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我們
書單推薦
新書推薦
|
禪.是開在詩里的花
本書以千百年來極富禪理的古詩詞為載體,解讀了蘊(yùn)含其中的無限禪意。這些貌似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但在書中,你卻能尋到別樣的天地,巧遇那一份可遇而不可求的禪意。全景呈現(xiàn)中國歷代古典詩詞的禪與悟,讓你在喧囂塵世獨(dú)守一份無為境與自在心。
都市身心靈修行課:讀詩悟禪,透悟人生真諦,凈化塵世心靈
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慢慢地領(lǐng)悟人生的真諦,獲得人生的快樂和平和,不也很好嗎?
001 待回首,水色微藍(lán) / 001
002 何處染成塵埃 / 004 003 日光中開出禪花 / 006 004 沉浮塵世自在身 / 009 005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 012 006 任雨反復(fù)來過 / 015 007 落入空寂的世界 / 018 008 一片迷濛一片傷 / 020 009 不曾離開這萬丈紅塵 / 023 010 思念不得相見 / 026 011 心如明鏡不染塵 / 029 012 他不悲秋 / 032 013 眼前的時光即是歡喜 / 035 014 心就這樣不增不減 / 037 015 隱的是身,不是心 / 040 016 心無紛爭便無惱 / 043 017 靜坐一爐香 / 046 018 本無一物 / 048 019 此身清凈,是最好的禪 / 050 020 若不計(jì)較,自無煩惱 / 053 021 這個世界平等如一 / 055 022 踏出自己的腳印 / 057 023 驅(qū)散嗔怒的烏云 / 059 024 一派風(fēng)清云淡 / 061 025 每個人的心靈都可以明澈 / 064 026 一花一世界 / 067 027 竹里清風(fēng),竹外紅塵 / 069 028 心有紅菊 / 071 029 出路 / 074 030 從破除執(zhí)念開始 / 076 031 把月當(dāng)月 / 079 032 誰都無法逃脫 / 082 033 緣本了無痕跡 / 085 034 每一朵梅里都有春天 / 087 035 守住心就能達(dá)到 / 089 036 莫讓浮云遮望眼 / 092 037 塵外之心看塵埃 / 095 038 心在水云間 / 097 039 只在該綻放時綻放 / 100 040 在澄明中自成世界 / 103 041 無得是得 / 106 042 心似蓮花開 / 109 043 念無所念,住無所住 / 111 044 路的盡頭鮮花盛開 / 113 045 領(lǐng)悟 / 115 046 云是灑脫 / 117 047 靜看梅花怒放 / 120 048 梅落風(fēng)骨猶存 / 123 049 過去事已過去了 / 126 050 能有幾人知 / 128 051 人世往來是平淡 / 131 052 云痕一過 / 134 053 相見總是恨晚 / 137 054 一切都會有圓滿的結(jié)局 / 139 055 白云明月,一任西東 / 141 056 心安,貧也樂,苦也樂 / 144 057 心境澄明無掛礙 / 147 058 苦惱的根源是執(zhí)著 / 149 059 只在一池中 / 152 060 一樹古梅,一點(diǎn)心魂 / 154 061 此身寂寞有何妨? / 156 062 今日不知明日事 / 159 063 隨緣而作 / 161 064 不說人間事 / 163 065 有無之間 / 166 066 傲然于塵世 / 169 067 退步原來是向前 / 172 068 心在這一刻寧靜至極 / 175 069 心地了然,浮生若夢 / 178 070 只要己心知 / 180 071 留住生命的安靜 / 183 072 回歸本心 / 186 073 梅子熟了 / 188 074 看盡緣生緣滅 / 191 075 生命的布袋 / 193 076 藏或不藏,心靜為安 / 195 077 脫離塵根,明心見性 / 198 078 無風(fēng)無幡也無心 / 201 079 生命最美的狀態(tài) / 204 080 此心怡然 / 206 081 苦求而不得遇 / 209 082 透天徹地的空 / 211 083 磨磚不能成鏡 / 213 084 從內(nèi)心去體悟 / 215 085 守定一顆心 / 217 086 懂得這一片清冷 / 220 087 直面廣闊世界 / 223 088 山自高,水自深 / 225 089 剔除所有的成見 / 227 090 善待心中的“閑田地” / 229 091 浮云任去來 / 232 092 解脫就是打破限制的框框 / 235 093 跳出方寸天地寬 / 237 094 不急不躁,不疾不徐 / 240 095 護(hù)持本心,活得自在 / 243 096 在這人間自在而過 / 246 097 人生如飛鴻踏雪泥 / 249 098 心安穩(wěn),夢也安然 / 252 099 生亦何歡,死亦何苦 / 254 100 故鄉(xiāng)不在他處 / 257
001 待回首,水色微藍(lán)
\\t常憶西湖處士家,疏枝冷蕊自橫斜。 精時一片當(dāng)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虛舟普度墨梅) \\t 宋代,是一個除卻巫山云雨、剪下半闋瘦詞的時代。摒除了唐的大氣渾雅,而獨(dú)愛梅的幽韻冷香。正如南宋人趙師秀所形容:“但能飽吃梅花數(shù)斗,胸次玲瓏,自能作詩。”由此可見宋人對梅花的喜愛之深。 這首“墨梅”詩是一首將禪意融入詩畫中的作品。“墨梅”即為“畫梅”,也就是畫中之梅!俺浳骱幨考,疏枝冷蕊自橫斜。精時一片當(dāng)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焙唵蔚乃木湓妼⑽覀儙Щ匾粋充滿回憶的畫面,那是虛舟普度大師常常有的一個關(guān)于梅的遙想意境。 虛舟普度是南宋江都人,俗姓史。少年時,他雖然學(xué)習(xí)儒家經(jīng)典,但是頗有向佛之心。有一天,他在學(xué)堂中讀書,因天氣燥熱,不覺睡著,夢見自己到各處游覽。夢里有一個術(shù)士給他相面,說:“公乃玉堂金馬中客,何墮于僧?dāng)?shù)?”他則唾之而答曰:“我既登釋譜。不受你輩雌黃也!毙褋硪院,他“汗流愧悚。于是廢卷枯坐,不言者累日”。后來,他正式步入法門,尋求另一種智慧。 關(guān)于梅的詩,我們不能不提宋代林逋的《山園小梅》:“眾芳搖落獨(dú)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林逋性情孤高自傲,隱居在杭州的西湖,他結(jié)廬孤山,以梅為妻,以鶴為子,超然世外。林逋常駕小舟遍游西湖邊諸寺廟,與高僧詩友相互往還。詩中名句“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細(xì)細(xì)讀來,梅花的清幽香逸與淡雅嫻靜似乎浸透了整個時空,無怪乎被譽(yù)為千古詠梅之絕唱。 多年以后,另一個凄冷的黃昏,虛舟普度遙想當(dāng)年林家之梅,那是怎樣的精妙高雅,令人神往啊。于是他揮毫潑墨,寥寥數(shù)筆,一幅絕妙的梅花圖已躍然紙上?墒窃偌(xì)細(xì)斟酌,“精明一片當(dāng)時事,只欠清香不欠花”,那“疏影橫斜”是躍然紙上了,而那“暗香浮動”終是縹緲虛無,不可觸摸的。 虛舟普度不禁悵然,拋筆轉(zhuǎn)身,走出房間,獨(dú)自徘徊在幽然小徑,落寞躊躇而對天長嘆?v使當(dāng)年多么風(fēng)華絕代,如今早已清香不在,風(fēng)雅無存。宣紙上的描摹再形象、再生動,也是花之易畫而香之難形,終是如道,不可說不可破。