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 價:38 元
叢書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guī)劃教材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 作者:印莉萍, 李靜, 于榮主編
- 出版時間:2015/6/1
- ISBN:9787030443571
-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Q2-33
- 頁碼:232
- 紙張:膠版紙
- 版次:4
- 開本:大32開
生命科學的進展日新月異,在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背景下,《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教程》在第三版的基礎上,補充更新了實驗,并整合成8章,共56個實驗。第一章詳細介紹了顯微鏡技術;第二章到第七章涵蓋了細胞器的形態(tài)與結構、細胞培養(yǎng)與DNA提取、細胞工程與轉基因技術、轉基因細胞的檢測、細胞電生理技術及細胞的生命活動與調(diào)節(jié),各章均有實驗目的、實驗原理、結果與分析及思考題等;第八章立足于《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教程》實驗的總結和對學生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綜合實驗的設計原則和指導思想,并嘗試給出了4個綜合實驗的例子。
更多科學出版社服務,請掃碼獲取。
《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教程》適合作為普通高等院校生命科學領域教學用書,也可作為農(nóng)林、醫(yī)學、綜合型大學本科生和研究生相關課程的實驗教材,同時可供相關科技人員參考使用。
細胞生物學實驗技術教程第一章顯微成像技術第一章顯微成像技術
生物學,尤其是細胞生物學的許多重大發(fā)現(xiàn)與顯微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分不開。沒有顯微鏡的發(fā)明就不會有細胞的發(fā)現(xiàn),更不會有細胞學說的建立。同樣,如果沒有電子顯微鏡的發(fā)明,人們就不會認識到細胞內(nèi)部結構的復雜性。因此,顯微成像技術是生物學研究領域中一項常規(guī)的、不可缺少的技術手段之一。
從英國物理學家Hooke創(chuàng)制了第一架具有科學研究價值的顯微鏡到現(xiàn)今光、機、電一體化的各種高檔顯微鏡已有350多年的歷史了。為適應不同需要,目前有各種類型的顯微鏡, 如可直接進行解剖及觀察并具有立體感的體視顯微鏡;能觀察活細胞的相差顯微鏡、微分干涉顯微鏡;對于雙折射物質(zhì)進行結構研究的偏光顯微鏡;既能作形態(tài)觀察,又能作定位、定性分析的熒光顯微鏡;組織培養(yǎng)不可缺少的長工作距離的倒置顯微鏡;具高分辨率、可進行顯微斷層掃描的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等。2014年諾貝爾化學獎授給了埃里克 貝齊格(Eric Betzig)、威廉 莫納(William E Moerner)和斯特凡 黑爾(Stefan W Hell) ,其主要的貢獻有:①超高分辨率光學顯微鏡STORM,使得在納米量級分辨率上對細胞和組織成像;②單分子熒光顯微鏡成像技術,這是顯微成像技術的巨大革命。
本章概述了幾種常用的光學顯微鏡、激光掃描共聚焦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的原理、結構特點、應用及獲得最佳觀察及采集圖像效果的實踐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