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像的歷史》是一本介紹中國古代佛像和古代建筑的書。作者是中國著名的建筑學家梁思成,梁先生雖然是一位建筑大師,但他一生熱愛雕塑。
此書按年代編寫,從南北朝至明朝,貫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先生對每個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紹,關于佛像的技法、來源、流派、風格及特色都有比較全面的梳理,尤其詳細地介紹了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這幾個大的石窟。梁先生的文筆極美,閱讀起來,非常享受。
寫作此書時,梁思成先生身處戰(zhàn)亂之中,出于一位古建研究專家的天性,他深知戰(zhàn)火無情,會使我國大量珍貴的泥塑、木質文物受到毀滅,所以他和妻子林徽因以及幾位研究人員踏上了考察之路,趕在日軍的前面去把一些古建拍攝記錄下來。因為他知道,有可能這是這些古建留在人世最后的影像。書中的絕大部分的照片都是梁先生當時所攝,保存到今日十分珍貴,更讓人惋惜的是其中的一部分古建確已經毀壞在炮火中,不復存在了,我們也只能透過梁思成的鏡頭和文字來領略它們的美了。
寫作《佛像的歷史(圖文版)》時,梁思成身處戰(zhàn)亂之中,出于一個古建專家的天性和敏感,他深知戰(zhàn)火無情,會使我國大量珍貴的泥塑、木質文物受到毀滅性的打擊。所以他和林徽因及幾位助手一起踏上了考察古建之路,他們要趕在日軍之前把珍貴的佛像、古寺、廟宇測量及拍攝下來。萬一這些古建在敵人的炮火中無法幸免,至少還能留下它們的影像。
書中的照片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梁思成當時所拍攝,有很多照片也是這些珍貴的文物最后的影像,圖中所攝的文物古建在日后有些毀于戰(zhàn)火,有些毀于拆除,有些已經遭到不可修復的毀壞,也有些至今還存在。
梁思成為人所知是因為他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學家,雕塑是他的興趣所在,他十分熱愛雕塑,尤其是中國的佛像。因為中國最好最有價值的雕塑作品大多數(shù)都是佛像,所以說佛像的歷史也就是中國雕塑的歷史。
《佛像的歷史(圖文版)》按年代編寫,從南北朝至明代。用比較詳細的筆墨介紹了云岡石窟、龍門石窟、天龍山石窟這幾個大型的石窟。
貫穿全文的是梁思成對每個朝代的佛像雕塑的理解和介紹,關于佛像的歷史、文化、技法、來源、流派、風格、特色有著獨到而又全面的介紹。這是一本知識性非常強的讀物。
1946年梁思成應美國耶魯大學之邀赴美講學。1947年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建校200周年紀念,舉辦了一系列學術活動,邀請梁思成擔任“遠東社會與文化”研討會的負責人。在這次會議上他作了“建筑發(fā)現(xiàn)”與“唐宋雕塑”兩個學術報告,是與會學者中唯一同時發(fā)表兩篇論文的學者。就在這次會議上他首次將四川大足的雕塑藝術介紹給國際學術界,引起了很大反響。
1947年他回國,在上海見到他的摯友陳植先生時說他準備寫一本《中國雕塑史》。梁公對中國雕塑極為熱愛,亦有很深的造詣,早在1930年他就在東北大學建筑系講授過“中國雕塑史”這門課。但是那時他還沒有去過云岡和龍門,講課所用的圖片絕大部分都是引自國外學者的著作。直到20世紀30?40年代,他親自考察了云岡、龍門、南北響堂山、天龍山、大足及四川大量的摩崖石刻,并對他調查的古建筑中的佛像反復琢磨。從古建筑中佛像塑造手法及風格的鑒別,來佐證廟宇建造的年代,亦或根據宙宇建造的時期判斷佛像的古老程度。他對這些雕塑作了深入的研究,有了他自己獨到的見解。1947年他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作的“唐宋雕塑”的學術報告當是他關于中國雕塑較全面系統(tǒng)的論述。
但我在他的遺稿中始終未見到“唐宋雕塑”的論文稿件。
“文化大革命”期間,紅衛(wèi)兵對他進行了嚴厲的批判,也就在這個時期他對自己的學術思想、人生觀作了徹底的清理。他在自己的學術思想中作了多么痛苦的掙扎,他是那么真誠,對所有的批評都是認真思考,不能想象他這個在舊社會生活了大半輩子的人還保持著這么純潔的童心。但是最后他更加痛苦地告訴我:“如果現(xiàn)在再讓我重頭學習一遍建筑,我還是會得出相同的結論!蹦菚r我更關心的是他的健康,我隨時都在紅衛(wèi)兵把他從我的生活中撕裂開去的恐怖中挨過。就是在這樣的苦難中我更清晰地認識了他,也更深地理解了他的學術思想。
我們的住房也一天比一天縮小,直到有一天通知我們全家搬到北院14號一間25平方米的房子中去。我傻了,25平方米,我們全家5口人,一人一床就得占去10平方米,其他如火爐、桌椅、箱柜、鍋碗瓢盆怎么處理?我無奈地整理著必須用的衣物、書籍,當我在整理書架時,一夾圖片散了下來,我定睛一看,原來是他在美國為寫《中國雕塑史》時收集的散落在國外的中國歷代雕塑的圖片。思成正在寫檢查,聽到響聲回頭一看,他的眼睛立刻從茫然的神態(tài)中放出了光芒,急忙拾起掉在地上的圖片對我說:“眉眉你看那多(美。??”“美”字剛要說出來又咽了回去,因為“美”在當時是犯忌諱的字?吹剿诮邮車绤柕呐袝r,仍然對祖國的傳統(tǒng)雕塑如此傾心,我被他的這種激情所感動。想起平時他一直想寫一本《中國雕塑史》的愿望,我并不理解,也不支持,因為“大屋頂”的批判對我來說記憶猶新,我生怕又會惹出什么亂子,意識形態(tài)的東西最好不要去碰。但此時此刻的我卻對他有了進一步的理解,他的思想里含著多少美好的東西,為什么不讓大家來分享呢?
