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心理操縱術(shù):精彩生活、笑傲職場的必修課
定 價:39.8 元
- 作者:唐汶 主編,羅成強 繪
- 出版時間:2010/10/1
- ISBN:9787510805820
- 出 版 社:九州出版社
- 中圖法分類:B84-49
- 頁碼:323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本文借用人類行為模式理論和心理學研究成果,在識己辨人、笑傲職場與輕松生活等方面進行層層剖析,提煉出一套駕馭心理,游刃生活的操縱術(shù)。
運用心理操縱術(shù)來挖掘表象下潛在的心理根源,擺脫自身被動、附庸境地,轉(zhuǎn)而借用對情緒、言行、心理的分析,行之有效地洞察、操縱周邊種種,為您營造出和諧愜意的人生。
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在復雜的人際關系中,在糾結(jié)的愛恨情感中,終日疲憊應對換來的往往卻是事與愿違。如何化被動為主動,使自己居身主導?心理學操縱術(shù)將指引你以行之有效的方法從心理層面理解、影響、控制他人,讓自己的意愿得以輕松實現(xiàn)。
本書將晦澀的心理學理論做到深入淺出,并配以簡單、風趣的圖解,語言流暢、通俗易懂,潛移默化中輕松體驗文中精髓。
本書內(nèi)文圖示
第1章 自我篇:了解自己的藝術(shù)
1.自我知覺:認識自己
2.意識的分裂:意識與無意識
3.情緒認知系統(tǒng):清楚自我的情緒
4.記憶(一):生存的本能
5.記憶(二):什么讓生活變成了例行公事
6.習得性無助:為何總感覺自己一無是處
7.安全感的缺失:為何會得焦慮癥
8.安全感的獲得:尋找適合自己的文化模式
9.正確認識自我:克服巴納姆效應
10.杜根定律:自信讓你擁有自己的座位
11.做自己:找到人生的支點
第2章 識人篇:透過外表洞察他人的內(nèi)心世界
1.認知心理學:讀懂人心的密碼
2.相貌與生格:如何“以貌識人”
3.語言的局限:學會傾聽他人的弦外之音
4.表情與心理(一):人的表情從何而來
5.表情與心理(二):“調(diào)理”表情有絕招
6.表情與心理(三):一眼看出誰在“演戲”
7.謊言:說謊中的心理學
8.揭穿謊言的技巧(一):你的身體背叛了你的心
9.揭穿謊言的技巧(二):鼻子與謊言
10.揭穿謊言的技巧(三):說謊的不同“境界”
11.肢體語言:人的身體會“說話”
12.服飾與心理(一):透過衣服顏色洞察人心
13.服飾與心理(二):透過衣服款式洞察人心
第3章 悅?cè)似鹤屗讼矚g自己的心理操縱術(shù)
1.動機心理學(一):不可不知的人性
2.動機心理學(二):了解他人的真實需求
3.滿足他人的虛榮心(一):記住他人的名字
4.滿足他人的虛榮心(二):了解他人的興趣
5.維護自尊心(一):幫助他人的技巧
6.維護自尊心(二):尋求幫助的技巧
7.溝通術(shù)(一):運用他人熟悉的語言
8.溝通術(shù)(二):互惠關系定律
9.溝通術(shù)(三):做一個好的傾聽者
10.幽默的作用:用笑聲拉近心的距離
11.感情的動物:善解人意有奇效
12.刺猬法則:君子之交淡如水
第4章 謀人篇:獲得他人支持的心理操縱術(shù)
1.說服的藝術(shù):讓他人心甘情愿幫助你
2.心理共鳴(一):從對方感興趣的話題人手
3.心理共鳴(二):用對方的觀點說服對方
4.心理引導:巧妙轉(zhuǎn)變對方的觀念
5.期待效應(一):贊許會成為他人努力的方向
6.期待效應(二):用你的期待激發(fā)他人的潛能
7.期待效應(三):激發(fā)他人自我期許的力量
8.巧用激將法:言辭讓人跳起來
8.可視的語言:用圖畫說服他人
10.用事實說話:提出有力的證據(jù)
第5章 容人篇:避免與人結(jié)怨的心理操縱術(shù)
1.同理心(一):站在對方的立場上思考
2.同理心(二):耐心傾聽對方的抱怨
3.三明治效應:批評他人講策略
4.求同存異:和而不同的相處之道
