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選礦年評總結了2006-2014年近十年來國內外選礦理論、選礦工藝技術、選礦設備、選礦藥劑、選礦過程控制、選礦廠節(jié)能與環(huán)保、礦業(yè)經濟以及選礦廠經營管理等領域的新成果,對其現(xiàn)狀、新動態(tài)和發(fā)展趨勢做了系統(tǒng)全面的評述。
《礦產資源高效加工與綜合利用 第十一屆選礦年評(上冊)》共分5篇51章,主要對以下方面進行了評述:礦物的解離、物理分選、浮選、化學選礦、生物提取、礦物材料制備和二次資源加工的選礦綜合評述,黑色金屬、有色金屬、貴金屬、稀有金屬、非金屬、放射性金屬、化工原料礦石及煤炭等十幾種礦產資源的選礦評述,工藝礦物學、選礦設備、自動化、選礦藥劑、礦物材料、環(huán)保、特殊選礦方法及選礦廠設計等選礦專題評述,六大洲及世界主要礦業(yè)國家的洲際與國家、地區(qū)的選礦評述,以及2014年第27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論文綜述。
《礦產資源高效加工與綜合利用 第十一屆選礦年評(上冊)》內容新穎、涉及面廣,便于讀者從不同的角度快捷地了解近年來國內外礦物加工及礦產資源綜合開發(fā)利用領域的新狀況、新成果和新發(fā)展態(tài)勢,可供礦業(yè)開發(f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和礦物加工領域的科研和工程設計人員、企業(yè)的領導及工程技術人員、高等學校及中等專業(yè)學校的師生參考閱讀。
由25個參編單位、百余名專家學者經過兩年多努力,共同完成的《礦產資源高效加工與綜合利用——第十一屆選礦年評》一書,與讀者見面了。這是我國礦物加工學術界及工程技術領域又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
選礦年評最初由中國選礦科技情報網發(fā)起,后與中國有色金屬學會選礦學術委員會、中國礦業(yè)聯(lián)合會選礦委員會等學術組織合辦,是我國選礦工作者獨創(chuàng)并已形成傳統(tǒng)的、影響力較大的跨部門、跨行業(yè)的學術活動。早在1980年12月25-26日,在江西西華山鎢礦召開的全國選礦科技情報網成員單位會議首次提出舉辦選礦年評報告會的倡議,得到全網成員的一致贊同,并委托中國選礦科技情報網的依托單位北京礦冶研究總院負責承辦。
從1981年12月在北京召開的首屆選礦年評會算起,至今已跨越了35年。在過去的35年間,國內外的礦業(yè)形勢幾經起伏跌宕,選礦工作者也歷經了磨煉。各位同行在密切關注國內外礦業(yè)發(fā)展宏觀形勢的同時,更加關注國內外選礦理論、選礦工藝技術、選礦設備、選礦藥劑、選礦過程控制、選礦廠節(jié)能與環(huán)保、礦業(yè)經濟以及選礦廠經營管理等領域出現(xiàn)的新成果和新動態(tài),并不斷解決科研、設計、教學和生產實踐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在這方面,歷屆選礦年評會及選礦年評論文集,以其獨特的方式和作用被選礦界的同行所認同。
在國內外種類繁多的學術期刊以及各種不同類型的學術會議上,每年都會出現(xiàn)大量的選礦科技文獻或信息。對于大多數(shù)選礦工作者,通常無精力、也無暇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全面檢索那些繁雜的專業(yè)文獻并梳理和評述;即使是互聯(lián)網技術高度發(fā)展的今天,專業(yè)工作者平時得到的信息也只是局部的、有限的,特別是位于邊遠地區(qū)的一些企業(yè),由于條件所限,往往不能及時、全面地了解國內外礦物加工領域的新動態(tài)和信息,影響了企業(yè)的科技進步。選礦年評會和年評論文集恰好彌補了這一不足。在每一屆年評會召開之前,選礦學術委員會都要召集有關專家、學者商定年評的選題,然后組織一批知名的專家、學者,或向某一領域較熟悉的青年科技骨干征稿。他們在檢索大量文獻的基礎上,經過精心篩選和消化整理,結合個人的見解分專題寫出年評論文,再經編輯匯集成論文集。在每屆選礦年評會上,都要選擇一些典型的年評論文在大會上報告?梢,少數(shù)專家學者的辛勤勞動,使選礦界的同行及廣大讀者廣泛受益。因此,選礦年評會和年評論文集一直深受廣大選礦工作者、企業(yè)家和專家學者的青睞。每屆選礦年評會出版的論文集更是選礦界同行所喜愛的文獻資料,也是不少著名專家、學者每屆必讀、必收藏的文獻。
