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第四版)》分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篇和國際貿易選修篇兩部分。編寫中除廣泛征求意見和收集材料外,還邀請了參加過教育部《國際貿易基礎知識課程教學大綱》擬定、有實踐經驗和教學多年的專家與學者提出意見并參加編寫。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第四版)》針對中職國際商務專業(yè)學生應具備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突出了國際貿易知識的實用性和基礎性,并嘗試將國際貿易與中國對外貿易知識有機結合,力求做到深入淺出、舉一反三!秶H貿易基礎知識(第四版)》還根據學習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的需要,在每章之后列有復習思考題,并按問答、判斷、選擇和案例分析等題型加以設計,便于學生把握重點,加深對教材內容的吸收消化,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袁永友,現任武漢紡織大學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國際貿易學會理事、從事國際貿易理論研究與教學30余年,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省級科研課題多項,在《世界經濟》、《國際貿易》和《國際貿易問題》等核心期刊上發(fā)表學術論文多篇,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中國商務出版社、中國海關出版社和經濟日報出版社出版專著和教材多部。
基礎知識篇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課的任務和學習方法
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的基本概念及分類
第三節(jié) 國際貿易與國內貿易的異同
復習與思考
第二章 國際貿易的產生與發(fā)展
第一節(jié) 對外貿易產生的前提和條件
第二節(jié)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前的對外貿易
第三節(jié)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國際貿易
第四節(jié) 中國對外貿易的發(fā)展
第五節(jié) 國際貿易的基本作用
復習與思考
第三章 國際貿易政策與措施
第一節(jié) 自由貿易政策與保護貿易政策
第二節(jié) 關稅方面的措施
第三節(jié) 非關稅方面的措施
第四節(jié) 促進和管理出口的措施
第五節(jié) 我國對外貿易管理
復習與思考
第四章 國際貿易組織
第一節(jié) 世界性貿易組織
第二節(jié) 區(qū)域性貿易組織
第三節(jié) 我國與國際貿易組織
復習與思考
第五章 國際貿易發(fā)展趨勢
第一節(jié) 國際貨物貿易發(fā)展趨勢
第二節(jié) 國際服務貿易發(fā)展趨勢
第三節(jié) 經濟全球化及區(qū)域貿易集團化趨勢
第四節(jié) 我國對外貿易發(fā)展戰(zhàn)略及調整
復習與思考
選修知識篇
第六章 國際市場與價格
第一節(jié) 國際市場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市場價格
復習與思考
第七章 國際貿易條約與協定
第一節(jié) 國際貿易條約與協定概述
第二節(jié) 國際貿易條約與協定的種類
第三節(jié) 中國對外簽訂的貿易條約與協定
復習與思考
第八章 國際貿易與國際資本移動
第一節(jié) 對外直接投資與對外間接投資
第二節(jié) 跨國公司與國際貿易
第三節(jié) 我國利用外資的方式、作用和對外投資
復習與思考
附錄 正文問題、復習與思考參考答案
主要參考網站及書目
《國際貿易基礎知識(第四版)》:
我國成為世界貿易組織正式成員后,為履行世界貿易組織協定和對外承諾,完成清理法規(guī)1150余件。從2002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的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傾銷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反補貼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障措施條例》等20項新法規(guī)及其配套規(guī)章。2000年和2001年我國修訂了《中外合資經營企業(yè)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yè)法》、《外資企業(yè)法》及其實施規(guī)則;2002年2月11日和3月11日又分別頒布了新修訂的《指導外商投資方向規(guī)定》和《外商投資產業(yè)指導目錄》,同時,還出臺和完善了一系列與外商投資配套的規(guī)章制度。到2005年年底,我國制定、修改了《對外貿易法》等3000多部法律、法規(guī)和部門規(guī)章,覆蓋了貨物貿易、服務貿易、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保護以及透明度、貿易政策的統一實施等各個方面。一個更加規(guī)范、透明、公正的法律體系及管理模式已在我國建立。