5.遠離雷區(qū):說話要有所忌諱
6.點到為止(一):提出忠告有講究
7.點到為止(二):牢記“過猶不及”
8.警惕自大心理(一):克服過度自信
8.警惕自大心理(二):切勿得意忘形
10.助人為樂(一):給孤僻者予開導
11.助人為樂(二):給不善理解者予理解
12.平等心:交朋友要有彈性
第6章 化敵篇:化解他人敵意的心理操縱術(shù)
1.自我防衛(wèi):人為什么會有敵意
2.自我反省:找到問題的根源
3.自我調(diào)節(jié):用愛與寬容化解敵意
4.盡早溝通:一開口就打動人心
5.笑語化僵局:用幽默消融敵意
6.顯示謙卑:放低自己
7.自己人效應:與對方站在同一戰(zhàn)線
8.中間人效應:巧用傳聲筒
9.繼往開來:爭執(zhí)后重修舊好
10.沉默是金:用沉默顯示你的力量
第7章 職場篇:職場中的心理操縱術(shù)
1.社交恐懼癥:適應能力的缺失
2.首因效應:秀出完美的“第一印象”
3.心理名片:縮小與他人的心理距離
4.快速成長:盡早告別蘑菇定律
5.適應變化:以微笑面對陌生環(huán)境
6.幫助同事:避免地盤效應
7.蜜糖政策:適度贊美你的同事
8.謹防過度投資:同事之間保持適當距離
9.提升自己:使自己變得不可替代
10.堅持原則:以理服人,講究藝術(shù)
11.適當收斂:讓朋友表現(xiàn)得比自己優(yōu)秀
12.做好自己:正視同事間的嫉妒心理
13.駕馭情緒:做自己的主人
14.團隊精神:與團隊共發(fā)展
第8章 用人篇:讓他人積極效力的心理操縱術(shù)
1.海潮效應:吸引人才的奧秘
2.責任分散效應:旁觀者應有的職責
3.馬斯洛效應:滿足他人的不同需求
4.培養(yǎng)成就感:避免不值得定律產(chǎn)生作用
5.游離效應:讓每個人都找到一種歸屬感
6.瓦拉赫效應: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
7.鲇魚效應:讓每個人都“活起來”
8.酒與污水定律:清除團隊中的破壞者
9.異性效應:創(chuàng)建兩性比例合適的團隊
10.登門檻效應:有步驟地挖掘下屬潛力
11.破窗效應:及時解決正在發(fā)生的問題
12.表率效應:凡事以身作則
第9章 管理篇:企業(yè)管理中的心理操縱術(shù)
1.組織心理學:管理人的方式
2.EAP系統(tǒng):員工的心理健康與工作效率
3.霍桑效應(一):關注即可提高效率
4.霍桑效應(二):牢騷的正面意義
5.溝通管理:企業(yè)組織的生命線
6.超限效應:開會次數(shù)越多越?jīng)]有效率
7.木桶原理:及時發(fā)現(xiàn)管理中的漏洞
8.參與管理:與員工一起實現(xiàn)組織目標
9.感動管理:提高員工的執(zhí)行力
10.熱爐法則:用規(guī)章制度來完善管理
11.霍布森選擇效應:不要扼殺多樣化
12.組織變革:企業(yè)如何與時俱進
第10章 商戰(zhàn)篇:商戰(zhàn)中的心理操縱術(shù)
1.商戰(zhàn)(一):無硝煙的戰(zhàn)爭
2.商戰(zhàn)(二):不爭之爭
3.品牌策劃:不打無準備之仗
4.印刻效應:要做就做市場第一
5.羊群效應:把握好自己的方向
6.傍依策略:踩著別人的肩膀起飛
7.達維多定律:不斷創(chuàng)新產(chǎn)品
8.投射效應(一):經(jīng)商也要“因地制宜”
9.投射效應(二):號準顧客的脈
10.魚缸理論:發(fā)現(xiàn)客戶最本質(zhì)的需求
11.貼身不如貼心:包裝設計中的心理學
第11章 營銷篇:營銷中的心理操縱術(shù)
1.營銷之本:把握消費者心理
2.名牌效應:打造企業(yè)的金字招牌
3.心理定價策略:照顧消費者的心理感受
4.斯諾勃效應:滿足消費者的個性需求
5.利誘性銷售:通過降價來促進消費
6.凡勃倫效應:不求最好,但求最貴
7.狄德羅效應:滿足消費者的配套需求
8.情景營銷:以顧客心理體驗為核心
9.錨定效應:利用參考物影響消費者
10.布里特定理:為你的產(chǎn)品做廣告
11.名人廣告:明星代言的產(chǎn)品
