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建筑文化講座》這不是一部中國建筑史,作者的用意也不在于寫一部中國建筑史,而是從文化的角度切入,對中國建筑進行深度省思。
作者根據(jù)多年來對中國建筑梳理、研究的成果,給予文化上的詮釋。通過對中國文化特質的了解,更深刻地認識中國的建筑,更生動地欣賞中國建筑空間中包容的生活。從建筑與文化的交互對照中,把握中國建筑的意義與價值。
建筑是技術、藝術與人生的綜合。建筑物雖然是實體的,但它所能暗示或揭示的,卻包括了生活的全部。因為它不但反映了一個時代的技術與科學水準,那個時代的精神,當時的審美觀念,而且忠實地記錄了當時人的生活方式與價值觀念。
建筑是生活的舞臺。人生離不開建筑,大部分具有精神價值的物品都以某種形態(tài)連結在建筑上。古代的器物,包括藝術品,如果沒有建筑空間的架構為基礎,就顯不出其文化上的光輝,而論為美麗的古董。
中國建筑在本質上是一種人生的建筑。中國建筑是以人為主的,是沒有理論的人本建筑。簡單地說,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純樸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種工具,一種象征。
中國人從來沒有刻意地要改造建筑,造成式樣的改變,卻也不受建筑傳統(tǒng)的過分約束,常適度地預以修改。因此中國建筑幾千年來,就順著中國文化的漸變而漸變,它忠實地反映了中國人的過去;知識分子怎樣在世界上求心靈的安頓,統(tǒng)治階級怎樣展示其權力的象征,殷商巨賈如何追求生活的逸樂,都能表現(xiàn)在簡單而幾近原始的建筑空間架構上——這真是世界建筑上的奇跡。
序
第一編 中國的建筑與文化
第一講 建筑文化的基礎
探究建筑的形式,不過是滿足我們的好奇心。發(fā)掘形式后面的文化特質,則使我們真正了解中國的建筑文化,幫助我們掌握中國建筑的主體價值。了解主體價值的所在,在現(xiàn)代化的浪潮中才不致失掉民族的特質。
建筑與文化的關系
包裝的原始文化
生命的建筑.
人本的精神
務實的觀念
結語
第二講 自文化看中國建筑的三個段落
中國建筑文化的發(fā)展,有些特色如隱逸的理念與飄逸的形式,自古代以至近世不曾改變過的,但其他特色歷代均有改變。
中國的古典時代
中世紀,佛教支配的時代
近世期,俗世文化支配的時代
第三講 中國人的空間觀
中國文化實在是非常高級的文化,是一個懂得如何生活的文化,只有現(xiàn)實生活單純化才有精神生活的空間。
單純的文化
棒棒文化
軸線也是一個棒棒
平面文化
正負的空間觀
第四講 古典中國的空間課題
雙數(shù)開間,代表了主客定位的關系,是人與人關系主導的表征。等開間產(chǎn)生了一個正位,也就是高高在上的主軸的位置。中國的建筑里,就因正位的存在,有了超人間的象征,是神佛、是祖先,或擁有權力的人。自左右變成上下,是中國文化的一大損失。
單與雙
方與圓
簡與繁
第五講 文字、文學與建筑
傳統(tǒng)的中國人生活在文意與物象互通的象征世界中,今人如果不了解這些,即使進入到傳統(tǒng)建筑環(huán)境中,也是無法了解它的。
價值的意會
語音暗示
形通意同
文學的空間意象
文學中的空間觀念
第二編 認識中國建筑
第一講 人生的建筑
中國建筑是以人為主的,是沒有理論的人本建筑。簡單地說,中國文化在這方面一直保有其原始的、純樸的精神,把建筑看成一種工具,一種象征。它既不是藝術,也不是科學,它從來就是為生活而存在的。
宗教情緒淡薄
家族至上的觀念
現(xiàn)世主義的生活
第二講 自建筑看文化
我國的建筑徹底表現(xiàn)了中國文化的自然主義精神,掌握了原始中的精要,集中了文化的陶冶力量,把生活中的物質與精神交融在一起。在我們的文化中,抽掉了物質,就顯不出精神,就是因為其中的原始意味。
建筑的空間
建筑的形式
建筑的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