二、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
對外貿易的行政管理是指各級政府部門對我國對外貿易活動進行決策、組織、監(jiān)督、調節(jié)的各種行為和措施。2003年國家組建了商務部,原對外貿易經濟合作部、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在對外貿易方面的職能整合,統一由商務部歸口管理。對外貿易行政管理措施按地界貿易組織規(guī)則不斷完善,F行的主要內容有:
。ㄒ唬┻M出口配額與許可證的管理
根據2002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貨物進出口管理條例》,我國對有數量限制的進出口貨物實行配額管理,對其他限制的進出£]貨物實行許可證管理。并對配額、許可證的管理部門、公布的時間、分配的方式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同時廢止了1984年以后的一些有關配額與許可證管理的條例和辦法。在出口許可證管理方面,根據管理方法的差別和配額分配方法的不同,分為出口配額許可證、出口配額招標、出口配額有償使用、出口配額無償招標和出口許可證管理。
。ǘ┩赓Q經營者備案登記管理
我國從加人世界貿易組織起經過3年過渡期,按照先放開生產領域后放開流通領域的實施順序,統一了不同所有制企業(yè)外貿經營者資格標準,實現了貨物和技術進出口經營者資格的全方位放開。我國企業(yè)法人、組織或個人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或其他執(zhí)業(yè)手續(xù),并進行備案登記,即可獲得外貿經營者資格。2004年7月1日起隨著新的《對外貿易法》和商務部《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辦法》實施,外貿經營權登記制完全取代了審批制。
。ㄈ┩鈬髽I(yè)在中國常駐代表機構的管理
外國貿易商、制造廠商、貨運代理及其經濟組織和團體,在我國設立常駐代表機構須經批準和登記后才能開展業(yè)務活動。常駐代表機構屬于非營利性的,業(yè)務范圍主要是代表本企業(yè)在中國進行業(yè)務聯系、產品介紹、市場調查、技術交流和咨詢服務等。中國政府依法保護常駐代表機構及其人員的合法權益,并為其正常業(yè)務活動提供方便。
。ㄋ模┩鈪R管理
外匯管理又稱為外匯管制,是指一個國家為了保持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對外匯的買賣、借貸、轉讓、收支、國際清償、外匯匯率和外匯市場實施一定限制措施的管理制度。其目的在于保持本國的國際收支平衡,限制資本外流,防止外匯投機,促進本國經濟的健康發(fā)展。我國在新中國成立后才開始了獨立的、真正的外匯管理,并經歷了從分散到集中、從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發(fā)展過程。隨著改革開放和經濟的不斷發(fā)展,我國形成了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匯管理條例》為主,包括其他外匯管理法規(guī)、行政規(guī)章和其他規(guī)范性文件的相對完善的外匯管理法律體系。
外匯管理內容包括國際收支的管理和外匯市場的管理,具體可分為:經常項目管理、資本項目管理、儲備項目管理、匯率管理和外匯市場管理等。經常項目管理又包括貿易外匯管理和非貿易外匯管理。我國外匯管理的基本原則是:對經常項目收支實行可兌換,對資本項目外匯收支實行宏觀管理,穩(wěn)步推進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的進程。此外還加強對金融機構的監(jiān)管,尤其是加強對金融機構外匯風險方面的管理。我國的貿易外匯管理具體表現為銀行結匯制度、銀行售匯及付匯制度、出口收匯核銷制度、進口付匯核銷制度、貿易外匯賬戶管理制度。
違反外匯管理的各種行為,一般包括逃匯行為、套匯行為、擾亂金融行為、違反外債管理行為、違反外匯賬戶管理行為、違反外匯核銷管理行為以及違反外匯經營管理行為等,我國的相關法律法規(guī)都對這些違反外匯管理的行為予以了定義,并規(guī)定了相應的民事、刑事、行政責任。
從2001年12月11日起,我國逐步取消了對外資金融機構外匯業(yè)務服務對象的限制。其業(yè)務對象可以擴大到中國境內的所有單位和個人。2005年7月21日,我國開始實行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jié)、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我國人民幣經常項目已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目可兌換程度正逐步提高。目前,人民幣“浮動”的成分顯著增多,為促進國際收支基本平衡,維護宏觀經濟和穩(wěn)定金融市場起到了積極作用。我國正在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
我國外匯管理的職能部門是國家外匯管理局及其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