12.乘勝追擊:適時進行品牌延伸
第12章 兩性篇:促進幸福的心理操縱術(shù)
1.男女有別:郎才女貌的心理學依據(jù)
2.光環(huán)效應:一見鐘情可靠嗎
3.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異性交往中的逆反心理
4.擇偶標準:性格協(xié)調(diào)與需求互補
5.互相尊重:別嘗試改造你的伴侶
6.接受天性:男人好色,女人好妒
7.心理距離:別讓愛成為一種負擔
8.承擔家庭責任:拒絕“恐婚癥”
8.滿足她的安全感:女人天生愛管錢
10.打破沉默:遠離家庭冷暴力
11.婚外情:不要玩火自焚
意識的分裂
意識與無意識
心理學家把人心分為意識心和無意識心兩個部分。意識心是我們可以覺知到的部分:衣食住行等日常行為,快樂、恐懼、悲傷、猶疑等種種情緒都屬于意識的范疇。無意識心是人類數(shù)百萬年的種族記憶,家族傳統(tǒng),宗教、社會的制約,以及個人幼年經(jīng)歷等隱匿于內(nèi)心深處的、很難覺察到的部分。
在幼兒時期,人基本上沒有意識,一切行為皆源自于本能的反應:餓了就要吃,不高興就哭,想尿就尿……在幼兒的眼中,他與周圍的環(huán)境是一體的,不知道“我”與“你”、“彼”與“此”是不同的。所以幼兒不會顧及旁人,不會想到人們制定的各種規(guī)矩,完全感性,沒有理性思維能力,情商基本接近于零。
因此幼兒的知覺、思維、行動是完全一致的。在做任何事情之前,他不需要通過理性分析作出判斷,然后才“決定”去做。幼兒通常有什么就說什么,想什么就做什么,沒有任何心計。
隨著自我意識的覺醒,幼兒的自我知覺能力開始逐漸顯現(xiàn),逐漸從“天人合一”的混沌“無我”狀態(tài)中分離出來。這也可以解釋,為什么人很難記得3歲以前的事情。因為要有“記憶”,就必須要有一個記憶的主體——“我”——抽身反觀,去回憶過去的事情。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童的自我意識逐漸增強。兒童越來越發(fā)現(xiàn),這種不控制自己情緒、隨性而發(fā)的語言和行為不僅會傷害到他人,甚至傷害到自己。再加上文化、世俗禮儀的教育,兒童熳慢學會了壓抑、控制情緒,學會了保護自己。
這樣,兒童的很多情緒、情感就不敢直接用語言或行為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兒童由自然人向社會人的過渡,開始了其適應社會的漫長旅程。天長日久,這些被控制、壓抑的情緒就會被埋藏在內(nèi)心的最深處,形成所謂的無意識。
有了控制、壓抑,人所說的話、所做的事就未必是其深層的本能欲望反應,于是無意識和意識就逐漸分離了。為了維持個體的生存,人的自我意識、社會意識不斷增長,理性的一面就逐漸生成了;與此相對應,人的無意識也被埋藏得越來越深,成為感覺不到的“暗物質(zhì)”。
但是,本能與理性、無意識與意識是矛盾的,在人的每一項活動中,這兩者無時無刻不在沖突、爭斗著。一旦“生之所欲”占了上風,對權(quán)力、財物、名聲、情感等種種誘惑就會生起強烈的占有欲;而一旦理性意識占了上風,就會盡量控制心中的欲望與沖動。盡量使自己符合社會道德的要求,
由此可見,意識與無意識的分裂,導致了內(nèi)心的分裂。
情緒認知系統(tǒng)
清楚自我的情緒
情緒來自于情感,一個具有感知能力的人,用感官偵測環(huán)境中的人、事、物,接受環(huán)境的刺激;接著情緒的認知系統(tǒng)就會啟動,來解釋這個刺激的發(fā)生過程以及相關的人與條件;解釋之后情感產(chǎn)生波動,第一個產(chǎn)物就是情緒。
喜怒哀樂等情緒是如何產(chǎn)生的?是人們通常所認為的有高興事就樂,有傷心事就悲嗎?答案是否定的。傳統(tǒng)情緒理論認為,情緒是人在接受了特定刺激后所產(chǎn)生的相應的反應。例如,站在懸崖邊,會感覺到恐懼;看到藍天白云,就會心情舒暢;遇見心儀已久的人,心跳會不由自主地加快,感覺很緊張,等等。