凡能言語敘說的、落紙能摹的,終落下乘。 身處紅塵中,日日為無盡的煩惱所困擾。很多煩惱其實(shí)只因?yàn)槲覀儓?zhí)于偏見,執(zhí)著于世界之“形”才生成的。我們需要修為。修為之路,不是要我們遠(yuǎn)離塵世,只需要我們在都市之中,在工業(yè)品、機(jī)械化的生活和鋼筋水泥的叢林里,嗅得那一縷梅花香。 然而,很多人日日誦經(jīng),時常修道,恐怕也難以超脫。這只因?yàn)樗昧宋淖值钠っ靶巍,而難獲禪家精髓之“香”。修為的路,我們終究不能只得“形”,還是得達(dá)到“意”之境界。 當(dāng)經(jīng)歷無數(shù)挫折磨難與困苦,我們再睜開布滿滄桑的雙眼,心已平靜至極時,回首來路,那絢爛至極的青春,早已化作風(fēng)輕云淡,那人生路上的陰霾也已悄悄散去,唯留一片水色微藍(lán)。驀然發(fā)現(xiàn),那絲絲縷縷的幽然寒香早已深植心頭,飄散不去。 讓我們在心靈深處最柔軟的角落,種植下這一株寒梅,時時沐浴在它的幽幽暗香中。當(dāng)我們終能了悟世間、了悟生活,得“意”而忘“形”時,我們就獲得了真正的快樂。 知否知否,不經(jīng)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 \\t \\t \\t002 何處染成塵埃 \\t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六祖惠能) \\t 讀過神秀的“身是菩提樹”詩的人看這幾句詩,真心地滿腦子疑惑:菩提樹怎么會不是樹,明鏡臺怎么不是臺呢?大千世界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事物,怎么就會無一物呢?難道神秀智者告訴我們的,竟然都不對?這個惠能,究竟要說什么意思? 且端一杯茶,讓心緒寧靜,再來細(xì)品這首詩的悠遠(yuǎn)滋味。 很多時候,我們對世界的認(rèn)識就像爬樓梯,只有爬過了低層的梯子,才能到達(dá)高層。神秀的詩是送我們攀上更高境界的梯子,而惠能的這首詩,是另一層更高的梯子而已,透過它,我們可以領(lǐng)悟不曾領(lǐng)悟的世界本質(zhì)。 美麗的菩提樹枝繁葉茂,今日搖曳多姿,郁郁蔥蔥,但明天,它可能會葉落、會枯萎,會失去生命而化為塵土;漂亮的梳妝臺也一樣,今日它熠熠生輝,明日則可能被打碎、被拋棄,最終化為齏粉。在這世界上,有哪樣?xùn)|西可長存于世,永不變化,永不消逝?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所有具有具體形象,可觸摸可感知的事物,都只是“色”,它來自虛空,也將消散于無形。這世界的本質(zhì),不過是虛空而已。所以,說什么菩提樹是樹,明鏡臺是臺,它們其實(shí)根本都不存在。這世界既然一切都不存在,又哪里去沾惹塵埃?! 真是醍醐灌頂。原來,神秀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如何在塵世中保持本性不變。他看到凡塵俗物對人的束縛,力求“勤拂拭”來保持心靈的純凈和平靜;菽艿慕陶d是直達(dá)目的,直指人心,給人當(dāng)頭棒喝,立刻了悟。 如果,這世界不過一場夢幻,那我們何必執(zhí)著于得失,又何必強(qiáng)求擁有?如果,人生終將歸于虛空,我們又何必給自己套上枷鎖,讓短暫的人生充滿痛苦?放開一切,放棄人世那些浮華虛無的追求,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永遠(yuǎn)明凈,不受玷污。這才是人生的真諦,是保持自我本心的真諦。 難怪弘忍最終將衣缽傳給了惠能,也難怪神秀感慨說:“他(惠能)得無師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被菽艿摹盁o師之智”就是“頓悟”,是剎那間而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 惠能和神秀都跟從弘忍智者學(xué)習(xí),弘忍過世后,惠能住在韶州的廣果寺。