但是晚了,他的健康每況愈下,終于離開了我們。從看到散落在地上的雕像圖片起我就時時想到他還沒有動筆寫的《中國雕塑史》。20世紀90年代我曾委托臺灣的兩位學者到普林斯頓大學去查找他在1947年在該校所作“唐宋雕塑”的報告文稿,但均未能查到。
1947年他曾為美國大百科全書寫過《中國的藝術與建筑》一文,用極簡潔清晰的語言闡述了中國雕塑的歷史源流及各時代的特點,因限于篇幅,沒有展開論述更沒有條件結合實例來介紹,這是非?上У。這篇《中國的藝術與建筑》中的雕塑部分應當是先生準備寫雕塑史的綱。因此我依據先生的雕塑篇的文字,配上當年先生拍攝收集的圖片及有關論述整理成這本小書奉獻給讀者,先生涉及的雕塑范圍很廣,包括金石玉器陶瓷??等等。限于本人水平,僅側重于佛像雕塑的整理,錯誤在所難免,萬望讀者見諒。
林 洙
2009年元月
前言
中國早期的雕塑
佛像的由來
南北朝
南朝
北朝
元魏——云岡石窟
北魏——龍門石窟
北齊、北周
北齊——天龍山石窟
北周造像
隋
唐
龍門石窟
各地雕塑造像
唐代雕塑的興衰
宋、遼、金
各地雕塑造像
元、明
各地雕塑造像
梁思成的生平
雕塑,像建筑一樣,在中國也未獲得應有的承認,我們知道大畫家的名字,但雕塑家都默默無聞。
最早的雕塑是在安陽商朝的墓葬中發(fā)現(xiàn)的。貓頭鷹、老虎和烏龜是常見的雕刻母題(motif),也偶有人的形象,那些大理石作品都是圓雕,有些就是建筑部件。表面裝飾同那個時代的青銅器的紋樣相同。石雕和青銅器在裝飾紋樣、基本形體和氣質方面是一致的。出土的銅面具有的是饕餮① ,有的是人形。它們都鑄造得很好。
公元前500年前后,青銅器開始以人和動物形體的圓雕做裝飾題材。初時人像是正面跪姿,嚴格按照“正面律”制作。不久,藝術擺脫束縛去表現(xiàn)動作?偟目,人物造型矮而且呆板,而動物造型見出刀鑿的運作精準有致,這是基于對自然的準確觀察。
到漢代,雕塑在建筑上的重要性增加了。室內墻壁上有浮雕裝飾,這可以從許多漢墓祭室中得到印證。尤如山東嘉祥武氏基群,人和動物(獅、羊、吐火獸)的圓雕成對地排列在通往墓室、宮廟的大路兩旁。山東曲阜的人像非常呆拙、粗糙、模糊一團,只大致有點像人形,而獸像則造型優(yōu)美,雄壯而有生氣。獅子和吐火獸常常有翼(考慮到中國早期建筑不用人像和獸雕保衛(wèi)大門,這一做法很可能是在與北方和西方蠻族接觸中從西亞傳來的)。四川發(fā)現(xiàn)的漢闕常有鳥、龍、虎的浮雕,它們是裝飾雕刻的上品。
佛像的由來
佛像雖于明帝時傳入中國,然而未即傳播,東漢之世,可稱其最初潛伏期。至桓帝篤信浮圖,延熹八年,于宮中鑄老子及佛像,設華蓋之座,奏郊天之樂,親祀于濯龍宮。此中國佛像之始也。
按佛教原非禮拜偶像之教。佛滅度后甚久,尚無禮拜佛像之風。雖有塔廟講堂等建筑,然塔則以納舍利子,廟則以安塔。建筑中有畫雕佛傳及本行圖,然其觀念非如后之佛像也。明帝以后,至公元后一世紀(漢和帝時)、 陀羅古建筑中始見佛像雕刻,是為造像之始,蓋深受希臘影響者也。此后三四百年間,健陀羅佛像傳世者甚多。而中國受健陀羅美術影響尤重也。
南北朝時,佛教盛行,人像雕刻多起來。有一些5世紀的小佛像留傳下來。第一批重要的紀念性雕像見于大同云岡,大同是北魏(公元386?534年)第一個首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