這個理論看似十分合理,其實是經(jīng)不起推敲的。對于一個剛剛失戀的人來說,他看到的陽光可能都是灰色的;同樣是沒考上重點大學,甲可能覺得無所謂,即使普通大學也不錯,而乙可能感覺世界末日提前到了……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在解釋簡單情緒、單一情緒如何產(chǎn)生的時候,傳統(tǒng)的情緒理論是奏效的。而在加入了各種特殊因素,具體到某個人的時候,它就不適用了。它更傾向于生物心理學,把人當做純粹的動物來研究的,過于機械化。
心理學研究表明,刺激的性質(zhì)并不直接決定情緒的性質(zhì),從刺激的出現(xiàn)到情緒的產(chǎn)生,要經(jīng)過人對刺激的估量和評價。情緒產(chǎn)生的基本過程是刺激一評估一情緒。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對它的評估不同就會產(chǎn)生不同的情緒反應。
情緒的認知系統(tǒng)可以在一剎那令情緒躍出。但這只是第一種情緒,接著,還會有第二種、第三種情緒不斷地出來。由于各種情緒產(chǎn)生的頻率極快,所以普通人往往只能覺察到第一種或最后一種情緒;如果有十幾種、幾十種情緒相繼產(chǎn)生,人所覺察到的,就會是一種混合的“感覺”。莫名其妙的快樂或憂傷,往往就屬于這種情緒混合之后的“感覺”。
情緒的認知系統(tǒng)決定產(chǎn)生的情緒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也決定情緒的強烈程度與延續(xù)時間。不同的人接受同一刺激所產(chǎn)生的情緒可能會有顯著的不同。而情緒認知系統(tǒng)是人自幼累積而成的,如果一個人從小都很快樂,情緒基調(diào)就是快樂與愛;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充滿怨恨與沖突的家庭,情緒基調(diào)可能就是憤怒、憂郁、無助、焦慮。再加上個人的價值觀,個人的修養(yǎng)以及做人做事的基本態(tài)度,就構(gòu)成了一個人的獨特的情緒認知系統(tǒng)。
因此,真正決定情緒狀態(tài)的不是人所接受的刺激,而是人的情緒認知系統(tǒng)。對于外界的刺激,如自己出生、成長、生活的環(huán)境,我們無力選擇;但對于自己的情緒認知系統(tǒng),我們可以通過調(diào)節(jié),使其保持在最佳狀態(tài)。
記憶(一)
生存的本能
生活當中,如果想要成功地感知事物,就需要將現(xiàn)在的觀察結(jié)果與記憶中的印象進行對照,可見記憶對正確認識事物非常重要。記憶是連接一個人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的“精神膠水”。
《紐約時報》的一次調(diào)查顯示:在成功者當中,90%的人記憶力都非常好;而失敗者,大都記憶力較差。這樣的說法或許有偏頗之嫌,但一個記憶力很差的人會具有成就事業(yè)所必需的廣博知識嗎?答案肯定是No。
有了強大的記憶力,就有了一個智力庫,能喚醒人們身上巨大的潛能,取得非凡的成功,F(xiàn)代生物學研究表明,大腦皮層由140多億個神經(jīng)細胞組成,每個神經(jīng)細胞上有3萬多個突觸?梢哉f大腦的潛力幾乎無窮無盡,然而,人對大腦的利用還極其有限。
科學家估計,普通人一生最多利用大腦全部能力的7%,就連愛因斯坦這樣杰出的科學家也只使用了大腦能力的12%。而出色的記憶力,就是激發(fā)潛能的催化劑。
法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軍事家拿破侖就具有超強的記憶力。據(jù)說他能記住每一個士兵的面孑L和名字,能將18世紀軍事家所重視的一切軍事理論全部熟記在心。在大戰(zhàn)之際,拿破侖往往能捕捉到常人不易發(fā)覺的、轉(zhuǎn)瞬即逝的戰(zhàn)機;而且不用看地圖,僅憑記憶就能果斷地發(fā)布命令,從而改變兩軍的命運,使他的大軍猶如狂風般席卷了整個歐洲。這使得他的名言“沒有記憶的大腦,等于沒有警衛(wèi)的要塞”流傳至今。