史書記載,惠能沒有到來之前,韶州的山林之間多有虎豹,等他來了之后卻“一朝盡去”,于是“遠(yuǎn)近驚嘆,咸歸伏焉”。神秀在當(dāng)時深受皇家重視,武則天希望封他為國師,但神秀認(rèn)為惠能才是正宗傳人,所以舉薦惠能;菽芫芙^了皇家的征召,神秀又寫親筆信給惠能,結(jié)果惠能對使者說:“吾形貌短陋,北土見之,恐不敬吾法。又先師以吾南中有緣,亦不可違也。”他始終沒有北上京城,而是留在當(dāng)時還算落后的南方;菽軓V泛宣揚(yáng)他的智慧,漸漸“頓悟”占領(lǐng)上風(fēng),成為文人雅士們最喜歡談?wù)摰膬?nèi)容;菽苷f,他的“頓悟”適宜引導(dǎo)上等資質(zhì)的人徹悟人生,而“漸悟”與“頓悟”,并沒有優(yōu)劣之別。 漸悟與頓悟只是因?yàn)槿擞新斆鳌⒂掴g而產(chǎn)生的,不管是“漸”還是“頓”,它們都只是方式,只是一種途徑,通過它們,我們最終要達(dá)到的是對自我的認(rèn)識,并獲得最終的解脫和人生的圓滿。所以,不管“漸”還是“頓”,我們尋求的都只是結(jié)果而已。 \\t \\t \\t003 日光中開出禪花 \\t清風(fēng)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 方信普通年事遠(yuǎn),不從蔥嶺帶將來。 (師鼐清風(fēng)樓上) \\t 頓悟是講究機(jī)緣的。一個人一生難得有一次頓悟的機(jī)緣,若真碰上了,那就是有福的,是值得欣喜恭賀的人。 每一位智者開悟的機(jī)緣各不相同,看到水中的倒影而頓悟,或者被別人一聲大喝而頓悟,還有因?yàn)閬G石塊敲在竹子上頓悟的。頓悟的機(jī)緣形貌各異,但本質(zhì)卻是相同的。 這各種頓悟時刻匯成了禪的奇妙景象,它吸引著我們步入禪的世界,領(lǐng)悟人類思想的奇妙境界。我們思考,我們沉吟,只為解讀那依賴心心相傳的秘密。 唐代的師鼐智者,出家多年都還不能徹悟。誰也想不到,他的頓悟機(jī)緣在于官齋,在于一抹陽光上。 那一日,師鼐接受閩王的邀請,前往清風(fēng)樓赴齋。坐在樓上,清風(fēng)徐徐,師鼐禪師舉目四望,忽然看到窗外日光融融,霎時心下大悟。他寫下偈子,并把偈子呈送給智者義存,請他印證自己。 “清風(fēng)樓上赴官齋,此日平生眼豁開。方信普通年事遠(yuǎn),不從蔥嶺帶將來。” 義存讀著師鼐的偈子,不斷點(diǎn)頭。對這首開悟詩,義存表示認(rèn)可,禪林中就又多了一則奇妙的頓悟故事。 不知道我們已經(jīng)看過多少次日光,看過多少情景下的日光月影,但我們卻未能如師鼐智者一樣開悟。他的頓悟真是奇特,真是不可思議。然而,他從日光里究竟悟到了什么真諦呢? “方信普通年事遠(yuǎn),不從蔥嶺帶將來”,這就是師鼐智者悟到的深意了!捌胀ā笔橇何涞鄣哪晏,那正是達(dá)摩遠(yuǎn)道而來帶來禪宗的時候。師鼐相信那久遠(yuǎn)以前的事情,相信達(dá)摩祖師東土傳法的事實(shí)。可是,師鼐卻說禪的智慧并不是達(dá)摩等人從蔥嶺那邊帶來的。 佛教千里迢迢從西域傳入中華,歷經(jīng)無數(shù)智者的努力,才在中華大地上扎根開花,師鼐怎么就說禪不是從蔥嶺那邊帶過來的呢? 這些疑問匯聚在一起,簡直要讓人懷疑禪的存在和意義了?墒遣灰,不要急于追尋這些問題的答案。那些真正解悟的人都明白,這一切問題的答案其實(shí)只有一個,那就是,本心和智慧原本就在我們的身上、我們的心里,它不是從外帶來,也不是凝駐在我們身上不變的,它隨形變化。師鼐看到日光,恍悟的就是觸目皆菩提,一切現(xiàn)成即心即佛,都在當(dāng)下而已。 智者反復(fù)啟悟我們的,正是這當(dāng)下的意義。我們從哪里來,將往哪里去,都不重要,也不可感知。我們可感可知、可把握的,只有當(dāng)下。 