第十一屆選礦年評會及年評選題是2013年12月武漢的學術會議確定的。與2006年11月在成都舉行的《當代世界的礦物加工技術與裝備——第十屆選礦年評》相比,本屆年評及論文集有幾個新特點:(1)時間跨度大,涉及的參考文獻時間節(jié)點是2006-2014年;(2)內容多,全書共51章,字數(shù)達280萬字,翻了一番;(3)包含了2014年10月在智利召開的第27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的論文綜述。
第十屆與第十一屆選礦年評活動中間相隔長達十年。在此期間,編者及主要撰稿人員忙于承辦2008年北京第24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還要參加2010年、2012年和2014年分別在澳大利亞、印度和智利召開的三屆國際礦物加工大會。此外,還有一項更重要的工作是編撰出版了《選礦工程師手冊》。因此,本屆年評未能提前幾年舉辦,這是一個遺憾。對此,本人深表歉意。
衷心感謝年評論文作者和審稿專家所付出的艱辛努力和作者所在單位的大力支持,感謝冶金工業(yè)出版社的大力協(xié)助,使本書能在第十一屆選礦年評會召開前夕順利出版。在本書的編輯出版過程中,北京礦冶研究總院劉耀青、敖寧、朱陽戈等同志作出了許多貢獻,在此一并致謝。
由于編者水平有限,選礦年評論文集錯漏之處,敬請作者及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第一篇 選礦綜合評述
選礦綜合評述總論
第1章 礦物的解離
第2章 物理分選
第3章 浮選
第4章 化學選礦
第5章 生物提取
第6章 礦物材料制備
第7章 二次資源加工
第二篇 各種礦產資源的選礦評述
第8章 銅礦石選礦
第9章 鉛鋅礦石選礦
第10章 鎢礦石選礦
第11章 錫礦石選礦
第12章 鉬礦石選礦
第13章 錳礦石選礦
第14章 鎳礦石選礦
第15章 鐵礦石選礦
第16章 煤礦選礦
第17章 稀土礦石選礦
第18章 非金屬礦石選礦
第19章 貴金屬礦石選礦
第20章 稀有金屬礦石選礦
第21章 鋁鎂礦石選礦
第22章 磷礦石選礦
第23章 鉻礦石選礦
第24章 化工原料礦石選礦
第25章 鈾礦石選礦
《礦產資源高效加工與綜合利用 第十一屆選礦年評(上冊)》:
為了從貧細礦物資源中有效地分離、富集有用礦物,充分合理地利用資源,同時解決環(huán)境問題,選礦科技工作者開始綜合利用多學科的知識與新成就尋找新的學科起點,開發(fā)新的浮選科學技術,以實現(xiàn)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近年來,選礦及其相鄰學科的科技工作者在選礦學科及交叉學科領域,進行了大量的基礎理論與工藝技術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新進展。
3.1浮選界面化學
界面化學是研究物質在多相體系中表面的特征和表面發(fā)生的物理和化學過程及其規(guī)律的科學。礦物浮選是利用礦物表面物理化學性質的差異,通過添加特定浮選藥劑的方法來擴大物料間潤濕性的差別,有選擇性地富集一種或幾種目的物料,從而達到脈石礦物分離的一種選別技術,它是在固液氣三相體系中完成的。體系中的界面化學主要包括不同浮選體系中,礦物表面性質變化、礦物與藥劑相互作用、礦物顆粒之間相互作用等規(guī)律。
浮選體系中固-液-氣界面相互作用:固-液界面相互作用主要是礦物及脈石礦物與水之間的相互作用,涉及礦物與水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是礦物表面水化膜厚度、礦物表面性質變化等因素的表征;液-液界面相互作用主要是浮選藥劑與水之間的相互作用;固-固界面相互作用指的是礦物顆粒與顆粒間相互作用;固-氣界面相互作用關系到礦物及脈石礦物在水相中與氣泡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礦物與浮選藥劑之間的界面相互作用關系到浮選藥劑的吸附方式、吸附強度和選擇性,即作用機理。