記憶的喪失將導致自我的喪失、個人生活歷史的喪失以及與他人持續(xù)交往能力的喪失。如果沒有記憶,人們便無法進行學習,面臨的每一種情境都將像初次時那樣;如果沒有記憶,人們便無法按照計劃行事,最終導致生活能力的喪失。
可以說,記憶源自生存的本能。既然記憶如此重要,人們禁不住要問:它究竟是如何產(chǎn)生的呢?科學家認為,記憶與大腦中的某種化學物質(zhì)有關。一些美國科學家曾做過這樣的實驗,他們把老鼠放在一個有明室和暗室的籠子里,喜歡黑暗的老鼠總是躲在暗室里。科學家多次電擊這些老鼠,把它們訓練得害怕黑暗。然后再把這些老鼠腦子里的化學物質(zhì)提出來,注射到正常老鼠的腦子里,結(jié)果這些老鼠也變得害怕黑暗了。這個實驗說明,記憶的形成類似于條件反射。人在接受某種強度較大的刺激之后,會把導致這種刺激產(chǎn)生的情境通過編碼儲存在大腦當中;當人再次接收到相似的刺激時,大腦就會把曾經(jīng)編碼的相關信息解讀出來,形成意識——這就是記憶的工作原理。
記憶(二)
什么讓生活變成了例行公事
認識事物總是有一個從陌生到熟悉的過程,但如果太“熟”,可能就會熟視無睹,麻木不仁。為什么生活會變成例行公事?為什么總感覺毫無生機,沒有任何新鮮感?為什么每一天似乎總是前一天的重播,后一天的預演?一切都是因為記憶。
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體驗。每當來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當中,心中就充滿了莫名的忐忑與新奇。對這個新環(huán)境,我們充滿了探索的熱情,既希望有預料之外的“艷遇”,又隱含著一絲恐懼與擔憂,因為一切似乎都不可預測。
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陌生的環(huán)境變得熟悉了。又過了一些時問,連“熟悉”的感覺也沒有了,一切又回到了進入這個新環(huán)境之前的狀態(tài)。人來人往、潮起潮落,上班下班、上學下學,工作生活、生活工作,陌生一熟悉一麻木,生活又一次陷入了例行公事的循環(huán)。有的人禁不住問道:難道真的是“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嗎?
看到一棵樹,通過觀察它的枝干、葉子等外部特征,我們調(diào)用大腦中儲存的記憶,“知道”這是一棵白楊;聞到一股氣味,經(jīng)過鼻腔黏膜、嗅神經(jīng)、味蕾的綜合分析,我們調(diào)用大腦中儲存的記憶,“知道”這是泥土的香味。這是我們捕捉到的記憶的瞬間。在現(xiàn)實當中,整個過程其實是瞬間完成的。通過這些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記憶的過程就是“命名”的過程,這也是認知事物與學習知識的過程。
當我們看到一朵花時,不去想它是月季還是玫瑰,不去判斷它是含苞待放的還是即將枯萎的,甚至不去想——它真美……不要通過自己的記憶、自己的思想下任何結(jié)論,沒有任何目的,只是純粹地“看”。
當看到身邊的親人和朋友時,忘掉他留給我們的或喜或憂的印象,忘掉他給我們的恩惠或傷害。一對夫妻吵架了,第二天他們?nèi)匀慌肯鄬,為什么?因為他們還活在昨天的記憶中。
我們很少真正去“看”,對于被層層記憶、重重知識包裹的大腦,我們似乎只是活在記憶中。我們的大腦在通過記憶去翻譯、解釋身邊的事物,而大腦活動時,會扭曲自己所見,因此也就無法看到眼前的事物究竟是怎么樣的。
因此,在我們眼里,一切事情似乎都是“舊”的,經(jīng)歷過的!翱础,似乎已經(jīng)成為孩子的專利,只有他們的眼睛是新鮮的,也只有他們能看到那永遠新鮮的事物。
記憶就像知識,在某種程度上,它是有用的、必不可少的,但如果累積過多、應用不當,它也可能成為一種負擔。
P24-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