關(guān)注自我,開啟自我的內(nèi)心,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千千萬萬的道理講遍,最后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自己懂得的道理最重要;千千萬萬的麻煩都經(jīng)歷,我們還是發(fā)現(xiàn),自己靠自己、自己救自己才是正道。禪法真意,反復(fù)來說的就是讓我們回歸自我的內(nèi)心,發(fā)現(xiàn)我們本有的真性而已。 沒有人能替代我們成長,也沒有人能替代我們來領(lǐng)悟這整個人生,我們需要自己努力,自己跋涉,才能走到人生的最高境。師鼐圓寂之時口占偈語曰:“眼光隨色盡,耳識逐聲消。還源無別旨,今日與明朝!彼^聲色犬馬,早晚都會消失殆盡。一旦深歸塵土,唯一留存的只有時間,今日復(fù)今日,明日復(fù)明日,而我們的跋涉永無停止。唯有在這時間的流逝之中,唯有在這不斷的跋涉旅途上,我們才能夠得到人生的真諦。 一切的努力都不會白費(fèi),我們終究有一天會像那些勤奮修行的智者們一樣得到證悟,得到我們該得的人生領(lǐng)悟。 \\t \\t004 沉浮塵世自在身 \\t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 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文偃金屑眼中翳) \\t 人人都知道黃金的價值。因?yàn)殡y得,黃金成了富貴的象征,它可以打造成精美絕倫的器物,標(biāo)志主人的身份地位。然而,這極有價值的黃金也可能讓人痛苦、讓人煩惱。一粒細(xì)小的黃金微屑,就算是極小極小的一粒,若落入眼睛,對我們而言,它就變得可怕可厭起來,一點(diǎn)兒都不尊貴了。俗話說“金屑雖貴,落眼成翳”,這一粒金屑會使我們的眼睛失明,讓人陷入痛苦中。 如同黃金一樣,摩尼寶珠華光燦爛,耀人眼目,但把它包裹在衣服里,就如同蒙上灰塵,它再也不能放出璀璨奪目的光芒。 不管是貴重的金屑,還是美麗的摩尼寶珠,若放錯了地方,它們就會失去原有的價值,而變成無用的,甚至有害的東西。就像一株扶芳藤,擺放在書桌、幾案上,它那一抹綠色會讓人心醉,惹人憐愛。它默默吸附灰塵,給居室增添潔凈,增加綠意?砷L在墻角野地里的扶芳藤,不過是雜草一株。 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diǎn),如果不正視自己,不懂得自己的價值,那么我們也容易擺錯自己的位置而浪費(fèi)一生,一無所獲。 文偃是晚唐五代時著名的僧人,他還是云門宗的創(chuàng)始人。《禪林僧寶傳》記載,文偃“性豪爽,骨面豐頰,精銳絕倫,目纖長,瞳子如點(diǎn)漆,眉秀近睫,視物凝遠(yuǎn)”。在化導(dǎo)學(xué)人時,文偃習(xí)慣用一個字做回答,說破禪旨,故禪林中有“云門一字關(guān)”的美稱。 對于世人所看重、所喜愛的黃金,文偃有不同看法,他說:“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塵。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 在文偃看來,自我的靈性、自我的價值就像黃金和摩尼寶珠一樣寶貴,它們存在于我們內(nèi)心深處,就在我們自己身上。但物質(zhì)世界太過紛雜,多姿多彩的生活讓我們只向外看,向外不斷索取。 我們有了自行車,還想要小轎車,有了小轎車,還希望有大游輪,有私人飛機(jī)。不斷的物質(zhì)欲求讓我們惶惶不安,不可終日,沒有片刻的安寧。我們忘記了自我的價值不在于擁有這些昂貴的東西,而在于我們的內(nèi)心。生命的根源,是精神的升華,是心靈的開悟。如果,我們自己丟棄了自我的內(nèi)心,那還指望誰來幫助我們呢?