成過程考證專論、學習方法專論等。我國著名老中醫(yī)、“內(nèi)經(jīng)王”李今庸教授的著作《古醫(yī)書研究》,第一版是我國第一部有關(guān)中醫(yī)學文字研究考證的著作,這是李老幾十年從事中醫(yī)訓詁研究成果的結(jié)晶。這部《古醫(yī)書研究》第一版獲得了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科學(著作)獎二等獎,F(xiàn)在新增另外一部分近幾年新著內(nèi)容,比較全面,非常值得中醫(yī)后輩人去研讀和收藏。
目錄
前言
《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成書年代和成書地點考(1)
一、《黃帝內(nèi)經(jīng)》成書的時間上限(1)
二、《黃帝內(nèi)經(jīng)》成書的時間下限(3)
三、《黃帝內(nèi)經(jīng)》的成書地點(4)
《素問》“運氣七篇”成書年代考(7)
一、“運氣七篇”成書的時間上限(7)
二、“運氣七篇”成書的時間下限(8)
三、結(jié)語(8)
試論《黃帝素問直解》(9)
《素問》“女子七七”、“男子八八”解(12)
《素問》“乳子”詞義考辨(14)
《素問》析疑四則(16)
《素問》析疑三則(20)
《素問》析疑二則(24)
《素問》解疑三則(26)
《靈樞經(jīng)》析疑四則(30)
《靈樞經(jīng)》析疑三則(35)
《內(nèi)經(jīng)》析疑三則(39)
《黃帝內(nèi)經(jīng)》揭疑三則(42)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一)(46)
1.人將失之耶(46)
2.不知持滿(46)
3.逆於生樂(47)
4.不肖(47)
5.惡氣不發(fā)(48)
6.夫病已成而后藥之(48)
7.藏精而起亟也(48)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二)(50)
1.天明 冒明(50)
2.云霧不精 白露(50)
3.陰陽者氣血之男女也(51)
4.溫之以氣(51)
5.其治宜灸焫(52)
6.所治天突與十椎及上紀(52)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三)(53)
1.凡相五色之奇脈(53)
2.必齊毒藥攻其中(53)
3.胃疸(53)
4.無虛無實(54)
5.日應九變(54)
6.察其以(54)
7.衛(wèi)出于下焦(55)
8.余聞陰陽之人何如(55)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四)(56)
1.脈至如喘(56)
2.桂心(56)
3.循脛上睪(56)
4.莖垂者(57)
5.筋急則引卵與舌(57)
6.戴眼絕汗(57)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五)(59)
1.膏之原肓之原(59)
2.其支者(60)
3.丈夫?疝(60)
4.筋瘺頸腫(61)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六)(62)
1.心系急則氣道約(62)
2.津液布揚(62)
3.人有三百六十節(jié)(63)
4.肺主涕(64)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七)(66)
1.天年(66)
2.鼓脹有二(66)
3.血(67)
4.二陽之病發(fā)心脾(68)
5.息積(68)
6.脾癉消渴(69)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八)(70)
1.春秋皆度百歲(70)
2.清陽發(fā)腠理(70)
3.安臥者黃疸(71)
4.煩滿(72)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九)(73)
1.合篡間,繞篡后(73)
2.言上工相五色于目(73)
3.兩神相搏(74)
4.傳為柔痙(74)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76)
1.脾脈……濃甚為腸(76)
2.實則鼽窒 虛則鼽衄(77)
3.目瘴脈痛(77)
4.則為乃痿厥心俛(78)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一)(79)
1.腎氣獨沈(79)
2.浮而散者為詢仆(79)
3.心脈滿大,癎瘛筋攣(80)
4.人生而有病巔疾者(81)
5.先飲利藥(82)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二)(83)
1.瘛痕癇瘛瞷。83)
2.唏然時寒(84)
3.心腸痛是蚊賄也(84)
4.熱病不可剌者有九……九曰熱而痙者,死。腰折,瘈痕,齒噤齘也(84)
5.悶瞀(85)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三)(86)
1.至如擗砸,薄為腸擗(86)
2.經(jīng)脈者,受血而營之(87)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四)(89)
1.肝者,罷極之本(89)
2.先淅然厥起毫毛(89)
3.榮氣虛,衛(wèi)氣實也(90)
4.先其發(fā)時如食頃而刺之(91)
5.宜石而瀉之(91)
讀《黃帝內(nèi)經(jīng)》札記(十五)(93)
1.兩神相搏(93)
2.蒼天之氣清凈(93)
3.傳為衂蔑瞑目(94)
《難經(jīng)》成書年代考(96)
《難經(jīng)》析疑一則(98)
《甲乙經(jīng)》析疑五則(99)
1.析疑一(99)
2.析疑二(99)
3.析疑三(100)
4.析疑四(100)
5.析疑五(101)
《黃帝三部針灸甲乙經(jīng)新!返娜c商榷(102)
1.“痙”字校改之誤(102)
2.“咳,溲血,形肉脫,脈喘”之逆(102)
3.面跗龐然而加“腫”字誤(103)
《黃帝內(nèi)經(jīng)太素》析疑四則(104)
1.主病瘌及痙(104)
2.九窗在腰尻分間(104)
3.居陰之脈(105)
4.風痙身反折(105)
《傷寒雜病論集》質(zhì)疑(107)
對《傷寒論》相關(guān)講義若干問題的看法(109)
《傷寒論》斷句一則(116)
《傷寒論》析疑二則(117)
讀《傷寒論》札記二則(120)
一、不能語言(120)
二、卻治其厥(121)
仲景書《傷寒論》析疑一則(122)
遍查《傷寒論》無“人萇”(123)
《傷寒論》勞復與食復(124)
論《金匱要略》一書的形成(125)
《金匱要略》“消渴小便利淋病脈證并治第十三篇”之我見(128)
我對《金匱要略》“婦人懷娠腹中汚痛當歸芍藥散主之”一條的見解(130)
我對“甘草粉蜜湯”中是什么“粉”的看法(133)
《金匱要略》析疑三則(137)
仲景書《金匱要略》析疑二則(141)
一、身體魁羸(141)
二、《外臺》桔梗白散(142)
《金匱要略》中的“白汗”及其斷句解(144)
桂枝芍藥知母湯證中的“魁羸”“魅羸”“尫羸”(146)
一、魁羸(146)
二、魅羸(146)
三、尫羸(146)
讀《金匱要略校注》后(148)
三國時代的《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年代考(153)
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年代上限考(153)
二、《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成書年代下限考(154)
三、結(jié)論(154)
《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藥名新詁二則(156)
一、“彼子”考(156)
二、“苦菜”考(157)
讀《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札記(159)
1.死。159)
2.石鍾乳(160)
3.血瘕(160)
4.淋閉(161)
5.癎痙(161)
6.色青醫(yī)熱利下重(162)
7.商陸(162)
醫(yī)學隨筆三則(164)
一、釋“寬”(164)
二、“天雄散”考(165)
三、“侍贏”疏(166)
中國古代病證名詞考(168)
讀史小識——“脈”字之義當訓為“診”說(171)
《史記》倉公火齊湯考(172)
中國古代“熨斗療法”稽考(173)
“痙”非“痙”的俗體字(176)
考“寬”(178)
“冤”“寃”有別,“蠱”“瘕”相通(180)
1“冤”“寃”有別(180)
2.“蠱”“瘕”相通(180)
“尻”、“尻”義考(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