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取穴邊學(xué)邊用-贈送標(biāo)準(zhǔn)人體經(jīng)穴掛圖
定 價(jià):29.9 元
- 作者:方美善,隋東明
- 出版時(shí)間:2014/4/1
- ISBN:9787538469974
- 出 版 社:吉林科技
- 中圖法分類:R224.2
- 頁碼:188
- 紙張:
- 版次:1
- 開本:16開
經(jīng)絡(luò)學(xué)說是祖國醫(yī)學(xué)基礎(chǔ)理論的核心之一,是中醫(yī)學(xué)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yī)外治療法的重要理論依據(jù)和操作手法的基礎(chǔ)。穴位是人體經(jīng)絡(luò)線上有特作用功效的點(diǎn),中醫(yī)可以通過針灸、推拿、點(diǎn)按、艾炙,刮痧等手段來刺激相應(yīng)的經(jīng)絡(luò)穴位,以達(dá)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本書以快速簡便的取穴方法為核心,內(nèi)容以圖片為主要展現(xiàn)形式,使讀者能簡單明了地找到所要使用的穴位,并用簡練的語言講解該穴的主要功效和主治疾病,為讀者答疑解惑,使沒有醫(yī)學(xué)基礎(chǔ)的新手都能掌握其中的奧妙,為家人的身體健康筑起一道堅(jiān)不可摧的城墻。
中醫(yī)經(jīng)絡(luò)穴位好神奇,要學(xué)起來是不是太難了?
——看了本書你就知道神奇不代表難懂,簡單的語言將教你認(rèn)識這些身體上的健康“開關(guān)”。
穴位這么多,一看就頭暈,怎么能快速找到呢?
——翻開看看你會高興地發(fā)現(xiàn),穴位原來這么好找,清晰的圖片讓你輕松找到每一個(gè)穴位所在。
光能找到穴位不行啊,誰來教教我都怎么用呢?
——翻到最后還有驚喜,贈送病癥選穴治療附錄,常見病穴位療法都在這里,三五分鐘教你擺脫病痛。
第一章腧穴基礎(chǔ)知識
\\t 經(jīng)絡(luò)與腧穴
\\t 腧穴的定位法
\\t第二章手太陰肺經(jīng)
\\t 中府
\\t 云門
\\t 天府
\\t 俠白
\\t 尺澤
\\t 孔最
\\t 列缺
\\t 經(jīng)渠
\\t 太淵
\\t 魚際
\\t 少商
\\t第三章手陽明大腸經(jīng)
\\t 商陽
\\t 二間
\\t 三間
\\t 合谷
\\t 陽溪
\\t 偏歷
\\t 溫溜
\\t 下廉
\\t 上廉
\\t 手三里
\\t 曲池
\\t 肘髎
\\t 手五里
\\t 臂臑
\\t 肩髃
\\t 巨骨
\\t 天鼎
\\t 扶突
\\t 口禾髎
\\t 迎香
\\t第四章足陽明胃經(jīng)
\\t 承泣
\\t 四白
\\t 巨髎
\\t 地倉
\\t 大迎
\\t 頰車
\\t 下關(guān)
\\t 頭維
\\t 人迎
\\t 水突
\\t 氣舍
\\t 缺盆
\\t 氣戶
\\t 庫房
\\t 屋翳
\\t 膺窗
\\t 乳中
\\t 乳根
\\t 不容
\\t 承滿
\\t 梁門
\\t 關(guān)門
\\t 太乙
\\t 滑肉門
\\t 天樞
\\t 外陵
\\t 大巨
\\t 水道
\\t 歸來
\\t 氣沖
\\t 髀關(guān)
\\t 伏兔
\\t 陰市
\\t 梁丘
\\t 犢鼻
\\t 足三里
\\t 上巨虛
\\t 條口
\\t 下巨虛
\\t 豐隆
\\t 解溪
\\t 沖陽
\\t 陷谷
\\t 內(nèi)庭
\\t 厲兌
\\t第五章足太陰脾經(jīng)
\\t 隱白
\\t 大都
\\t 太白
\\t 公孫
\\t 商丘
\\t 三陰交
\\t 漏谷
\\t 地機(jī)
\\t 陰陵泉
\\t 血海
\\t 箕門
\\t 沖門
\\t 府舍
\\t 腹結(jié)
\\t 大橫
\\t 腹哀
\\t 食竇
\\t 天溪
\\t 胸鄉(xiāng)
\\t 周榮
\\t 大包
\\t第六章手少陰心經(jīng)
\\t 極泉
\\t 青靈
\\t 少海
\\t 靈道
\\t 通里
\\t 陰郄
\\t 神門
\\t 少府