一種思想再偉大,再不可思議,如果我們不去追求理解,不去用它喚醒我們內(nèi)在的智慧,那這種思想就對我們沒有任何用處。 所以,自身的價值需要向內(nèi)索求,學(xué)習(xí)一種思想,目的應(yīng)該是喚起我們自我的覺醒。 大詩人李白高吟“天生我材必有用”,沒錯,只要找到你合適的位置,你必然是有用之才,然若強(qiáng)求不是自己的位置,那么有才能的人,也會變成朽木一段,一無所成。就好比邁克爾杰克遜一定要打拳擊,而老虎伍茲一定要唱歌一樣,其結(jié)果就只能是世界上多了兩個平庸的人,而沒有了流行巨星和超級球星。 要準(zhǔn)確定位自我,需要深刻地認(rèn)識自我,明白自我的價值。所謂“駿馬能歷險(xiǎn),犁田不如牛;堅(jiān)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人各有所長,也各有其志,一切的一切,都在于明白自己能做什么,能走到哪一步,在于自己想做什么,想走到哪一步。 選擇自己的道路,尋找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不邯鄲學(xué)步,不東施效顰,活得自我,活得坦率,那么是金子自然熠熠發(fā)光,是寶珠自然榮耀圓潤。 英國作家蕭伯納曾這樣說:“征服世界的將是這樣一些人,開始的時候,他們試圖找到夢想中的樂園,最終,當(dāng)他們無法找到時,就親自創(chuàng)造了它! 同樣,在現(xiàn)實(shí)里如果我們找不到自己的夢想,我們也可以創(chuàng)造它。“己靈猶不重,佛視為何人”,如若我們重視自己,重視自己的心靈和選擇,那么老天也會幫助我們。 聽取文偃的勸告,讓我們回歸自我,珍重自己,珍視自己的才能,給它用武之地。做到了不荒廢自己,我們才能擁有平和的心態(tài),才能在紛繁的人生中活得坦然,活得自在。 \\t \\t 005 見山是山,見水是水 \\t 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 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 (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 \\t擁有一顆怎樣的心,我們看到的世界就會是怎樣的模樣。一個心地單純、浪漫歡快的人會覺得世界處處充滿了陽光,而一個心境憂郁悲觀的人,會覺得世界一團(tuán)糟糕,沒有任何歡樂色彩。 對于一個領(lǐng)悟了禪法的人來說,世界不具有任何主觀色彩,他們看到的就是這個世界原原本本的樣子。一顆平靜至極的心,只會體悟這世界,而不會把自己的喜怒投注于所見的一切。這是非常難達(dá)到的境界,卻也是十分迷人的境界。 宋代詩人唐庚是眉州丹棱人。他和文豪蘇軾算同鄉(xiāng),兩人平生遭遇也很接近。在哲宗紹圣間,唐庚考中進(jìn)士,到徽宗時,成為宗子博士。在張商英的推薦下,唐庚被提拔為京畿常平,地位顯要。然而因?yàn)閺埳逃⒘T相,唐庚受到牽連,命運(yùn)轉(zhuǎn)折而被貶往惠州。多年后才被朝廷赦還,復(fù)官承議郎,可惜他在歸途中死去,沒能再享受昔日榮華。 面對無力左右的政治風(fēng)云,唐庚像當(dāng)時的文人們一樣,寄情山水,參禪問佛。他淡忘了自身的坎坷挫折,淡忘了貴賤交疊的沖擊,只剩下眼前南方美麗的山水景色。 正當(dāng)是春天多雨的季節(jié),唐庚出城在棲禪山游玩。山的四面布滿湖水,山上的棲禪寺很小,卻別有風(fēng)味。閑坐一天,與禪師們聊天喝茶,不知不覺天色已晚,到了該起身回家的時候。 抬頭看天,極目遠(yuǎn)望,惠州的美景盡收眼底。唐庚寫下詩句,為我們描摹出那時的景致:雨在時時黑,春歸處處青。山深失小寺,湖盡得孤亭。 這還真是變幻不定的一次出游。那天空時亮?xí)r暗,亮?xí)r雨散,暗時雨落,那淅淅瀝瀝的春雨染濕了整個天地?諝庹媸菨駶櫂O了,那些樹木青草變得更加茵綠,春的腳步踏過山山水水,留下一路碧綠。 