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紀以來,中西相遇交鋒,催促了中華“數(shù)千年大夢之晚醒”。值此“寰宇大通”“文化大同”的全球化意境下,梯山航海的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創(chuàng)設學校于中土,實為文化溝通之征,世界大同之兆。
民元前后,中國基督教大學多達三十余所,著名者有燕京、金陵、華西等十三校。位居中國內(nèi)陸腹地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由英美加三個國家、四個宗派的五個基督教差會聯(lián)合創(chuàng)辦,在千畝校地華西壩上,以大學為匯歸,集教育、醫(yī)療、布道、文字等事工于一體,在四川近代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莊重富麗的學堂,給學校平添了風光無限:術業(yè)專精的學科,令教育大開生面;莘莘學子造就成國家棟梁,名師學者因其學術氛圍和自由風氣紛至沓來……凡此種種,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西部近代化的走向和途徑。
張麗萍所著的《中西合冶華西協(xié)合大學(精)》運用了海內(nèi)外館藏的珍貴歷史文獻,以及多年的實地調查和追蹤考察成果,運用創(chuàng)新的理論方法,將中國基督教大學的中西交流延伸至跨文化的合爐境界,闡釋了華西協(xié)合大學從籌建到消亡的四十余年中,從“化外”大學,到中國的私立大學,直至本土的永久大學的歷程。
張麗萍所著的《中西合冶華西協(xié)合大學(精)》運用了海內(nèi)外館藏的珍貴史料、歷史文獻、歷史照片,以及多年的實地調查和追蹤考察,與耄髫之年親歷者的切磋討論。運用創(chuàng)新的理論方法,如:“互動交流范式”、“社會共生論”、“全球地域化”等,來解讀教會大學本土化。以多元文化一爐合冶為本土化的要點,教會大學本土化不僅調適自身以適應環(huán)境,還要調和多元容納于一體,使外來與本土之間由對立走向合作,使單一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它們各為自我,又合為一體。將教會大學中西交流延伸至跨文化“合爐”境界,也就是華西協(xié)合大學所形成的既有西洋風格,又有東方精神,既有地方傳統(tǒng),又有現(xiàn)代氣氛,既有大學共性,又有教會特色的一個多元文化共存的復合社區(qū)。闡釋了華西協(xié)合大學從籌建直到消亡的40余年中,從“化外”大學,到中國的私立大學,直至本土的永久大學的過程。
國家“985工程”四川大學宗教、哲學與社會研究創(chuàng)新基地叢書總序
華西協(xié)合大學與巴蜀文化研究(代序)
緒論
第一章 自西徂東:復生于東方新生態(tài)
第一節(jié) 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發(fā)軔
一、“大學時代”的時間窗:1901年至1914年
二、大學締造者:宣教士群體中的“西儒”
三、教育設計圖:與歐美大學“全無兩樣”
四、選定校址:宜學宜人宜“教化”的福地
五、大學開辦經(jīng)過
六、與公立學府的對照
第二節(jié) “由芽而苗”的內(nèi)在動力與條件
一、“未開發(fā)的中國”對教育傳教士的吸附
二、基督教教育體系升級至“象牙塔”
三、普世合一運動推動了聯(lián)合辦學
四、海外資本加大了對華事業(yè)的投入
第三節(jié) “開荒墾殖”的生存土壤與外部關系
一、法律地位:并無明文禁止
二、政教關系:政要的獎掖
三、民教關系:士民的觀感
四、國外關系:海外注冊與大學特許證
第四節(jié) 華西協(xié)合大學的立校特色
一、中西協(xié)力,合而為一,辦學的國際化
二、學術自由,福利社會,大學的核心價值觀
三、取法英美體制,建設自治、民主和高效的大學
四、浸潤歐風美雨,西洋化的社區(qū)
小結
第二章 采中補洋:在中國背景下的移步換形
第一節(jié) 歷史回顧與現(xiàn)實嬗變
一、基督教的“本色化”
二、西國教士的心路歷程與本土意識
三、華西基督教教育會與教會中小學教育
第二節(jié) 華西協(xié)合大學本土化的初顯
一、辦學宗旨中的本土化理念
二、華西協(xié)合中學向政府注冊
三、大學的中國氣象
四、西學在本土的實用、立足和創(chuàng)新
五、和睦社會以利溝通
第三節(jié) “中西合式”的建筑群
一、學苑社區(qū)
二、對“中國式新建筑”的探索
三、“中西合式”建筑
第四節(jié) 桎梏與阻力
一、以“化外”自居,以文化征服為使命
二、崇奉神學,抑制儒學
三、重視西學,輕視中學
四、提倡“實科”,忽視文科
五、力聘西員,排擠國人
小結
第三章 中西交匯:“五洋學堂”的動蕩與變局
第一節(jié) 國家、民族與國權、教育權
一、從“侈然自負”而“風雨飄搖”
二、謠言與口碑中的華西協(xié)合大學
三、基于國權下的教育權問題
第二節(jié) 社會推動力:與四川社會的三次沖撞
一、1926年“華大學潮”事件
二、1929年“收回華大教育權”事件
三、1930年“搗毀華大圍墻”事件
四、對歷次社會沖突事件的評敘
第三節(jié) 法令強制力:政府的指導和監(jiān)管
一、對教會學校的限制法令及執(zhí)行措施
二、華西協(xié)合大學向四川省政府備案
第四節(jié) 內(nèi)部驅動力:教會及校內(nèi)的多方角力
一、中國群體:為求存而自辯
二、中國群體:為自救而自省
三、中國人士:因危機而行健
四、學校當局:從獲準備案到完成立案的決斷
五、西國教士:對于“權力移交”與神學退位的妥協(xié)
第五節(jié) 與國內(nèi)及國外大學的印證
一、三位美籍校長(畢啟、司徒雷登、卜舫濟)與三所教會大學
二、中、日、韓對教會學校管制的異同
小結
第四章 一爐合冶:中國的永久大學
第一節(jié) 不分畛域“華西一家”
一、華人地位和人數(shù)的提升
二、西人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第二節(jié) 中國文化在華西的升溫
一、國學群體壯大與中國文學系的成立
二、哈佛燕京學社對學術事業(yè)的推動
三、學術研究與圖書出版
四、邊疆研究與博物收藏
第三節(jié) 華西壩的政教關系
一、政府監(jiān)管與政要助學
二、政黨政治
第四節(jié) 抗戰(zhàn)時期的華西壩
一、戰(zhàn)火的考驗和洗禮
二、五大學聚會華西壩
三、五大學聯(lián)合辦學、三大學聯(lián)合辦醫(yī)
四、東西文化學社與友好訪問
第五節(jié) 學生與畢業(yè)生分析
一、學生基本情況
二、畢業(yè)生服務去向
三、杰出貢獻
第六節(jié) 以“華西精神”留住最后的歲月
一、“華西精神”產(chǎn)生的時代背景
二、“華西精神”的舊釋與新注
三、中國基督教大學留下的文化符號——校訓、校歌、;
小結
余論
附錄
一、大事年表
二、文獻輯錄
三、歷史圖片
參考文獻
中英文名稱對照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