\\t 少沖
\\t第七章手太陽小腸經(jīng)
\\t 少澤
\\t 前谷
\\t 后溪
\\t 腕骨
\\t 陽谷
\\t 養(yǎng)老
\\t 支正
\\t 小海
\\t 肩貞
\\t 臑俞
\\t 天宗
\\t 秉風(fēng)
\\t 曲垣
\\t 肩外俞
\\t 肩中俞
\\t 天窗
\\t 天容
\\t 顴髎
\\t 聽宮
\\t第八章足太陽膀胱經(jīng)
\\t 睛明
\\t 攢竹
\\t 眉沖
\\t 曲差
\\t 五處
\\t 承光
\\t 通天
\\t 絡(luò)卻
\\t 玉枕
\\t 天柱
\\t 大杼
\\t 風(fēng)門
\\t 肺俞
\\t 厥陰俞
\\t 心俞
\\t 督俞
\\t 膈俞
\\t 肝俞
\\t 膽俞
\\t 脾俞
\\t 胃俞
\\t 三焦俞
\\t 腎俞
\\t 氣海俞
\\t 大腸俞
\\t 關(guān)元俞
\\t 小腸俞
\\t 膀胱俞
\\t 中膂俞
\\t 白環(huán)俞
\\t 上髎
\\t 次髎
\\t 中髎
\\t 下髎
\\t 會陽
\\t 承扶
\\t 殷門
\\t 浮郄
\\t 委陽
\\t 委中
\\t 附分
\\t 魄戶
\\t 膏肓
\\t 神堂
\\t 譩譆
\\t 膈關(guān)
\\t 魂門
\\t 陽綱
\\t 意舍
\\t 胃倉
\\t 肓門
\\t 志室
\\t 胞肓
\\t 秩邊
\\t 合陽
\\t 承筋
\\t 承山
\\t 飛揚(yáng)
\\t 跗陽
\\t 昆侖
\\t 仆參
\\t 申脈
\\t 金門
\\t 京骨
\\t 束骨
\\t 足通谷
\\t 至陰
\\t第九章足少陰腎經(jīng)
\\t 涌泉
\\t 然谷
\\t 太溪
\\t 大鐘
\\t 水泉
\\t 照海
\\t 復(fù)溜
\\t 交信
\\t 筑賓
\\t 陰谷
\\t 橫骨
\\t 大赫
\\t 氣穴
\\t 四滿
\\t 中注
\\t 肓俞
\\t 商曲
\\t 石關(guān)
\\t 陰都
\\t 腹通谷
\\t 幽門
\\t 步廊
\\t 神封
\\t 靈墟
\\t 神藏
\\t 彧中
\\t 俞府
\\t第十章手厥陰心包經(jīng)
\\t 天池
\\t 天泉
\\t 曲澤
\\t 郄門
\\t 間使
\\t 內(nèi)關(guān)
\\t 大陵
\\t 勞宮
\\t 中沖
\\t第十一章手少陽三焦經(jīng)
\\t 關(guān)沖
\\t 液門
\\t 中渚
\\t 陽池
\\t 外關(guān)
\\t 支溝
\\t 會宗
\\t 三陽絡(luò)
\\t 四瀆
\\t 天井
\\t 清冷淵
\\t 消濼
\\t 臑會
\\t 肩髎
\\t 天髎
\\t 天牖
\\t 翳風(fēng)
\\t 瘈脈
\\t 顱息
\\t 角孫
\\t 耳門
\\t 耳和髎
\\t 絲竹空
\\t第十二章足少陽膽經(jīng)
\\t 瞳子髎
\\t 聽會
\\t 上關(guān)
\\t 頷厭
\\t 懸顱
\\t 懸厘
\\t 曲鬢
\\t 率谷
\\t 天沖
\\t 浮白
\\t 頭竅陰
\\t 完骨
\\t 本神
\\t 陽白
\\t 頭臨泣
\\t 目窗
\\t 正營
\\t 承靈
\\t 腦空
\\t 風(fēng)池
\\t 肩井
\\t 淵腋
\\t 輒筋
\\t 日月
\\t 京門
\\t 帶脈
\\t 五樞
\\t 維道
\\t 居髎
\\t 環(huán)跳
\\t 風(fēng)市
\\t 中瀆
\\t 膝陽關(guān)
\\t 陽陵泉
\\t 陽交
\\t 外丘
\\t 光明
\\t 陽輔
\\t 懸鐘
\\t 丘墟
\\t 足臨泣
\\t 地五會
\\t 俠溪
\\t 足竅陰
\\t第十三章足厥陰肝經(jīng)
\\t 大敦
\\t 行間
\\t 太沖
\\t 中封
\\t 蠡溝
\\t 中都
\\t 膝關(guān)
\\t 曲泉
\\t 陰包
\\t 足五里
\\t 陰廉
\\t 急脈
\\t 章門
\\t 期門
\\t第十四章任脈
\\t 會陰
\\t 曲骨
\\t 中極
\\t 關(guān)元
\\t 石門
\\t 氣海
\\t 陰交
\\t 神闕
\\t 水分
\\t 下脘
\\t 建里
\\t 中脘
\\t 上脘
\\t 巨闕
\\t 鳩尾
\\t 中庭