可以想象,唐庚一路走來,心情會是怎樣的平和。不管頭頂?shù)脑迫绾蝸砣,光線如何變化,他只自在地邊走邊看那濃濃淡淡的綠色。驀然回頭,發(fā)現(xiàn)小小的棲禪寺已經(jīng)迷失在云霧中,不見蹤影。這悵惘之情還沒有從心底升起,一轉(zhuǎn)身,湖盡頭一座小亭兀然獨(dú)立。沒有了棲禪寺的小禪房休息,在這湖邊的小亭內(nèi)獨(dú)坐,亦可欣賞這滿湖煙雨和煙雨中的迷人景色。 失與得就這樣不經(jīng)意地劃過唐庚的心頭,也劃過我們的心。 忽明忽暗的天空下,如果我們隨著天色變化患得患失,焦慮不堪,那美麗的春色就會消失于眼前,我們哪里還能有怡然自得的心情?哪里還能看得見“春歸處處青”?人生際遇也是如此,起起伏伏,誰也不能肯定下一刻下一秒是晴天還是雨天,如果只擔(dān)心陰晴的變化,我們不知道會錯失人生多少美麗的風(fēng)景。既然明白雨后會有彩虹,晴天之后也會有陰云,那么不如放開心胸,一任自然。風(fēng)雨中看煙霧,晴天里享受陽光,把所有不期而遇的變化都當(dāng)成美景來欣賞,那么我們的人生里哪里還有什么起伏坎坷,都不過是同樣的經(jīng)歷罷了。 古人說“失之東隅,收之桑榆”。漸行漸遠(yuǎn),唐庚遠(yuǎn)離了曾帶來美好時光的棲禪寺,卻又在湖的盡頭碰上小孤亭。這孤亭內(nèi)不也可以有另一段美麗時光嗎? 反復(fù)咀嚼,唐庚的這首小詩竟是韻味無窮。眼前的景色被他精準(zhǔn)地描繪而出,讓人沉醉,景致后賞景的路程又包含這么多禪意。跟隨他的腳步,他的眼睛和心境,我們也走完了這一段短短的但又充滿意外和驚喜的路。 唐庚還有一首《醉眠》,詩云:“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余花猶可醉,好鳥不妨眠。世味門常掩,時光簟已便。夢中頻得句,拈筆又忘筌!被蛟S,正是這夢中得佳句,提筆卻忘記了詞匯與句子的態(tài)度,才是唐庚能夠領(lǐng)悟禪意的根由。 山水無情,人心多情。多情的心又讓人徒生煩惱,不能直面真正的山水。懷一顆禪心,看淡所有的人世糾葛,見山是山,見水是水,這才能真正領(lǐng)略山水的真意。 下一次賞春,不要戴任何眼鏡,只拿一顆心去看,我們一定也能像唐庚一樣,看到山水,看到山水后的真意。 \\t \\t006 任雨反復(fù)來過 \\t春著湖煙膩,晴搖野水光。 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 (唐庚棲禪暮歸書所見) \\t 回首云水茫茫,棲禪寺已經(jīng)淹沒在雨霧中,不見蹤跡。漫步進(jìn)小小的亭子,唐庚打算坐下來休息一下。 這一段路并不算遠(yuǎn),獨(dú)自一人慢慢走來,感受著嶺南雨季的無端多變,唐庚也想調(diào)整一下步伐,調(diào)節(jié)一下漫游的節(jié)奏吧。 為什么要急急趕路呢?前面仍然是陰晴不定的天,走多快也可能碰上斜風(fēng)細(xì)雨,倒不如坐定在這亭子里,看看雨中的湖光山色。 下雨天,尤其是那種春也迷蒙的時節(jié),最適宜靜靜坐下來賞風(fēng)景。一顆煩躁不安的心被春風(fēng)春雨滋潤得柔軟多情,那眼前細(xì)微的變化也會變得異常鮮明。 春著湖煙膩,晴搖野水光。草青仍過雨,山紫更斜陽。 這座小亭旁邊的湖叫豐湖,它圍繞著棲禪山,水波蕩漾。坐在亭里,也許看不見蒙蒙雨霧后的湖水,但那氤氳滿湖的水煙非常濃重,似乎是化不開、沖不淡的脂膩油煙。 嶺南的氣候潮濕異常,每逢雨季,整個天地都充滿濕氣,唐庚輕輕拈來這個“膩”字,倒是把那霧氣寫得淋漓盡致。要知道,那春天的暖氣,可就是依著在這水霧迷蒙中的。春天,仿佛具有了生命和靈魂,它降臨大地,輕輕呼吸,那粘膩的潮濕就暈染了整個嶺南、整個豐湖和棲禪山。 湖水被濃霧彌漫,遠(yuǎn)處卻有晴光從云端傾瀉。田野上聚集的雨水形
你還可能感興趣
我要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