浮選界面化學是復雜礦物高效分選的基礎和前提,下面對近年來在浮選界面化學方面取得的進展進行評述。
3.1.1硫化礦固液界面電子傳遞機制與浮選電位的調控
3.1.1.1硫化礦-磨礦-浮選體系界面電化學相互作用的研究
A硫化礦-磨礦界面電化學相互作用
礦物的表面特性是界面現(xiàn)象中最重要的一種特性,礦物的表面特性很復雜,包括表面鍵的斷裂、表面電性、表面離子狀態(tài)、表面溶解性以及表面結構和化學組成等,這些表面特性與礦物可浮性具有直接的關系,因此通過改變礦物表面的某些特性可以達到分離礦物及改善浮選效果的目的。
硫化礦的磨礦一般采用濕式球磨,硫化礦物進行濕式球磨時,硫化礦物之間、硫化礦物與磨礦介質之間會發(fā)生原電池相互作用,對捕收劑在硫化礦物表面的作用過程會產生較大的影響,進而影響硫化礦物的浮選分離效果。磨礦體系對硫化礦表面電化學反應的影響可以歸結為以下幾個方面:
。1)磨礦行為改變了礦物的表面性質,在礦物表面產生缺陷,引入雜質,使得表面電子能級產生變化,影響到礦物的電極電位,同時也改變了表面的活性。
。2)磨礦介質的某些組分直接參與礦物表面氧化還原反應,影響表面產物。
。3)腐蝕電偶的作用在新生表面與未磨剝表面之間、礦物與礦物之間、礦物與介質之間、不同性質的表面之間,因為各自的電位不同而形成腐蝕電偶。
胡岳華等人的研究表明,機械力因素影響電極電位的變化,當方鉛礦、黃鐵礦受到不同介質的機械力作用時,隨著介質的改變及機械力大小的改變,其電位發(fā)生變化。量子化學計算表明機械力作用下,表面電子結構發(fā)生改變,導致與藥劑作用的機制發(fā)生改變。研究發(fā)現(xiàn)磨礦過程中機械力-表面缺陷-表面能級之間的相互關聯(lián),通過控制磨礦化學環(huán)境進行礦物界面特性調控,進而對礦物表面與藥劑相互作用乃至最終浮選行為進行調控。
顧幗華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黃鐵礦和黃銅礦在鐵介質和不銹鋼介質磨礦體系中,礦物電極表面產生陰極電流,磨礦介質為陽極,被氧化,生成鐵的羥基配合物,覆蓋在礦物表面,削弱了體系中藥劑與礦物之間的吸附作用。不同磨礦氣氛造成磨機中氧化還原氣氛不同,影響硫化礦物表面性質。
何發(fā)鈺等人論述了國內外關于磨礦環(huán)境對硫化礦物表面形態(tài)與性質、礦漿化學性質及其浮選行為的影響。在硫化礦物的磨礦一浮選體系中,磨礦過程是一個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物理化學過程,存在著力學、電化學和機械力化學等多種作用因素,共同影響著硫化礦物的表面形態(tài)與性質、礦漿的溶液化學性質和硫化礦物的浮選行為。通過改變磨礦介質和在磨機中添加藥劑等多種方式調控磨礦環(huán)境,可使硫化礦物的浮選分離得到改善。
Peng等人的研究表明,在磨礦時產生的三價鐵的氧化物是影響方鉛礦浮選的主要因素。有人在研究磨礦對閃鋅礦的活化作用時發(fā)現(xiàn),磨剝行為使Fe2+取代閃鋅礦的Zn2+,改變了礦物的表面性質,惡化了閃鋅礦的浮選。用XPS研究磨礦后方鉛礦、閃鋅礦表面發(fā)現(xiàn),方鉛礦、閃鋅礦表面都有含鐵化合物出現(xiàn),且它們的特征峰隨磨礦時間延長而增強。另外對硫化銅礦、毒砂的研究都表明,磨礦礦漿中鐵離子影響硫化礦的可浮性。
Huang等人利用XPS技術研究了磨礦環(huán)境對毒砂表面性質和可浮性的影響,結果表明,磨礦介質的電化學活性越強,毒砂表面的親水氧化鐵和氧化物越多,這些親水物質降低細粒級毒砂的可浮性。
Wei等人的研究表明:非鐵質磨機的氧化性磨礦環(huán)境可提高鉛回收率,但由于礦石氧化產生的銅離子對閃鋅礦的活化而降低了浮選選擇性。相反,傳統(tǒng)鐵質磨機磨礦則導致鉛回收率下降,而選擇性提高,鐵質磨機磨礦時鉛回收率降低可能是由鐵氧化物在礦物表面覆蓋而造成的,而且對粗粒礦物的抑制更明顯。
B硫化礦浮選過程中的電化學行為
在進行硫化礦物浮選分離的試驗研究過程中發(fā)現(xiàn):礦漿電位、礦漿pH值和體系組分濃度對控制硫化礦物間的浮選分離起重要作用,而礦漿電位是硫化礦浮選過程中控制的關鍵因素。硫化礦物浮選體系的基本性質是電化學性質,硫化礦物具有半導體性質,巰基類捕收劑具有氧化還原性,在硫化礦一液相界面上涉及電荷傳遞反應,因此硫化礦物與黃藥類捕收劑的作用是電化學過程。
……