\\t 膻中
\\t 玉堂
\\t 紫宮
\\t 華蓋
\\t 璇璣
\\t 天突
\\t 廉泉
\\t 承漿
\\t第十五章督脈
\\t 長強(qiáng)
\\t 腰俞
\\t 腰陽關(guān)
\\t 命門
\\t 懸樞
\\t 脊中
\\t 中樞
\\t 筋縮
\\t 至陽
\\t 靈臺
\\t 神道
\\t 身柱
\\t 陶道
\\t 大椎
\\t 啞門
\\t 風(fēng)府
\\t 腦戶
\\t 強(qiáng)間
\\t 后頂
\\t 百會
\\t 前頂
\\t 囟會
\\t 上星
\\t 神庭
\\t 素髎
\\t 水溝
\\t 兌端
\\t 齦交
\\t第十六章經(jīng)外奇穴
\\t ●頭面部奇穴
\\t 四神聰
\\t 當(dāng)陽
\\t 印堂
\\t 魚腰
\\t 太陽
\\t 耳尖
\\t 球后
\\t 上迎香
\\t 內(nèi)迎香
\\t 聚泉
\\t 海泉
\\t 金津
\\t 玉液
\\t 翳明
\\t 頸百勞
\\t ●胸腹部奇穴
\\t 子宮
\\t ●背部奇穴
\\t 定喘
\\t 夾脊
\\t 胃脘下俞
\\t 痞根
\\t 下極俞
\\t 腰宜
\\t 腰眼
\\t 十七椎
\\t 腰奇
\\t ●上肢奇穴
\\t 肘尖
\\t 二白
\\t 中泉
\\t 中魁
\\t 大骨空
\\t 小骨空
\\t 腰痛點(diǎn)
\\t 外勞宮
\\t 八邪
\\t 四縫
\\t 十宣
\\t ●下肢奇穴
\\t 髖骨
\\t 鶴頂
\\t 百蟲窩
\\t 內(nèi)膝眼
\\t 外膝眼
\\t 膽囊
\\t 闌尾
\\t 內(nèi)踝尖
\\t 外踝尖
\\t 八風(fēng)
\\t 獨(dú)陰
\\t 氣端
\\t 附錄
中府
【功效】清肺止咳,瀉熱平喘,通絡(luò)止痛。
[主治]:咳嗽,氣喘,肺脹滿等肺部疾患,胸痛,肩背痛。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平第1肋間隙處。
簡便取穴法
身體正直站立,雙手叉腰,鎖骨外側(cè)端下方有一凹陷(平第l肋間隙處),該處再向下1橫指即是中府穴。
云門
【功效】益氣清肺,止咳平喘,瀉熱通絡(luò)。
[主治]咳嗽,氣喘等肺部疾患,胸痛,肩背痛。
[定位]在胸前壁外上方,肩胛骨喙突上方,胸前正中線旁開6寸,鎖骨下窩凹陷處。
簡易取穴法
身體正直站立,雙手叉腰,在鎖骨外端下緣出現(xiàn)一個(gè)三角形的凹陷(鎖骨下窩凹),其中心即是云門穴。
天府
【功效】理氣平喘,清肺瀉熱,安神定志,通絡(luò)止痛。
[主治]咳嗽、氣喘、鼻出血,癭氣(甲狀腺功能亢進(jìn)),上臂內(nèi)側(cè)痛。
[定位]在臂內(nèi)側(cè)面,肱二頭肌橈側(cè)緣,腋前紋頭下3寸處。
簡易取穴法
手臂伸直,向前平舉,俯頭鼻尖接觸上臂內(nèi)側(cè)處即是天府穴。
俠白
【功效】理氣平喘,宣肺止咳,和胃寬胸。
[主治]咳嗽,氣喘等肺部疾患,干嘔,上臂內(nèi)側(cè)痛。
[定位]前臂內(nèi)側(cè)面,肱二頭肌橈側(cè)緣,腋前紋頭下4寸,或肘橫紋上5寸處。
簡易取穴法
腋前紋頭與肘橫紋連線上,肱二頭肌橈側(cè)緣,當(dāng)天府穴(見本頁)下1橫指即是俠白穴。
尺澤
【功效】清熱理肺,和胃寬胸,通絡(luò)止痛。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急性吐瀉,中暑,小兒驚風(fēng),胸部脹滿,肘臂攣痛。
[定位]在肘橫紋中,當(dāng)肱二頭肌腱之外方,肱橈肌起始部,肱二頭肌腱橈側(cè)凹陷處。
簡便取穴法
在橈側(cè)的肘橫紋中找到肱二頭肌腱,用拇指下按有一條筋肉處,即是尺澤穴。
孔最
【功效】潤肺止咳,止咳平喘,清熱止血,理氣通絡(luò)。
[主治]咳嗽,氣喘,咯血,咽喉腫痛等肺系疾患,肘臂攣痛,熱病,痔疾。
[定位]在前臂掌面橈側(cè),尺澤與太淵(見26頁)連線上,腕橫紋上7寸處。
簡便取穴法
手臂前伸,先取太淵穴(見26頁)與尺澤穴(見本頁)兩穴連線,太淵穴上7寸,兩個(gè)一夫法(6寸)加一橫指的距離即是孔最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