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治之道:漢代名教研究》講述了:研究中國傳統(tǒng)文化,綱常名教是重要方面。研究綱常名教,董仲舒的“三綱五!笔呛诵某煞,漢代名教是基本方面。因此,從思想文化的層面仔細探討董仲舒的“三綱五常”思想,其意義不言而喻。作為中國文化史上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政治家,作為封建專制制度的千古功臣,董仲舒特別注意社會制度的建設,以加強對社會的外在控制。同時,他還特別重視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建立,以加強對社會的內在控制!叭V五常”道德論的構建,正是這一政治目標的實現(xiàn)。
“三綱五!钡奈幕U釋(代序)
引言
第一章 漢代名教的理論基礎
第一節(jié) 正名說
一、先秦儒家的“正名以正政”思想
二、先秦法家的“立法明分”思想
三、名家與墨家的邏輯“正名”思想
四、秦漢之際的正名思想及董仲舒的“深察名號”說
第二節(jié) 教化論
一、先秦儒家的禮樂教化思想
二、先秦法家的“以法為教”思想
三、西漢儒家德主刑輔的教化思想
第三節(jié) 正名與教化的融合
一、孔孟對正名與教化的融合
二、韓非對正名與教化的融合
三、荀子和董仲舒對正名與教化的融合
第二章 漢代名教的名分體系
第一節(jié) 先秦及漢初對名分體系的探索
一、先秦儒家的名分思想
二、墨子的名分思想
三、韓非的名分思想
四、秦漢之際的名分思想
第二節(jié) 董仲舒的“三綱五!泵煮w系
一、“三綱五!彼枷氲奶岢
二、對“三綱”的論證
三、對“五常”的論證
四、“三綱五!钡臍v史影響
第三節(jié) “三綱六紀”與名分體系的完善
一、“三綱六紀”的內涵
二、《白虎通義》對“三綱六紀”的論證
三、“三綱六紀”在《白虎通義》中的貫通
四、白
“名”與“分”在春秋乃至更早時期都已單獨使用,到戰(zhàn)國時期“名”、“分”才合稱為“名分”!掇o源》釋“名分”為:“人的地位和身分!肚f子。天下》:‘《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豆茏.幼官圖》:‘定府官,明名分!卜褐肛攧盏乃鶎訇P系!渡叹龝ざǚ帧罚骸蛸u者滿市,而盜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边@一解釋透露出,儒法兩家在使用名分時的意義是不同的。法家提倡的“定名分”主要是指制定并推行國家的法令制度。他們認為,制定“名分”首先需要對“名分”指涉的對象進行辨別,只有確定事物的從屬關系,才能把民眾教育好,實現(xiàn)和諧的社會秩序。而儒家討論的“名分”主要是指一個人在社會關系中所處的身份和位置,基本上與現(xiàn)代的“社會角色”的含義相當。①簡單地說,法家講名分,著重從法律約束對象著眼,以確定事物的歸屬;儒家講名分,著重從規(guī)范社會主體著眼,以確定社會角色的道德義務。由于儒家的影響日漸增大,儒家對名分的使用慢慢為更多的人所接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