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
《中國古代音樂戲曲:中國古代戲曲藝術(shù)》為叢書之一,生動介紹了先秦、秦漢時代的戲曲,宋金雜劇、宋元南戲、恢弘元曲、明代戲曲、清代戲曲等曲藝藝術(shù)。
《中國古代音樂戲曲:中國古代戲曲藝術(shù)》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
《中國文化知識讀本》是一套旨在傳播中華五千年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養(yǎng)的大型知識讀本。該叢書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果的同時,結(jié)合社會發(fā)展,注入了時代精神。書中優(yōu)美生動的文字、簡明通俗的語言,圖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國文化中的物態(tài)文化、制度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識要點全面展示給讀者。點點滴滴的文化知識仿佛顆顆繁星,組成了燦爛輝煌的中國文化的天穹。
一、先秦時代
二、秦漢時代
三、歌舞盛唐
四、宋金雜劇
五、宋元南戲
六、恢弘元曲
七、明代戲曲
八、清代戲曲
(一)原始萌芽
現(xiàn)在有很多外國人將中國的戲曲稱為中國歌劇,因為“唱”是中國戲曲的一個突出的元素。但是除了“唱”之外,還有一個突出的元素就是“舞”。“以歌舞演故事”是王國維在《宋元戲曲考》中對戲曲藝術(shù)的一句最簡練的描述,也是對戲曲藝術(shù)做出的最恰當?shù)臍w納。歌舞作為原始藝術(shù),一直都是人類表達情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探究戲曲的最初面貌,就應(yīng)該從原始歌舞開始。
在中國古代的很多典籍中都有原始歌舞的記載。例如《書經(jīng)·舜典》中就有“予擊石拊石,百獸率舞”的說法。說的就是擊打石塊,發(fā)出聲響以配合舞蹈。在這一說法中,我們就可以看出戲曲的兩大主要元素——音樂和舞蹈。在原始社會,先民們崇拜天地、崇拜神明以及自己部族的圖騰。這所體現(xiàn)的是天人合一的自然境界,是對天地的祭典。盡管原始簡陋,卻很神圣虔誠。
當然,這種儀式更多的是屬于舞蹈范疇,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戲劇范疇。原始的舞蹈是先民們在模仿山林中打獵的情景,即用各種陶器、石器敲擊各種聲音來驅(qū)趕動物。這樣既驅(qū)趕動物又給自己壯膽。這種舞蹈儀式可以在出獵的時候舉行,也可以在歸獵的時候舉行。在出獵的時候,這種舞蹈可以用來祈福、誓師,希望出獵的時候一切順利;在歸獵的時候,這種舞蹈也可以用來表示祝賀、歡慶,與眾人分享勝利的喜悅。無論是出獵還是歸獵,都是對狩獵情景的再現(xiàn),將狩獵的情景表現(xiàn)出來,進而鼓舞氣勢,傳播狩獵經(jīng)驗,這種原始舞蹈其實就有了對勞動和生活的模仿、演練和再現(xiàn)。
還有一點也非常值得我們注意,就是“披獸皮”的“角色歸屬”問題。再現(xiàn)狩獵的場面,會有一些人被指定來模仿野獸,他們披上獸皮,那么這樣表演者就已經(jīng)完成最原始的自我身份的轉(zhuǎn)換。顯而易見,這種模仿距離戲劇的形成還有一段距離。
有了對勞動和生活的模仿,戲劇表演的萌芽就破土而出了。然而,光有“擊石拊石”的音樂、“百獸率舞”的舞蹈有時還不足以抒發(fā)人類的感情,這樣,先民們便增加歌唱元素來補充這種儀式!秴问洗呵铩す艠贰菲羞有這樣的記載:“昔葛天氏之樂,三人操牛尾,投足而歌入闕!边@句話描寫的就是表演者手持道具,載歌載舞,把歌舞和表演統(tǒng)一于表演者一身。這樣的形式與后來戲曲的表演方式十分相像。
到了奴隸社會,原始的歌舞就為當權(quán)的奴隸主所利用,為當權(quán)者歌功頌德。雖然此時原始歌舞淳樸與自然的風采有所丟失,卻引入了故事要素的發(fā)生。司馬遷的《史記·樂書》中就有一段關(guān)于歌頌周武王和周公滅商以及平定叛亂的舞蹈《大武》的描述:賓牟賈侍坐于孔-子。子日:“夫樂者,象成者也?偢啥搅ⅲ渫踔乱;發(fā)揚蹈厲,太公之志也;武亂皆坐,周召之治也。且夫《武》,始而北出,再成而滅商,三成而南,四成而南國是疆,五成而分陜,周公左,召公右,六成復(fù)綴,以崇天子,夾振之而四伐,盛威于中國也。分夾而進,事蚤濟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